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英語教師結構性矛盾調查
隨著北京、山東等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拿英語「開刀」,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英語走下「神壇」,引起部分英語教師對自身前途的擔憂。而與大城市英語師資過剩相對的,則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鄉村英語教師的嚴重緊缺。英語教師供需的這種結構性矛盾凸顯城鄉教育均衡化道路依然漫長。
城市:英語要「減負」,教師憂「減員」
多年來,英語在應試教育中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中國家庭紛紛將孩子的英語學習放在突出位置。各種英語培訓班在城市扎堆,大體量的需求使英語師資紛紛湧向城市。然而,北京、山東等地一紙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科目「減負」的規定,引起了城市英語教師的憂慮。
部分教師擔心,中高考英語分值降低,不僅會讓學生和家長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更會動搖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英語淪落為「副科」或「選修課」。北京精華學校副校長趙志平說:「降低英語高考分值,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備考負擔,一定程度上會淡化盲目學習英語熱。」
北京市第101中學英語組組長張燕說:「改革對英語方面的變動太大,對教學造成的影響也很大。」比如,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允許學生多次考試,意味著對英語不感興趣或英語能力突出的學生考到了滿意的分數後將可能不再學習英語。
上海市浦東區一所小學的英語教師吳奕告訴半月談記者,儘管上海還未出臺新的中高考英語政策,但已經有家長對她開玩笑「小孩以後不用學英語了」。「失落感很強,學生不願意學英語,老師們也擔心未來的發展。」不少英語教師擔心,未來英語老師的發展空間會受到影響,「富餘」的城市英語教師將面臨「轉崗」、「再培訓」甚至「下崗」的壓力。
鄉村:課本成「天書」,教師「奇缺」
與城市英語教師的境況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一些教育欠發達地區英語教師的極度稀缺。「每年都發英語課本,但沒有老師教,課本在學生手中變成了看不懂的『天書』。」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彎嶺鎮大墩小學校長王升超一臉無奈地說。而在他無奈的背後,是海南千餘所鄉村小學普遍缺少英語教師的尷尬現狀。
海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艱苦地區的1251個農村小學、647個教學點,相當一部分都奇缺英語老師。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全省教師隊伍整體超編,二是鄉村條件落後,無法吸引年輕老師前往。
「很羨慕電視上會說英語的人,我們也想學。」大墩小學六年級學生、11歲的王盛旺眼神中滿是渴求。他說,家裡沒人會英語,學校也沒老師教,他們只能看英語課本上的圖畫,但對書上的內容一點都不懂。
海南省瓊中縣教育局局長王海山說:「由於小學老師超編,縣裡已經3年沒有招聘一位小學老師了。」這個位於海南中部山區的貧困縣只能在縣城及10個鄉鎮中心學校配齊英語老師,鄉村的完全小學及30個教學點則無師可配。
在甘肅隴南地區,某縣教育部門負責人介紹,一些學校英語課程靠支教志願者支撐,但志願者人數有限,所以許多學校不得不停上英語課。
彌合:應急措施與制度建設並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教育界人士和專家表示,要填補鴻溝,需要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儘可能改善農村教學條件,尤其應制定靈活的激勵、獎勵機制,吸引年輕教師到鄉村任教。
2013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通知,決定對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表示,鄉村教師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的平均收入水平將高於城鎮教師,農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將進一步擴大。海南省自2013年9月起,開始為9243名邊遠地區教師每月發放300元生活補助。
對此,海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段會冬博士認為:「緩解鄉村學校英語教師短缺,要堅持長效投入和應急措施並舉。」從應急措施來看,可建立與教師專業成長相掛鈎的激勵機制,吸引和鼓勵城市「富餘」年輕英語教師到鄉村任教。
從長期看,培養全科教師是緩解偏遠農村學校缺少英語和副科教師資源的重要手段。海南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處長方鳴介紹,在英美等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小學教育階段由全科老師承擔主要教學任務是主流,這樣做可以整合有限的教師資源。所以,國家應從制度設計上注重偏遠農村學校建設,並在一定範圍內實施全科教師培養計劃,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師資鴻溝。(記者 趙葉蘋 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