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院長林強教授帶著自己的科技成果進行了一場科普發布活動——《走進量子新時代,量子重力儀研發與應用》,這位科學家百忙之中,專門抽出時間向大眾傳播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告訴那些青年學子、以及初入科研的年輕人,要有科學精神,在面對未知的時候,依然保持探索的勇氣,做科學研究要長期積累,不知道結果的事情,更要耐得住寂寞。
目前我國的量子技術的研發,主要集中在量子測量、量子通訊、量子計算三大領域,林強院長這次發布的量子重力儀就是一種精密測量儀器,主要利用微觀粒子的量子特性進行物理量的精密測量。林強院長的重力測量的應用很廣泛,不僅可用於資源勘探、地球物理、地震研究、水文監測,還能用於慣性導航、考古挖掘、空穴探測等等,如果能精確測出重力加速度,就能判斷地下蘊藏著什麼樣的資源,例如:石油、礦產等資源。
林強院長的量子重力儀,開展了多種應用試驗,在對地震臺站中實現了絕對重力的連續觀測,為地震預報等研究提供了一種重要手段。因為發現地震會引起重力場變化,曾經在巴基斯坦的一次地震,讓遠在杭州的量子重力儀無意中記錄了地震的完整信號。
正是這次無意中的發現,量子重力儀參與地震系統絕對重力比對,參與中國地震局組織的絕對重力比對,測量效率和性能得到認可。量子重力儀的應用很廣泛,可以監測地質災害、水庫大壩的安全評估等等,接下來,量子重力儀將會搭載科考船進行海洋重力場勘測,有機會參與國家重大工程,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工程。
在重力測量領域,以前我們完全依賴進口儀器,自從中美發生「貿易戰」之後,儀器進口、技術交流全面受限,對國產精密測量儀器的需求迫在眉睫。林強院長表示,在選擇研究方向上,一定要和國家需求結合在一起,從高度依賴進口儀器到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這款儀器研發歷時15年,2013年發布了第一代樣機,2015年發布了第二代樣機,2019年發布了第三代樣機,測量精度提高了10倍,測量速度提升了2倍,各項指標都有提高,經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組織鑑定,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的產品參加了亞太地區絕對重力儀測量比對和全球絕對重力儀測量比對,實現了我國量子絕對重力測量儀器在國際重力儀比對中零的突破。
在對未來研究方向上,林強教授表示,我們還將開拓量子陀螺儀、量子指北儀等新型量子儀器的研究。將重力測量拓展到引力測量,為引力波、空間科學等基礎物理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林強院長舉辦這一場科普活動,現場非常活躍,引得很多學子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在關於如何在普通公眾理解和科研成果之間有效地架起橋梁,讓各個領域的科技成果更好的貼近大眾等問題上,林強院長表示:以科普的形式發布科技成果,能夠把科普和我們自己的科研緊密結合在一起,我覺得是非常有創意也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社會上對我們科技工作者在做些什麼事情,取得的科研成果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老百姓都是很關心的。所以我特別願意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我也希望將來有更多的科學家能夠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在最值得年輕人踐行的學術精神是什麼的問題上,林強院長表示,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實事求是,另一個是追求真理。
將學術資源科普化領域的一次大膽創新,科技成果科普發布是浙江省科協聯合都市快報打造的重點平臺,目前已經有多位院士亮相,架起了學術知識與公眾理解的橋梁,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多舉辦,讓普通民眾都能走近科研,理解科研、支持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