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本市前天和昨天都是重度汙染。夏日裡連續的霧霾天,讓不少人都感覺十分憋悶。昨日,本報與市政府專線12345合辦的「記者視線」欄目在新浪微博上推出的「@天津日報記者視線」正式上線,有網友對氣象問題進行詢問。為何風雨過後還是霧霾天?記者就大家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裕芬老師,該實驗室是國家環保部依託南開大學建立的重點實驗室,一直從事大氣汙染重點研究。
記者:相對而言,大夥理解冬天的大氣汙染,認為北方需要燃煤供暖。但是夏天為什麼也會接連霧霾?
張裕芬:夏天儘管沒有供暖,但仍然有大量工業燃煤排放,還有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城市揚塵等汙染源,這些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記者:老百姓都認為風雨過後晴空萬裡,那麼為何24日狂風暴雨,25日汙染依然很重?
張裕芬:降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衝刷大氣中的汙染物,降水對汙染物的衝刷作用大小、對空氣汙染物的清除作用與降雨的強度、降雨持續的時間等因素有關。24日的狂風暴雨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空氣起到淨化作用,但降水過後,風速較小,汙染物不易擴散,加上25日的空氣溼度較大,因而出現霧霾天氣。
記者:該如何治理?我們每個人能做點什麼?
張裕芬: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汙染需要從城市、產業發展的規模方向入手,因地制宜確定城市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模式。就像看病要除病根,需要慢慢調理。
除了政府相關各部門聯動治理大氣汙染外,空氣汙染與每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比如每位公民節約一度電,那麼全國少排放多少大氣汙染物?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可以說節約一度電,少吸一口霾。
(責任編輯: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