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名四川礦工說自己在接山泉水的時候,碰到了一條有50米長的巨蛇,這個人當時就被嚇暈了過去。不過,事後並沒有人相信會有這麼大的蛇在那個地方出沒,因為專門派人去尋也沒有找到那麼大的一條蛇,更多人認為礦工的確看到了一條體型很大的蛇,但是並沒有50米那麼長,他會暈死過去是因為受到了過度驚嚇。
大概在我只有11歲的時候,當時剛好是麥子成熟的季節,而我就是負責將收割好的麥子背回家,雖然麥子地和家裡的距離並不遠,但路上會經過兩家多年沒有人居住的老宅,老宅旁邊還有一顆很大的杏子樹,樹木比較茂盛的地方看上去總讓人感覺陰森森的。
不巧的是背子麥子的我,被眼前突然竄出的一條烏黑色大蛇給嚇得癱坐在地上,看上去比家裡的扁擔都要長,而蛇的身體也比我的手腕還粗,這讓我一直覺得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蛇。
當我們對一個話題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去查找相關資料,如果我們去網絡上了解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那麼,你十有八九會看到亞馬遜森蚺這個答案。
的確,亞馬遜森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蚺,它們中的「大個子」體粗如一般成年男人的軀幹,它們生性愛水,所以總是在泥岸淺水區域活動。雖然亞馬遜森蚺的體長一般也只有5米左右,但吉尼斯記錄顯示,目前地球上現存的最大亞馬遜森蚺,其體長超過了10米,體重也在225公斤以上。
但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蛇,不是農村可能遇到的烏梢蛇,也不是只在南美洲沼澤地帶生存的亞馬遜森蚺,而是一種很多人都不了解的蛇類動物,它的名字叫泰坦蟒,仍然在地球上活躍著的現代大蚺蛇其實就是它的近親,嚴格意義上來說,泰坦蟒屬於「蟒」這個類別,就好比現代蟒蛇被多倍放大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恐龍曾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多年時間,而恐龍滅絕以後,泰坦蟒就成為了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它也是地球上目前已知存在過的最大蛇類動物。吉尼斯數據顯示,在哥倫比亞的某處煤礦地發現了數十個化石標本,而化石的諸多信息都顯示這就是泰坦巨蟒,其中體型最大的可以達到12到15米的身體長度,蛇身最寬的地方接近1米,而它們的生活時間很可能就是大約5800萬到6000萬年前。
與亞馬遜森蚺有所不同,泰坦蟒的身體長度平均可達12米左右,其中身體更長的甚至可以超過15米,而體重更有可能超過1噸。但是,這樣一種體型龐大的蛇類動物,並沒有在地球上生存太長的時間,科學家預計它們在地球上的稱霸時間不過短短幾百萬年。
當它們還在地球上出沒的時候,哪怕是有半噸重的鈍鼻鱷、好幾米長的肺魚,也都不過是它們的盤中餐罷了。地球上很多動物滅絕的原因和環境變化息息相關,而泰坦蟒滅絕的原因也不是特例。
眾所周知,蛇類動物都是變溫動物,而泰坦蟒對溫度的依賴性更大,它們當年生活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都在32攝氏度左右,它們需要在30到34攝氏度的環境中生存。所以,隨著自然棲息地的溫度明顯降低,這些體型龐大的泰坦蟒也難逃滅絕的命運。
而關於蛇的壽命,一般體型較小的蛇整體會沒有體型大的蛇更長壽,這與自然界中大蛇吃小蛇的現象也有很大關聯,畢竟同類動物在肉體搏鬥時體型更大的會佔據明顯優勢。但是,並不是小蛇的壽命真的就只有2到5年時間,因為蛇類動物通常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發育到性成熟階段,如果還沒繁殖後代就死掉了,那豈不是早就滅絕了。
由於自然界的環境完全就是弱肉強食,所以,很少有動物會真的生存到自然老死,也就很難統計到那條蛇的壽命最長。當然,從總的趨勢來說,自然界中蛇類動物的平均壽命會有20年左右,體型較小的蛇可以活到10年左右,而像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蛇類動物便很有可能活到三四十歲。也就是說,當蛇類動物的生存環境足夠安全和穩定,那麼,它們的存活時間會明顯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