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說|分裂的心臟地帶(上):四年前,他們因何轉變?

2020-11-2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喧囂,對峙,極化下的美國大選,似乎只是一場「秀」。秀場中央主角賣力演出,秀場之外看客痴笑怒罵,皆是風景。然而,風景之外,那些失語者,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是否才是真正手握秀場劇本的人?

時隔4年,澎湃國際再度推出「美國人說」系列報導,通過連線採訪不同年齡、不同族群、不同階層、不同政治光譜的美國選民,剖析選票數字背後的政治生態內核,呈現美利堅的不同切面與流變。

10月14日,晚上6點50分,美國總統川普的專機「空軍一號」降落在艾奧瓦州德美茵市機場的跑道上。

停機坪附近一片等候已久的紅色人潮爆發出陣陣歡呼;不遠處,舉著示威標語的抗議者們與會場內的川普支持者們近距離對峙著;再遠些,機場公路邊一塊高高豎立的電子廣告牌上打著醒目的標語:「川普超級病毒傳播集會」。

3天前,剛剛從新冠病毒中恢復的川普立即開啟了「打飛的」模式——每天飛往不同的州,不顧社交距離在機場就地舉行數千人參加的線下造勢大會,試圖通過複製2016年大選最後階段的策略來重演四年前的勝利。

四年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的民調數據遠遠領先於當時還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川普。但民調並不總能預言結果,2016年的經驗表明,贏得大選的關鍵在於誰能拿下關鍵搖擺州。

這與美國的選舉制度和政治傳統有關,大多數州選民會按照政黨路線投票,少有改變。而真正決定選舉結果的,是被稱為「搖擺州」的少數幾個州。歷史上,這些州曾在不同政黨的候選人之間搖擺不定,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候選人都可能在這些州勝出。

今年,至少有六個搖擺州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戰場」,分別是中西部的密西根、威斯康辛、西南部的亞利桑那、東部的賓夕法尼亞、北卡羅來納和南部的佛羅裡達。無論是川普想要連任,還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想要入主白宮,除了拿下各自政黨具有優勢的安全州外,必須在這六個州中至少拿下三個州。

四年前,川普拿下了上述所有六個搖擺州,其中在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辛州僅有不到1%的優勢。而在3日正式投票之前,川普與拜登在這六個州的民調支持率的差距微乎其微。這種民調誤差範圍內的差距,讓最後的結果更為難料。

川普2016年的勝選給美國社會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四年來,美國政治極化、黨派高度對立;和一些大國關係每況愈下;總統隨意發推傳播虛假信息導致「另類事實」、陰謀論和謠言充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加使得美國社會「雪上加霜」,國內經濟衰退達到了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程度。

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的美國人都表示,今年的大選是美國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結果將極大地影響美國和世界的未來。許多美國人希望這場選舉可以終結過去四年的亂象,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一個分裂的美國,註定會成為一個衰敗的美國。

然而,一場大選真的能夠改變一切嗎?

川普競選集會

走進搖擺州:轉變因何而起?

2016年美國大選結束後 ,丹尼爾·阿洛特(Daniel Allott)辭去了他在首都華盛頓特區一家政治雜誌社的工作,踏上了前往全美9個縣的探索之路。

阿洛特想要試著搞清楚一件事情:為什麼近6300萬美國人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投票給了川普?這究竟是一時的衝動,還是一種永久性政治轉變的開始?

在全美3100個縣裡,阿洛特選擇了位於9個不同州的9個縣。從佛羅裡達到阿巴拉契亞山脈,從「鐵鏽地帶」到密西西比河上遊,從西部猶他州到加利福尼亞海岸,這些縣代表著美國最基層社會最有代表性的地區。

阿洛特之所以選擇這些地方,還因為它們在2016年的選舉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並且有著鮮明的特點——這些地方大多位於川普在2016年拿下的關鍵搖擺州——佛羅裡達、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北卡羅來納、威斯康辛、艾奧瓦等州,而在2008年和2012年大選中,這些地方都支持了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

「把這9個縣放在一起,能很好地反映出美國整體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如果人們想要更好地理解那些支持或反對川普的人們的想法並預測2020年的大選結果,他們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那裡的人們。」阿洛特對澎湃新聞說。

過去三年多來,阿洛特一次又一次地拜訪那裡的人們,從農民到教授,從學生到退休老人,從議員到吸毒者,從移民到不同宗教信仰者,他和數百名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生活在一起,深入交談,建立起了朋友般的關係。

集結了阿洛特三年多實地調查成果的《在川普的美國之路上: 走進分裂國家的心臟》(On the Road in Trump’s America: a Journey Into the Heart of a Divided Nation)一書10月20日在美國正式出版。在今年大選前夕,阿洛特向澎湃新聞分享了他在調查中的發現和思考。

「這四年裡我最重要的發現就是,除了極少數人外,很少有人真正改變了對川普的看法。2016年支持他的人今天仍然支持他,反對他的人今天仍然反對他。這並不是說人們的看法沒有改變,而是都朝著一個更極端,更根深蒂固的方向發展了。」阿洛特說。

阿洛特主要追蹤接觸了三種不同類型,但都很有意思的「川普選民」。

第一種選民,

是從支持歐巴馬(民主黨)轉到支持川普的人

。2016年,有600萬到900萬此前曾投票給歐巴馬的選民轉投了川普。他們中許多人分布在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密西根、佛羅裡達等搖擺州。

「這是一群非常有意思的人。因為歐巴馬和川普是處於政治光譜兩端兩個完全不同的候選人。」阿洛特說。

艾奧瓦州霍華德縣(Howard County)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霍華德縣是美國中西部一個不起眼的小縣,整個縣城只有兩個交通信號燈,人口不足1萬人,99%都是白人。

使得這個小縣如此特別的是,它是全美唯一一個在2012年大選中歐巴馬獲得超過20%優勢,卻在2016年大選中川普獲得超過20%優勢的縣。4年中,這個縣選民的政治立場變化擺動了40個百分點之多。

為什麼這些選民的政治立場會變化這麼大?霍華德縣本地人約翰·沃克的觀點或許有著一定的代表性——「30年前民主黨的立場,就像是今天共和黨的立場。我沒有改變,是他們變了。現在的共和黨讓我覺得更舒服,我認為很多美國農村和中產階級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60歲出頭的沃克是一名註冊的民主黨人,他曾認為自己會終身投票給民主黨,事實上,他也的確兩次投票給歐巴馬。但在2016年他卻轉投給了川普。

沃克的話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中西部選民的想法——民主黨這些年來已經變得太左傾了,拜登所擁抱的左派政策讓很多農村選民望而卻步。這些選民喜歡川普做的很多事情,雖然他們仍然希望能有其他選擇,但是在今天的民主黨裡,他們看不到這樣的可能性。

阿洛特所調查的第二種川普支持者是所謂

「害羞的」選民

目前,阿洛特認為大多數美國主流民調並不準確,尤其是在搖擺州,因為很多人已經不相信民調機構,就像他們不相信主流媒體一樣,很多人在回答民調的時候並沒有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川普的支持者除了那些在集會、汽車遊行中公開表達的支者之外,還有另外一類。他們對自己的支持保持沉默。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他們不想被貼上種族主義和偏執的標籤,另一個原因是很多人確實對川普的性格缺陷感到困擾,他在推特上的言論讓他們感到尷尬,但是在實際政策上他們表示認同,所以會投票給他。」阿洛特說。

田納西大學法學教授格倫·雷諾茲 (Glenn Reynolds)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 「偏好偽裝」(Preference falsification)現象——指人們出於恐懼或各種壓力而隱藏自己的想法。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偏好瀑布」(Preference cascades)——指當人們意識到有許多人和他們有相同的感受和想法時不再試圖隱藏自己的信念。

「川普的支持者們因為害怕陳述自己的觀點遭到暴力對待和排斥而保持沉默——但由於選票是保密的,所以他們可以在投票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雷諾茲對澎湃新聞說。

阿洛特調查報告中描述的第三種川普支持者被稱作

「重新冒頭」的選民

。2016年大選中,很多已經多年不投票的選民被川普吸引出來投票,在阿洛特調查的9個縣裡就碰到很多這樣的人。

威斯康辛州的特倫珀洛縣(Trempealeau County)是2012年該州支持歐巴馬的十幾個縣之一,但在2016年轉向了川普。2019年,阿洛特在當地的旅館裡遇見了另一個名叫約翰的人。他是一個木工,同時在當地高中當越野滑雪教練,人脈很廣。

約翰並不是川普的支持者,他是個民主黨人。阿洛特問約翰,他覺得川普在當地的支持率如何?

約翰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很多川普的支持者還沒有出來投票給他。」

「他的意思是,有很多人在2016年沒有投票給川普,但計劃在今年投票給他。因為川普過去四年已經『證明』了自己。」阿洛特解釋道,「到底有多少這樣的選民今年會出來投票?誰也不知道。」

美國目前有大約2.3億有投票資格的選民。2016年僅有1.38億人出來投票,投票率約58%。在今年兩黨極化的政治氛圍中,各路專家都預測選民投票人數將創下新高,今年的註冊選民約為1.5億。

與民調數字相比,最終決定結果的將是雙方支持者的投票率。

《金融時報》呈現出搖擺州的情況

阿洛特也採訪了很多民主黨支持者,他發現大部分仍然支持民主黨候選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太討厭川普,在看了他的四年所作所為後,一些轉變心意的人認為,美國必須恢復正常。

「對川普的恨是他們的最主要動力,在加州我遇到過一個反對川普的人讓我印象深刻,她就是無法原諒川普說的墨西哥人都是 『罪犯和強姦犯』之類的話,就是要他下臺。 」阿洛特說。

觀察家指出,和2016年的希拉蕊相比,拜登至少有一個優勢——沒有激起那麼多人的討厭。

「沒有人討厭拜登,雖然也很少有人真的喜歡他。在拜登的支持者中,我沒有遇到一個對他真正充滿熱情的人。」阿洛特說。

從某種程度來說,歐巴馬和川普有著「相似之處」——兩人都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們的支持者也都已經形成了一定會去投票的堅定支持模式。然而誰能俘獲關鍵搖擺州地區選民的心,誰才是這場選戰最後的贏家。

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丨面對疫情與暴亂,蓬佩奧有何臉面說美國比四年前「更安全...
    諷刺的是,也是在6日,《華盛頓郵報》刊登一篇題為《「匹諾曹」蓬佩奧正試圖改寫過去四年的歷史》的文章,指出蓬佩奧以新的謊言開始新的一年,最典型的就是他不止一次說美國比四年前「更安全」。  與四年前相比,現在的美國到底是更安全了,還是更令人不安了?事實是最好的答案。  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權。但世界在美國看到了什麼?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由於政客們忙於謀私、無所作為,已有超過35萬名美國人失去生命,無數美國人在喪親與失業的痛苦中艱難掙扎。而據研究機構預測,未來一個月美國還將新增約11.5萬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者,又有多少家庭將面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 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的美國政治:認同分裂、政黨重組與治理困境
    與歷史上的突發性公共危機類似,美國民眾在疫情爆發初期表現出了對總統的支持,形成了所謂「聚旗效應(the rally around the flag effect)」 。在近年來美國政治、社會高度極化和分裂的背景下,川普的執政滿意度到2020年3月中旬一度創下了其執政後新高(49%)。
  • 美國2020年的選情很「詭異」?竟與四年前「如此相似」
    而據相關消息,美國2020年的選情似乎和四年前有些驚人的相似。2020年選情與四年前十分相似此前在2016年,外界普遍認為川普不會勝選,並且媒體也是積極的引導這一論調,很多政治評論員都採取了片面敵意的評論,認為川普不會擔任2016年的美國總統,然而最後大選結果出來之後,卻讓人意想不到,川普擔任了2016年的美國總統。
  • 提洛島--愛琴海心臟地帶的世界文化遺產
    提洛島位於雅典東南約150公裡處的愛琴海心臟地帶,是希臘最著名的文化古蹟之一,1990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根據希臘神話,太陽神阿波羅就出生在該島,也因此該島在古代世界極為著名。島上有愛琴海地區從公元前3000年到古基督教時代各階段文明的遺蹟,其文明對古希臘、羅馬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建築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 人的壽命與細胞分裂周期和代謝周期
    這是美國學者海爾弗利在1961年提出來的。他根據實驗研究發現動物胚胎細胞在成長過程中,其分裂的次數是有規律的,到一定階段就出現衰老和死亡。這與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有關。二者相乘即為其自然壽命。海爾弗利的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他將嬰兒的細胞放在培養液中一次又一次地分裂,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但當細胞分裂到50代時,細胞就全部衰老死亡。
  • 四年前偷電,現在電錶被拆走,罰款一萬多,房東:四年前咋不說!
    這樣的問題恐怕讓人想想都不寒而慄。隨著家用電器的不斷豐富,巨大用電量也成了家庭裡的一項重要開支,看著每個月的電費不斷增加,不知道有沒有人動起了歪心思呢?例如,偷電。偷電也是偷東西的一種,這樣的行為一旦發現,必將受到嚴懲。下面這位董大哥最近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他家的電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電業公司給拆走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四年前的時候偷電了,罰款和電費一共要加納一萬三千多元。
  • 政治極化、民族分裂,「兩個美國」的對立從何而來
    雖然受訪的專家認為有30%或60%,甚至95%的可能性爆發內戰,但是一般老百姓要樂觀許多,他們總體上認為只有18%的可能爆發戰爭。然而,2年後的情況變得很不一樣。2019年,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和公共服務研究所的調查表明,大多數美國人相信,由於政治、種族和階級分裂愈發惡化,美國在通向內戰邊緣的道路上已經走了三分之二。
  • 為何說巴巴萬加預測美國因騷亂而分裂是大錯特錯?
    因為所謂的預言是所謂的天機,所以他們很多都是非孤即寡,非殘即瞎。這樣的身體條件,又讓他們的身份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畢竟,未知的總是令人恐懼且心馳神往的。而因為這種「未卜先知」的情況很多都不能用科學來解釋,所以即便科技發展早已日新月異,但願意相信這種所謂預言的人也相當多。
  • 釋迦摩尼座下「七大弟子」,他們因何出家?
    釋迦摩尼座下「七大弟子」,他們因何出家?佛教作為我國比較盛行的一種宗教,接受它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比較了解佛教的都知道,釋迦摩尼的座下有七個弟子,這七個弟子是釋迦摩尼最開始的第一。而這七個弟子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對皈依在釋迦摩尼的座下的,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這七個弟子他們為何出家皈依佛門。舍利弗和目犍連,他們兩個是志同道合的人,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在一起創辦了一個學團,也擁有了自己的很多弟子。但是在有一次,舍利弗偶遇了阿舍婆誓,他們兩個談論起了佛教,舍利弗突然覺得佛教真的是一種很偉大的思想,所以和阿舍婆誓約定一起去拜訪佛陀。
  • 中國人要理解WTO規則的灰色地帶
    中國人要理解規則的灰色地帶  《21世紀》:你在貿易領域跟中國打了很多交道,你對中國企業和政府使用國際貿易規則的水平打幾分?  白菱傑:坦率地說,中國公司對如何使用法律服務了解不深。他們不清楚美國政府審查貿易救濟案件的程序,也不清楚WTO審查貿易糾紛的程序。所以與他們的合作很多時間是用來教育我的客戶。
  • 威斯敏斯特在英國倫敦的心臟地帶,打造人群思想與創意的大熔爐!
    威斯敏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在英國倫敦的心臟地帶 打造人群、思想與創意的大熔爐威斯敏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位於英國倫敦的
  •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鼓吹薩達姆和卡扎菲,說他們是英雄?
    他的手下,包括各種親信、女婿都怕他要死,美國入侵(聯合國沒有授權)伊拉克,沒讓伊拉克變好,國內教派衝突不斷,伊拉克處於分裂狀態。美國政客說要伊拉克變得民主,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為其他國家大多數君主制和宗家十分濃重的國家。正因為伊拉克是世俗國家顯得更現代化。
  • 美國大選「關鍵搖擺州」的人們在想什麼?
    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的美國人都表示,今年的大選是美國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結果將極大地影響美國和世界的未來。許多美國人希望這場選舉可以終結過去四年的亂象,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一個分裂的美國,註定會成為一個衰敗的美國。然而,一場大選真的能夠改變一切嗎?
  • 「感恩節」之際,看美國分裂之「對立統一」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鍾雪萍】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伴隨著美國本土原住民的抵制,再次來到。不過,即使是在2020年,無論屬於政治分裂的哪一方,絕大多數美國人,仍然少有關注這個節日背後血淋淋的歷史。這,大概是理解美國當下的「分裂」及其內在「對立統一」的第一要點和出發點。
  • 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天官賜福:「血雨探花」名景,因何而來?花城本就是溫柔至極的人
    前言:天官賜福:「血雨探花」名景,因何而來?花城本就是溫柔至極的人。花城對於自己的自嘲,其實真的飽含著太多的辛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哪怕是天上仙神都比不過他。可如今,他在謝憐面前,就是普普通通一個身著紅衣的少年郎。當然,這個少年郎也很不普通,畢竟他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 世界第一大毒梟,他被美國稱為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
    金三角處於泰國、緬甸、寮國三國的交界處,是一個「三不管」地帶,它一直以毒品和暴亂而著稱。毒梟們可以在這裡進行大規模,且明目張胆地活動,而其中有個最為著名的毒梟,他就是坤沙。1933年,坤沙出生於緬甸,擁有著中國人的血統。他從小未讀過書,幼時就失去了母親,生活在一個破裂的家庭中。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可我深深覺得,他們更像是人類某種特別的存在,多種人格同生於一個身體,併兼具了多樣而不重複,迥異又各自為營的性格身份體徵。你覺得他們不合理,但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們不去深度解析他們為什麼會存在多重人格,畢竟醫學都還在研究探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些擁有多重人格的人,主人格是怎樣與副人格和諧相處的?
  • 鍾雪萍:「感恩節」之際,看美國分裂之「對立統一」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鍾雪萍】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伴隨著美國本土原住民的抵制,再次來到。 不過,即使是在2020年,無論屬於政治分裂的哪一方,絕大多數美國人,仍然少有關注這個節日背後血淋淋的歷史。 這,大概是理解美國當下的「分裂」及其內在「對立統一」的第一要點和出發點。
  • 在美國 政治分裂風險遠超疫情長期持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在總統任期內面對兩次彈劾,美國總統川普創造了一項歷史紀錄。美國眾議院將於當地時間1月13日就彈劾川普總統的條款進行表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已「罕見」地表態支持,川普再遭彈劾已成定局。由此引發的多米諾效應已開始顯現,美國內部政治撕裂與社會深度分裂還看不到停下來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