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國巴黎大皇宮曾經展現了一個巨大的蟒蛇骨架作品,這條盤旋在貨櫃上的蟒蛇重達133噸,體長高達254米,其巨大粗壯的骨架讓人望而生畏,不過這個巨蟒骨架是藝術作品,歷史上並沒有如此巨大的蟒蛇。《山海經》中的巴蛇體型大到能吞掉一隻大象,神話傳說中的巨蟒同樣不存在。生物的體型受到DNA與自然環境的制約,要說體型最大的蟒蛇還得從遠古時代開始尋找。
白堊紀時期巨獸橫行,生物的體型超出了目前人類的想像。那個時代地球生態環境好,氧氣濃度佔比超過了30%,很多動物的體型異常龐大,蜻蜓能夠長到1米以上,蚊子的體型是目前的3倍。科學家從化石中發現最大的恐龍身高居然高達58米,這可是不可不扣的龐然大物。
泰坦巨蟒
那個時候的遠古蟒蛇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長都能夠劃到巨獸的範疇。泰坦巨蟒是已知體型最大的蛇類,其體重普遍超過1.1噸,身長長達15米。在那個巨獸多如牛毛的時代,泰坦巨蟒在陸地上並沒有多大優勢,所以它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中。湖泊中的魚類與鱷魚數量眾多,泰坦巨蛇別看體型龐大,卻能夠利用身體優勢快速捕捉到獵物,體長4米的冥河鱷與體長2米的塞雷洪鱷在巨蟒面前只能束手就擒,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當然,生在在湖泊中也能夠減少能量消耗,增加身體的散熱能力。
泰坦巨蟒的捕食習慣與現在蟒蛇沒有差別,它們會利用身體纏繞到獵物身上,使得獵物窒息而亡,嚴格說來其還是現代大蚺蛇的祖先。彼時恐龍已經滅絕,水中的霸主為巨鱷與巨龜,但泰坦巨蟒絲毫不怵它們,甚至可以說在當時,泰坦巨蟒是無敵的存在。
它會不時的到湖泊裡面跟巨鱷搶奪食物,但巨鱷卻從來不敢到岸上跟巨蟒搶奪食物,兩者的實力差距一目了然。不過泰坦巨蟒終究還是適應不了氣候的劇烈變化,於5800萬年前徹底消失。當然,泰坦巨蟒的所有消息都是科學家從化石中推斷的,目前已經有25塊巨蟒化石可以證明泰坦巨蟒存在過。
遠古巨蛇中體型排名第二的是非洲巨蟒,其體長達10-12米,它們在4千萬年前的非洲沙漠中短暫出現過,因為不適應惡劣的沙漠環境而滅絕。非洲巨蟒跟目前的非洲巖蟒並非近親關係,這就有點奇怪了。
現存最大的蛇類
現存最大的蛇類只有兩種生物有資格競爭,它們分別為亞馬遜森蚺與網紋蟒。其實這兩種蟒蛇的個頭只有相對的差異,沒有絕對的差距,因為任何族群都有天賦異稟者。2003年印度尼西亞抓到了一條體長達14.85米,體重達337公斤的網紋蟒,這條蟒蛇據說被發現時體長為19米,後來尾巴被切了一小段,才變成了14.85米。另外馬來西亞流傳的故事中,有一種名為納布的巨蛇,體長至少為30米,不過沒有被科學家證實過。目前來說,印尼發現的這天條網紋蟒是目前世界上被發現的體長最長的蟒蛇了。
其實很多人在網上看到的各種腰圍1米以上的蟒蛇圖片都是PS的,現存的蟒蛇沒有那麼粗壯,即使是吞食獵物後,也不過水桶粗而已。
現存最大的蛇是亞馬遜森蚺。在亞馬遜森林裡面,森蚺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其經常獵殺凱門鱷,導致凱門鱷成為了鱷魚中的笑柄。其實森蚺之所以是目前最大的蟒蛇主要因為體重能夠輕鬆達到200公斤以上,其以重量見長,體長並非森蚺的強項。最長的森蚺體長為8.9米,但大多數森蚺體長為6米,8.9米的那傢伙算是天賦異稟者,代表不了森蚺的平均水平。成年的亞馬遜森蚺沒有天敵,但幼年以及成長期的森蚺就比較慘了,凱門鱷與美洲獅經常獵殺小森蚺當點心吃。亞馬遜森林裡面獵食者與被獵食者身份互換,維護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體長最長的蛇為網紋蟒。這種蟒蛇的體重不高,遠不如森蚺,但體型細長,平均可達9米,最長能夠達到12米。從長度上來說,網紋蟒是世界上最長的蛇,野外生存的雌性個體能夠長到10米,老年的網紋蟒個體體長更長。野外的網紋蟒性情兇猛,攻擊性強,甚至能夠獵殺野豬等大型動物,但人工馴養後,網紋蟒性格出奇的溫順,所以不少網紋蟒因此成為了家庭寵物。
亞馬遜森蚺體重大,網紋蟒身體細長,它們的戰鬥力相差不大,捕食能力幾乎旗鼓相當,都以絞殺著稱。其實森蚺長到6米並不容易,雌性森蚺體長的平均水準也不過為4.6米,體重為50公斤,而網紋蟒的體長同樣被高估了,7米以上的網紋蟒已經極為罕見,很多網紋蟒的體長也不過剛超過4米。
總結
現存身體最長的蛇為網紋蟒,最長的記錄為14.85米,已經跟遠古巨獸泰坦巨蟒體長相差無幾。但生物的體型比遠古時期下降很多,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小,這是適應環境變化的結果。巨蟒無毒,移動速度也不快,野外遇見的話,人類一般能夠輕鬆逃脫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