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出最高精度G值的地方,又誕生我國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2021-01-12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王瀟瀟 高翔

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研製出實用化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順利通過驗收。

重力儀可獲取高精度的地面重力觀測信息,是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密度和應力分布特徵的基礎設備,可為地震孕震、同震及震後監測提供重要數據支撐。作為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其成功交付,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在中國科學院羅俊院士帶領下,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教授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攻克了物質波幹涉、超低頻隔振、裝備小型化等量子重力儀的關鍵技術,於2013年將量子重力儀的解析度提升至國際最好水平,並保持至今;在2017年的第十屆國際絕對重力儀比對中,合成不確定度達到3微伽,為同類型儀器精度最高;團隊在聚焦前沿的同時,瞄準國家需求,研製出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型化量子重力儀裝備,為地震研究等行業部門提供了我國第一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該儀器的成功研製和應用,為量子重力儀走出實驗室、服務國家需求,邁出了堅實一步。

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成立30餘年以來,一直將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作為重要科研方向,被國外相關領域專家稱為「世界的引力中心」。2018年羅俊院士帶領引力中心團隊測出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為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為物理學界確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的推薦值作出實質性貢獻。

重力場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物理場,重力場的精密測量在深地探測、資源勘探、災害監測預警、地球科學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編輯:張琦琪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華中科大交付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來源標題:華中科大交付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新華社武漢1月3日電(記者李偉)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
  •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並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http://bucket-cb-yunhaigaoyuan.oss-cn-beijing-xhcloud-d01-a.xhcloud.news.cn/xhnews-new/audio/20210113/aab008c4-6eb2-4134-9963-37d3507b7d55.mp3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並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 打破國外壟斷,華中科大研發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長江網 圖  新華社武漢1月3日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經過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已順利通過驗收。
  • 華中科大研製成功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這是中國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意味著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打破技術壟斷:華中科大研製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已交付使用
    這是中國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意味著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在漢研製成功交付使用
    長江網1月3日訊1月3日,長江網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的實用化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作為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其成功交付,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最高精度G值測出
    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達300多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開始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  為了找到震動小、溫度恆定的實驗場所,他們把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下的一處防空洞作為實驗室。
  • 精確測量體驗地球心動的感覺 華科研製並交付我國首臺高精度量子...
    華中科技大學今日對外發布,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據介紹,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我國首臺自研「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已順利交付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研製出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順利交付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該儀器精度已經達到微伽水平。為地震研究等行業部門提供了我國第一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雙盲試驗,是指在試驗過程中,測驗者與被測驗者都不知道被測者所屬的組別(實驗組或對照組),分析者在分析資料時,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資料屬於哪一組。
  • 最高精度G值測出:科研方向要滿足國家需求
    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達300多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開始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
  • 我科學家測出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G值
    我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華中大成功研製量子重力儀 中國地震局用上了國產高端量子裝備
    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高翔)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我首臺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問世
    我首臺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問世 可在幾百米光纖中測出0.1毫米誤差 2016-12-20 科技日報 張曄 周新華 0.1毫米的誤差,較國外壟斷產品,測量解析度提高了1600倍,相位精度提高了10倍……記者12月19日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該校研發的我國首臺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問世。
  •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
    ——科普中國2我國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交付1月3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順利通過驗收。作為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其成功交付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
  • 中國科學家測出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
    近日,權威學術雜誌《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艱辛30年,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而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
  • 中國地震局用上漢產高端量子裝備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校方供圖長江日報訊(記者鄧小龍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1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的實用化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科技興國——量子科學大事件
    量子科學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而我國的量子科學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近我國在量子科學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由近及遠)!華中科技大學的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問世,打破國外在這一領域的壟斷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2021年1月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製我國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目前已交付給中國地震研究所使用。
  • 浙江工業大學院長進行成果科普活動,第三代量子重力儀大獲成功!
    目前我國的量子技術的研發,主要集中在量子測量、量子通訊、量子計算三大領域,林強院長這次發布的量子重力儀就是一種精密測量儀器林強院長的重力測量的應用很廣泛,不僅可用於資源勘探、地球物理、地震研究、水文監測,還能用於慣性導航、考古挖掘、空穴探測等等,如果能精確測出重力加速度,就能判斷地下蘊藏著什麼樣的資源,例如:石油、礦產等資源。 林強院長的量子重力儀,開展了多種應用試驗,在對地震臺站中實現了絕對重力的連續觀測,為地震預報等研究提供了一種重要手段。
  • 5.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兩個世紀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們圍繞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但其測量精度目前仍然是所有物理學常數中最低的。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G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常數,不因測量地點和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變化。但是,當前國際上不同研究小組用不同方法測得的G值卻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