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本學年全體教職工大會上,董事長發表了講話,對本學年學校工作提出了奮鬥目標和具體要求;吳澤強校長、張樹軍書記分別作了學校工作報告和黨委工作報告,對學校黨政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本學年「全面改革」和「內涵發展」兩大重點任務。為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及時總結凝練辦學成果及改革成效,講述鄭商好故事,傳播鄭商好聲音,為學校健康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新聞中心緊緊圍繞黨建、教育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教師質量工程建設、服務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構建、書香校園建設等學校中心工作,梳理出10項重點改革舉措,現聯合相關部門隆重推出《十大改革促發展》系列報導。本期推出深入推進大學英語改革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
為增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擴大國際視野,打造我校「商科、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特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學科發展的專業化需求和學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我校從本學年起,全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
本學期,外國語學院根據學校工作報告要求,認真研究,多方調研,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的教育理念,制定論證我校大英教學改革整體方案,在教學理念上實現了三個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課本課堂為中心」轉變到「以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需求、學習過程和行為,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建立有效的學習支持和指導體系,開展學習成果評價。方案確定了我校大英教學的總體培養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特色與創新
(一)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本次教學改革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指導,構建以「商科+、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遵循語言教學和學習規律,重構教材和教學內容,突出聽說訓練,形成由課程模塊、實踐模塊、網絡學習模塊三大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集通識英語、ESP課程、商務應用課程、跨文化交際課程、競賽實踐活動、數位化學習資源於一體,形成具有校本特色、動態開放、科學合理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
(二)分級分類、遞進式的課程模塊設置
大學英語以課程模塊、實踐模塊和網絡學習模塊為主體,把英語基礎課程和個性化培養課程結合起來,形成多模塊、遞進式的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通識英語模塊旨在重構英語學科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強化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基礎和應用能力。
個性化培養模塊,根據學生就業需求和考研深造需求分為應用型培養和學術性培養,為學生的學習英語提供不間斷的指導和支持體系,服務學生國際化職場跨文化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和英語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三)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及彈性化學分管理
以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適合於分類分級教學的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力求教學評價結果的公平、客觀、科學。引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測評中心研發的ETIC國際化人才英語考試,以國際化職場英語能力測評為導向,評測學習者在國際化職場情境下的跨文化理解與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學英語個性化培養階段課程將拓寬學分獲得途徑,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自由,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國際文化交流、競賽、研學、實習等活動中體驗式成長,改善學習效果。
(四)教學過程數位化管理
整合併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和平臺,包括學生學習和自評、教師授課、教師在線輔導、對學生學習和教師輔導的監控管理、在線考試等模塊,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數據以及教師的教學與輔導情況。針對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進行及時的數據反饋和教學/管理幹預。基於平臺數據,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加精準的教學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教學的成效和學生的獲得感。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基於FiF口語訓練系統的大學英語口語翻轉課堂
為打造我校大學英語口語金課,立足我校「商科+、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適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學科發展的專業化需求和學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培養既有專業又懂專業領域外語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基於 FIF口語訓練系統和我校在線課程《職場英語》,進行大學英語口語翻轉課堂實踐。首先,英語口語課程組以文秋芳教授的「產出導向法」為導向,確立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實踐活動,主要為自由討論、個人展示、小組活動、FIF口語訓練等形式。其次,為提高英語口語運用能力,課外英語實踐活動開展了英文話劇的拍攝、FIF口語挑戰賽以及大學英語四級口語考試。考核方式定為60%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注重過程性評價。
教學「三步走」
課前:老師登錄FiF口語訓練平臺,把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詞彙和句型,錄入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生提前完成線上任務學習。通過AI自動評分系統,學生可以獲得自我評價。教師可登錄平臺,了解學生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課中:
基於主題為「大學生應不應該做兼職」的採訪視頻,學生進行模擬採訪;然後圍繞大學生兼職的利弊進行英語辯論;本環節旨在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共性問題進行補救性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產出質量。評價主要結合四級口語考試的評價標準以及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進行師生評價和學生自評。
課後:
發布職場英語——首輪面試(First Round Interview)學習任務;線上線下結合的輔導答疑,處理學生的個性問題;角色扮演—課堂展示。
成果展示:
本學期我校FIF口語訓練平臺上學生用戶達16684人,在線訓練時長4.8萬小時,人均在線時長8.2小時,錄音時長7634小時,人均錄音時長75分鐘,教師發布任務554個,學生自主學習習題數51.3萬個,人均90個,學生口語從期初的78分達到期末的83分。同學們的英語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口語表達力逐步提高。藉助平臺,我院於11月18日-12月3日開展了「外研訊飛杯」線上口語挑戰賽,共計4802人參加,評選出了不同獎項,將於下學期初對於獲獎學生進行表彰,增強學生敢於「說英語」的信心。
自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師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學改革給課堂帶來的活力。一方面,真實語境下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具有驅動力的任務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現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創新特色。
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打造人才培養特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培養具有「紮實商科專業背景、現代職業應用能力、國際化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字:外國語學院
編輯:張瑞
責編:魯楠
策劃:程文質
統籌:新聞中心
《十大改革促發展》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