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三期第三首作品,是由阿雲嘎、鄭雲龍、鞠紅川和高天鶴這個「東方四少」組合演唱的王維的經典詩詞《少年行》。聽說「東方四少」這個名字是鞠紅川花了2個月的時間才想出來的,可能沒人知道這樣一個組合。不過阿雲嘎、鄭雲龍、鞠紅川和高天鶴這四個人的名字,還是很有名氣的呢。
廖昌永老師對他們再熟悉不過了,對他們4個人的特點和特長,可以說是如數家珍呀。比如說阿雲嘎是抒情男高音,會音樂劇唱法;鄭雲龍是戲劇男高音,力量型的;鞠紅川的男中音,創作型歌手;高天鶴是假聲男高音,類似於女中音到女高音之間。開始我還以為他們四個是不是廖昌永老師的高徒呢,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們都參加過《聲入人心》節目,表現都很棒。
看他們演唱《少年行》之前,各自表演了一段拿手好戲。因為是歌劇音樂劇什麼的,畫風有點清冷,還以為歌曲也會曲高和寡呢。不過以四重唱的形式演繹的王維的這首《少年行》,非常好聽。高低音、和音都處理得很好,很有節奏感,比較抒情,舒服,還略帶著點點佛系的憂傷。高潮部分四重唱及後臺的伴唱,又很震撼,唱出了那種豪氣沖天的感覺。
歌聲詮釋了盛唐時期的那種一往無前的少年俠氣,也唱出我們年輕一代骨子裡的那份責任與擔當。有粉絲用詩詞來形容說「灰氅獵獵,豪情滿襟懷,少年凌雲志,白羽金鞍天地間,一身俠骨風流,如詩如畫如酒」,很美。
歌詞是這樣:「不問歸來路,不問明日光。且聽鼓陣陣,任霞紅染衣裳。星月伴劍眉,風吹石割傷。云何同行無舊友,只因芳魂蕩平疆。莫嘆辜負春花暖,莫惜少年好時光,可知少年。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而王維的《少年行》是一組七言絕句,全詩共分成4首,分別寫高樓豪飲、從軍報國、驍勇善戰和論功行賞等四個主題思想。這四首詩既可以獨立成詩,各有側重,各有表述。又是一首很完整的敘事詩,各詩互為補充和照應,形成統一。歌曲選取了其中3首一共12句,大家能分得出哪句是原詩嗎?
我們來看看原詩: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稍微解釋一下,「十千」就是一萬,可以想到「萬貫家財」,就是很貴的意思了。「鬥」是單位,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因為前面說了「十千」,是數量,後面的「多少年」很容易被理解成「多少」年,很多年的意思,這是錯誤的。正確的是大多數是「少年」。「意氣」跟我們現在的「意氣用事」差不多,不過這裡更多的是指遊俠之間的那種「義氣」,是一種輕生重義。
「羽林郎」是官名,「驃騎」是驃騎大將,指霍去病,「邊庭」指邊疆。「雕弧」指弓箭,指力大無窮,說明技藝高超。「虜騎」指敵人的騎兵,「只似無」說明心態好,藝高人膽大,可以視若無物,如入無人之境。「白羽」指箭,寫少年不慌不忙,氣定神閒。
最後一段寫慶功宴,論功行賞賜爵封侯,這自然是將軍的事情了。有人說這寫出了詩人對遊俠的「功成無賞」的不平之鳴,我覺得這只是就事論事,記錄一個現狀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