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森林
亞馬遜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而正是這樣影響全球氣候的地方,生活著一群群致命的生物,其中之一就有世界上最大的蚺——亞馬遜森蚺。
有人或許不太能分清蛇、蟒和蚺的區別,其實一句話你就明白了:大蛇成蟒,大蟒成蚺。也就是蛇是最小的,蚺是最大的。這後面還有兩句話:大蚺成蛟,大蛟成龍。但是至今還沒有發現哪只蚺成了蛟,那更不用想龍了。
亞馬遜森蚺究竟有多大?
▶️博物館做出的森蚺長度骨架
最長的亞馬遜森蚺可達10米,重二百二十五公斤左右,它的身體如同成年人那樣粗壯,普通的森蚺也有5米左右的長度。雌性森蚺平均比雄性大4.7倍,這種體型性別差異也是在所有陸地脊椎動物中是最大的。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據說也是為了更好獲得交配權。森蚺喜歡棲息在水邊或者泥岸裡,主要捕食一些水鳥、水豚和龜等。
小森蚺在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天敵,比如說凱門鱷,這種鱷魚經常襲擊小森蚺。但是當森蚺成年之後就會反殺凱門鱷,直接把凱門鱷給吞下去。小森蚺長成大蚺很不容易,因為幼年時天敵太多。但正是由於這種制約,所以亞馬遜森林裡面的蚺不至於成災。
大部分的蛇類具有毒性,靠著咬傷對方後,通過毒牙發射毒液,最後致獵物於死地。但是亞馬遜森蚺不靠毒液,它是一種無毒蛇類,而主要是通過有力纏繞,使獵物窒息而死。
森蚺會緊緊的纏繞住獵物,一盤一盤的,直到對方無法血液循環,死掉之後便開始吞食。由於它的嘴巴可以張到180度,沒有下巴,四排牙齒可以獨立活動,而且上顎中間兩排可以自由遊動,所以吞食特別有優勢。
它的蛇皮可以伸展得很大,所以它們一般不用擔心獵物是否過大,只要對方窒息死亡,便從頭部一點點把對方納入腹中,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消化時間。當然,當森蟒吞食了獵物後,可以明顯的從外面看到肚皮的腫脹。蛇類生物還有一個技能,它們往往會在吃得過飽或受到壓力時將食物吐出來,以減輕自己的體重,如果遇到了危險更容易逃跑。
或許還有人疑問,吞食那麼巨大的獵物不會卡到喉嚨處憋死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它們的氣管雖在喉嚨處,但吞食獵物時氣管是在外面的,因此不用擔心氣管堵塞。
▶️(空中俯拍河中驚現巨大遊動森蚺)
更為神奇的是,它的舌頭是化學物質的探測器,鱗片可以感覺到獵物是否還在動,眼睛是熱能感應器。因此在森蚺面前,幾乎就是站在一臺探測機面前。
雖然在很多電影中經常看到森蚺吞食人的情節,但是森蚺吃人的事件並沒有被證實,也沒有報導。不過大家還是會把一些莫名的失蹤事件,認為可能和被森蚺吞食有關。
那麼,我們來談一談森蚺有沒有可能吞食人類。
1999年,美國的動物學家Rivas報導了自己和兩個助手分別遇到森蚺的經歷,森蚺攻擊了它的助手們,兩個助手體重大約為55千克,但是對於Rivas本人,他有83千克,森蚺只觀察了他幾分鐘就放棄了。
▶️巨大森蚺吞食鱷魚
除此之外,養蛇的人也懂得給蛇投食時不能過大,會計算一個比例。所以我們可以推測,森蚺或許吞食人,但是需要在它可承受的範圍之內。而且對於蚺類來說,人類的肩膀寬度是一個很重要的檻。
比如說,綠森蚺(green anacondas)是當今世界最重的蛇類,紐約的布朗克斯動物園在1910年開始懸賞身長超過9米的蛇,這種蛇將近一百年而不可得,如果遇到這種蛇吞食大多數人便是很容易的事。
經驗老道的專家也曾被森蚺跟襲過,如果被它纏到根本不用想著用手掰開,如果纏到手腳,想往外面抽,只會被纏的更緊,受傷也會更嚴重。所以即使去了雨林那樣的地方,也儘量少和它打交道。
幼年的森蚺天敵很多,比如鱷魚、美洲獅等,但是等它真正的成年之後,長成龐然大物,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天敵了!即使是美洲獅也不在話下。
亞馬遜森蚺是一種對於普通人來說駭人的生物,但是仍有不少探險家願意走進它那神秘境地,揭開它的面紗。世界物種千奇百態,各有所異,雖然是最駭人的,但同時也是最精彩的!
get到了嗎?點讚鼓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