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從古至今,自然界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存在,比如體型龐大、兇狠敏捷,或者嬌小可愛、憨態可掬諸如此類的,雖然前者可以很容易的捕殺後者,但後者也會憑藉自己的機智來躲過追殺,以維持大自然的平衡。
而亞馬遜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物種豐富,有著複雜而又完備的一套生態系統,在這裡每天都發生著弱肉強食的場景。
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當然,這裡也生活著世界上最危險的幾種動物,比如世界上最大的蛇——森蚺。
世界上的蛇分為三種,蛇、蟒、蚺。
蛇的體型較小,喜歡用毒,蟒的身形比較粗壯,而比蟒還要長還要粗還要巨大的則是蚺。蟒和蚺幾乎都是無毒的蛇,因為它們有著強大的身軀,根本不用毒液就可以進行攻擊,一般都是將獵物勒死或是令獵物無法動彈再一口吞下。
亞馬遜森蚺
亞馬遜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蚺,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沼澤地當中,幼蚺是卵胎生的,一胎可達七十條左右,成長之後能長到5米以上,最長的亞馬遜森蚺可長達10米,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身形粗壯,非常可怕,主要以水豚、凱門鱷、貘 等動物為食。
亞馬遜森蚺的蛇皮還可以進行自由拉伸,而且它們沒有下巴,口腔可以自由的開合,牙齒也可以上下遊動,所以即使是遇到體型比它們大上很多的動物,它們也可以一口將其活吞,然後慢慢消化,電影《狂蟒之災》中的原型亞馬遜森蚺,但現實中的亞馬遜森蚺並不會主動攻擊人,不過不能招惹。
亞馬遜森蚺的天敵
幼年時的森蚺最大的天敵就是凱門鱷,也有美洲獅和山貓等食肉動物。因為亞馬遜森蚺是卵胎生,經常會有幾十條小蛇到處跑的情況,而雌性森蚺又不可能照顧這些小蛇,剛好森蚺與凱門鱷的棲息地是重合的,所以幼年森蚺最大的天敵就是凱門鱷。
但成年後的森蚺可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動物,基本上沒有天敵,因為它會反過來將吃幼蚺的美洲獅、凱門鱷等大型食肉動物吃掉,但所有蛇類都會有幾段特別脆弱的時期。
比如進食後以及蛻皮等時期,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森蚺戰鬥力比較弱,而美洲虎比較聰明,會選擇在在森蚺比較脆弱的時候進攻,並且成功的機率還很大,所以如果非要說一種森蚺的天敵的話,那就非美洲虎莫屬了。
在電影中,經常會有一些野外探險家被蛇纏住之後,用刀自救,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一般去野營的朋友們身上都會帶把刀,如果遇到蟒蛇,往地下一趟,等蛇吞到腰的時間立刻拔出匕首將蛇從嘴巴割到肚子,將蛇殺死。
但森蚺再遇到獵物的時候,會直接將獵物絞殺,此時全身骨骼盡斷,如果蛇感受到你的心跳,那麼就會一直絞殺下去,直到死去,所以說當蛇開始進行絞殺的時候,你就已經沒有生機了。
蛇對動的物體特別敏感,而且它也能在紅外波段裡看到你,再加上你跑的速度沒有它的速度快,力量也沒有它的大,所以是必死無疑,因此還沒有等到你掏出匕首,你就已經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