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陽質量200倍!一顆恆星突然粉身碎骨,科學家稱本身不應存在

2021-01-11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理論上,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耗盡氫燃料後,會發生科學所說的超新星爆發。其核心開始融合較重元素,坍縮成黑洞或中子星,而外層開始爆炸噴入太空。然而在離地球54000光年遠的一個以前從未被發現的矮星系中,一顆超大質量恆星被自身超新星爆炸變得粉身碎骨,出現戲劇性消亡。科學家都稱該恆星本身不應存在。

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被科學家取名為SN 2016iet,這個名字其中還包含了一層含義,代表科學家從未見過此類極端爆炸事件,被稱為極不穩定超新星爆炸,它不像科學家之前觀察的成千上萬次超新星爆炸,SN 2016iet相對持續時間更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出更多的光,並且含有與常規超新星不同的化學物質。

天文學家Berger表示,SN 2016iet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不同,它的亮度,它的光譜,甚至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所以SN 2016iet是宇宙中最獨一無二的恆星。研究數據顯示出SN 2016iet最初可能是我們太陽質量的200倍,按照以前理論,它超新星爆發後會變成一個黑洞,然而現在卻粉身碎骨。

另一位天文學家表示,當我們第一次探測到SN 2016iet時,發現它是那麼的與眾不同,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儀器本身或數據上出了什麼問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才確定SN 2016iet確實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超新星,因為它爆炸特徵完全超出所有天文學家的認知,所以科學家一致認為該恆星本身不應該存在。

據了解,SN 2016iet在2016年11月首次被歐洲航天局的蓋亞望遠鏡發現,由於表現出來的特徵非常奇怪,他們也不太確定看到的到底是什麼天體。然後在在2016年至2019年間,天文學家使用了多種望遠鏡對它進行了觀察,其中包括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和智利的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

最近,科學家們才確定SN 2016iet是一顆孤立的大質量恆星,它的生命只有幾百萬年,相對於能活100億多年的太陽系來說,其生命太過短暫,所以它的形成對於我們來說仍是個謎。更讓科學家不解的是,這顆恆星形成於矮星系中,一個不應該產生大型恆星的地方,這使得SN 2016iet變得更加離奇。

相關焦點

  • 一顆大質量恆星突然粉身碎骨,科學家稱亮度、光譜、位置都有異
    然而在離地球54000光年遠的一個以前從未被發現的矮星系中,一顆超大質量恆星被自身超新星爆炸變得粉身碎骨,出現戲劇性消亡。科學家都稱該恆星本身不應存在。這顆超大質量恆星被科學家取名為SN 2016iet,這個名字其中還包含了一層含義,代表科學家從未見過此類極端爆炸事件,被稱為極不穩定超新星爆炸,它不像科學家之前觀察的成千上萬次超新星爆炸,SN 2016iet相對持續時間更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出更多的光,並且含有與常規超新星不同的化學物質。
  • 奇異超新星生前質量高達太陽200 倍,直逼恆星質量上限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種全新超新星,不同於多數超新星終生只爆炸1 次且光芒逐漸消失,這顆超新星爆發過2 次,且光芒至今還未完全黯淡,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顆超新星生前質量恐達太陽130~260 倍。超新星是恆星演化至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現象,光芒極其明亮,甚至能比整個星系還刺眼,並且可持續數周~數個月才逐漸衰減。這段期間,一顆超新星釋放的輻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質量是太陽70倍的超級「怪物黑洞」,科學家驚嘆:它本不該存在
    眾所周知,在生命演化的最後階段,恆星會因自身的大小而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而恆星型黑洞是指質量約為太陽質量3倍的恆星,當內部能量消耗殆盡時,就會坍塌成一個黑洞,按質量大小又可分為迷你黑洞、星型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 一顆不該存在的星球,質量是太陽的300倍,幸好離地球夠遠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主星,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而且太陽的威力也是非常恐怖的,比方說,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是無法用肉眼直視太陽的,因為陽光會刺痛我們的眼睛,也會讓人產生眩暈感。那麼,太陽是不是宇宙中最大的一顆恆星呢?
  • 142倍太陽質量!科學家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
    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介於100個太陽到1000個太陽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也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利用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科學家推測,這個黑洞由兩個較小的黑洞合併而成,而兩個參與合併的黑洞中質量較大的一個,其質量並不在此前理論允許的質量範圍內。這些發現將挑戰我們關於大質量恆星生命周期最後階段的理解,並加深我們對黑洞形成和演化的認識。
  • 離地球最近黑洞,僅1000光年,質量為太陽4倍、其恆星肉眼可見!
    通常而言,每個星系除了中心擁有一個「星系引擎」的超大質量黑洞外,估計還會有數百萬個恆星級黑洞。但是黑洞本身連光線都能吸收,加上引力小、非常安靜,所以很難被科學家們發現。不過難以發現,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據最新(5月6日)發表於《天文與天體物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找到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一個黑洞,距離僅約1000光年。
  • 科學家發現比鄰星不只一顆行星,還有一顆6倍地球質量的潛在行星
    行星上面有生命存在嗎?其實天文觀測中已經發現比鄰星系中有行星存在,2016年8月時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在比鄰星附近發現一顆行星!它就是比鄰星b,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距離比鄰星只有700萬公裡,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近得多,然而由於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只有太陽的1/8,所散發出的光和熱也比較弱,表面溫度只有2800k左右,所以其宜居帶比太陽系更靠近星體,因此比鄰星b這顆行星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中。
  • 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3倍 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一顆巨大的「超級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簡單生命。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一顆圍繞巴納德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行星。Barnard b被認為極度寒冷,溫度與木衛二相似,約為攝氏零下150度。  但研究人員稱,它的鐵/鎳「地核」溫度相當高,地熱活動非常劇烈。
  • 太陽曾經或存在一顆姊妹恆星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我們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而不是單個恆星組成的,這導致科學家一直努力在我們的星系中尋找G型恆星(黃矮星),這可能是太陽早已消失的「姊妹恆星」。研究人員表示,在其他恆星的引力作用下,太陽的姊妹恆星被牽引走了,現在它可能在銀河系中的任何地方。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神秘消失,科學家卻不知道原因
    【ALENG 自媒體】7月1日早間自媒體專稿,儘管人類對於廣袤宇宙的了解仍然極其有限,但是即使如此,整個宇宙所見的一切現象,仍然遵循著基本的物理學規律,比如,現代科學通常認為,當一顆恆星在死亡後,如果其核心質量大於太陽質量5倍,那麼,這顆恆星將塌縮成為一個黑洞,而如果該恆星的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2.5倍,則將成為一個中子星。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法新社巴黎9月2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發現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報導,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科學家9月2日宣布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根據人們目前對「怪物」黑洞的理解,這個黑洞根本不該存在。「怪物」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即使光也無法擺脫它們的引力。
  • 外星生命不存在?科學家:太陽要遠比大多數恆星平靜
    事實上,應該是不可能的。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有2000多億顆恆星,其中楊星是一顆常見的黃矮星。包括人類在內的數以百萬計的物種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離太陽很遠的第四大行星。因為我們人類的觀測宇宙的歷史很短,我們無法知道我們的太陽正進入和太陽一個平靜的時期,而太陽本身也是平靜的。
  • 科學家說,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懶惰無聊的恆星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把這些詞跟太陽——這顆熾熱的等離子體聯繫在一起,它使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成為可能。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就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言,我們的太陽有點懶散。在本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我們的太陽與369顆被認為類似於我們太陽系中心的恆星進行了比較,這些恆星需要20到30天的時間在其軸上旋轉,同時具有可比性的化學成分、質量、年齡和表面溫度。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法新社巴黎9月2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發現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報導,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科學家9月2日宣布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根據人們目前對「怪物」黑洞的理解,這個黑洞根本不該存在。「怪物」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即使光也無法擺脫它們的引力。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法新社巴黎9月2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發現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報導,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科學家9月2日宣布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根據人們目前對「怪物」黑洞的理解,這個黑洞根本不該存在。「怪物」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即使光也無法擺脫它們的引力。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地球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是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裡。但是還浩瀚的宇宙中,太陽也是只能算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比太陽大的恆星數不勝數,例如大犬座VY,雖然大犬座VY的大小很有爭議,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它的體積為太陽的30億倍,太陽在它真的太渺小,就像把一滴水扔到大海裡差不多!但是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比大犬座VY還要大的恆星,那就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色特超巨星-盾牌座UY,它已經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恆星。
  • 科學家觀測90億光年外恆星,比太陽明亮數十萬倍!
    從理論上說,即便是最強大的望遠鏡,也不可能辨認出1億光年以外的單個恆星,通常科學家們只能描述星系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那是距離了許多顆恆星的地方,但是要辨認出單個恆星是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引力透鏡的存在,人類可以觀測遙遠的星系團,這就好像在宇宙中放了一個宇宙放大鏡,它能幫助人類了解遙遠的恆星。
  • 6光年遠「超級地球」或存在生命 質量是地球3倍
    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一顆圍繞巴納德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行星。Barnard b被認為極度寒冷,溫度與木衛二相似,約為攝氏零下150度。但研究人員稱,它的鐵/鎳「地核」溫度相當高,地熱活動非常劇烈。
  • 超過太陽質量兩百多倍的恆星,刷新了恆星質量上限
    因為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了大量恆星的質量都比太陽的質量要大。最初,科學家在研究恆星的時候認為,在宇宙中最小的恆星質量應該要達到太陽質量的0.08倍,因為這是恆星能夠擁有足夠的溫度與壓力點燃「氫」元素從而進行核聚變的最低條件,如果一旦低於這個質量,那麼這個「恆星」就會因為無法進行原子反應從而成為另一種被科學家稱為「棕矮星」的星球。
  • 「超大質量」白矮星的發現表明由兩顆恆星合併成一顆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白矮星,它曾是兩顆恆星,這兩顆恆星約在13億年前合併成了一顆,最終形成的恆星名叫WDJ0551+4135,距地球約150光年距離。 白矮星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的狀態。一旦它們消耗自身的核燃料,便開始拋出外層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