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可能是地球上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受歡迎的萌寵動物了。這種動物在地球上至少已經生活了800萬年,但真正被人類廣泛關注,還不到一百年。在成都大熊貓基地,人們隨時可以看到它們跟人類撒嬌賣萌,毫不設防。那麼,作為一種縱橫於深山老林的野生動物,是靠什麼建立起對人類的信任,並把人類當作朋友的呢?
「熊貓作家」蔣林的最新長篇童話小說《熊貓王》,用一個傳奇而深情的故事為我們揭開了真相。
蔣林上一部熊貓主題的作品,是2018年出版的《熊貓明歷險記》,講述了在上世紀30年代,一隻名為「明」的大熊貓被盜捕,卻為戰爭陰霾下的倫敦人帶去溫暖和陽光的傳奇故事。《熊貓王》的故事,也發生在這一時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大熊貓被現代科學發現的時代,也是外國人來到中國瘋狂盜獵大熊貓的時代。這對於大熊貓來說,很難說是幸還是不幸。它們見識了部分人類的瘋狂和殘忍,也和熱愛大自然和動物的人類,逐步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
8歲男孩丁默生與1歲熊貓貝貝,都生活在中國西部一個小山村。在一個深夜,丁默生在山裡迷路,遭遇了同樣迷路的熊貓貝貝,他們慢慢接近,共同度過了一段彼此慰藉的時光。從此,丁默生與貝貝相依為伴,成為朋友,建立了一種人類和動物和諧共處,超乎尋常的感情。
十年之後,一個妄圖靠捕獵大量大熊貓發財,以最終成為「熊貓王」英國人,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來到了這個小山村。跟他同行的,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四個同夥。快滿18歲的丁默生,當然不願意這些可愛的寶貝被捕捉和獵殺。在他的帶領下,善良而勇敢的小夥伴們組成了大熊貓保護團隊,和盜獵者鬥智鬥勇。而11歲的熊貓貝貝,也意識到了危機,感受到了明白了丁默生和夥伴們的善意、友好和幫助,便帶領自己的同伴,與丁默生的臨時保護團隊一起,共同抵抗非法捕捉者……
面對邪惡,可愛的動物和善良的人類,永遠都是站在一起的。這大概就是大熊貓和人類最終能夠彼此建立信任,成為朋友的真正原因所在。
大熊貓被科學發現以來,這種已經存續800萬年的動物的生存和發展,一直牽動著人類的心。為了拯救和保護大熊貓,人類制定法律、建立研究中心和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棲息地,並主動救護在野外陷入傷病困境的大熊貓……而丁默生和小夥伴們組成的團隊,正如一支野外大熊貓救護隊,是人類對大熊貓情感最樸素的體現。
《熊貓王》的故事生動,情感飽滿,很能打動讀者。丁默生和熊貓貝貝之間情感的建立和維繫,生動地呈現了人類和動物之間彼此尊重、和諧共生的情形。而小夥伴們和盜獵者的鬥智鬥勇,保護大熊貓的過程,既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尋找智慧、勇敢和力量的自我成長過程。最終貝貝和大熊貓們感受到丁默生等人的善意,主動團結和行動起來保護自己,正是人類和大熊貓信任建立和情感的升華……所謂「熊貓王」,絕不是盜獵者,而是熊貓自己和它們的保護者。
至此,我們明白了人類和大熊貓最終成為朋友和諧共處的原因。正是有著千千萬萬個尊重大自然,熱愛大熊貓的人們,用真摯的情感付出和行動,獲得了大熊貓的信任。當我們看到「滾滾」們向著人類撒嬌賣萌,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作為一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熊貓王》是值得一讀的,特別是對孩子們來說,閱讀這樣一部作品,可以學會如何去尊重包括動物在內的每一個生命,懂得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也能從中學習到智慧、力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