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是「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七友是指七個小矮人為白雪公主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白雪公主最終還是拋棄他們和王子走了。那麼鍾無豔又是誰?其實她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奇醜無比,但是為了自己的君主付出所有,但是卻被拋的女人。所以,女不聽《鍾無豔》是指女子不能像鍾無豔一樣付出所有,卻得不到一點對方的愛。
醜女兼才女,她是矛盾體

鍾無豔原名叫鍾離春,但是由於她長得奇醜無比,別人稱作「鍾無豔」,形容沒有美貌。鍾無豔生於戰國時期齊國無鹽邑,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泰安,由於生於無鹽,所以,她又被稱為「鍾無鹽」。相傳鍾無豔樣貌長得極為醜陋,他的腦袋像石臼,形狀十分奇怪、眼睛的凹陷十分深,頭髮稀少就像枯草一樣,骨節很大,並且十分高大,皮膚像黑漆,喉結突出,脖子粗短,鼻子也是上翹的,嘴邊是兩顆大門牙。雖然歷史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樣從這樣的描述當中我們也能看出,鍾無豔的樣貌算是極醜了。所以她到四十歲還出嫁,算是沒人要的「超級剩鬥士」了,但是,這並不妨礙鍾無豔是一樣十分有才華的女子,並且有著經世治國之才,並且相傳鍾無豔有兩個十分厲害的師傅,一個是驪山老母,她是觀音菩薩的女兒,另一個是鬼谷子,而鍾無豔是鬼谷子唯一的女徒弟。

孤身進諫,卻登後位
齊宣王繼位之後,只圖享樂,著名的「濫竽充數」的典故就出現在這個時候,齊宣王要求三百多人的樂隊為他演奏曲目,他只知夜夜笙歌,但是齊國卻岌岌可危、百姓怨聲載道。鍾無豔看著齊國日漸衰敗,心中十分悲痛,她立志要嫁給齊王,進入後宮,於是她隻身一人來到齊宮殿。大臣和侍衛聽說有這樣一個奇醜女子想要嫁給齊王,都不禁對她嘲笑。齊宣王聽說有一女子想要面聖,以為是什麼美女,閒著無聊便答應了,但是鍾無豔相貌奇醜無比,齊宣王見到鍾無豔時竟被嚇到大呼「危險、危險!」

但是鍾無豔並不等齊宣王問話,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齊國現在面臨的威脅和齊宣王現在統治出現的問題,如果齊宣王不及時地改正自己的 統治錯誤,那麼有賢德的人才都將歸隱山林,不再願為齊王效力。齊宣王聽後幡然醒悟,他夜夜笙歌卻不知外面的情形,而身邊的大臣也只知道阿諛奉承,他沒有想到現在齊國已經面臨著滅亡的威脅。他被鍾無豔的勇氣和才情所感動,封鍾無豔為「無鹽君」,這一般是封賞貴族子弟的稱號,後來齊宣王乾脆廢除了原來的皇后,立鍾無豔為皇后,幫助他分擔朝政。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鍾無豔成為皇后之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鍾無豔首先罷免了一群只會阿諛奉承的大臣,選撥了一批敢於進諫的忠賢之士,不看出生,只要有才就行。還關閉了齊宣王用來享樂的「漸臺」,停止了宮中的奏樂活動。他又在宮中力行節儉之風,停止宮中的享樂活動,用節省下來的銀錢用來招兵買馬,壯大了齊國的軍事實力。在沿海地區發展商貿,致使齊國的經濟實力也漸漸增強。就是這樣,鍾無豔力挽狂瀾,扶齊國這座將傾之大廈。
但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怎麼回事呢?這是說,齊宣王一有政事時就會想到鍾無豔,要求鍾無豔為他處理事務。但是沒有政事時,鍾無豔就被齊宣王忘記了,只記得自己的另一位妃子「夏迎春」,相傳鍾無豔長得有多醜,夏迎春就長得有多美。齊宣王雖然得鍾無豔之後,性情大改,也算是一代明君,但是齊宣王對鍾無豔只是尊敬,或者說,鍾無豔只是齊宣王用來表明自己聖明的一顆棋子。齊宣王始終沒有給過鍾無豔想要的愛,而是把自己的愛給了其他的妃子,尤其是長得美若天仙的「夏迎春」。雖然「夏迎春」在歷史上並無實際記載,很有可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齊宣王的後宮怎能沒有美女,「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也只是反映了無論鍾無豔做多少,齊宣王都心悅他人的狀況。

結語:鍾無豔最終憑藉自己的才能得以青史留名,並且齊宣王也不是一個昏君,鍾無豔幫助齊宣王增強國力之後,得到齊宣王相敬如賓的對待,其一生也算是得到了善始善終,但是鍾無豔一生都沒有得到齊宣王的真心,沒有得到齊宣王的愛。但也許對於鍾無豔來說,她有的只是像男子一樣的家國抱負,她的理想是幫助齊國得以強大,或許齊宣王的愛並不是她所需要的。
參考文獻:《烈女傳》、《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