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29日,天寒地凍,來到修文縣六廣鎮龍窩村貧困戶尹樹華家,敞亮的屋子裡分外暖和,乾淨的火爐盤上放著剛烤好的紅薯,尹樹華家的屋子裡的水泥地被打掃得白淨光滑,尹樹華滿面笑容,熱情招呼我們品嘗紅薯,從淨水器裡給我們倒水泡茶……
「尹哥,家頭好整齊,還安了淨水器,好「洋氣」哦哈!」
圍著跳動的「火焰」,我們一邊與尹樹華拉起家常,一邊品嘗他家的紅薯,這紅薯無與倫比的甜,似乎象徵著尹樹華家未來的甜蜜生活。
看到尹樹華滿是老繭的手,整齊的房間有序的堆放著穀子、玉米、肥料、獼猴桃就知道他是個勤奮人。
短短兩個小時,尹樹華沒時間閒下來,我們的鏡頭也跟著忙碌的尹樹華一會去割豬草、一會去獼猴桃基地剪枝。
「現在家裡頭發展哪些產業?」
「養......養40多隻雞,7....7畝獼猴桃,3....3畝冰脆李,都....都是啊....啊個人大代表張江華一直在關心幫助我們家,才有產業呢,平時還給我們送吃呢、穿呢、用呢,又幫....幫我解決了15000塊錢的架材費。5000元娃娃上大學的補助,年初還....還買兩頭豬給我養起,你們到圈頭去....去看嘛,成大肥豬哦,今年我準備留一頭過年,賣一頭,張代表說,他...他們還來我家消費扶貧,給我買要賣的這一頭豬。」
尹樹華說起他在脫貧政策上得到的關懷和幫助,心裡的那種感動和激動甚至讓他講話有些結巴。
這是一個4口之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妻子殘疾,孩子上學,是一戶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的特殊家庭。房子破漏,水、電、路不完善,缺產業、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動力,日子煙燻火燎,在外人看來,「窮途末路」!
貴陽市人大代表張江華幫扶他家,這樣的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能讓大山的貧困桎梏了我們的思維。人大代表張江華多次來到他家針對其貧現狀精準施策,拉他一把,扶他上馬。村支書熊玉菊說,「張代表對他家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雞豬狗貓、田土地塊都了如指掌,從陌生到熟悉到親切。曾多次來到他家與尹樹華共話脫貧之策,幫助樹信心、立志氣,從解決尹樹華的思想問題和衣食住行,環境衛生入手,從思想上、精神上、物資上、產業上給予幫扶,呼籲並牽手社會資源贊助,發揮「四兩撥千斤」效應,輸血式、造血式、兜底式齊上陣,集中火力攻,大病保險、籤約醫生、合醫全額參保資助1000元、耕地補助683.38元、生態護林員、城鎮公益性崗位、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176.67元、三利煤礦分紅398元、計生補貼8030元、地方公益林管護補償12元、退耕還林146元、種養殖業績補助990元,2000元補短板購買沙發2個、床2張,水泥路通往家門口,自來水安進家裡,脫貧攻堅所有優惠政策全部到位,真正不讓一個讓一個貧困返貧、掉隊!」
這個曾在2016年被列為貴陽市特別困難村的民族村,建檔立卡戶共19戶41人,如今全部脫貧,30公裡通村的泥巴變成水泥路,在「山海變坦途」中感知貧困村的發展脈動,山川依舊沉默,而山村不再貧困,小樓房不斷拔起,交通縱橫,水泥路通往山頂,通往產業基地,直接連接貴畢高等級公路,打通「黔貨出山」通道,連接美好生活大道!目前該村貧困戶利益聯接機制發展食用菌基地15畝,產值達100萬元,3個養雞場規模達到共15000隻,養牛基地2個共400頭,種植獼猴桃、冰脆李等共800多畝,偏遠的大山裡精準扶貧政策在這裡發酵,點燃貧困家庭希望之火,點燃貧困家裡跳動的火焰!(陶 群)
往期精彩回顧
【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曾鵬:我和我追逐的夢
原標題:《跳動的火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