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9月3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在第五項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第1條,改革考試科目設置中說,「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9月5日,《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著名特級教師劉兆義先生,針對國務院9月3日發布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接受搜狐教育專訪。
《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著名特級教師劉兆義先生
搜狐教育:您對「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怎麼看?
劉兆義:該實施意見是對教育部長袁貴仁講話談到的「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修改後的意見。主要修訂是:一、新「意見」未提外語退出高考,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二、是在「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中提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我個人認為,這是在高考改革上更加務實穩妥的逐步改良的做法。主要體現在:
1、保留統一的高考形式,仍凸現高考中語數外3門學科的基礎性及其考試的分值不變;
2、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也是採取先試點,後總結經驗並修改,再推廣的改革策略。教育改革具有周期較長、影響波及面大等特點,不能夠一蹶而就!這次的「意見」就解除了你上次採訪時,我對全面實行「社會化」和「一年多考」在操作上有很大難度的擔心。訪談回顧:劉兆義:中高考英語改革不應取消聽力測試>>
3、中央電視臺新聞講到的是以教育部名義,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方案」和考試改革「實施意見」,而此次是以國務院名義發布的,可見考試改革是一個關係到千家萬戶、涉及民生的大事,不能有半點心血來潮,貿然行事。
4、外語試行一年兩考,也是以外語學科作為改變「一考定終身」高考現狀的一項改革嘗試。其實別的學科同樣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搜狐教育:高考英語沒被降分,而改為一年考兩次,您認為對學生壓力是增大了還是減輕了?會有哪幾方面的影響?
劉兆義: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想,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高考升學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分數對於學生未來錄取的總成績依然還是那麼重要的話,肯定給學校教師外語教學和學生外語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只會增大,不可能減輕。因為,只要能多得幾分,哪怕就只多1分,這個機會教師、家長和學生都不會輕易去放過的。你可以設想一下,在高三年級不到一年的時間要去準備兩次決定未來命運的外語高考,負擔和壓力有多重啊!
所以我認為,外語作為工具學科,還是應該向雅思、託福等考試一樣以級別來區分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能力。各類型不同層次的大學,或大學中的不同院系專業,應該根據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確定入學所必須具備的外語水平級別要求。其實教育領導部門和你們媒體可以去調研一下,有許多大學三級學院學生的外語水平是非常非常低的。聽他們外語課的感覺甚至還不如許多普通高中學校的外語課。
搜狐教育:您覺得對於社會上的培訓機構是利好還是利空呢?
劉兆義:肯定是利好,因為外語又多了一次考試嘛!另外,在「實施意見」中談到,考生總成績中還加上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所以還增加了一次決定未來命運的考試。
據我了解,在浙江杭州,也就是確定為首批進行高考改革的省份之一的省會城市,許多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前,或者是一些準備出國學習的學生在雅思或託福考試之前,都不參加學校的學習,而去培訓機構進行備考培訓。所以,改革的難度和許多不可預見的問題還很大很多的!
作為一個老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還是期盼在外語考試的方式和內容等方面儘可能地加大力度有所改變,以能給高中外語學與教帶來良性的導向。例如:今年英語高考取消了單項選擇題,而改為短文填空,我個人就覺得是一個良好的導向。這次「實施意見」還要求「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這也是一項非常理性的舉措,這更有利於考試命題的嚴肅性和科學性,也能防止某些不當的命題誤導一個地區的外語學與教。
搜狐教育:對於學校和老師,教學方面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劉兆義:學校和老師依然持「考試升學教育教學」的觀念,依然「為考而教」,還有所謂「怎麼考,就怎麼教」,那麼,改革除了多一次考試,多更大的負擔之外,我想在教學方面不會帶來更多的變化和影響,因為他們還是會堅持「海量做題講題的應試教學方式」。
許多有「智識」的教師(智慧的「智」,見識、遠見卓識的「識」),則會堅持現代外語教學的理念和途徑,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重學生的體驗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發展方向,不斷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們許多英語教師都有這樣的觀點,「會田徑(即能跑會跳)的孩子,讓他打什麼球都行」,那麼堅持上述教育教學理念和途徑促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無論怎麼考,都一定能成功!
搜狐教育:學生以後的備考應該有什麼相應的調整?
劉兆義:從總體來講,就是要「學會學習」外語,明確該學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外語是一實踐性極其強的學科,這實踐性應該是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也就是上面我談到的,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而不是整天「做題」和「考試」的實踐。
同時,外語的實踐,意味著不能夠指望教師能夠給你什麼、教你什麼。例如單詞,在詞彙學專門提到,一個新單詞只有在聽、讀情景或語篇中至少見過7次以上,你才能真正認識它。可見,不是去死記硬背孤立的單詞。這裡,把我曾給我的學生的忠告送給同學們:「聽,是攻克英語城堡的突破口;讀,是拓展英語能力的永動機。」
現代遠程網絡的環境,為同學們提供了不限時空的外語學習和實踐環境,給大家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能適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與實踐資源,只要你時常堅持自主的學習和實踐,就能天天向上。
我在雲南邊區送教支教時曾給當地高中學生講,「如果每天能堅持閱讀英語15分鐘,按照通常閱讀的速度每分鐘70個字,一天可以看1050字,那麼一年除掉休假按300天計,可以閱讀近32萬字,高中三年堅持如此的話,自主閱讀量可以達到100萬字左右,會涉及到各種不同話題,能多次見到最常用的那幾千詞彙。能夠閱讀和理解100萬字的語篇了,還會怕高考那僅1萬多字的試題嗎?那麼多話題和文體的語篇我都看過,還會擔心高考命題所涉及的20幾個話題中有自己所不熟悉的話題內容嗎?」
所以這裡給學生的建議就是,找準正確的學習方向,制定好自己的學習與實踐計劃,持之以恆地堅持去「做」,不斷在體驗和實踐中強化自己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英語學習的價值。更何況,將來大家外語高考還多了一次機會呢!
搜狐教育獨家專訪,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