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對峙進展:邊境印兵靠什麼度過寒冬?指揮官爆料:活著都困難

2020-12-03 報紙有情

近期印度不顧自身情況不斷增兵喜馬拉雅山脈邊境線,已經很奇葩了。現在印度又要開始新動作了,印度打算在邊境地區大規模建造營房和地下掩體等防寒設施。印度的這一切表現都是為了對外表現出要堅持到底的態度。印度軍隊也不斷的在網上發布新修建的營地和防寒措施,但是考慮到印度可憐的後勤實力,這些營地和防寒掩體究竟怎麼樣非常值得懷疑。

就在印度軍方不斷宣傳自身實力的時候,印度一線軍隊指揮官則表示,印度軍隊在邊境的情況十分困難。高原冬季和暴雪馬上就會將印軍的危機暴露出來,該指揮官還明確指出"冬季嚴寒到來,士兵能活著就已經很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為了減輕壓力,已經將部分非戰鬥人員撤離了高原邊境地區。該指揮官對印度政府拿士兵的生命當做兒戲,是國家的戰略為賭博,這就是瘋狂的行為。

目前印度大肆修築的新房屋和地下工事也很難抵擋嚴寒的侵襲,在冬季到來的現在,印度軍隊的防寒服依然不足,前線士兵得不到溫暖保障,後勤部隊無法保證充足供應,面對這種惡劣的情況,印度前線士兵很難繼續堅持下去。

前幾日的大暴雪,更是擊垮了印度軍隊的誇耀,大量的印軍的帳篷被大雪掩埋。前線的積雪已經達到2米左右,路面完全被積雪覆蓋,無法清理。現在前線印度士兵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前線的士兵物資嚴重缺乏,普通士兵只能裝備普通棉靴,有的連棉手套都沒有。大量的印度士兵因凍傷被送往後方治療。

當然,印度官方是不會認同前線指揮官的言論,印度政府全面否認該指揮官的言論,表示該指揮官只是通過抹黑印度軍隊來賺取關注。但是該指揮官出身印度14軍團,該軍團長期駐紮在西拉馬拉雅山脈的邊境線上。

但是根據相關信息,該指揮官的言論應該是真實的,印度軍隊在入冬以後,缺乏過冬物資是板上釘釘的,很多媒體也報導過印度士兵被凍死的事情。種種情況說明印度士兵在邊境防線上的生活絕對沒有官方宣傳的那麼美好,可能連完善的生存保障都沒有,甚至喝不上一口熱水。

如此窘迫的處境,印度拿什麼扛到過冬?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印邊境動作頻頻,印度發射新衛星劍指中國,對峙野心昭然若揭
    由於印度目前正在中印邊境進行緊張的對峙,所以印度媒體稱預計這顆衛星將極大的提高印軍在中印邊境對中國的監測行動。此外,這款火箭還將同時搭載數10顆國外商業衛星進行發射。印度自然也不例外,而印度最為重要俄航天部門也是悄無聲息,許多關鍵項目都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此前,ISRO一直在不停的開創太空方面的藍圖,所以,新冠疫情使得這個原本向全世界擴張的部門,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 事關中印邊境,美大使親口承認:美國參與了印度與中國的對峙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印度軍方頻繁出現的單方面行動,導致如今中印兩國邊境地區的局勢變得有些緊張,而且在此之後其他領域也受到了這一方面的影響,對於中國和印度來講,這樣的局面並不符合雙方的利益,針對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已經展開了數次溝通。
  • 中印邊境對峙後,西部戰區一些部隊換裝殲-16
    11月25日,美國一家媒體突然爆料,稱中印邊境對峙後,中國西部戰區的一些空軍部隊直接從殲-7換裝為最先進的殲-16戰鬥機。美媒認為這是不同尋常的信號!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戰區司令部負責與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的安全,該地區在2020年6月爆發了緊張局勢,中印雙方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
  • 網傳「中印軍隊邊境坐凳對峙照片」不實,系13年前軍演舊照
    比如,近期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流傳的一張所謂「中印邊境對峙照片」便是典型案例。該照片中,一方為中國軍隊官兵,另一方為外軍人員,雙方著迷彩服相對而坐,兩排官兵相隔一米左右距離,遠端則有多人站立。其中,外軍人員一側一名軍人的包頭巾似乎暗示其印度軍人身份。
  • 邊境印軍上演三軍匯合,但這次印媒改哀嘆了:連正常巡邏都困難?
    自今年六月份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圍繞邊境話題的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而印度每一次在邊境地區部署的大動作都會引來印度國民的歡呼雀躍。圖為印軍曾任印度陸軍14軍軍長帕努中將表示,在冬季的邊境對峙中,印度受自然條件影響,先天處於不利態勢。
  • 印度租借兩架美制「捕食者」,將部署到中印邊境
    寒冬真的來臨了,中印邊境的對峙依舊在繼續。大家都知道印度對他們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鬥機推崇備至,看他們的媒體所描述似乎陣風戰鬥機已經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戰鬥機了,擁有了它印度就一定會贏。終於前段時間第二批陣風戰鬥機順利到達了印度,這又讓印度好一陣狂歡。
  • 【中印邊境局勢最新消息!南華早報:嚴冬將至 中國和印度為邊境軍隊...
    【中印邊境局勢最新消息!南華早報:嚴冬將至 中國和印度為邊境軍隊運送過冬物資】根據《南華早報》周五(9月25日)最新報導,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邊境對峙的中國和印度軍方,已將重點轉移到後勤支持上。雙方都競相在嚴冬來臨之前為喜馬拉雅偏遠地區的軍隊運送物資。中印雙方現在都在為未來的惡劣天氣做準備,向與西藏接壤的拉達克地區運送物資。
  • 中印局勢取得重大突破!?印媒:中印同意從「摩擦點」撤軍並公布...
    自那以來,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鄰國在印度拉達克地區和中國控制的青藏高原之間崎嶇的邊境部署了數萬名士兵,增加了進一步衝突的風險,同時也在尋找緩解衝突的方法。  三名印度政府官員表示,在經過幾個月斷斷續續的進展後,雙方正在討論從高海拔沙漠斷斷續續地撤離,那裡的氣溫已經降至零下18攝氏度。
  • 美國參與中印對峙細節曝光,中方鏗鏘回應,美印聽清楚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6日報導,美國駐印大使親口承認了美國曾經參與了中印邊境的對峙。早前,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之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就公然表示希望能夠為中印「排憂解難」,一同解決中印邊境矛盾。
  • 直升機緊急抵達中印邊境,這一幕令印士兵絕望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啊橙】目前北半球慢慢寒冬已經到來,中印邊境對峙依舊在持續,印度並沒有撤軍打算。據悉,在冬天達拉克地區氣溫可以達到零下40℃,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士兵隨時有可能會出現凍瘡等各種疾病。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度為何頻繁挑釁中國?印媒揭露深層動機
    據環球時報9月27日報導,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印度就開始全方位打壓中國企業、科技以及投資等。 對此,《印度快報》25日刊登印度網際網路基金總裁阿尼如斯·蘇芮的文章分析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印度的這一舉動可能是為了迎合美國。
  • 從美方租回兩架「捕食者」後,印媒又來添堵:可用於監控中印邊境
    但對於鎮守邊境的解放軍戰士來說,他們面對的環境比這惡劣一百倍。值得欣慰的是中印邊境對峙情況,在第八次中印雙方軍長級會談後開始有所緩和,並且雙方還達成了共識,將會在近期再一次進行軍長級會議。但是印度剛剛展現出進步的一面後,馬上又開始給中印邊境問題添堵。
  • 印媒:中印舉行第四輪軍長級會談,觸及第二階段脫離軍事接觸問題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據印度媒體報導,旨在緩和邊境對峙緊張局勢的中印第四輪軍長級會談於14日中午舉行,印度第14兵團司令辛格中將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司令柳林少將出席,會談地點是位於中印邊境實控線印方一側的楚舒爾。
  • 中印邊境的解放軍:無人機送火鍋 氧氣隨時吸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士兵在享用火鍋 報導稱,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地區部署的中國士兵正在享用無人機送來的火鍋和床邊制氧機產生的氧氣
  • 新德裡電視臺播送快訊,班公湖對峙局面已平息,勝負結果令美失望
    自今年5月份以來,中印兩國便在邊境的西段實控線附近陷入緊張對峙,具體地點包括加勒萬河谷到班公錯一帶,這正是兩國在1962年進行戰爭的地方,兩國均集結了數以千計的士兵。當然,雙方並不想將事態擴大。因此,在中印邊防部隊對峙了數周以後,印度媒體報導稱,中印兩軍中將一級指揮官6月6日首次在拉達克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舉行會談,主要內容是商談結束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對峙,而這次談判也終於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印度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印度和中方軍隊已經開始在班公湖地區開始脫離實際接觸(不涉及實控線爭議)。
  • 中印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全文847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仍未結束,眼下秋冬季已經來臨,邊境高原的氣候條件越來越惡劣,對於雙方軍隊來說都是壓力巨大,中印兩國也已經展開了8輪軍長級別會談,但印度一方始終沒有拿出誠意。不過能談判肯定還是要先談判,動武永遠都不是第一選項。
  • 從洞朗到加勒萬河谷:警惕中印邊界問題的三個改變
    洞朗地區和東拉達克地區的邊界對峙事件,本質上反映出中印邊界問題正在經歷的三個變化,這些變化對中印邊界問題的「現狀」乃至中印關係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中印雙方在邊界地區的實際力量對比可能會發生變化在加勒萬地區發生暴力衝突之後,中國外交部指出印方「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
  • 中印坦克步兵現身高原對峙,印度突然一反常態,派間諜拍15坦克
    一組有趣的照片出現了,中印坦克、裝甲車之間的「對抗」的實際畫面。印度間諜拍攝的影像顯示,中國在曼東錯南岸的熱贊山口、熱欽山口及穆赫帕裡一帶前線部署了約35輛15式輕型坦克,同時還有大批步兵戰車、裝甲車等武器。
  • 中印邊境解放軍的冬天: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用上外骨骼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士兵在享用火鍋報導稱,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地區部署的中國士兵正在享用無人機送來的火鍋和床邊制氧機產生的氧氣,同時穿著最新的外骨骼來幫助他們在嚴酷的低溫下執行基本任務,與印度進行馬拉松式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