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霧霾重現PM2.5是禍首?專家稱逆溫現象所致
霧霾重現,PM2.5是禍首嗎?專家稱南昌昨日灰濛濛是「變天」前逆溫現象所致元旦迎雨雪天PM2.5含量將大幅降低「南昌怎麼又是灰濛濛的一片啊?不是聽說要下雪了嗎?難道南昌的PM2.5含量超標了?」氣象專家表示,南昌昨日出現的霧霾天氣,是因為冬季「變天」前逆溫現象帶來的作用。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劉小真稱,南昌「PM2.5」濃度以交通幹線周邊最大,郊區最輕。從時間上來分析,冬季的「PM2.5」含量明顯要高於夏季。在雨雪天過後,由於雨水和雪的衝刷,空氣品質會明顯好轉,PM2.5含量將大幅降低。
-
「緯向環流」「靜穩」「高溼」——專家解析北京持續霧霾原因
北京市氣象局5日晚間發布稱,緯向環流、靜穩、高溼等氣象因素,加之三面環山「簸箕」地形,共同助推區域汙染物持續積累,成為近期大範圍、持續性霧霾的外部原因。北京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張英娟博士5日晚間接受採訪稱,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截至2017年1月4日),北京地區氣候特徵為「氣溫偏高」「溼度較大」「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北風時次少」「霧日偏多」。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他解釋說,霧霾天氣的成因有幾大因素,即汙染源、大氣條件(大氣穩定度、擴散能力、溫溼風要素)、天氣氣候條件(天氣系統、局地氣候影響)、地理環境及地形作用。氣候對局地霧霾天氣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如秋冬季北京地區近地層輻射降溫容易產生輻射逆溫,上層大氣邊界層中氣溫較高易形成上層逆溫層,大氣穩定,擴散能力弱,容易形成汙染物在區域大氣中聚集,導致霧霾天氣的形成。
-
天氣逆溫 武漢再現霧霾
降雨以後,氣溫也隨之下降,從而形成一定的逆溫現象。因此,城市內也就形成了霧霾。在證實武漢出現逆溫現象後,上述環保專家解釋,城市上空出現逆溫層或逆溫現象後,會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空氣中浮塵和本地可吸入顆粒物易產生累積,這都會造成城市環境空氣中PM10、PM2.5濃度的上升。
-
專家解析近期華北黃淮等地霧霾天氣特點及成因
因此綜合來看,這是入冬以來北方地區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霧霾天氣過程。此次霧霾天氣形成的氣象原因主要還是12月中旬以來,北方地區冷空氣勢力弱活動少,地面風力較小,逆溫明顯,大氣處於一個靜穩的狀態,空氣汙染水平和垂直擴散條件較差,容易導致汙染物在近地面的積聚,因此形成了比較嚴重的霧霾天氣,這種天氣現象近年在冬季是比較常見的。
-
高溼、逆溫、南風——專家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的霧霾成因
原標題:專家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的霧霾成因:高溼、逆溫、南風 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預報,21日至23日,北京空氣品質將交替出現「5級重度汙染」和「6級嚴重汙染」。
-
哈爾濱大霧襲城 三因素疊加造成霧霾天氣
霧霾天氣造成市區能見度降低本報記者 劉玉璽攝 ■持續逆溫和弱風 ■城郊及周邊縣市焚燒秸稈 ■供暖燃煤鍋爐陸續啟爐 哈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專項行動 本報訊(本報記者)近日,我市持續霧霾天氣,環境空氣品質下降,特別是呼蘭區、阿城區體現尤為明顯。監測數據顯示,越是市郊,汙染程度越重。
-
霧霾為何散不掉?逆溫造成上下空氣無法對流
專家分析稱,垂直方向逆溫造成上下空氣無法對流,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霧霾」天?合肥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導致能見度低於1公裡時的天氣現象;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
去年成54年來最暖一年 北京靜穩天氣多致霧霾頻發
此外,去年11月至12月,北京靜穩天氣日數比近10年同期偏多55%,導致重汙染天氣頻發。 史上第二強厄爾尼諾事件已生成 昨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5年中國氣候公報》。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 2015年,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暖,厄爾尼諾事件繼續發展。
-
風力較小並伴有逆溫 大連霧霾天賴到周四才走
據市氣象臺值班的首席預報員介紹,造成大霧和空氣汙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風力較小,二是逆溫天氣,讓空氣當中汙染物難以擴散。 2月27日,將會有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本市,這種霧霾天氣屆時會消散。 目擊 依山而居不見山 昨日早上6時許,記者起床來到陽臺往外看,室外大霧瀰漫。平時舉目望山的情景不見了。「相隔五六十米就是大山,這回啥也看不到了!
-
詳解北京霧霾橙色預警背後成因:逆溫 南風 高溼
北京市的此輪霧霾,肇始於19日晚間,可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域輸送強」來描述。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19日19時-20日19時,全市PM2.5小時濃度從30微克/立方米,飆升到300微克/立方米,24小時遞增10倍。據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中心發布的氣象資料分析,預計未來一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差,將出現持續霧、霾天氣。
-
大霧疊加靜穩、逆溫 成都重汙染天氣預警升級
同樣,受天氣影響,自12月3日起,整個四川盆地逐漸轉為高壓脊控制,呈現連日晴好,進入了持續靜穩的天氣過程。從4日開始,四川盆地個別城市開始出現汙染;8日盆地汙染城市個數達到8個,其中成都為輕度汙染,宜賓市達中度汙染,形成連片汙染態勢。受此影響,汙染持續累積,成都市9日PM2.5濃度較8日升高25.3%,AQI指數為156,為入冬來首個中度汙染。
-
高溼 逆溫 南風—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霧霾成因
「橙色預警」背後的此輪霧霾有何特點、因何所致?汙染物從哪裡來?緣何2月霧霾多發?空氣重汙染預報能力如何?新華社記者採訪環保、氣象業內人士作答。 逆溫、南風是霧霾直接誘因 北京市的此輪霧霾,肇始於19日晚間,可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域輸送強」來描述。
-
關中霧霾為何易聚難散?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暖溼氣流造成逆溫現象導致空氣橫向和縱向流動性差。這時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造成靜穩天氣,汙染物容易在關中地區形成堆集,久久難以擴散,就出現了重度汙染天氣。」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逐一向記者解釋了西安市重汙染天氣三級應急響應中的「暖溼氣流控制」「逆溫現象」等概念。 持續時間長、汙染程度重、分布範圍廣和能見度低是新年之交關中地區霧霾的顯著特點。
-
[霧霾·釋疑]氣象專家:四大條件導致霧霾久留不散
其中,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期間出現大霧天氣9天,是常年同期的10倍,為1981年以來第2高值,僅少於去年同期的11天。造成今年的霧霾「流連忘返」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氣象臺專家給出了解釋。環流形勢不利冷空氣南下市氣象臺臺長喬林表示,「這次持續霧和霾天氣主要與大尺度環流背景密不可分。」
-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什麼引起的?
霧霾是什麼?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主因還是汙染排放大,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賀克斌:1990年以前,北京也有類似擴散條件不利的天氣,但並沒有發生重汙染。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燃煤、機動車等排放的汙染物翻了四五番。隨著汙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氣象條件稍微差一點,就發生霧霾,再差一點,就發生重霧霾汙染。
-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專家:冬季霧霾與北冰洋海冰消融、西伯利亞降雪增加也有關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7-03-16 07:48
-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持續時間之長、汙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以來最重霧霾。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天時不利 靜風、逆溫、弱南風等氣象條件疊加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6省市,將發生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
-
哈爾濱逆溫致霧霾 12處監測10處嚴重汙染
哈爾濱逆溫致霧霾 12處監測10處嚴重汙染北極星環保網訊: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可是逐漸轉暖的天氣也讓哈爾濱再度遭遇霧霾。哈爾濱市環境監測站總工程師白羽軍介紹,連續靜風、逆溫天氣是造成此次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來自哈爾濱市環保監測中心的實時數據顯示,哈爾濱市12處監測點的空氣品質等級在2月4日7時都達到了嚴重汙染以上程度。其中平房東輕廠、呼蘭師專兩處監測點空氣品質登記為重度汙染。環保部門提醒,一般人群避免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