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民科普課堂」眼球技術是如何實現的?為你揭開其神秘外紗

2020-09-05 寧波抽屜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夠感知外界、傳達情感,是人體與外界交互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人的身體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大感知系統,我們所接收的信息有80%都來自於眼睛。眼球運動使觀察對象在視網膜黃斑部的中央凹上成像,兩眼互相協同運作,適應頭部和軀體的運動位置,結合視覺神經感知,將色光信息傳給大腦,進行判斷處理。

眼球識別(作者供圖)

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逐步成熟,眼球技術應運而生。眼球技術主要包括「眼球識別」與「眼球跟蹤」,輔助虛擬實境,依靠計算機視覺、紅外檢測或者無線傳感等實現用眼睛控制電腦等創新性功能。如同每個人的指紋,人眼的虹膜、視網膜所攜帶的個人信息也是獨一無二、彼此不同的。「眼球識別」利用設備(如手機、電腦、安防器材等)的攝像頭預先採集這些數據後,保存在資料庫中,然後在每次識別時設備攝像頭再次採集人眼數據並與預存數據進行比對,如果數據一致就進行解鎖,進行其他操作。

眼球追蹤(作者供圖)

「眼球追蹤」利用紅外傳感等技術,實時檢測眼球中心,通過測量眼睛的注視點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對頭部的運動而實現對眼球運動的追蹤,得到眼跡等數據。在此基礎上,將眼跡輔助應用在畫畫、攝像、眼感移物都是可能的。

目前,眼球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中得到了應用。眼球識別能夠應用於重要場合的身份識別,如機場安檢、機要部門門禁等,有著遠超指紋識別的安全可靠性。眼球追蹤作為一種直接的、非侵入性的診斷輔助手段,可以檢測早期的抑鬱症、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甚至阿爾茨海默等精神疾病。在足球、籃球、空手道等運動遊戲領域,眼球追蹤眼鏡或者VR技術可以幫助玩家體驗更為生動的的遊戲競爭感,帶來虛擬世界中更為沉浸真實的遊戲體驗。

此外,不少高科技公司還將眼球技術應用在為殘障人士而設計的計算機上。如傑出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的座椅上,就安裝有一個眼球跟蹤紅外感應器,霍金通過眨眼來和外界交流,用眼球控制計算機造句,然後經語音合成後發音,大大提高了他的生活工作效率。未來,眼球技術還將繼續朝著更為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將成為人機互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本文由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專業副教授張忠寶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魏思敏、王燕華)

來源:人民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古菌構成了一個單細胞原核生物域,新近發現的阿斯加德古菌,據信為更加複雜的真核生物的祖先。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劉浩斌報導:昨日,「2020年大手拉小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科普報告希望行」南海站啟動。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奇妙實驗室、《神秘博士》……全國科普日來了,成都邀你赴一場科技盛宴
    ·踐行科技為民——武侯科普為民·打造科普之翼」為主題的科普日活動在成都天府芙蓉園正式拉開序幕。為期兩天的互動體驗式科普活動,為市民們奉上一場生動有趣的知識盛宴。在此後一周時間內(9月19日至25日),活動將在線上、線下雙線並行,海量精彩活動,無窮科學知識,為川渝兩地市民朋友們送上科普盛宴。
  • 如何使用 Julia 語言實現「同態加密+機器學習」?
    本文通過構建一個進行加密圖像的手寫識別(來自 MNIST 數據集)的機器學習模型為大家揭秘背後的原理。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的一般解釋一般而言,對加密數據進行計算的能力被稱為「安全計算」,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研究領域,針對大量不同的場景要用不同的密碼學方法和技術解決問題。在本例中,我們將關注所謂的「同態加密」技術。
  • 北京,探索「宜居」的技術路徑
    【深幾度·智慧城市系列】撰稿|吳俊宇審閱|梁欣婷「摘要:城市的發展變化自有其規律,「智慧城市」是一個所有企業都無法明確界定的概念。各個企業都有自身業務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會推動城市進化,縱使這個過程中存在跟風、泡沫、曲折,但城市會逐漸更為智能。」北京居大不易,談「宜居」頗為奢侈。
  • 「出發,去火星!」科幻世界X國星宇航火星科普沙龍即將開啟 直播地球同步線上衛星全直播
    53%,質量為地球的11%,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2/5。你想知道的關於火星的一切奧秘都將在這場活動中揭開/ 嘉賓介紹 /王瓏博士王瓏,博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方向專家,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副主任,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直播地球App CEO。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飛行器在低電量狀態下的自動返航能力,以及在自動機場中內置的自動換電功能,為無間斷作業提供保障。而對「守望者」的組網部署則可以實現對整個城區的巡航覆蓋。三維地圖視頻融合技術「守望者」和「觀測者」獲取的三維地圖,可引入「視頻融合」技術,實現物理空間中的攝像頭監控視頻在三維地圖中的實時投影,從而消除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時差」,豐富三維地圖對於實時數據的展現。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重磅】Elon Musk 公布其「火星殖民」計劃,20 萬美元成為「火星人」
    看看馬斯克給你提供的全套方案吧一上來,馬斯克就為我們列出來四項要實現一次可負擔得起的火星之旅的基本要素:可重複使用性、在太空軌道上進行補給、在火星上製造推進劑、以及使用正確的推進劑。· 第三點的意義在於它能讓你從火星返回地球,畢竟你很難做到從地球起飛時就保證能攜帶足夠多的燃料。· 針對合適的燃料這一點,馬斯克對比了可能的幾個選項,比如煤油、氫氧氣等等,但他認為「甲烷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因為甲烷在火星上製造起來「相當容易」。
  • 不再神秘?中科院領銜國際團隊「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質高清圖
    新智元報導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最近發布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讓暗物質「顯形」了。主圖像中最大的團塊對應著星系團,而第二次圖像中最小的團塊在與地球質量相似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找到上面的一隻跳蚤。如何逐次去配置每一個新的「放大鏡」,使新獲得的圖像和原來的一樣精確清晰,這就對模擬原初條件的精度和程序的精確度和可靠度提出巨大的挑戰。
  • 漫說科普課堂 | 第九十九期 中秋遇國慶,假期何去何從?
    漫說科普課堂「漫說科普課堂」是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全新推出的科普知識漫畫系列,主要結合館內展品及時事熱點講述相關科學原理及科普知識,搭載漫畫載體,以「黑小科」為第一視角展開科技尋寶之旅,展現科學技術神秘面紗背後的原理。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今年是CNCC舉辦的第17個年頭,大會的主題為《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而在「製造技術」中,SMIC落後TSMC大概2-3代,且體量小,份額僅為TSMC的1/10。其從宏觀看待了目前的產業和技術兩塊。」。
  • 中國「天眼」:發現神秘信號
    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雖然過世,但他對科學做出很多重要貢獻,包含「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此外他也堅信「外星人真的存在」我國近日宣布,「捕捉到了距離地球約30億光年的神秘信號」。
  • 一個撬動人們好奇心的「過電」狂人
    其原理是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然後經由兩極線圈,從放電終端放電,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工閃電製造器。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線圈的愛好者,並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備,迪普瑞納和他的團隊也身在其中。「是電弧讓空氣震蕩,從而能夠發聲」,迪普瑞納說,「如果沒來現場看,最難的事就是讓觀眾理解這個。」早在14歲時,他就開始同時琢磨維修電器和當吉他手,這便是後來讓特斯拉線圈進軍演藝界的直接動力。
  • 從名創優品的「數智化轉型」,看其如何實現「雲上」增長?
    「零售商業評論」洞察到,一方面,名創優品通過供應鏈優勢和產品上的持續創新,以及IP及創意文化的衍生,俘獲了大量的年輕消費群體。其二,再加上發展模式(直營投資店模式)上創新,讓其能夠快速複製擴張。其三,全球化的視野,在戰略布局上看得更長遠,目前其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還在持續放大。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太空飛行會改變人類心臟細胞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稱,太空飛行會改變人類的心臟細胞,但回到地球後,大部分心臟細胞會恢復正常,這些發現有望幫助理解太空人的心臟為何會變化以及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以往研究發現,太空飛行會降低太空人的心率和血壓,並增加心臟泵出的血量,但相關研究都在動物或整個人體組織或器官上進行。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傑毅生物」由「貝瑞基因」創始團隊成員王珺博士和「迪安診斷」原戰略投資板塊負責人、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合伙人鍾傑先生共同發起成立,是一家以高通量測序(NGS)和基因編輯(CRISPR/Cas)為技術平臺,致力於為臨床患者提供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整體解決方案的新銳科技公司。
  • 技術實力背後,大疆如何打造自己的「工程師文化」?
    作者: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地位難以撼動,而這背後則是數千名的大疆工程師的技術實力支持,但大疆是如何建立這樣龐大的研發團隊?大疆創始人汪濤作為曾經大學生創客中的一員,在大疆內部也相當推崇工程師文化,但很多人卻會認為工程師就是枯燥的研發,不過大疆不這麼想,也並不想讓你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