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對全國離婚率上升感到擔憂。按照國家民政部的數據,中國離婚率在過去十年間上升了兩倍。與2015年相比,2016年離婚夫婦人數增加了8.3%,達到420萬人。2017年這一不良趨勢保持下來,今年前6個月,共有190萬對夫婦通過了離婚手續,比2016年同期增加10.5%。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婚姻問題研究專家徐安琪就離婚問題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進行了評論。她強調,女性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尊嚴,離婚上升速度部分上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有關。
徐安琪說:「離婚率上升不是最近十年間出現的問題,自七十年代末以來一直在上升。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六七十年代時期,中國的離婚率極低,當時大部分人都將精力都集中在政治上,個人問題不值一提。而且受社會觀念的影響,人們都認為離婚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有家庭破裂,導致離婚。離婚往往與個人道德問題掛鈎,這在當時對個人的發展和前程都很不利。缺乏溫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離婚率是極低的,例如三年自然災害期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整個經濟和社會都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逐漸開始追求婚姻質量。其次,社會人口的流動和分化也是重要因素。比如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個過程中,人的社會觀念到生活方式都會改變,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機會後,就會不滿足於從前的婚姻狀態。
當然,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是一個方面。中國女性教育程度得到了提高,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大家都會對婚姻的質量有一定要求。此外,在中國離婚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協議離婚,一種是通過訴訟途徑起訴離婚。2003年國家對《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修改,使得離婚程序變得簡單。如果兩人是自願協議離婚,在財產和子女撫養上沒有糾紛,在民政局登記,當場就可以拿到離婚證。但是過去要一個月以後才能拿到。」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援引了香港社會學家杜先致博士(Dr. To Sin Chi Sandy)的話,她也不排除女性社會地位改變是一切問題罪魁禍首的可能性。專家判斷,現在的女性很少傾向於隱忍失敗的婚姻,她們變得更為獨立,有經濟保障。因此,如果一段婚姻不怎麼樣,那麼她們可以放棄婚姻。
失敗婚姻數量的上升不可能不引起中國政府的擔憂,因為婚姻被政府視為是建立穩定社會的重要社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