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生物谷BIOON/--人諾如病毒(norovirus)---全世界急性腹瀉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很難研究,這是因為科學家們沒有發現一種方法在實驗室中培養它們。如今,在Albert Kapikian博士鑑定出人諾如病毒是急性腹瀉的一種病因40多年後,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在人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室培養物中培養諾如病毒。這項成果代表著人胃腸炎病毒研究取得一項重大進展,這是因為它建立一種能夠培養許多諾如病毒毒株的系統,這將允許科學家們探究和開發新的策略來預防和阻止感染,以及更好地理解諾如病毒的生物學特徵。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8月25日在線發表在
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plication of human noroviruses in stem cell–derived human enteroids」。
論文通信作者、貝勒醫學院人類、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教授Mary Estes博士說,「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試圖在實驗室中培養諾如病毒。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也嘗試過。儘管採取過所有的努力,以及成功地培養其他的病毒,但是諾如病毒為何如此難以培養仍然是個謎。」
諾如病毒,也被稱作遊輪病毒(cruise ship virus),在通常支持其他病毒生長的實驗室培養物---如源自癌變組織的轉化細胞---中並不生長。此外,諾如病毒是物種特異性的---人諾如病毒只感染人類和導致人類患病,而小鼠諾如病毒只在小鼠體內這樣做。人諾如病毒並不在小鼠或通常用於研究的其他小型模式動物體內生長。
Estes說,「我的想法是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地培養諾如病毒,是因為我們沒有合適的細胞類型。我們首先證實在慢性諾如病毒感染的病人體內,這種病毒能夠在被稱作腸上皮細胞(enterocyte)的腸道細胞中檢測出,但是在培養時,正常的人腸上皮細胞快速地死掉。當我們了解到荷蘭的Hans Clevers團隊已開發一種方法來製造一種新類型的人腸上皮細胞培養系統(包括腸上皮細胞)時,我們才取得突破。這些新的人多細胞培養物,被稱作類腸道組織(enteroid),是由來自病人組織的成體腸道
幹細胞製作出來的。我們期待將這種病毒放入這些非轉化的人細胞培養物中,應會讓這種病毒生長。」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Estes實驗室高級研究員Khalil Ettayebi博士說,「我在5年的時間裡一直與Estes博士一起努力嘗試培養這種病毒。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僅獲得負面的結果,直到我們開始在實驗室中使用這些新的源自人
幹細胞的類腸道組織培養物。」
這花了Estes和同事們大約1年的時間讓這些人腸道上皮細胞培養物在實驗室中良好地生長。隨後,在利用這些培養物培養諾如病毒之前,他們利用這些培養物試著培養另一種人胃腸道病毒---輪狀病毒(rotavirus)。
Estes說,「輪狀病毒能夠在這些人腸道上皮細胞培養物中生長良好。隨後,我們嘗試培養人諾如病毒,結果發現一些毒株能夠生長,但是另一些毒株不能夠。我們猜測仍然有些東西缺失了。」
研究人員通過將自然條件下存在於小腸上段中的物質加入到這些培養物中來試圖改善諾如病毒的生長,其中小腸上段是這種病毒生長的自然環境。其他的腸道病毒,如輪狀病毒,利用這些物質在體內生長。
論文共同作者、貝勒醫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教授David Y. Graham博士說,「人體通過分泌來自胰腺的酶和來自肝臟的膽汁到小腸中對攝取的食物作出反應。胰腺酶消化大分子和膽汁讓脂肪溶解掉。導致胃腸道炎的病毒,如諾如病毒,利用胰腺酶觸發它們複製,但是這些酶對諾如病毒沒有影響。我們尋思,如果胰腺酶不重要的話,那麼膽汁是允許諾如病毒識別它在哪裡和進行複製的一種關鍵組分嗎?」
Estes說,「當我們將膽汁加入到這些培養物中時,之前不能生長的諾如病毒毒株如今大量地生長。」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Estes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Kosuke Murakami博士說,「當我們發現膽汁允許人諾如病毒成功地複製時,我最為激動。」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貝勒醫學院分子病毒學與微生物學助理教授Sue Crawford博士說,「這種新的培養系統將最終允許我們深入認識這種病毒如何導致疾病。」
Estes說,「我們最終解決了這個持續了48年的古老秘密。我們加入膽汁到這些培養物中,從而能夠在模擬腸道環境的培養物中培養諾如病毒。膽汁對幾種重要的
細菌性致病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是第一次證實膽汁在人腸道病毒複製中起著重要作用。」
這些人腸道上皮細胞培養物是非常獨特的,而且研究人員期待這些培養物將允許他們解答重要的問題,比如為何一種諾如病毒毒株能夠感染這個人而不會感染另一個人。
Estes說,「這些新的培養物是非常令人關注的,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小腸不同區域的性質,而且擁有生理學活性。每種培養物是獨特的,能夠反映建立這種培養物的個人的
遺傳特徵。這允許我們證實一些培養物,如同一些人一樣,僅對一種或多種人諾如病毒毒株是敏感的。這些培養物將允許我們確定這種毒株僅限制在一些人而不是其他人體內複製的機制。」
這是首個例子來說明人腸道上皮細胞培養物能夠被用來培養一種之前不能夠培養的病原體。
Estes說,「我預測通過改變某些條件,這種新的培養系統將允許培養我們此刻不能夠培養的其他病毒或
細菌。如果我們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它將有助開發有效的方法來阻止和治療感染、測試疫苗、切斷傳播,以及更好地理解這些微生物如何感染人、對人體防禦作出反應和進化。」(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Replication of human noroviruses in stem cell–derived human enteroidsKhalil Ettayebi, Sue E. Crawford1,*, Kosuke Murakami1,*, James R. Broughman1, Umesh Karandikar1, Victoria R. Tenge1, Frederick H. Neill1, Sarah E. Blutt1, Xi-Lei Zeng1, Lin Qu1, Baijun Kou1, Antone R. Opekun2,3,4, Douglas Burrin3,4, David Y. Graham1,2,5, Sasirekha Ramani1, Robert L. Atmar1,2, Mary K. Estes
doi:
10.1126/science.aaf5211PMC:PMID:The major barrier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human noroviruses (HuNoVs) has been the lack of a robust and reproducible in vitro cultivation system. HuNoV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gastroenteritis worldwide. We report successful cultivation of multiple HuNoV strains in enterocytes in stem cell–derived, nontransformed human intestinal enteroid monolayer cultures. Bile, a critical factor of the intestinal milieu, is required for strain-dependent HuNoV replication. Lack of
appropriate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 expression in intestinal cells restricts virus replication, and infectivity is abrogated by inactivation (e.g., irradiation, heating) and serum neutralization. This culture system recapitulates the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um, permits human host-pathogen studies of previously noncultivatable pathogens, and allows the assessment of methods to prevent and treat HuNoV inf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