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份以來,中印兩國便在邊境的西段實控線附近陷入緊張對峙,具體地點包括加勒萬河谷到班公錯一帶,這正是兩國在1962年進行戰爭的地方,兩國均集結了數以千計的士兵。當然,雙方並不想將事態擴大。因此,在中印邊防部隊對峙了數周以後,印度媒體報導稱,中印兩軍中將一級指揮官6月6日首次在拉達克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舉行會談,主要內容是商談結束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對峙,而這次談判也終於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印度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印度和中方軍隊已經開始在班公湖地區開始脫離實際接觸(不涉及實控線爭議)。具體來說,中方軍隊已撤回部署在拉達克東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士兵,並正在減少在班公錯湖地區的兵力,隨後印度也撤回了軍隊。與此同時,《今日印度》網站在6月9日也報導稱,為了尋找解決拉達克東部持續不斷的邊界爭端的辦法,印度和中方已經開始在該地區多個地點撤出軍隊。有鑑於此,有分析指出,這種現象標誌著這一地區的局勢開始緩和。
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印關係緊張之際,美國首腦川普卻跳出來為兩國講和。5月27日,川普發推特稱:「我們已經告訴印度和中方,美國已準備好、願意且能夠調解和仲裁他們激烈的邊境爭端。謝謝!」不過,他的表態卻遭到了中印雙方不約而同的拒絕。印度外交部明確表示,「中印兩國會通過既定機制和外交方式進行直接接觸」。中方外交部發言人在29日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中印雙方有能力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不需要第三方介入。顯然,印度方面十分清楚這種對峙對自己沒什麼好處,一旦美國插手,自己很可能成為它的傀儡和工具。因此,印度選擇與川普保持距離,婉拒美國的所謂調解。
據悉,這次談判和對峙的勝負結果令美方十分失望。白宮極力慫恿印度,但是最終結果卻和白宮的預期完全不一樣。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馬諾·喬希的話稱,川普的提議「很獨特」,很可能是「即興發揮」,也不會被中印任何一方所接受。事實上,印度在拒絕美方「插一竿子」方面可謂是「經驗豐富」。去年7月,川普也曾聲稱莫迪請求他幹預印巴長達數十年的克什米爾問題,當時印度就否認雙方曾就此進行過任何對話,並拒絕川普要當印巴「和事佬」的要求。對此,有專家指出,這是由印度外交傳統中的「戰略自主」決定的。長期以來,印度的外交政策選擇基本是保持與主要大國左右逢源的同時強調新德裡的「戰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