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最有美感最高逼格的自然科學啟蒙讀本(3-99歲)

2020-12-06 悅圖者

推薦過好多次BBC藍色星球啦, 這片實在隨便抓一個截圖都能當壁紙啊!而且太太太有意思了,打開畫面,立刻就能從繁瑣的柴米油鹽中抽離出去,仿佛置身於在壯麗廣闊的自然世界中!

《藍色星球2》豆瓣評分9.9,番茄評分100,真是史上最高分!2018年一開年,英國首相梅阿姨訪華,她送給咱們主席的禮物,就是這套BBC製作的海洋紀錄片《藍色星球Ⅱ》,儼然已成腐國之鎮國重器。

——珊瑚們在晚上打架,鯨魚的屍體如何在海底分解,海洋科普界的網紅——寬吻海豚用身體摩擦海柳珊瑚來做大保健……

陸生動物的愛情世界跟水生動物的愛情世界有什麼不同?雌雄同體的小丑魚怎麼談戀愛?海馬爸爸為啥要負責帶娃?……娃的這些問題,片中都得到了解答。

深海裡的故事讓孩子們驚奇讚嘆,但1小時的視頻看完,這一集裡真正能記下的有多少?當孩子指著圖片問你,剛剛看到過的這個好看的魚叫什麼名字時,你能答得上來嗎?

所有這些關於海洋的疑惑,答案都在BBC《藍色星球II》這本書中,不用再去反覆翻看紀錄片尋找答案,翻開這本書,瑰麗的海洋世界裡一切的故事都在圖文裡。

這套書在亞馬遜上架時,第一時間就剁了供奉起來了哇啦!

認知能力的大小決定了認知程度的高低,娃在小時候形成的眼界大小,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當出版社告訴我這套書在國內上市時, 哪怕可能會比較小眾,我也立刻樂顛顛地決定要推薦!

無論你是BP粉,還是給娃提審美,開眼界

此書都非常適合入手

長按下圖掃碼剁剁剁

注意:書文後可以直接掃描獲取視頻網址,紀錄片和書一起觀賞,效果最佳!

推薦理由

2017年10月,BBC聯合騰訊視頻、CCTV9

經過近5年拍攝製作,遍及全球各地,

125次探險,

水下拍攝時數長達6000多個小時,

拍攝了這部震撼全球的海洋紀錄片

《藍色星球Ⅱ》

紀錄片一開播,立刻震撼了全世界,番茄指數100%,騰訊視頻收看人次已達2.3億,豆瓣上更是9.9頂格高評

這本原汁原味的同期書有以下亮點:

1、BBC科普神作《藍色星球Ⅱ》紀錄片同期書

2、創造多項紀錄、刷新海洋認知的科普大書

3、顛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區的全新展示

4、4K全高清畫質、精裝雙封面,推薦收藏

5、滲透青少年創新力、意志力等多種品質培養

創造多項紀錄,刷新海洋認知

新鮮、有料、全新的第一手知識

《藍色星球Ⅱ》的許多發現都是科學界前所未聞的,使人們對海底下生命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

它首次到達南極地區未經探測的深海,創紀錄地深潛1千米。

在那裡,你會看到泥火山從裂縫中噴湧而出。

深海深處,卻有著令你瞠目結舌的存在,這些海洋生物有著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這些發現讓你重新刷新對海洋生物的認識。

不要總是說「魚」沒頭腦:豬齒魚是個聰明的捕食者,它可以利用碗狀珊瑚砧板,砸開貝殼。做一個吃貨,它確實有些蓋世的本領啊!

100多年來,首次拍到萌萌噠

水獺成群的生活場景

海豚用柳珊瑚

來為自己的身體消炎治病

鳥吃魚的歷史也可以被改寫:不要總說鳥吃魚,有一種魚就是專門吃鳥的。這種魚叫珍鰺,它會計算飛鳥的軌跡,躍出海面,獵捕鳥兒。

可以自己變性別:這個就有趣了,最令人吃驚的是隆頭魚,體型最大的雌性能變成雄性,這樣可以更好地遺傳自己優秀的基因。

顛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區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高科技普及課

60年前,當第一次水下拍攝的工作人員潛入海底時,他裝著100尺的膠捲,每次只能拍攝2分40秒就不得不重新換拍攝膠捲,還要回到水邊減壓,拍攝中麻煩不斷。60年過後,水下拍攝機變得越來越小,不僅使用了數碼技術拍攝視頻,甚至可以在太陽光遠遠不能觸及的深海中拍攝,科技讓人類的探索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最新的潛水設備循環呼吸器不會產生聲音和氣泡,不會干擾到動物,能讓攝製人員可以在海下更長久、更近距離進行觀察。

探頭攝像機,可以抓住海洋生物的動態,把微觀的部分拍攝得更清楚。

微光攝像機能夠在近乎徹底漆黑的海底環境下,捕捉到人眼幾乎無法看到鰏鱝夜晚捕食的神奇畫面。

獨家研製的巨型球形攝像機,首次能夠同時拍攝海上和海裡的畫面。

高速攝像機能夠捕捉到超慢鏡頭畫面,讓我們能看到每個細節。最先進的延時攝影設備,用以加快畫面的時間。

《藍色星球Ⅱ》採用了最前沿的顛覆性技術,不僅能探索新領域,而且也讓人類到達了海洋的禁區。

它會讓孩子看到人類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可能性,也讓孩子看到在人類探索的進程中,學會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世界。可以說,關於科技的創新是未來孩子要面臨的大課題,要讓孩子從小有這個意識。

精選近300幅4K現場實圖

史無前例的全新海洋真實圖景

有人評價《藍色星球Ⅱ》,是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幀都可以做成壁紙,在《BBC全新4K海洋百科:藍色星球Ⅱ》中,你就會感受到這種大片級的震撼效果。

採用4K超高清技術呈現的圖片,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

因此你可以看到書中的海豹兄弟,細緻到毛髮的感覺,忍不住要去摸一摸。

據說,為了表現如此震撼的迷人畫質,出版社更是找遍了北京的、南京的、徐州的、廣州……十幾家印廠,尤其是後期印刷時,反覆追色,才有了這本書中的效果。這也如同這個歷經5年製作出來的紀錄片一樣,充滿了艱辛,只為了最好的呈現。

這不僅僅是一本嘆為觀止的海洋科普書

孩子在書中,還可以get到的這些技能

>>> 創新思維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大自然教會了人類使用工具,同樣也教會了人類如何思考。

比如這本書拍攝到了海獅吃金槍魚的畫面。要知道金槍魚是個遊泳健將,每小時高達65千米,想追上它比登天還難。可是聰明的海獅,把它們趕到一個狹窄的海灣裡。

善於利用工具,善於想辦法,也讓人類最終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未來的社會裡,創新思維是每個孩子一輩子都要面臨的課題。

在書中,創新思維不僅在動物的故事裡,還有拍攝的鏡頭裡,每一處對於最新科技的使用,無不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

在海洋中,獵物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抓到的。在東太平洋家加拉帕戈斯群島,海獅無法從體力上趕上可以快速遊動的黃鰭金槍魚,要想獵捕它們,就必須要用些智慧了。這種金槍魚在水下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時能夠達到65千米,能甩掉大部分的獵手。海獅卻會設置陷阱,把黃鰭金槍魚趕進一個狹窄的海灣裡,堵住出口,金槍魚就再也無法逃脫了。這樣,大腦發達的海獅靠智慧贏得了速度比自己更快的黃鰭金槍魚。

>>> 合作意識

這一幕會令你看呆。

在海底世界中,兩個物種間的合作你可能還是第一次看到,就像書中的這一幕,跨越有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分歧,一隻章魚和一隻鰓棘鱸達成一致,鰓棘鱸使用了「頭手倒立號」的手語,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

合作的不僅僅是它們。

在紅海中,遊動的珊瑚石斑魚和巨人海鰻一起,但並非所有的鰻魚都合作,所以打手勢的石斑魚也必須了解哪些鰻魚值得尋求幫助,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回去找它們。

多麼有趣的自然界,多麼有趣的「團隊意識」,生物都可以懂得合作共贏,孩子看到後,當然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探索精神

這些讓人震撼的畫面,並不如一日之功。很多個瞬間即逝的動作,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拍攝和剪輯才最終呈現在你面前的。

這些難得一見的畫面,歷時5年製作,125次探險,全球39個國家,6000小時水下拍攝,與其說這是動物的首次發現,倒不如說是人類打破自己的局限,不斷嘗試探索的開始。

▲可能隨時遇到鯊魚。

▲巨浪滔天裡,生命會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這就是不屈的人類,因為探索又讓人們不斷往前。書中的每個畫面,每個故事,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堂關於勇氣、信念、力量的必修課。

>>> 系統分析

海洋是一個大系統,它是一個龐大的生物圈。

每一個結果可能並不是現象,而是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的蜥蜴島下,有一處「幽靈珊瑚」,它已經大面積白化。

珊瑚的食物是藻類,它的顏色就是藻類的顏色,但是當海洋氣溫變暖後,海藻就會釋放毒素,珊瑚就開始驅逐藻類。當藻類褪去,珊瑚就開始白化,久而久之,珊瑚就會死去。白化現象日趨嚴重,究其原因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對於大千世界的很多東西,都有一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這種系統分析的思維,就是讓孩子看到現象後,去發現背後的本質。

>>> 相機抉擇

海洋動物們同樣也要面臨著是在海底大都市珊瑚礁中生活,還是在貧瘠的遠洋中生活。珊瑚礁中,食物多,同樣也會引來眾多獵手,風險也高。廣袤的遠洋,生存機率更大,食物往往匱乏。

真實的世界中,並不像習題一樣,具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利和弊總是如影相隨。海洋跟人類世界一樣,生存在其中的個體,都面臨著選擇和博弈。

>>> 危機意識

當你看到這張圖片,你一定詫異,這隻海鳥的肚子裡,為什麼那麼多塑料垃圾?沒錯,這隻鳥吃了一肚子垃圾後,因為堵塞了腸道而死。這些汙染都來自人類。

同樣,這隻海龜錯把垃圾袋當成了海母,在海洋中因為人類的汙染,在海洋的各個區域,各種各樣的人類垃圾正在危害著海洋生物,也在影響著人類自己。

幽靈城堡、酸海、逐漸上升的海面……都在提醒著人類要審視自己的行為,也要克制自己的行為。畢竟如果地球都不在了,人類又何去何從呢?

具體看看這本書

更多了解看這裡

>>> 內容的兩個維度

首先,從時間維度描述了海洋的現在,從以此展望未來。

其次,從空間的縱向角度上,主要講述了同一片海洋的不同風景:海岸線、珊瑚礁、海洋中的叢林、遠洋、深海等具體的海洋生物。

從日光區、暮光區,到午夜區,從海岸到遠洋,從北極到南極,《藍色星球Ⅱ》通過講述令人動容的海洋生命故事,系統地介紹了海洋知識,也直視了令人擔憂的諸多問題:塑料汙染,已足以讓海豚母乳的毒性能直接殺死小海豚;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不僅加速珊瑚的白化,破壞海洋生態,也將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人類城市。由於人類的活動,整個生態系統處在崩潰的邊緣。

>>> 值得珍藏的品質

這本書是有兩個封面的精裝書。

精緻大氣的的外包裝設計

布紋紋理內封

奢華燙金工藝

高清大圖畫質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遠遠沒有停止,因為它的博大我們謙卑,對它的多樣性而激動,為海洋生物的智慧讚嘆不已,但是也為海洋的未來深感憂慮,就像這位91歲的大衛·愛登堡所說的那樣:「在人類的歷史上,我們正處於一個獨特的階段。之前,我們從未察覺到自己正在對著個星球的所作所為,也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動力。毫無疑問,我們有責任去呵護我們的藍色星球。人類的未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現在都取決於我們人類自己。

介紹完畢,這就是一本

高大上必剁得鎮家之寶

相關焦點

  • BBC神作那麼多,為何偏偏《藍色星球2》得最高分?
    《藍色星球2》海報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成為豆瓣歷史上評分最高的作品——9.9分,它被提及最多的形容詞是「美到窒息」。BBC神作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藍色星球2》能得這麼高的分數呢?珊瑚礁白化「海洋本來在世人看來是絕對『黑暗』與『寧靜』的,但《藍色星球2》卻展示了一個如『熱帶雨林』般充沛的世界,如『科幻詩歌』詠嘆的世界。它提醒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碧藍無際的海洋:那裡隔絕了塵世的一切喧擾,複雜,顛倒,糾纏,只有無邊無際的藍色,寧靜,包容。
  • 藍色星球2中最令人震驚的畫面
    這些讓人震驚的圖片發布於藍色星球2開播之前,BBC藍色星球2將在這個月晚些時候播出,該紀錄片在全球進行水下拍攝至少1000小時。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自然紀錄片督促全世界在未來減少塑料的使用,以此來控制塑料製品對於海洋越來越嚴重的危害。戴維爵士還給我們講了他拍攝藍色星球2的經歷是如何告訴他塑料導致水下環境受到威脅的。
  • 藍色星球2 | 看完第一集,我被震撼的像個傻子
    ,91歲的大衛·愛登堡站在船頭,穿的依舊是那件淺藍色的短袖T恤,海風吹亂他花白的頭髮。他說:「就在我的腳下,便有超乎我們想像的生靈在遊弋。技術的革命性更新,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十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如今海洋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藍色星球2》。」
  • 6歲自主閱讀章節書,娃的英語啟蒙,我走對了這3步!
    她說主要做對了這3步:啟蒙– 集中火力解決一個問題:讓孩子對英語有興趣!1 啟蒙Ethan現在能順利地自主閱讀章節書,我想最關鍵是啟蒙階段。我們開始得早,而且「歪打正著」地搞定了一個重要問題——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從完全零基礎到開始接觸英語,屬於啟蒙階段。實際上啟蒙又可以分為兩段,無意識階段和有意識階段。
  • 《藍色星球 2》豆瓣9.9分,BBC這部神作只看開頭就想打100顆星!
    《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從 2013 年開始醞釀《藍色星球 2》,並且歷時 5 年和一群才華橫溢的電影製作人合作,力求製作一部不同尋常的全新紀錄片,講述深海之下的傳奇故事。
  • 來自星球英文學術總監Keith的一封信:用想像力讓學習更有趣!
    大家都知道,今年4月我們上線了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獨立閱讀者項目(ILP)。雖然在外部眼光看來,這個投入有點奢侈,推進有點慢,我仍由衷地為我們擁有這樣雕琢產品的無限自由而感到欣慰。Keith老師嚴謹又幽默,高冷又謙和,就像他愛讀的文學作品一樣,集合了很多有衝突的美感。
  • 《藍色星球2》絕美的海底世界童話
    沒錯,這部紀錄片就是BBC的自然地理紀錄片《藍色星球2》。  當恢弘的交響樂主題曲響起,波瀾壯闊的藍色海洋鋪展開來,91歲卻依然神採奕奕的導演大衛·愛登堡站在船頭,海風吹亂他花白的頭髮。他說:「就在我的腳下,便有超乎我們想像的生靈在遊弋。技術的革命性更新,讓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10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
  • 豆瓣9.9分,《藍色星球2》上演的海洋「大戲」,看後我卻如此心痛!
    本周,BBC巨製《藍色星球2》迎來完結撒花距離上一部《藍色星球》已是16年光陰流逝紀錄片開播之初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發布了一封名為「16年之後,再赴藍色星球的約定」的公開信信中提及為拍攝《藍色星球2》攝製組走訪了
  • 為《藍色星球2》中文版配音 這小夥天津人不陌生
    不過,在中國,《藍色星球2》全球同步放映時,站在爵爺背後的卻另有其人。與大衛·愛登堡的91歲高齡相比,同樣用渾厚感性又富含理性的中文解說,再一次成功將中國觀眾鎖在電視機前的,竟然是一個「80後」小夥兒。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一部分天津觀眾來說,這個小夥兒大家其實並不陌生。
  • 為《藍色星球2》中文版配音這小夥天津人不陌生
    不過,在中國,《藍色星球2》全球同步放映時,站在爵爺背後的卻另有其人。與大衛·愛登堡的91歲高齡相比,同樣用渾厚感性又富含理性的中文解說,再一次成功將中國觀眾鎖在電視機前的,竟然是一個「80後」小夥兒。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一部分天津觀眾來說,這個小夥兒大家其實並不陌生。
  • 《藍色星球2》高清海洋奇景震撼眼球!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訊 BBC在2001年推出的口碑紀錄片《藍色星球》時隔16年再推續作!這部7集紀錄片《藍色星球2》於今日曝光一支長達5分鐘的先導預告片,以高清攝影機拍攝的各種海洋奇景幀幀都能震撼你的眼球!
  • 《藍色星球2》: 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藍色星球2》: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培生幼兒啟蒙英語 Level B|Clean-Up Day 掃除日
    不用說,能夠讀到最後的小讀者心中一定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如何用英語把它們表述出來呢?學習整理自己的語言,嘗試英語口語表達的輸出,是小朋友們在閱讀了一定量的分級讀本後,應該開始嘗試的挑戰,從而實現從輸入向輸出的轉換。
  • 培生幼兒啟蒙英語 Level B|Big Bad Wolf 惡狼傳說
    今天的讀本十分另類反轉。將人們心中的「惡狼」,與真實生活中的「狼叔」進行了360度無死角對比,通過狼侄兒的視角,讓你清晰認識到「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巨大差異!(開個玩笑!)其實這又是一本「培生風」很濃的作品。它又是一本起源於經典童話故事的讀本,這次的故事是《三隻小豬》。
  • 這樣用星球圖片,PPT才有逼格!
    這樣用星球圖片,PPT才有逼格!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 中國最全最有趣的的地名謎語
    提示:點上方"陽春白雪教育",收穫更多優質學習資源提示:點上方"陽春白雪教育",收穫更多優質學習資源1、冰雪融化(開封)2、日近黃昏(洛陽)3、圓規畫雞蛋(太原)4、熒火蟲(昆明)5、胖子開會(合肥)6、大家都笑你(齊齊哈爾)7、一路平安(旅順)8、
  • 《藍色星球2》短評
    《藍色星球2》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海洋生物紀錄片,由詹姆斯·霍尼伯內執導,大衛·愛登堡解說,漢斯·季默擔任主要配樂。片實現了自然歷史系列片首次在歐洲各國及亞洲地區的同步播出。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觀影時會覺得世界真是奇妙至極。即便我們無法親身體驗親眼目睹,但是通過攝影師的角度赴一場海底世界的視覺盛宴,無論是眼睛、耳朵還有心靈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藍色星球2》大火 BBC口碑紀錄片是怎麼拍的?
    時隔16年,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在10月30日回歸,同時,在騰訊視頻每周同步播出,這意味著中國觀眾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堪稱「美到窒息」的海洋紀錄片了。看完預告片,許多人發現,BBC不僅這次又把紀錄片拍出了新境界,還在兩季期間,推出了被譽為「最具有好萊塢大片範兒」的《地球脈動2》和被稱為「腦洞開出新高度」的神作《荒野間諜》。
  • 果殼網對話《藍色星球2》主創:一部自然紀錄片的誕生
    之後的《地球脈動》、《生命》、《人類星球》、《冰凍星球》、《非洲》、《生命的故事》、《獵殺》、《地球脈動2》,這些作品的口碑從未低於9分,《地球脈動2》更是拿到了9.6分的幾乎滿分成績,在豆瓣上,中國的觀眾更是給出了9.9分,全豆瓣影視作品的最高分。人類放下了文化、習慣、立場和其他一切差異,空前一致地坐在同一塊屏幕之前,屏氣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