《自然地理下氣象與氣候學》習題集一、名詞解釋:輻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以電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這種傳播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輻射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它們透過空間並不需要媒介物質,地面有效輻射:指地面輻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氣輻射E氣之差。溫室效應:大氣逆輻射使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比它以長波輻射放出的熱量少一些,大氣的這種作用稱為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城市氣溫經常比其四周郊區為高,在氣溫的空間分布上,城市氣溫高,好像一個「熱島」矗立在農村較涼的「海洋」之上,這種現象稱為城市熱島效應或城市熱島。幹潔空氣:大氣中除去水汽和固體雜質以外的整個混 合氣體稱為幹潔空氣。大氣汙染:大氣汙染物在大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並對人類生產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間接危害時,稱為大氣汙染。水汽壓:大氣中水汽所產生的那部分壓力稱為水汽壓。飽和水汽壓:當跑出水面的水分子與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時,即系統內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變時,水和水汽之間就達到兩相平衡,這種平衡稱為動態平衡,動態平衡時的水汽壓,稱為飽和水汽壓。或「一定體積的空氣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所能容納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壓力,稱為該溫度時的飽和水汽壓。用E表示。」氣候 :一個地區在太陽輻射,下墊面性質,大氣環流和人類活動長時間作用下,在某一時段內大量天氣過程的綜合,是時間尺度較長的大氣過程。它不僅包括該地多年來經常發生的天氣狀況,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爾出現的極端天氣狀況。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乾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氣團:氣團是在水平方向上性質比較均勻的大塊空氣,即氣層的溫度和溼度等主要物理屬性變化較小。氣團的規模大,範圍可達數百公裡直到2000--3000公裡,垂直厚度可到達對流層的中上部。(或:一定範圍內,水平方向上氣象要素相對比較均一的大塊空氣 。)鋒 :兩個性質不同的氣團相接觸時存在的比較狹窄的過渡區稱為鋒。鋒兩側氣象要素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溫度方面,因此往往把鋒看成是冷、暖氣團之間的過渡區。(或:是冷暖氣團之間狹窄的過渡帶,是一個三度空間的天氣系統。)天氣系統: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高氣壓;由閉合等壓線構成的高氣壓,水平氣壓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反氣旋:是一個佔有三度空間的大尺度空氣渦旋,在北半球,反氣旋範圍內空氣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在同一高度上,反氣旋中心的氣壓 比四周的高。或反氣旋:由圍繞高壓中心而旋轉著的大氣組成的大氣系統。氣旋:是一個佔有三度空間的大尺空氣渦旋,在北半球,氣旋範圍內空氣作逆時針旋轉,在同一高度上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的低。或氣旋:由圍繞低壓中心而旋轉著的大氣組成的大氣系統。低氣壓:由閉合等壓構成的低氣壓區,水平氣壓梯度自外向中心遞減。梯度風:自由大氣中作曲線運動的空氣,當G、A、C這個力達到平衡時形成的風稱為梯度風地轉風:自由大氣中,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相平衡時,空氣作等速 、直線水平運動的形式。熱成風:由於水平溫度梯度的存在而產生的地轉風在鉛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大氣層結:指 大氣中溫度、溼度等氣象要素的垂直分布。不同的大氣層結對天氣、大氣物理情況有不同的影響。一般用穩定度來度量。大氣穩定度:是指氣塊受任意方向振動後,返回或遠離原平衡位置的趨勢和程度。霧:是懸浮於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風度小於1KM的物理現象。如果能見度在1-10KM範圍內,則稱為輕霧。城市氣候:是在區域氣候背景上,經過城市化後,在人類活動影響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局地氣候。城市氣候的特徵可歸納為城市「五島效應」即濁島、熱島、幹島、溼島、雨島。森林氣候:森林覆蓋地區的特殊局地氣候相對溼度:空氣中實際具有的水汽壓與同一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能見度:指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天氣條件下,能夠從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標物的最大水平距離。單位用米(m)或千米(km)表示。颱風:當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大於或等於32.6m/s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熱帶氣旋是形成於熱帶海洋上,具有暖心結構、強烈的氣旋性渦旋。露:傍晚或夜間,地面或地物由於輻射冷卻,使貼近地表面的空氣層也隨之降溫,當空氣中水 汽含量過飽和時,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結物,如果此時的露 點溫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現微小的水滴,稱為。寒潮:當冷性反氣旋南移時就造成一次冷空氣襲擊,(一般地,冷空氣襲擊時,使 當地氣溫在24小時內降溫10度。)如果冷空氣十分強大,如同寒冷潮流滾滾而來,給所流經地區造 成劇烈降溫、霜凍、大風等等 災害性天氣,,這種大範的強烈冷空氣活動,稱為寒潮。氣溫年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溫度與最熱月的平均溫度之差,稱為氣溫年溫差。海陸風:由於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以一日為周期變化的風,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海風);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陸風)。焚風:在背風坡絕熱下沉升溫,從而形成的高溫乾燥的風。鋒面氣旋:生成和活動在溫帶一區的氣旋稱為溫帶氣旋,而具有鋒面結構的低壓,又稱鋒面氣旋。季風:以一年為周期,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風向不僅有季節改變,且方向的變化在120°以上。氣候資源:指能為人類合理利用的氣候條件,如光能、熱能、水分、風等。或:氣候資源包括光、熱、水、風與大氣成分,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資源,在一定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為人類提供物質和能量。積溫:指高於某個農業界限溫度持續期內逐日平均氣溫的總和,也稱活動積溫。熱量帶:由於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勻而 導致的大致平行於緯線分布的熱量分異的地帶。農業界限溫度——是指示農作物發育及田間作業的農業指示溫度。穩定通過0℃,5℃,10℃,15℃,20℃等界限溫度的初終日期、持續期和積溫是常用的具有普遍農業意義的熱量指標系統,對農業生產起指導作用。55、厄爾尼諾:赤道東太平洋幾千公裡範圍內出現的海面溫度異常偏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現象。56、拉尼娜現象:當赤道東太平洋幾千公裡範圍內出現的海面溫度異常偏低的現象,則稱拉尼娜現象二、是非題 : 下列各題中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並將錯的地方改正飽和水汽壓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大。(√ )大氣中各種雲狀的產生,主要是空氣上升運動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 √ )自由大氣中作直線運動的空氣,當G與A這二個力達到平衡時形成的風稱為梯度風。(× ),更正:當氣壓梯度力G、在轉偏向力A、慣性離心力C這三個力達到平衡時的風。或改為地轉風。CO2佔整個空氣的0.05%,多集呈在30km以上。(× )更正:0.0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夏季,大陸上多出現在8 月,海洋上多出現在7 月。(× )更正:大陸上多出現在7月,海洋上多出現在8 月同一氣溫下,氣壓值愈大的地方,空氣密度愈大,氣壓隨高度遞減得愈快,單位氣壓高度差愈小。反之,氣壓值愈低的地方單位氣壓高度差愈大。(√ )由於冬、夏季節海陸熱力的差異,使低層完整的緯向氣壓帶分裂成一個個閉合的氣壓活動中心。( √ )波狀雲主要是由於空氣大規模的系統上升運動而產生。( ×),更正:將波狀雲改為「層狀雲」幹潔空氣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時可衝淡O2,使空氣氧化作用不過於激烈,(√)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增強作用。(× )更正:有削減作用;正午太陽高度角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小,因此氣溫的日較差也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小。( √ )大氣對於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是無選擇的。( ×)更正:有選擇的溶液面的飽和水汽壓比純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濃度愈大,飽和水汽壓愈小。(√ )慣性離心力的方向同空氣運動的方向平行。(× )更正:垂直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轉偏向力。( ×)更正:地球上除了赤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地轉偏向力。南亞季風的夏季風不如冬季風強。( × )更正:南來季風的冬季風不如夏季風強。O3層對太陽紫外線的吸收很強,由此保護了紫外線對生命的傷害。(√ )對流層內的天氣現象最複雜。( √)太陽輻射,大氣輻射,地面輻射都屬於短波輻射。( ×)更正:太陽輻射屬於短波輻射,但大氣輻射、地面輻射則屬於長波輻射低緯地區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度比高緯度地區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度低。( √)年總輻射最小值出現在南北半球的極圈內,最大值出現在赤道。( × )。更正:最大值在北緯200附近地轉偏向力只是相對於地面有運動時才產生,物體處於靜止時不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 √)海陸風的風向特點是:白天下層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下層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水的相變是各相之間分子交換的結果。( √ )氣塊與外界有熱量交換時的狀態變化過程稱為絕熱過程。(× ),更正:稱為非絕熱過程。溼絕熱直減率Ym隨溫度的升高和氣壓的升高而減小。( × )更正: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氣壓的降低而減小。大氣熱量的來源主要取決於吸收太陽輻射的多少。( × ),更正:取決於吸收地面輻射的多少氟裡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壞大氣中O3的結構。( √ )全球獲得天文輻射最多的是在極地。(× )更正:赤道地轉偏向力在赤道處為零。(√ )自由大氣中,作曲線運動的空氣,當G、A、C這三個力達到平衡時,所形成的風稱為梯度風。(√ )大氣中各種雲狀的產生,主要是空氣下降運動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 × ),更正:主要是空氣上升運動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飽和水汽壓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大。( √ )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溫帶大陸氣團和溫帶海洋氣團。(×),更正:熱帶海洋氣團鋒兩側的溫度、溼度、氣壓以及雲、風等氣象要素沒有明顯的差異(×),更正:有明顯的差異。斯查勒氣候分類法是以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要素為基礎,並參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確定的。(×),更正:柯本,或:斯查勒認為天氣是氣候的基礎,而天氣特徵和變化又受氣團、鋒而、氣旋和反氣旋所支配。氣團的形成首先必須具備大範圍性質比較均一的下墊面;其次必須具備有利於空氣停滯和緩行的環流條件件。(√)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環過程的結果,而水分循環又是通過大氣環流來實現的。(√)根據鋒兩側冷暖氣團的冷、暖氣 團的移動方向和結構狀況,可將鋒分為冷鋒、暖鋒、錮囚鋒、準靜止鋒四種類型。( √ )氣團的地理分類是按氣團的性質和下墊面的性質來進行分類的,其中極地大陸氣團就是指源於極地地區的氣團。(×)更正:極地大陸氣團是指源於中緯地區大陸上的氣團。大氣主要靠吸收太陽短波輻射而增熱的。(×)更正:地面長波輻射氣塊與外界有熱量交換時的狀態變化過程稱為絕熱過程。( ×)更正:無熱量交量等壓線橫穿鋒面時,產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低壓的一方。( ×)更正:高壓大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吸收太陽輻射的多少。( ×)更正:來自於吸收地面輻射的多少太陽光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到達地面,稱為太陽-直接輻射。(√)由於山坡、山谷空氣受熱不均,產生了風向以一日為變化周期的風,稱為 山谷風。(√)層狀雲是由空氣對流上升,造成絕熱冷卻,使空氣中水汽發生凝結而形成的。(× )更正:積狀雲暖氣團溫度高於所經過地區溫度,暖氣團使所經過地區變暖。(√)氣候條件等於氣候資源。( ×)更正:氣候條件並不等於氣候資源。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赤道東太平洋海平面升高,海面水溫增高,下層海水中的無機救亡圖存類不再湧向海面,導致當地的浮遊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大批鳥類奕因飢餓而死 。(√)三、選擇題:1:下列為某地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資料,請並判斷:(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25 23 24 21 16 11 8 7 8 10 14 18降水/mm 44 18 25 65 132 122 107 79 80 77 72 61A.該地是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 B.該地是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C.該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D.該地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2:當地球運行至近日點時:( )A.塔裡木河進入汛期 B. 美國東南沿海颶風頻繁登陸C.中南半島上受赤道氣團控制 D. 北非的熱帶草原上盛行東北信風3: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 )A.非洲、北美洲、大洋州、南美洲 B..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C.歐洲、南美洲、大洋州、非洲 D..歐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4:除南極洲和亞洲外,其餘各洲都有分布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 地中海氣候 D. 溫帶季風氣候5:下列各組氣候類型中,同組兩種氣候基本上屬同一種自然帶的是:( )A.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B.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C.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D.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6:南半球缺少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是因為:( )A. 受海陸分布的影響 B. 受南極大陸冰川的影響C. 受地形的影響 D. 受西風漂流的影響參考答案:1.C; 2.D; 3.D ;4.C ;5.B ;6.A 7、能促進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的是( )A、太陽輻射;B、地面狀況;C、大氣環流;D、人類活動。8、一年中不可能出現太陽直射兩次的地方有( )A、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 B、高壓天氣系統控制區;C、冷鋒天氣系統控制區;D、溫帶海洋性氣候區。9、下列關於降水敘述正確的是( )A、信風影響的地方必定少雨; B、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區;C、常年受下沉氣流控制的地區降水稀少; D、赤道地區雨量充足,主要是常年受暖鋒天氣系統控制。10、近年來我國北方冬春時節常出現楊沙或沙塵暴天氣,其形成原因是( )A、受暖鋒天氣系統影響;B、受冷鋒天氣系統影響;C、受低壓天氣系統影響;D、無法確定。11、在成因上既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又與氣壓帶風帶移動有關的氣候是( )A、地中海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答案:7、C;8、D;9、C;10、B;11、D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候資源變率小;B、氣候資源是可再生資源;C、氣候要素即氣候資源;D、再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時不必考慮防災。13、我國北方為了充分利用光照條件,街道方位與經線的夾角最好是( )A、0度 -25度;B、90度;C、30度 -60度;D、0度14、考慮氣候條件,飛機場宜建在( )A、風速較大的地方;B、低雲霧,少暴雨的地方;C、距離城市和工業區近的地方;D、 地勢低洼的地方;15、下列屬於充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的是( )A、丘陵地區層層梯田;B、河套平原引黃灌溉;C、寧夏平原引黃灌溉;D、北京郊區塑料大棚。16、下列屬於氣候資源的是( )A、風能;B、閃電;C、核能;D、水能。17、下列屬於充分利用氣候資源發展起來的藝術景觀是( )A、桂林山水;B、哈爾濱冰雕;C、廬山瀑布;D、西湖風景答案:12、B;13、C;14、B;15、D;16、A;17、B、圖2是我國某地某時的地面天氣圖,讀圖回答18、19題18、如果圖2為某日8 時地面天氣圖,則該日午後可能出現暴雨天氣的地區是A.乙處和丙處 B.甲處和乙處C.丙處和丁外 D.丁處和甲處19、若此時雨帶在我國華南地區,則此時可能為A.5月初或11月初 B.7月初或11月初C.9月初或5月初 D.11月初或9月初參考答案:18、A 19、A20、下列關於冷性反氣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A.冷性反氣旋由冷空氣組成 B.冷性反氣旋中心氣壓值低C.在北半球,冷性反氣旋的氣流呈順時針從中心往外輻散; D. 冷性反氣旋是一個淺薄的天氣的天氣系統讀下列圖3和圖4,回答21、22兩題21、下列對鋒的屬性及鋒區附近降雨的描述,正確的是( D )A. 圖3表示的是冷鋒,雨降在鋒前B. 圖4表示的是暖鋒,雨降在鋒後C. 圖4表示的是冷鋒,雨降在鋒前D. 圖3表示的是暖鋒,雨降在鋒前22、下列對鋒的移動方向描述正確的是 ( D )A.圖3中鋒是自西向東移動B.圖3中鋒的移動方向無法確定C.圖4中鋒是自東向西移動D.圖4中鋒是自西向東移動23、下列關於飽和水汽壓的描述,正確的是。( C )飽和水汽壓隨氣溫的升高而升高氣溫的升降對飽和水汽壓沒有影響飽和水汽壓隨氣溫的升高而降低當空氣中的飽和水汽壓大於實際水汽壓時,水汽容易產生凝結現象24、下列關於氣壓隨密度和高度變化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C ) A、在相同氣溫下,氣壓值愈小的地方,空氣密度愈小,氣壓隨高度遞減得愈慢,單位高度差愈大。B、在相同氣溫下,氣壓值愈大的地方,空氣密度愈大,氣壓隨高度遞減得愈快,單位高度差愈小。C、在相同氣壓下,氣柱的溫度值愈高,空氣密度愈小,氣壓隨高度遞減得愈快,單位高度差愈小。D、在相同氣壓下,氣柱的溫度值愈高,空氣密度愈小,氣壓隨高度遞減得愈慢,單位高度差愈大。25、下列關於地、氣系統中輻射知識的描述,正確的是( C)A、太陽輻射是長波輻射B、地面輻射是短波輻射C、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D、大氣輻射是短波輻射26、關於熱成風的描述正確的是 ( B )A、背風而立,在北半球低溫在其右方;B、背風而立,在北半球高溫在其右方;C、背風而立,在南半球低溫在其左方;D、背風而立,在南半球高溫在其右方;27、關於氣旋和反氣旋的描述,正確的是( D )A、氣旋中心氣壓值越低,勢力越弱;B、反氣旋中心氣壓值越低,勢力越強C、反旋中心氣壓值越高,勢力越弱D、氣旋中心氣壓值越低,勢力越強;讀圖5完成28、29兩題28、正確表示某氣壓系統的圖是 ( D ) A、① B、② C、③ D、④29、該氣壓系統在 1 月份可能出現的地點為 ( D ) A、60°N 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 C、60°S附近海域 D、15°S附近海域30、關於氣壓系統的空間結構,敘述不正確的是( C )A、暖性高壓、冷性低壓不僅是溫壓場對稱系統,而且還是深厚的系統。B、暖性低壓、冷性高壓是溫太場對稱系統,但只存在對流層低空,因此是淺薄系統。C、當地面的高、低壓系統同溫度場的冷暖中心配置不相重合時,地面低壓中心軸線隨高度升高不斷向暖區傾斜。D、當地面的高、低壓系統同溫度場的冷暖中心配置不相重合時,地面高壓中心軸線隨高度升高不斷向暖區傾斜右圖為「某月3日~7日四種天氣系統經過不同地區時氣壓變化過程曲線圖」,讀後回答31-34題。31.天氣系統過境時,可能會出現陰雨天氣的曲線是 ( D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32. 以低空輻合、高空輻散的環流系統為存在和發展前提的是(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3.天氣系統過境時,不會出現陰雨天氣的曲線是( B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4.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A. ①天氣系統過境時會帶來大風、雨雪天氣B. ②天氣系統垂直方向上的氣流以上升為主C. ③天氣系統過境後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D. ④天氣系統過境時天氣晴朗問題解析①天氣系統過境後氣壓下降,為暖鋒過境,而系統過境後,氣溫是升高的,因此A題說出現大風和雨雪天氣不對;②天氣系統過境時中心氣壓為高氣壓,故為反氣旋過境,系統中心控制地區氣流應該是以下沉為主,故B不對;③天氣系統過境後氣壓升高,為冷鋒過境,C題說系統過境後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是正確的;④天氣系統過境時中心氣壓為低氣壓,為氣旋過境,而D題說系統過境是天氣晴朗,故不對.35、形成三圈環流的因素有(B )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②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③高低緯之間的熱量差異 ④地轉偏向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6、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對太陽輻射的作用是( C ) ① 光合作用 ② 成雲致雨 ③ 削弱太陽輻射 ④ 對地面的保溫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7.由「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 D)A. 溫帶季風氣候 B.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C. 地中海氣候 D. 熱帶季風氣候 讀副熱帶高壓季節活動與我國夏季東部雨帶關係示意圖。回答38-39下題。38.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東部地區的雨帶位置一般位於副高脊北側,其原因可能是( B )副高脊推動颱風雨帶北上副高輻散的偏南氣流與南下的冷氣流相遇形成鋒面雨影響我國雨帶形成的主要氣流是偏北風副高氣流輻合造成北側多對流雨39.當副高脊位於30°N—35°N附近時,我國東南沿海可能遇到的氣象災害是( C )A.伏旱 B.泥石流 C.颱風 D.洪澇40.能促進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的是( B)A、太陽輻射; B、大氣環流;C、洋流; D、人類活動。41.一年中太陽能直射兩次的地方不可能有( A )A、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B、熱帶沙漠氣候區。C、冷鋒天氣系統影響區; D、高壓天氣系統影響區;42.下列關於季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A、南亞季風的夏季風強於冬季風。 B、南亞季風的冬季風強於夏季風。C、季風是由海陸之間氣壓的季節變化而引起的D、南亞季風主要是由行星風系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43.近年來我國北方冬春時節常出現楊沙或沙塵暴天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A、受暖鋒天氣系統影響; B、無法確定;C、受低壓天氣系統影響; D、受冷鋒天氣系統影響44.當赤道附近太平洋幾千公裡範圍內出現東風異常加強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表層暖水向西輸送西太平洋海面抬升。 B、東太平洋表層海水輻散,冷水強烈上湧。C、東太平洋多暴雨,而西太平洋異常乾旱。D、冷水帶有豐富的營養鹽分,使得浮遊生物大量繁殖。45.二氧化碳和水汽在大氣層中所起的作用是( D ) ①光合作用 ②成雲致雨 ③削弱太陽輻射 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三、填空題讀「我國部分地區冬季某時間的氣壓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A、B、C、D是四條鋒線,其中屬於暖鋒的是__________ ,屬於冷鋒的是____ ______ 2、圖中E、F兩處中___________處在未來幾天將發生天氣變化,原因是該地將受到___________的影響,屆時將出現___________天氣,當此天氣系統過境後,天氣的變化是:___________。3、目前E處受___________氣團控制,F處的風向是___________。4、圖中①、②、③、④處是雨區的地方有_______ __ 參考答案:1、BD AC 2、E 冷鋒,降溫、大風、雨雪天氣、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3、暖,西北風 4、②③五、簡述題1、簡述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徵。參考:終年受西風帶的影響;分布在40-60度大陸西岸;終年下雨均衡,氣溫溫和。2、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有何異同? 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小大氣溫年較差小 大年氣溫相時最熱月 :8月;最冷月:2月最熱月:7月;最冷月:1月春秋溫度差氣溫變化和緩,春來的遲,夏去得亦遲;春溫低於秋溫氣溫變化急劇;春來快,夏去得亦快;春溫高於秋溫降水變率降水均勻,變率小降水集中夏季,變率大大陸度K小於100% K大於100%3、為什麼在晴朗無風的夜間往往比陰雨的夜間多霜霧? 地面強烈輻射冷卻,降溫迅速;當近地面的薄層空氣與冷地面接觸後,空氣將逐漸冷卻並達到 露點溫度,空氣中的水汽就凝結在所接觸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體上;如果露點溫度在0℃以下,則水汽直接在接觸面上凝華為白色的冰晶稱為霜; 當空氣中水汽較多時,由於強烈輻射降溫後供銷慘痛空氣中會形成許多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這種現象便稱為霧。4、為什麼地中海式氣候在地中海地區最典型?地中海地區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有利於西行氣流自西向東運行;地中海的存在,冬季形成局部低壓,加劇了氣流的上升,夏季形成局部高壓,使下沉氣流加劇;地中海西部有一股強大原北大西洋暖流;5、飽和水汽壓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參考:飽和水汽壓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這是因為蒸發麵溫度升高時,水分子平均動能增大,單位時間內脫出水面的分子增多,落回水面的分子數才和脫 出水 面的分子數相等;高溫時的飽和水汽壓比低溫時要大。6、簡述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在成因和特徵上有何差異東亞季風南亞季風成因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既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又受東南信風轉向成西南季風的影響特徵由於溫度梯度及氣壓梯度都很大,故無論是冬季風還是夏季風,勢力都比較強盛。冬季由於北部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冬季風比較弱,而夏季由於疊加了轉向的西南季風,故風的勢力很強7、簡述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徵。參考: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是:終年受赤道低壓的控制,氣流上升,容易成雲致雨;分布在馬來群島、剛果河流域、亞馬遜河流域待徵為終年高溫、多雨。8、地面和大氣之間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熱量交換? 參考:地面和大氣之間通過下列方式進行熱量交換:傳導;輻射 ;對流;湍流;蒸發(升華)和凝結(凝華)9、為什麼在對流層頂,低緯的溫度低於高緯的? 參考:對流 層頂,低緯的溫度低天於高緯,是因為在對流層頂,溫度的平均分布取決於輻射、湍流對流交換過程,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度與對流層頂的高度有密切的關係; 對流層頂愈高,溫度隨高遞減的層次就愈厚,對流層頂的溫度也就愈低;低緯地區對流旺盛,對流層頂高度為18-19KM,而高緯 地區對流層頂只有9-10KM,故對流頂,低緯溫度低於高緯 。10、簡述熱帶季風的成因、分布和特徵。參考: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冬季盛行來自高緯內陸的風影響,天氣乾冷;夏季盛行來自低緯海洋的風影響,天氣炎熱多雨;熱帶季風主要分布在緯度10度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如我國臺灣南、雷洲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大部,印度半島,菲律群島;待徵:熱帶季風發達,一年中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受熱帶大陸氣團近控制時,降水稀少,受赤道海洋氣團控制時,降水豐富,年降水多。11、解釋冰晶效應。參考:在雲中,冰晶和過冷水滴相處在一起的機會是很多的,如果當時的實有水汽壓處於兩者的飽和水汽壓之間,就會有冰和水 之間水汽轉移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實有水汽壓比水 滴的飽和水汽壓小,對水滴來說是未飽和的,水滴就出現蒸發。但實有水汽壓比冰晶水汽壓大,對於冰晶來說是過飽的,冰晶上要出現凝華。因此,水滴不斷蒸發而減小,冰晶因不斷凝華而增大,這種冰水之間的水汽轉移現象就稱為冰晶效應。12、何謂海陸風?繪圖說明海陸風是如形成的? 參考:以一天為周期而轉換風向的風系稱為海陸風。具體見圖海陸風形成的原因:白天,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的氣溫比海上的高,陸地氣流受熱膨脹上升,海洋上空氣流下沉,使海洋低空氣壓高於陸地,形成指向陸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氣流由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而夜晚,陸地降溫快,地面冷卻,而海洋降溫慢,海面氣溫高於陸地,海洋上空氣膨脹上升,而陸地上空氣受冷下沉,使近地面氣壓高於海面氣壓,形成指向海洋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氣流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白天,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直的氣溫比海上的高,因而形成局地環流,下層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稱為海風;而夜晚,陸地降溫快,地面冷卻,而海洋降溫慢,海面氣溫高於陸地於是產生了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流,與層風自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13、為什麼幹絕熱遞減率rd>溼絕熱遞減率rm?參考:因為飽和溼空氣絕熱上升,一方面因膨脹作功,損耗內能而降溫,另一方面因冷卻,飽和水汽凝結水汽凝結釋放潛熱加熱氣塊,因此,凝結作用可抵消一部分由於氣壓降低(對外作功)而引起的溫度降低,有水汽凝結時,空氣上升所引起的降溫將比沒有水汽凝結時要緩慢。14、為什麼森林能改善地區自然環境?參考: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使氣溫日較差減小。林冠能截留降水,林下的疏鬆的腐殖質及枯枝落葉層可以蓄水,減少地表徑流,使水土不致於流失;能減低風速,起到防風固沙作用;林森根系的分泌物能促使微生物生長,改善土壤結構。15、全球氣候變化有什麼特徵?參考:全球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在22億年到1萬年以上,以冰期和間冰期的出現為特徵,氣溫變化幅度在10℃以上。冰期來臨時,不僅整個氣候系統發生變化,甚至導致地理環境的改變。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是近1萬來,主要是近5000年來的氣候變化,變化的幅度最大不超過2~3℃,大都是在地理環境不變的情況下發生的,近代的氣候變化主要是指近百年或20世紀以來的氣候變化,氣溫振幅在0.5~1.0℃。16、青藏高原對氣候有何影響?參考:青藏高原的存在對對周圍氣候有巨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下:(1)青藏高原的冷熱源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對周圍大氣而是一個冷源,使大陸上蒙古高壓勢力得於加強,夏季,青藏高原相對周圍大氣是熱源,使得印度低壓勢力得於加強,即對西南季風有加強作用。(2)青藏高原的動力作用:青藏高原對下部流場的機械屏障和分支作用十分明顯。屏障作用:冬季,從西伯利亞入侵我國的寒潮,使我國熱帶、副熱地區的冬季氣溫遠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島為低;夏季,阻擋西南氣流北上,使位於高原以北的我國新疆、青海氣候乾旱,而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溼潤多雨。分支作用:冬季,西風氣流受到高原的阻擋被迫分去,分別沿高原繞行,於是,在高原西北側為暖平流,而在西南側為冷平流。繞過高原後氣流輻合東北側為冷平流,東南側為暖平流。17、簡述熱帶氣旋的分類標準和颱風的結構1989年1月1日起,我國採用國際統一的分類標準: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7級(17.1m/s)的稱為執帶低壓;為8~9級(17.2~24.4m/s)的稱為熱帶風暴;10~11級(24.5~32.6m/s)的稱為強熱帶風暴,≥12級(≥32.7m/s)的稱為颱風。根據颱風中的風、雲、雨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徵,可將颱風分為大風 區,暴雨區和颱風眼區。颱風中最惡劣的天氣均集中出現在暴雨區。18、海洋在大氣形成中起什麼作用?(1)海洋是大氣運動的直接能源:海洋吸收了進入地表的太陽輻射的80%,且其中的85%貯存在海洋表層,這部分能量以長波有效輻射、潛熱、和顯熱交換形式輸送給大氣。(2)既是大氣巨大的熱量貯存庫。又是大氣溫度的調節器;(3)是地球上CO2的貯存庫:以緩解人類活動排放CO2產生的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4)洋流在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傳輸上起重要作用。19、氣候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有哪些異同?相同(1)氣候資源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2)離不開對其開發利用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不同(1)普遍存在;(2)具有數值特徵;(3)有較大的變率。20、目前,利用氣候資源最廣泛的是哪些部門?答:目前,利用氣候資源最廣泛的是農業、建築、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和醫療等部門。21、簡述大氣中水汽凝結的基本條件及途徑參考: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空氣要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二是要有凝結核。使空氣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的途徑,一種是增加空氣的水汽含量,即增大水汽壓,使其達到或超過飽和水汽壓而引起凝結,這種過程自然界通常只有通過暖水面蒸發作用。另一種是降低氣溫,使飽和水汽壓減小,從而使空氣達到或超過飽和狀態而發生凝結,因為大氣中飽和水汽壓隨溫度的變化比實有水汽壓的變化迅速得多。空氣冷卻的方法有:①空氣做上升運動時,因絕熱膨脹而冷卻,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達到飽和,水汽即發生凝結;②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 地面因有效輻射而冷卻降溫,使近地面空氣溫度下降到露點或露點以下時,水汽就會發生凝結;③平流冷卻。當較暖的空氣流經較冷的地面時,由於不斷將熱量傳給冷的下墊面,而造成空氣本身的冷卻。22、舉例說明大陸東西兩岸都頻臨海洋,但氣候卻截然不同。參考:大陸東西兩岸雖然都面臨著海洋,但不同緯度帶大陸東西兩岸所面臨的風向和氣團來源,洋流性質是不同的;如冬季,地處300緯度以北大陸西岸為西風或西南風,風來自海洋,且面臨暖流所以雨量豐富,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 ,此時卻吹西北風或北風,故氣溫乾冷;在300緯度以南大陸東西兩岸都受信風影響,但在東岸風來自海洋,水汽充足,而在西岸風卻來自大陸內部,氣流異常乾旱;在大氣環流和洋流的綜合作用下,儘管東西兩岸都靠近海洋,氣候卻存在著極大的差異。23、讀圖思考題 (1)下圖中A、B、C各是什麼性質的鋒?(2)A鋒的雨是降在鋒前還是鋒後?圖中M與N哪個區域最有可能形成雨區?(3)B鋒的雨是降在鋒前還是鋒後?圖中E與F哪個區域最有可能形成雨區?參考答案:(1)A是冷鋒,B是暖鋒,C是準靜止鋒(2)A鋒的雨降在鋒後,因為3月份北方冷空氣強,主動進往南移動,N處於鋒後,最有可能形成雨區(3)B鋒的雨降在鋒前,圖中是一個低壓(氣旋)區,北半球氣流是逆時針運動,即南方的暖空氣主動進攻北方的冷空氣,E處在鋒前,最有可能形成雨區。24、北半球冬季南北溫差大於夏季參考:(1)1月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不僅正午太陽高度很低,而且白晝較短,而北半球低緯地區,不僅正午太陽高度較高,而且白晝較長(相對同時間的高緯地區),因此1月北半球南北溫差較大;(2)7月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有較低的正午太陽高度和較長的白晝,低緯地區有較高的正午太陽高度和較短的白晝(相對於同時間的高緯度地區),以致7月北半球南北溫差較小25、大氣環流與水分循環有何關係?參考: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環過程的結果,而水分循環又必須通過大氣環流來實現。水分循環的過程是通過蒸發、大氣中的水分輸送、降水和徑流四者來實現的。 蒸發過程中,在水源充足的條件下(如海洋),蒸發的快慢和蒸發量的多寡則受環流方向和速度的影響。海洋 上年平均蒸發量最高峰出現在15°N-20°N和10°S-20°S的信風帶,這裡風向和風速都很穩定,信風帶來自副熱帶高壓,最有利於海水的蒸發,而赤道低壓帶因風速小,海面蒸發量反而相形見拙。 雲量和降水的形成以及降水量的大小與大氣環流的形勢更是息息相關。世界降水的緯度帶分布有兩個高峰,一在赤道低壓帶,這裡氣流輻合上升產生大量的對流雨,一個在中緯度西風帶,這裡冷暖氣團交綏的鋒帶上,氣旋活動頻繁,降水量也較多,是次於赤道的第二個多雨帶。副熱帶高壓帶,氣流下沉,儘管在海洋上降水卻甚少。 綜合全球年平均蒸發量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情況,可見,在13°N-37°N地帶及7°S-40°S地帶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水汽有盈餘,在赤道帶和中、高緯度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水汽有虧損,因此要達到水分平衡,則需要大氣徑流將水汽從盈餘的地區輸送到水汽虧損的地區。26、簡述對流層及其特徵 (1)對流層是大氣圈的最底層,自地面到8-18km,本層最薄,不及大氣層厚度的1/10,並隨緯度、季節而變化,在高緯地地區平均8-9km,中緯地區平均10-12km,低緯地區平均17-18km。夏季大於冬季。對流層的質量最大,水汽最多,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是天氣變化最主要、最複雜的一層,對人類活動和地球生物影響最大,與自然地理環境關係最密切。(2)對流層有三個最主要的特點①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為對流層大氣主要依靠地面長波輻射增熱,一般情況下,愈近地面空氣受熱愈多,氣溫就愈高,離地面愈遠,氣溫就愈低。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高度,氣溫隨高度的降低值是不同的。平均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約0.65℃ ②具有劇烈的對流運動。因受地面加熱不均勻的影響,產生對流運動,使高低層空氣之間得以交換和混合,地面的熱量、水汽、雜質等向上輸送,促進雲、雨的生成。③氣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勻。因地表性質差異明顯,而對流層受地表影響大,因此,溫度、溼度等水平分布不均勻,從而經常發生大規模的水平運動,冷暖氣流交換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