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題:39發100%成功率 長三甲系列火箭續寫「北鬥專列」高可靠紀錄
作者 郭超凱
3月9日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鬥三號GEO-2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長三甲系列火箭)第39次發射北鬥導航衛星,再次續寫了長三甲系列火箭「北鬥專列」的高可靠紀錄。
圖為執行此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火箭。肖國軍 攝
39發100%成功率
長三甲系列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被譽為「金牌火箭」,由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3型液體運載火箭組成。該系列火箭承擔了中國北鬥工程全部發射任務,從2007年發射首顆北鬥導航衛星算起,13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9次發射,成功將54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如果再算上2000年到2007年發射的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那麼長三甲系列火箭以43次100%的發射成功率,護送58顆北鬥導航衛星進入軌道。回顧每一次北鬥工程的發射任務,都少不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的託舉,因此該系列火箭也被人稱為「北鬥專列」。
從2015年起,由於北鬥導航衛星組網、天地一體化系統交付數量增多,長三甲系列火箭進入了高強密度發射期。2015年以來,長三甲系列火箭連續5年成為中國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長三甲火箭總指揮岑拯告訴中新社記者,2019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位列世界第一,僅長三甲系列火箭全年就完成12次發射,發射數量佔長徵系列火箭發射任務近50%。
圖為執行此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火箭。肖國軍 攝
「高密度」發射的秘訣
為滿足北鬥工程高密度發射任務,長三甲系列火箭研製團隊在管理創新方面進行了不懈的積累和探索,形成了一套適應高密度任務的管理體系。
「過去火箭的生產需要單件定製,根據任務的需求,每次任務研製一發火箭。按照北鬥工程的發射要求,我們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高密度任務的需求,因此,研製隊伍就提出組批生產這種滿足高密度發射任務的生產模式,就是通過模塊化、通用化、去任務化的方式來設計生產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三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姜傑說。
姜傑介紹,研製團隊在技術狀態管理和風險管控上不斷提高標準,確保任務成功。在風險分析與管控方面,研製團隊形成了一套適應高密度任務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體系化、精細化的管理,確保長三甲系列火箭處於高可靠、高質量的水平,保證北鬥工程發射100%成功。
圖為執行此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火箭。肖國軍 攝
有望連續三年發射次數「上雙」
岑拯表示,近幾年,長三甲系列火箭年均發射數量保持在10次左右,高強密度發射成為常態,研製生產和發射任務「兩線作戰」成為常態。
據介紹,2020年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發射任務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數量多,2020年長三甲系列全年預計要執行1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連續三年發射次數「上雙」。二是密度高,發射任務從年初貫穿到年底,幾乎每個月都有發射任務,仍舊是中國航天最忙碌的火箭之一。三是任務重,2020年長三甲系列將先後執行北鬥工程、風雲氣象工程、高分工程、國際商業發射等多個重要任務。
「今年5月,我們還將用長三乙火箭發射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也是北鬥全球組網的收官之戰,我們研製團隊將繼續在重大工程任務中錘鍊隊伍作風,確保每一次火箭發射都『箭無虛發』。」岑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