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結構性」與「內捲化」兩大矛盾,程式設計師們還能保持初心嗎?

2020-12-11 騰訊網

1、從2012談起

2012年,可以說是開啟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元年,那時微信剛剛推出,小米仍在走發燒友路線,百度還是三極之首,阿里仍然在100%的增長,千團大戰如火如荼,網際網路的咖啡開始瀰漫在中關村。在創業大街吃一口網際網路的肉夾饃,穿一身簡樸的格子衫,聊一聊QQ的艱難決定,在宇宙中心的工人電影院裡,看一場史上最精彩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那個時候還沒有人談論35歲危機,所有人都沉浸在創業的狂歡中,36Kr的數據顯示,在中關村一條街就有2萬家創業公司,大家談論的都是一個PPT換來百萬天使投資的傳奇。

今天的80後90後程式設計師,都是從這個輝煌的年代過來的,我們依舊沉浸在業務飛速增長、工資節節攀升的年代,DAU是一條不斷向上的曲線,還沒有人會想到它會停下來。房價雖然在08年暴漲了一波,但13、16年還沒有到來,未來依舊是那麼樂觀。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下一個十年最好的起點。

漸漸的,網際網路的兩極變成了AT,第二梯隊也慢慢的固化了下來,再少有人談起創業,看著深圳房價超越了北京上海,大家從一種時代的狂歡中,逐漸回到了理性的軌道。當社會的發展節奏,從粗放的增長回歸到了精益的求精,「矛盾」也就悄然來到了程式設計師們的身邊。

儘管人類文明有上下5000年,但我們所熟知的而信息技術的歷史只有200年,網際網路時代剛剛跨過30歲的而立之年,今天再熟悉不過的移動網際網路文化,還不到10歲。

作為普通人,在成長的煩惱中,多了一種「矛盾」的焦慮,今天,我們不談技術,不看方法論,只聊聊程式設計師通常面臨的兩大矛盾:「結構性矛盾」與「內捲化矛盾」。

2、結構性矛盾

結構性矛盾這個詞,原本是用於比較宏觀的層面,比如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之間差距擴大、增長與資源環境矛盾等等,而它的結構,會導致中等收入陷阱,最終使得現狀停滯下來,甚至是倒退。在小說《鄉下人的悲歌》中,從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寫出了鐵絲地帶白人工人階級的沒落,這種時代大背景下的中美矛盾、產業結構矛盾,就是一種結構性的矛盾,最終導致了「鄉下人」走入了「百年孤獨」式的單曲循環。

這是一個原本用於大時代背景的詞彙,但在筆者不長的從業經歷中,深深的感受到,結構性矛盾,也存在於小人生之中。

當年剛剛畢業,在公司裡求學問道,期望能夠得到前輩們的教導,但迎面撲來的是公司人員的變動、業務發展方向的改變,舊有的代碼一律封存,大家從新的起點上一起重新做起。作為新人,茫然的看著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於是,我的期望,與公司的發展目標,成為了一道天然的「結構性矛盾」,結局自然也就是另謀出路。

在職場裡,結構性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但它的表達形式往往不明顯。典型的有上下級期望間的不匹配、工作內容與興趣的不匹配、工作與家庭難以顧全,等等。正是這些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導致了一些必然的結構性矛盾:例如「職場PUA」的流行、996的盛行等。像「PUA」,程式設計師對這個詞彙見多不怪了,但真正讓社會意識到這一點的,還是因為Yamy曝光老闆粗暴的錄音,說明這不是一個行業的孤例,而是全社會性的問題。儘管這都是普遍現象,但職場上結構性矛盾的代價會更小一些,「PUA」作為一種政治正確,其結果也往往是換個工作環境,並沒有上升到剝奪財產的地步。

仔細想來,政治正確,不就是《鄉下人的悲歌》中的結構性矛盾,也是美國社會分裂的根本,也是現代職場鬥爭的延續,大家都是文明人了,但競爭還在,又不能拳打腳踢,嘴上功夫就是一種行為延續上的必然性。

在「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中,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三者不能同時存在,最多只能選擇其中兩個。

在「CAP」理論中,數據的一致性、可用性、分區容忍性三者不能同時存在,最多只能選擇其中的兩個。

萬事萬物總是相同的,只不過技術的發展,讓理解的難度掩蓋了本質的相同。

對於程式設計師而言,如果遇到了「結構性矛盾」,比如跟上級有矛盾、比如不滿意自己的工作內容,一定要先判斷自己的問題是不是結構性的。如果是結構性的,這種關係只可以通過協調降低烈度,但不可消除。如要消除,除非將此事物拆開重構。

結構性矛盾是在重新架構之前,其自身不可解,會永遠存在的矛盾。

3、 內捲化矛盾

內捲化是近幾年來網絡上特別流行的一個詞,指某個領域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最典型的內捲化就是孩子的教育與高房價帶來的困惑,比如我們常常聽到,清北畢業的學生買不起學區房,或者是買房就要「追漲不買跌」,等等。之前聽到一個幽默,就說是說:如果清北畢業的人買不起學區,那麼買學區的意義又在哪裡麼?

其實對於程式設計師群體而言,最擔心的,還是因為內卷程度的加劇,導致自己歲數大了,不能加班了,幹不過年輕人了,會被淘汰,被失業。網上有很多分析這一類問題的文章,大多數說的都對,只是對於程式設計師群體而言,我們深知技術革新的速度太快了,十年前還能用的VB/Php今天估計只能停留在大學裡了,抱著古董一樣的技能工作,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年輕人用的工具越來越新,而自己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了。

歸根到底,加班只是體現,本質是沒有時間進行再投入學習了,大家都996了,家裡又有孩子需要輔導,逝去的時間,別人會幫你追回嗎?

美式資本主義有個核心觀念,就是人要靠自己的勞動致富,但如果自己忙碌終日,卻只能溫飽,那麼這個觀念就不成立。

但我還是認同一個觀點的,即內卷是低水平的複雜化。內卷其實是一種長期穩定存在的現象,是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放棄原有粗放的發展方式,轉向精細化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同樣是個社會普遍問題,只是在網際網路行業,節奏更快,體現的更明顯而已。

內捲化矛盾停留在當前的崗位上,其實也是不可解的。

4、 破解矛盾

拋開個剛才的那些觀點,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重新考慮一下程式設計師:

46年前,最前衛的黑客還沒玩兒上個人電腦。

41年前,一首歌還沒有遇上它的「隨身聽」。

37年前,人們還沒有見過大哥大。

28年前,全球資訊網還沒有免費開放。

14年前,世間還無 iPhone。

10年前,你我還沒有相互加過微信。

10年前,人們還沒機會沉溺短視頻。

9年前,出門打車主要靠招手。

5年前,購物還沒開啟瘋狂拼團。

3年前,賣貨還不需要直播。

如果我問你: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大家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門。但是,如果有幾億人同時回答這個問題,我猜計算機、網際網路會是高票答案。是的,我們都因為網際網路的機遇,加入了這個大行業,從那個毛頭小子愣頭青,成長為某個領域的資深程式設計師。也許我們頭髮掉的並不多,但心卻老的太快了。

拍拍自己的胸脯,問一下自己:「初心還在嗎」。

很多矛盾是不可解的,是因為站在了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但為什麼不擁抱一下唯心主義呢?職場PUA固然可怕,但我們怕的根源,是怕丟掉工作,或者是賺不到錢,或者是無法競爭過其他人,而極少去考慮,我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自己是否喜歡,它能否讓自己得到提高。我們停留在內捲化的思維上,為了學區而努力,但試想一下,如果努力本就不能為人生增添確定性,又何必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將這份壓力轉移到自己的後代之上?

人生有矛盾,是因為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不夠多。

回顧一下初心,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深受天才人物影響的歷程,是這個時代無數普通從業者協作貢獻的歷程,也是我們在網際網路行業能夠堅持下去的樸素而又恆久的理念。推薦你收藏一本日曆,在2021年的每時每刻,問問自己的初心,是否依舊。也問問自己,每一天對於矛盾的焦慮,是否正在侵蝕你的人生,剝奪你享受時代的權利。

相關焦點

  • 陳瑋:如何防止「內捲化」?
    百度百科對內捲化的描述中,有如下內容: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過度內捲化的中國教育,應從停止補課開始拯救?老教授:刻不容緩
    過度內捲化的中國教育,應從停止補課開始拯救?老教授:刻不容緩教育強則國強,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除了科技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問題。反之,如果一個國家教育系統出現了大問題,那麼對一個國家能否良性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 智庫理論動態丨扶貧的「內捲化」困境及應對(外二則)
    進入新世紀,國家連續出臺兩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扶貧政策日益多元,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戰略,在全國範圍打響脫貧攻堅戰,使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9年末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
  • 職場的內捲化,藏著打工人的焦慮和老闆的經濟學
    困在「內捲化」裡的員工,和不斷精簡提效的企業主,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定位僱傭關係,突破當下的就業困境? 就業持久戰,打多久?戰什麼? 今年是一個不設經濟目標的年份。
  • 結構性用電矛盾不容忽視
    不過,此輪「有序用電」反映出的結構性用電矛盾問題也不容忽視。近日,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通知,給部分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帶來一定影響,甚至被解讀為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重新上演。「拉閘限電」因何而起?如何保障電力供應安全?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嚴飛:社會結構讓人不得不「內捲化」
    在他看來,「內捲化」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在其背後是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嚴飛認為,社會學是一門關心秩序和人類本性的學科,這是社會學研究的最終落腳點。嚴飛認為,「內捲化」是中國社會結構化變遷的必然結果,而當「內捲化」無法避免,民眾試圖用「凡爾賽文學」解構無法改變的現實。
  • 如何避免學術研究的內捲化?
    科學網博客:秦四清  近期,內捲化(Involution)成了一個網絡熱詞,被頻繁地用於各類社交媒體針對諸多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之中。內捲化作為學術用語最早由康德、戈登維澤提出,到格爾茨成型。「內捲化」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會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滯不前,僅通過不斷精細化、複雜化維持一種自我鎖定、自我穩定的狀態,而無法轉化、發展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金融和地產,正逐步內捲化!
    領導們幾杯貓尿下肚,很快飄了。一位領導,衝上來啪啪啪給了小楊同志幾個大嘴巴子,邊扇邊罵「你媽X」。領導敬酒你都敢不喝,你是不是傻X。第二個是,北京保利的強制轉發事件。這兩件事,看起來很小,卻暴露出一個嚴峻的大問題。社會的內捲化,正在發生。屬於後浪的機會,正越來越少。尤其是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最卷。
  • 人人都在說的「內捲化」用英文怎麼說?
    內卷作為社會學概念,起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1963年的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與內卷(involution)對應的是進化(evolution)。
  •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對抗「內捲化」的高手
    簡單理解,「內捲化」就是「溫水煮青蛙」,人逐漸適應當下的生存環境,而失去了繼續向上的能力。突破「內捲化」,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注重方法。以下,Enjoy:作者:Windy Liu這個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01內捲化長時間停留在簡單的自我重複這種把自己鎖死在低水平狀態裡循環往復的狀態,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叫做「內捲化」。是的,我們開始進入了一個「內捲化」的時代。那什麼是「內捲化」呢?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是的,我們開始進入了一個「內捲化」的時代。那什麼是「內捲化」呢?內捲化,原本是社會學家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它是指一個社會,長時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捲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
  • 科技愛好者周刊(第 126 期):內捲化是什麼?
    (維基百科[3])本周話題:內捲化是什麼?最近,我經常看到「內捲化」這個詞,不理解什麼意思。為什麼發展停滯就叫「內捲化」呢,而不叫別的名字,比如「內生化」或「內積化」?網上說,這個詞是美國人首先提出的,英語單詞是 involution,出自1960年的一本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 囚徒困境:不是你不夠努力,只是「內捲化」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
    倒是打工人內部,有了些許困擾:「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熱衷於內卷?」 來自職場的呼聲和疑惑,是如此的熱烈而惹人深思。 內卷,最初來自經濟內循環的政策提法。內捲化,則是指某種社會或模式,在發展到某種確定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內卷這種現象呢?大部分論者把產生內卷的原因歸因於資源與社會財富的稀缺,即因為「蛋糕」沒有做大而產生的所謂資源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話語邏輯中,內捲成為了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
  • 英語教師結構性矛盾調查:城市憂減員 鄉村稀缺
    英語教師結構性矛盾調查:城市憂減員 鄉村稀缺 ——城鄉英語教師結構性矛盾調查  隨著北京、山東等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拿英語「開刀」,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內卷:一種系統性的退化 最近我們看到媒體上「內捲化」這個詞出現的非常頻繁,令人不知所以。怎麼出來這麼玄妙的一個詞彙? 如果做一些搜索的話就不難發現,「內捲化」這個詞首先是一些學術研究者在研究亞洲經濟,包括印尼的水稻生產、中國的小農經濟時候首先使用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這麼一種現象,在這些有限的土地上通過不斷的投入時間精耕細作來獲得總量的增長。但是,這個事情是有一個邊界的,就到了一定的界限以後,你投入再大,你的產出也不再增長了,甚至開始衰減了,就是經濟學經常說的邊際效益遞減。
  • 思想界|「內卷」一詞為何贏得共鳴?
    黃宗智本人在《當「內卷」席捲中國?!黃宗智回應「內捲化」概念與「去內捲化」發展》一文中回應了「內捲化」一詞在當下中國的流行。黃宗智指出,今天關於內捲化的論述,一方面依然適用於小農經濟,即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會形成單位土地勞動投入原來越高,邊際回報越來越低的情況。另一方面,在今天,相對於可用資源而言,中國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因此有很多領域都會有這樣的現象。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注重短期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
    原標題:●2021年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應是在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不斷克服的背景下,供求總量向著平衡方向發展 ●只有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才能在變局中站穩腳跟,育先機、開新局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長期增長動力以高質量發展開好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