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與國民的區別在哪裡?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人民」不等同於「國民」,國家應當確立國民的稱謂。人民如果不願意追求國民的歸屬,國家如果不願意賦予人民以國民的地位,那麼中國人就難以在真正意義上將自身與國家捆綁在一起。

1949年中國解放,毛潤之先生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震撼世界的豪言壯語激勵著中國人去創造一個嶄新的國家。新中國賦予了中國人「人民」的新概念,1958年5月在天安門廣場中心,東經116度23分29.88秒,北緯39度54分11.40秒的位置,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刻:「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偉人振臂氣勢磅礴,以人民英雄定乾坤的宣言,蓋論了中國近代史的「人民」。

數年後,隨著拙者由細胞演變成生命,經過誕生、成長、成熟、初老的歷程,開始對一貫信仰的「人民」概念產生若干思考。思來想去,覺得毛先生的人民概念,抽象且意義模糊,還是孫中山先生早期奠定的國民論最為精闢。因為國民的稱謂給了中國人「國民」的定位,給了「民」一個「國」,讓民找到了國家的感覺,這是中國歷史進化的最重要進步。

人民是什麼?在線新華字典對「人」的定義說:「人是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民」的定義解釋說:「民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按照這兩個定義,「人民」就可以合成為:能語言、能交流、能勞動的高級動物群體,屬於中性的名詞概念。新華字典又定義「人民」的概念,解釋人民是:「在有階級的社會中,與敵人相對的社會基本成員。由若干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構成,以勞動者為主體。」以此定義推論,中國的百姓主體就是與敵對階級相對的群體。如果歷史倒退40年,我們尚可挖出「地主、資本家、走資派」,找到人民定義的階級敵人。可是今天的人民,如果仍然屬於與敵人相對的社會基本成員的概念,那麼他們就要敵對,當今遍地皆是的「新興地主、資本家階級和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國民是什麼?新華字典定義為「具有某國國籍的人是這個國家的國民」。除此解說之外,中國人對「國民」便沒有了概念上的準確定義,而以人民概論之。孫中山先生主張的「國民」,早期源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政治影響,進而提出了對中國人「國民性」政治改造的學說。世界自「國民論」誕生以來,各國人民就在為爭取成為「國民」而不息的鬥爭,使他們擺脫臣民、人民,在國家中擁有一席政治的地位。

日本人這樣解釋國民的含義:

一、國民( nation )是擁有國籍的人。個體的國民是在特定的國家,且擁有該國家國籍的人。

二、國民的政治,依據某種共同屬性,形成的廣域的政治共同體,是國民的集合體。國民居住在特定的地理範圍內建造一個共同的國家。在這樣的框架下,國民或由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群體組成。

三、國民的屬性,依據該國的文化、語言、宗教、歷史標準,制定本國的基準。在這種屬性基準制約下,存在對不同屬性人群的同化、排斥、逐出的做法。國民並非共通屬性的產物,卻是共通屬性的政治產物。「國民」是擁有國籍的國家主權構成者,是生活在同一憲法下作為立法代議機構主權代表的人們共同體。因此「國民」所有身份的人、財產、能力都包括在這個政治共同體的範圍內,國家的行為即代表了政治共同體的共同行為。

「人民」和「國民」雖然一字之差,但詞意、政治理念、國家意義則完全不同。人民是中性的,而國民是有性的,即賦予了民以「國性」。國民成為擁有國家、國籍,得到國家保護和受到國家法律制約的人群標誌。國民的概念是平等的,非屬於一部分特權代表者的專有,全體國民因此對國家共同體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縱觀世界各國各民族,「民」的歷史演變,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人的原形、人群、臣民、人民、國民的改造過程。在這些稱呼性質的演變過程中,「國民」到達了象徵「民」擁有「國家和民權」的最高理論境界。或許國人並不在乎「人民」或「國民」的稱謂,然而要做一個堂堂正正,被世界看得起的民,就應該選擇做「國民」,將自身與國家的概念和責任維繫起來。中國人需要找到和究明,自身在國家中的定位,在「人民」和「國民」之間尋找一個符合國家和個體平等紐帶的正確答案。

人民和國民的概念轉化,在國家意識進化中發生過重要作用。著書《清日戰爭》的結束語中有這樣一段話:明治維新的時代,東方傳入了「國民」的新概念,國家的人民從愚昧狹隘的個人意識,一舉躍進到國家觀的高度。「國民」的思想,超越了「人民」「臣民」的理念。「民」的脫胎,成為國家為我,我為國家的近代國家主義。日本「國民」地位的誕生,在這場戰爭中,深刻影響了近代大陸文明的進步。

早年孫中山先生強調的「國民」理念,在華夏大陸沒有得到延續。「人民」概念的變型,使中國的「民」遠離了對國家的責任感,被維繫在忠於政黨概念的制約之下。體制約束下的人民,被動履行對國家的義務,而不是那種自覺的、意識的、責任的、無私的,為國家奉獻的立場。

日本人經常愛用「國民性」來褒美自己民族的美德,明裡暗中堪比世界各國之優秀。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大地震,日本人表現出了特有的國民性。日本政府每隔5年都會實施一次《日本人的國民性調查》。從1953年到2008年,先後進行了12次調查。調查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日本國民對過去、現在、將來的意識變化動向,掌握日本國民對世間事物的思考方法,從而對執政實施改革。

1997年度調查:

——問14:是否滿足政府實施的日本民主政治?

——回答:滿足(2%);較滿足(28%);不太滿足(43%);不滿足(20%);無(7%)。

2002年度調查:

——問12:輿論認為外國人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法,你怎樣認為?

——回答:是的(51%);不是(37%);其他(1%);不知道(10%)。

2008年度調查,問7:

——你認為對你最重要的是什麼?

——回答:生命、健康、自己(18%);孩子(7%);家庭(52%);祖宗(1%);金錢、財產(4%);愛情、精神(10%);工作、信用(2%);國家、社會(2%);其他(1%);無(3%)。

調查涉及各個方面,答卷是在無拘無束的前提下做出的。顯然一個關注自國國民意識的政府,才可能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實現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合格政府。

現代中國人似乎正在試圖從「人民」的一般論中解脫出來。人們在關注「現代國民」的理念,對中國人的「國民性」進行著熱烈的討論。正如1970年代末,中國曾經展開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那樣。然而時隔30年的今天,真理的標準是什麼?中國百姓至今沒有得到一個通俗易懂的答案。儘管中國的經濟實踐獲得了成功,可是真理標準似乎在變得模糊;道德準則似乎在發生退化;金錢的所有量似乎與道德擁有量呈現反比。雖然當今的政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可是善良懦弱的民眾正在感受到退化帶來的危機。

「人民」不等同於「國民」的概念,國家應當確立國民的稱謂。人民如果不願意追求國民的歸屬,國家如果不願意賦予人民以國民的地位,那麼中國人就難以在真正意義上將自身與國家捆綁在一起,在世界上只能做「二等民」。即使「二等民」擁有奢侈的財富,也難以融入「一等民」的世界。仍然會被第三隻眼看成是沒有國民地位的暴發戶。

在批評家們的筆下,許多旅行海外缺少美德的中國人,成為他們批評的對象。口誅中國人沒有國民性,或借來大文豪魯迅先生尖刻的筆伐,論及中國人歷來的德性。的確在海外會經常看到這類的國人,但拙者還是想向批評家們提出一個問題:「您是國民嗎?我們是國民嗎?中國是國民社會嗎?人民可以代表國民嗎?」

草民、村民、平民、市民組合而成的「抽象人民」,有權自由表現合法的,民的個體特徵的行為。他們的表現其實是在無意識中露出的,本地歷史傳承的文化和現今中國社會的表象,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國家將他的民放了出來,就是在向世界宣告,我的民就是這樣的,無論我民的文化是優秀的還是醜陋的,世界需要接受中國「人民」的文化。對此批評家指責的原點,應隸屬國家責任的範疇,是歷史以來國家忽視了本國人民的「國民教育」所產生的結果。批評家們應該從國家概念中尋找「民質」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責備那些不懂「國民性」的善良的人們。

人民的認知與國民的意識,曾經是所有先進國家的人民,在向文明社會進化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國家賦予人民以國民,讓人民在國民的意識下,自覺履行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取得了成功。我們的國家也應該吸取這些有益的經驗,勇敢嘗試孫中山先生早在百年前就留下的「國民論」的政治遺產。讓國家的國民經常想到國家,讓國民的國家經常想到國民。

相關焦點

  • 訪談| 公民之路:從臣民、國民、群眾、人民到公民
    郭忠華:從以前的臣民,到國民、群眾、人民和現在的公民,這幾個詞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依次支配著中國的政治話語。它們的含義是有差別的。在講國民觀念的時候,尤其是在五四運動之前,知識分子有著強烈的向西方學習的意願,那時候主要是追求個人發展。
  • 中國國民文化特質分析
    中國國民文化是個龐大存在,人民文化、臣民文化、刁民文化、公民文化等特質的相互交錯、滲透雜糅,使它成為一個複雜而有趣的文化難題。中國社會正經歷深刻的變遷,國民文化的轉型與變革才是其底蘊。「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深刻把握中國國民文化的特質、稟性和構成,它是培育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型國民文化的基礎性工程,對於揚長避短、道器相濟,為國家治理提供文化支撐有重要價值。  一、中國國民文化光譜一:「人民文化」  中國國民文化體系中,有一種特質或形態是「人民文化」。
  • 知網、維普的區別在哪裡?
    知網、維普的區別在哪裡?關鍵詞:知網 維普 區別很多朋友快畢業可能都不清楚,知網、維普的查重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 「人民」概念的中國語境與語義
    一、不同時代與不同場域中的「人民」  (一)詞義中的人民  中文「人民」,是由「人」與「民」組成的複合詞。表面上看,「人」與「民」合稱才為「人民」,但實際運用上,「人」與「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一,「人」是大於「民」的概念,所有的人都是「人」,但「民」只是人中某些部分。比如,官就不是民,精英也不是民。
  • 2021人民代步車爆款已出現,越過宏光MINIEV,奔奔E-Star國民版預售...
    五菱宏光miniEV的熱銷告訴我們,以往被忽略的微型電動車市場需求遠比很多人想像的要更大,而奔奔E-Star國民版的出現,更是印證了這個說法。
  • 201和304的不鏽鋼區別在哪裡 201和304的不鏽鋼區別在哪裡呢
    其實在選擇家裝裝修材料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材料是需要大家掌握的,那就是201和304的不鏽鋼區別在哪裡以及不鏽鋼品牌排名。有很多家居主人選擇不鏽鋼的時候,認為這些材料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出現維修的問題,因此會隨便選擇劣質品牌。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你201和304的不鏽鋼區別在哪裡吧。
  •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區別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區別在哪裡
    俄羅斯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知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區別嗎?小編相信,很多人會會把白俄羅斯當成俄羅斯,以為這就是一個國家。實際上,這兩個並不是一樣的。那麼,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區別在哪裡?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國民與國文 | 楊國華
    原因嘛,只因開篇即是《老課本》,專談《共和國教科書》,一篇一篇談下去,好比一招一式拆開來,好在哪裡,妙在哪裡,句句懇摯而熱腸。當然,說「只因」也不全對,是書八篇文章,全屬非虛構寫作,各有各的好。《尋找遊牧文明》講內蒙草原遊牧文明的消失與衰落,心下起疑,城市文明每進一步,城市之外的文明似乎就要倒退一大步。
  • 千足金和足金的區別在哪裡?今天總算是搞懂了
    要如何選擇,千足金和足金的區別在哪裡。一起來看看吧。千足金和足金的區別在哪裡純度不同足金只有在純度到達99%才能算是,足金是單純的,沒有複雜的工藝也沒有添加其它金屬在裡面,所以足金款式單調並沒有千足金那麼多選擇,不過作為黃金飾品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尤其是喜歡穿金戴銀的大媽們更為青睞。
  • 竹纖維和竹漿纖維的區別在哪裡
    竹纖維和竹漿纖維的區別在哪裡 2017-10-16 10:49: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竹纖維和竹漿纖維的區別在哪裡?
  • iPhone12和iPhone12mini區別在哪裡?
    【iPhone12和iPhone12mini區別】比起iPhone12和iPhone12Pro,iPhone12mini算是搶盡了兩個大哥的風頭。以至於不少機構和媒體都預言iPhone12mini會是本屆iPhone系列中最好賣的一款。
  • 人均國民總收入9732美元是啥意思?
    7月1日,國家統計局官宣: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數據一經發布,就引來大批網友圍觀。有網友表示,對不起,拖後腿了。有網友詢問,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人均年收入嗎?9732美元,到底是啥數?
  • 純水機和淨水機的區別在哪裡?
    純水機和淨水器的區別在哪裡?其實純水機和淨水器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就比如說淨水器比較注重的是口感、純水和廢水比例以及對人體有害物質的過濾程度。純水機注重的是出水的電導率;重金屬、化學物質、殘渣、細菌、微生物的含量,部分標準中也會對純水的ph值進行規定,不過並不是非常重視,因為一級水、二級水的純度下,難以確定真實的ph值,所以有些標準直接省略了這部分。
  • 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又有什麼區別?天下為公什麼叫民國?從字面意思來看就知道,民國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共和國。國家總統是人民選出來,當然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如果總統違背民眾的意願,那麼就是「叛民」,民眾可以把他拉下馬來,另選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人當總統。
  • 不定冠詞 a 與 an 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每一個學習英語的最開始接觸的單詞就有a和an,那麼,不定冠詞 a 和 an 根本區別在哪裡?首先,要明確的是兩者都為不定冠詞,其基本含義為「一個」或「一類」。其基本語法功能為:常放在名詞前,表示數量「一」。
  • 人民是永恆的政治坐標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向哪裡去?90年的奮鬥史包括60多年的執政史,無時無刻不在拷問這些問題。那些浴血犧牲的革命先烈,那些無私奉獻的黨員幹部,用生命和奮鬥回答著這些問題:真正的共產黨人,從來就把「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作為人生的坐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始至終為人民利益奮鬥,這是共產黨人最為鮮明的政治本色,也應是中國共產黨與古往今來一切其他治理者最為本質的區別。
  • 閻慶民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利用人工智慧等,使...
    一、投教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具有深遠意義加強投資者教育,將投教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一是提升國民金融理財素養的現實需要。美國是最早把理財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學的國家之一,上世紀90年代已將財經素養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
  • 貓(modem)與路由器的區別在哪裡
    打開APP 貓(modem)與路由器的區別在哪裡 發表於 2017-10-27 10:16:19 modem就是我們常說的「貓」,是電腦聯網時必不可少的一件東西,由於路由器常常和「貓」連在一起使用,很多人就將它們混淆在一起,不知道modem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其實,modem是和路由器完全不同的,modem和路由器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Modem(貓)是幹什麼的?
  • 區別在哪裡
    都是繼承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國家法統國家體系,但區別在於民國政府是指以袁世凱為一脈的北洋政府,而國國民政府是以孫中山與蔣介石一系國法統,兩個政府都是合法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都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國際社會所承認。民國政府也就是北洋政府,首都是北京。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結束了腐朽的滿清統治。
  • 如果日本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他們會搬到哪裡?此國早已被盯上
    日本的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大,所以日本不得不面臨著如果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的風險,那麼一旦日本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他們會搬到哪裡?此國早已被盯上。日本可以說是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不過日本對於地震這一方面做的預防還是比較充分的,比如他們的房子結構大部分是木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