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一個強大而深厚的氣旋性漩渦

2020-12-05 中國網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

颱風形成

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級別

超強颱風(Super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大於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S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

颱風(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

強熱帶風暴(S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

熱帶風暴(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

熱帶低壓(TD):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颱風結構

颱風是一個強大而深厚的氣旋性漩渦,發展成熟的颱風,其底層按輻合氣流速度大小分為三個區域:①外圈:又稱為大風區,自颱風邊緣到渦旋區外緣,半徑約200-300km,其主要特點是風速向中心急增,風力可達6級以上。②中圈,又稱渦旋區,從大風區邊緣到颱風眼壁,半徑約在100km,是颱風中對流和風、雨最強烈區域,破壞力最大。③內圈,又稱颱風眼區,半徑約5-30km。多呈圓形,風速迅速減小或靜風。

颱風內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為外層區(包括外雲帶和內雲帶)、雲牆區和颱風眼區三個區域;鉛直方向可以分為低空流入層(大約在1公裡以下)、高空流出層(大致在10公裡以上)和中間上升氣流層(1公裡到10公裡附近)三個層次(圖1颱風結構示意圖)。在颱風外圍的低層,有數支同颱風區等壓線的螺旋狀氣流捲入颱風區,輻合上升,促使對流雲系發展,形成颱風外層區的外雲帶和內雲帶;相應雲系有數條螺旋狀雨帶。捲入氣流越向颱風內部旋進,切向風速也越來越大,在離颱風中心的一定距離處,氣流不再旋進,於是大量的潮溼空氣被迫強烈上升,形成環繞中心的高聳雲牆,組成雲牆的積雨雲頂可高達19公裡,這就是雲牆區。

颱風中最大風速發生在雲牆的內側,最大暴雨發生在雲牆區,所以雲牆區是最容易形成災害的狂風暴雨區。當雲牆區的上升氣流到達高空後,由於氣壓梯度的減弱,大量空氣被迫外拋,形成流出層,只有小部分空氣向內流入颱風中心,並下沉,造成晴朗的颱風中心,這就是颱風眼區。颱風眼半徑約在10~70公裡之間,平均約25公裡。雲牆區的潛熱釋放增溫和颱風眼區的下沉增溫,使颱風成為一個暖心的低壓系統。

颱風在低層主要是流向低壓的流入氣流。由於角動量平衡,在內區可產生很強的風速,在高層是反氣旋的流出氣流。上下層環流之間通過強上升運動聯繫起來,這是颱風環流的主要特徵。颱風中最暖的溫度是由下沉運動造成的,它出現在眼壁內邊緣以內,這裡有最強的下沉運動。在颱風低層最大風速半徑處,輻合最強,最大風速值半徑的大小隨高度變化甚小,並位於眼壁之中。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大的颱風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這裡來告訴你!
    其實颱風在世界的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名字,在中國我們叫做颱風,但是在美國卻稱颱風為「颶風」,而且在菲律賓被稱作「碧瑤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為「氣旋性風暴」,在印度半島稱為「熱帶氣旋」等。颱風多發生於熱帶海面,我們都知道颱風是由於風的產生,氣壓的不平衡,而且高的地方攜帶氣體補充低壓的地方。之後便產生了氣體流動,便形成了風。其實對於熱帶海面,因為氣溫比較高,最後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
  • 漫畫地理 | 颱風的地理成因及影響因素
    以上來源:混子曰以下來源:百度百科颱風介紹颱風實際上是一種熱帶氣旋。颱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稱作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颱風;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1)指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熱帶氣旋。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颱風」。(2)颱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
  • 颱風的形成原因
    颱風是形成在熱帶海洋上的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颱風分類 我國國家氣象局規定從1989年元月起,使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浩瀚的大漩渦?
    說到漩渦,估計很多人都會感覺很普通,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漩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能夠看到,只要有水一般來說就能夠看到這種漩渦,小的像是家裡洗臉的水盆只要倒上水攪動起來就能夠看到這種漩渦,而如果靠近江河湖海,也經常能夠看到這種旋渦。
  • 颱風是怎麼起名字的
    颱風(英語: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廣義上而言,「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
  • 何謂中國論壇:中國是一個有著強大向心力的漩渦
    李坤 澎湃資料圖「中國是一個有著強大向心力的漩渦」當天參加分論壇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趙汀陽則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剛剛寫完關於中國的書《中國作為一個神性的概念》。在當天的主題演講中,趙汀陽分享了他的觀點。「中國到底是什麼?有過西方解釋也有中國人自己的解釋。
  • 颱風由來
    《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颱風一詞的歷史沿革」。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臺」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佔領臺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由於臺灣位於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颱風北上的路徑要衝,很多颱風都是穿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的,所以稱為颱風。「颱風」是音譯詞,英文中typhoon是根據中文粵語發音toi fong音譯至英文,再進入普通話詞彙中的。
  • 2016年10月颱風最新消息動態 2016國慶節颱風預報
    【颱風「鯰魚」最新消息】:在中秋期間來興風作浪的颱風,還讓大家心有餘悸,新一波颱風又要來了!2016年10月颱風最新消息動態,國慶節颱風將組團來襲,預計,西北太平洋海域未來十天可能會有3個颱風生成,其中一個會生成在我國南海。
  • 颱風君,溫帶氣旋可以和你攀個親戚不?
    提到氣旋我們腦海中最先想起的可能是熱帶氣旋——颱風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
  • 雙颱風效應
    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
  • 颱風為什麼會打轉,難道是因為迷了路?
    原創 螟蛉君 果殼 收錄於話題#科學X計劃13個颱風——強大、深厚、複雜多變的熱帶天氣系統,在我國沿海海域活動時會帶來狂風暴雨,甚至引發風暴潮。因此,在颱風頻發的夏秋季,它們的強度和移動方向時常牽動著大家的心。
  • 超強基亞爾後,阿拉伯海又來「颱風」!分析:對我國或是壞事
    最近一段時間,乾燥的阿拉伯海一反常態,雲系特別旺盛,氣旋性風暴一個接一個。上周,「基亞爾」加強到超強颱風的強度(我國標準),成為2007年「古努」以來阿拉伯海最強熱帶氣旋。氣旋性風暴是阿拉伯海熱帶氣旋的正統稱呼,和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實際上是一回事。
  • 颱風與颶風有什麼區別?
    颱風和颶風有什麼區別?
  • 火影,漩渦一族那麼強大,為什麼最後只有幾個人倖存?
    火影當中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這數千年當中不斷的有強大的家族消失在歷史的車輪當中,其中漩渦一族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漩渦一族的綜合實力是十分強大的,雖然他們沒有血繼限界的能力,但是漩渦一直所傳承的能力不比任何的血繼限界要差,甚至還比大部分的血繼限界更加的厲害。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雙颱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雙颱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 沙烏地阿拉伯都要「刮颱風」了,2018年我國第一個颱風啥時候來?
    阿拉伯海特強氣旋性風暴梅庫努雲圖,颱風論壇會員nicedavid12238根據風雲3號氣象衛星資料製作目前(5月24日晚10點),梅庫努正在阿曼第二大城市薩拉拉(又名塞拉萊)以南大約350公裡,它將在5月25日晚上在薩拉拉附近登陸。隨後,梅庫努將攜帶大量西南季風進入阿拉伯半島,給全球最乾旱沙漠之一--魯卜哈利沙漠帶去大範圍沙塵暴和大雨。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備戰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之雙颱風
    成因 雙颱風現象示意圖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的影響及防禦措施
    颱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它多發於夏秋季節。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本期MAIGOO小編為大家講解下有關颱風的相關知識,颱風的是怎麼形成的、颱風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颱風來臨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禦措施。颱風的形成形成條件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