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大雨過後為何還是霧霾天?風速較小空氣溼度大

2020-11-24 中國經濟網

  天津北方網訊: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本市前天和昨天都是重度汙染。夏日裡連續的霧霾天,讓不少人都感覺十分憋悶。昨日,本報與市政府專線12345合辦的「記者視線」欄目在新浪微博上推出的「@天津日報記者視線」正式上線,有網友對氣象問題進行詢問。為何風雨過後還是霧霾天?記者就大家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裕芬老師,該實驗室是國家環保部依託南開大學建立的重點實驗室,一直從事大氣汙染重點研究。

  記者:相對而言,大夥理解冬天的大氣汙染,認為北方需要燃煤供暖。但是夏天為什麼也會接連霧霾?

  張裕芬:夏天儘管沒有供暖,但仍然有大量工業燃煤排放,還有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城市揚塵等汙染源,這些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記者:老百姓都認為風雨過後晴空萬裡,那麼為何24日狂風暴雨,25日汙染依然很重?

  張裕芬:降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衝刷大氣中的汙染物,降水對汙染物的衝刷作用大小、對空氣汙染物的清除作用與降雨的強度、降雨持續的時間等因素有關。24日的狂風暴雨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空氣起到淨化作用,但降水過後,風速較小,汙染物不易擴散,加上25日的空氣溼度較大,因而出現霧霾天氣。

  記者:該如何治理?我們每個人能做點什麼?

  張裕芬: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汙染需要從城市、產業發展的規模方向入手,因地制宜確定城市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模式。就像看病要除病根,需要慢慢調理。

  除了政府相關各部門聯動治理大氣汙染外,空氣汙染與每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比如每位公民節約一度電,那麼全國少排放多少大氣汙染物?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可以說節約一度電,少吸一口霾。

(責任編輯:西西)

相關焦點

  • 雨後強逆溫靜穩氣象條件 易形成高溼度霧霾天
    ,小女孩吹出的泡泡都仿佛失去了顏色昨天,預料中28℃的溫度沒有出現,倒是來了個霧霾天,晨起鍛鍊的杭州人,昨天推開窗就會發覺空氣很糟糕。22日過後,咱們或許能邀約到幾日的好天氣,建議大家隨時關注本報微信公眾號「天知道」哦。雨後強逆溫靜穩氣象條件易形成高溼度霧霾天在人們的印象裡,下雨可以衝刷掉空氣中的汙染物。昨天杭州下了雨,按理說空氣應該清新啊。但是昨天杭州的天空灰濛濛的,許久未出現的霾重出江湖。
  • 持續霧霾首因空氣溼度大 上午霾預警升至橙色
    ▲京哈高速出京方向因受霧霾影響採取封閉措施,已經進入高速的車輛排起長龍,一位女士下車打起太極拳 攝/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京哈高速臺湖出口附近,交警引導車輛緩慢行駛 攝/法制晚報記者 楊益  濃霧鎖城,「霾伏」繼續。
  • 南昌霧霾重現PM2.5是禍首?專家稱逆溫現象所致
    昨日,熱心讀者胡先生打進本報新聞熱線,關注南昌市的空氣品質,並諮詢如何防範PM2.5。氣象專家表示,南昌昨日出現的霧霾天氣,是因為冬季「變天」前逆溫現象帶來的作用。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劉小真稱,南昌「PM2.5」濃度以交通幹線周邊最大,郊區最輕。從時間上來分析,冬季的「PM2.5」含量明顯要高於夏季。
  • 古人如何測量空氣溼度
    [摘要]琴弦變松,是天變潮溼、弦線伸長所造成的,表示空氣溼度較大。可見,古代的弦琴也可當作原始的空氣溼度測量儀器。現代毛髮溼度計中的「毛髮」,其實就是古代琴弦的微縮和精確。我們通常說的「空氣溼度」一般都是指「相對溼度」,它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當時氣溫下的飽和水汽壓之比,用百分數表示,百分數越大,表明空氣溼度越大。古人當然不知道相對溼度的百分數,但大致的空氣乾濕概念還是有的:溼度越小表示空氣越乾燥,溼度越大表示空氣越潮溼。早在西晉,傅玄就有一首《炎旱詩》問世,詩中的「河中飛塵起,野田無生草。」就寫出了空氣的乾燥和旱情的嚴重。
  • 汙染、逆溫、溼度大,霧霾易現含20多種有害物,比香菸還毒
    前向反射能見度儀主要是自動觀測能見度,百葉箱和前向反射能見度儀同時工作,但百葉箱的任務是觀測溼度、溫度、風向等;這兩大儀器將觀測到的信息傳輸給採集器,然後由採集器對當時的能見度、溼度、溫度、風向等進行採集儲存,最後將數據傳給電腦進行綜合分析氣象狀況,判定具體是霧、霾還是其他氣象情況。
  • 京城霧霾因溼度高 今日部分地區空氣品質為優
    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京城數日持續陰雨霧霾,空氣品質達重度汙染。為什麼雷雨頻頻,仍不能洗刷空氣中的汙染物,帶來徹底潔淨的藍天?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罪魁禍首」是京城持續處於「高溼狀態」,近地面風力較小,導致大氣汙染物難以「突破重圍」。
  • 霧霾天的形成與危害
    專家指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霧霾天氣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 北京遭霧霾籠罩空氣溼度大 局部能見度低
    北京遭霧霾籠罩空氣溼度大 局部能見度低
  • 為什麼說夏天沒霧霾卻還是要開空氣淨化器
    夏天一到,北京的霧霾天明顯少了很多,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峰會這幾天,不少人都關掉了自家的空氣淨化器,盡情享受藍天。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種享受的背後,其實依然暗藏風險。藍天之下依然存在著觸目驚心的空氣汙染,只不過汙染不是存在於室外,而是存在於室內。冬季有霧霾,夏季有TVOC如今,大家都知道防範冬天要防範霧霾,但卻忽略了夏季的「TVOC」。
  • 人民日報七問霧霾:什麼時候才能呼吸到潔淨空氣?
    氣象條件稍微差一點,就發生霧霾,再差一點,就發生重霧霾汙染。 目前,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均在近兩千萬噸,而且汙染物主要集中排放在東部、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張小曳(國家大氣汙染專項項目「我國大氣重汙染累積與天氣氣候雙向反饋機制研究」首席科學家、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主因還是汙染排放大,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 風力較小並伴有逆溫 大連霧霾天賴到周四才走
    昨天,本市市區空氣汙染較為嚴重,全天均為中度汙染以上,其中上午達到了重度汙染。據市氣象臺值班的首席預報員介紹,造成大霧和空氣汙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風力較小,二是逆溫天氣,讓空氣當中汙染物難以擴散。 2月27日,將會有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本市,這種霧霾天氣屆時會消散。
  • [霧霾·釋疑]氣象專家:四大條件導致霧霾久留不散
    記者1月5日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自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4日,北京地區氣候特徵為氣溫偏高、溼度較大、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北風時次少,霧日偏多。其中,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期間出現大霧天氣9天,是常年同期的10倍,為1981年以來第2高值,僅少於去年同期的11天。
  • 氣象專家:四大條件導致霧霾久留不散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自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4日,北京地區氣候特徵為氣溫偏高、溼度較大、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北風時次少,霧日偏多。其中,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期間出現大霧天氣9天,是常年同期的10倍,為1981年以來第2高值,僅少於去年同期的11天。造成今年的霧霾「流連忘返」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霧霾七問: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
    「主因還是汙染排放大,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賀克斌:1990年以前,北京也有類似擴散條件不利的天氣,但並沒有發生重汙染。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燃煤、機動車等排放的汙染物翻了四五番。隨著汙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氣象條件稍微差一點,就發生霧霾,再差一點,就發生重霧霾汙染。
  • 霧霾「賴」在南昌不肯走 專家:天氣靜穩、逆溫作用等因素造成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金路遙、實習生向昌宇報導:抬頭看天,不見藍天白雲,只是一片灰濛濛,既幹擾視線又影響健康的霧霾已在南昌「駐紮」了幾天。氣象部門監測資料顯示,12月24日至昨日,南昌連續7天監測到了霧;而29日至昨日,因空氣變得乾燥,灰霾開始籠罩城市上空。  為何近期南昌霧霾天難消散?
  •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抑制了煙塵、汙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厚的逆溫層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汙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厚,煙塵遮天蔽日,空氣汙染勢必加重。   冬季更加容易發生霧霾便與逆溫層有關。專家介紹,冷空氣的密度要比暖空氣的大,簡單來說就是,冷空氣總想往下沉,而暖空氣總想往上跑。
  • 詳解北京霧霾橙色預警背後成因:逆溫 南風 高溼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姚輝通報,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相關規定,經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准,自21日中午12時起,將空氣重汙染的「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北京市的此輪霧霾,肇始於19日晚間,可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域輸送強」來描述。
  • 媒體訪氣象局: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關鍵在減排
    關鍵在於減少汙染排放  2015年入冬以來,京津冀地區出現四次嚴重霧霾過程,短到3天,長到7天,其中,2015年12月19日至25日的京津冀霧霾過程中,重度霾面積達35.2萬平方公裡,PM2.5峰值濃度:北京、河北中南部超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 專家稱今冬多霧霾源自厄爾尼諾:風小,溼度較大,逆溫層偏低
    2015年12月15日,從高空飛行的民航客機上拍攝的中國華北地區的霧霾。  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圖22日下午,專家們從環境保護部重汙染天氣會商現場匆匆趕到另一間會議室,記者們正等著他們對此次大範圍霧霾天氣作出研判。各種預警對重汙染天氣的緩解是否真有效果?專家們給出了答案。
  • 天津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津城天氣逼近桑拿(圖)
    尤其是昨天,市區16時的氣溫達到了37℃,空氣相對溼度25%。這個氣溫也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最高值。今天正式入伏,這也宣告著高溫高溼的盛夏來臨。這個伏天共有40天,相比2014年的伏天還多了10天,這個伏天會更難熬嗎?對此,本報請到天津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易笑園、天津市氣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楊德江,對近期的高溫以及厄爾尼諾、颱風的影響進行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