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XR雲服務 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華為雲XR雲服務,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

  說起鋼鐵俠,讓人想起漫威迷們總結的「漫威宇宙規律」——「土豪靠裝備,窮人靠變異」,盤點鋼鐵俠斯塔克的裝備:從「48 套鋼鐵戰衣」,到鐵打的AI助手「賈維斯」,「星期五」——懂技術懂裝備懂老闆,還有他研發裝備時在空中隨心勾勒,將設計原型旋轉、修改、定稿、拋入製造系統的一系列騷操作,一頓玩兒就把活兒幹了錢掙了,這無一不是大多數理工男的終極夢想。

  這個終極夢想,真的就那麼遙不可及嗎?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土豪背後的技術——XR(VR,AR,MR)技術,看完後,你就知道,未來已被拉近。

  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XR,XR 就是VR、AR、MR 的統稱。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和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正在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一系列的變化。不遠的未來,你還可以坐在虛擬的會議室跟你虛擬的小夥伴們開一場雲上會議,在虛擬的智慧教室上一堂多人互動課程、做一場模擬實驗,甚至進入虛擬世界進行真實的設計、製造,虛擬和真實之間,邊界不再那麼明顯。這一切,都得益於XR(VR,AR,MR)技術的應用。

  XR技術,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華為雲最新發布的XR雲服務,給了我們答案。它提供了五大核心技術和能力,打開未來新視界。

  1、 大規模3D地圖構建能力

  3D地圖是數字孿生世界的基礎。傳統製作3D地圖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圖商需要採購價格高昂的測繪車隊,常年僱傭規模在千人左右的採集團隊,並組織人力對採集來的數據進行標註、補缺。隨著AI算法、傳感器的發展,技術上已能實現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製圖流程。

  華為雲XR提供手機拍攝視頻的眾包建圖方案,只要是通過手機拍攝慢速轉動的視頻,或者有重疊區域的圖片,覆蓋建圖的區域,傳至雲端即可通過算法還原出3D模型。如果將3D模型中的3個點與數字世界的坐標對齊即可將局部的3D模型補充到數字世界中,大大降低了製圖成本。

  華為雲同時支持衛星製圖,具備大面積快速覆蓋能力,配合地圖自動生成流水線,大規模構建3D地圖。

  2、 釐米級全場景適應的空間計算

  

  高精度定位技術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基於信號的定位、基於航跡推算的定位、基於環境特徵匹配的定位。

  基於信號的定位:普通的多星(GPS、北鬥、伽利略)定位精度大約能做到1-2米。新的RTK(Real -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釐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

  但它同時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基站布設成本高,易受電磁環境幹擾、易受環境遮擋、信號多徑效應、4G/5G/WIFI網絡環境差的影響等等,從而影響定位精度和定位系統的可用性。

  基於航跡推算的定位:IMU是常用的航跡推算系統,優勢在於沒有外部依賴,可以提供短時高精度的定位結果,缺點在於在連續的位置和方向的測量中誤差會不斷累積,導致位置和姿態的測量結果偏離實際位置,因而無法做長時間的高精度定位。

  基於環境特徵匹配的定位技術華為雲XR能力平臺提供根據視覺的定位技術,通過定期上傳照片,在雲端進行特徵點提取、匹配,能夠做到釐米級定位與一度以內定姿(6DOF)。針對光照條件差,弱紋理的夜晚和室內場景,通過AI方式進行增強,實現夜晚也能找到圖像匹配點,室內也能定位的全場景適應的空間定位算法。基於VPS和SLAM的緊耦合算法架構,可逐步實現長時間的室內外導航。

  3、 提升效果同時提升數倍效率的AI渲染算法

  3D渲染管線也稱為渲染流水線,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流程,就是我們準備一些數據,讓GPU對這些數據做一些處理,最後得出一張二維圖像,渲染流程主要分為幾個大的階段:數據準備階段,頂點處理階段,光柵操作階段,像素著色階段。當前渲染優化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渲染畫質好,一個是遊戲實時性高。華為通過對渲染管線中算法的深入研究和調試,並通過端雲結合的AI算法,對渲染管線進行拆分,達到畫質和實時性的均衡,實現數倍效率,畫質相對於傳統渲染方式有大幅的提升。

  4、十萬髮絲級數字人渲染

  凱文·凱利

  不久的將來,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地方和事物 —— 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燈柱、每一棟建築物和每一個房間 —— 都會在鏡像世界中擁有它的全尺寸「數字孿生兄弟」。

  華為在數字人的生成、建模、渲染階段均有所涉獵,如全自動化90%相似度高精細人體模型生成。傳統的建模通過離線工具製作,費時費力,華為考慮改造建模過程,實現快速複製、自動化生成、快速建模。

  渲染過程的開發,主要是從皮膚、牙齒、眼睛、毛髮等等方面入手。數字人的表情肢體動作自然驅動和表達,唇音同步延時<100ms,使用者時延無感知 。皮膚是半透的,比較薄的地方有散射的效果,光散射過來會產生折射,加入後會多一些細節;眼睛是晶狀體,有透射效果;頭髮有很多層,每層有不同效果。華為實時高真實度數字人繪製,實現逼真的髮絲、皮膚、眼睛渲染呈現,10萬級髮絲,fps>30幀,整體主觀打分8分以上。

  5、360度VR視頻TWS FOV技術(Tile-Wise-Streaming Field of View)

  360度VR視頻領域,華為提出了TWS FOV傳輸技術,可以解決4K硬體解碼能力終端,基於4K碼率觀看8K片源的問題。通過TWS映射方式,從像素點上就可以相對ERP映射,直降40%碼率。通過增加低資源消耗的背景流,解決黑邊問題,加入單幀切換技術,提升轉頭高清體驗。

  XR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未來將有無限可能。虛擬和真實將相輔相成,實現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無界溝通和協作。在不久的將來,人人都可像鋼鐵俠一樣,通過XR技術釋放無窮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突破極限,共築未來。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Gartner魔力象限:雲資料庫下半場,華為雲GaussDB後勁十足
    A雲資料庫下半場看什麼雲資料庫如今迅速崛起,要歸功於雲計算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其使用模式和理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用戶所認同與採用。雲資料庫真正將資料庫從過去依賴專業和經驗的專業領域變成了簡單易用的服務,大幅簡化了過去複雜的使用流程,讓資料庫更加快速、靈活、高效地匹配業務需求。
  • 全球首款支持鯤鵬硬體架構,GaussDB T資料庫雲服務上線華為雲
    近日,全球首款支持鯤鵬硬體架構的企業級OLTP資料庫GaussDB T的雲服務,正式上線華為雲。意味著GaussDB T除了為企業提供本地部署外,同時具備了在雲上為更多企業提供高效、穩定、易用和高價值的OLTP資料庫服務能力。
  • 華為欽州雲數據地址_華為雲伺服器怎麼連接雲資料庫 - CSDN
    據了解,通過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錦州市整合了市縣兩級全部服務事項,實現了一網通辦和複雜事項只跑一次,簡單事項網上辦理;此外,錦州市城市綜合運營指揮中心的投入使用,網格化管理綜合平臺的的上線運行,更讓社會管理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民生領域信息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不斷提升。
  • 任正非談關於華為雲的自我批判與思考
    任正非在這次講話中強調:「華為雲不是我們傳統硬體設備的領先優勢,開發產品並銷售產品,而是華為面向客戶商業模式的改變,即由賣產品改變為賣雲服務。必須構建賣雲服務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戶提供雲服務的運營、運維能力。我們向亞馬遜、微軟學習的同時,也要將本身30年的網絡積累做成雲服務市場獨有的優勢,開創更大的空間,構建差異化特色。」
  • 華為雲GaussDB聚焦全場景,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
    在數據服務分論壇,華為雲資料庫技術專家發表了《面向未來的雲原生資料庫技術與趨勢》的主題演講,分享了GaussDB資料庫通過生態開放、架構創新、軟硬協同等方面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助其成為「新雲原生企業」。雲原生資料庫的黃金時代雲原生,即雲上內生的雲能力,基於統一的架構和雲原生基礎設施,實現多雲協同、混合雲解決方案、邊雲協同等能力。
  • 準確定位敏感數據存儲分布,華為雲DSC核心能力之敏感數據識別
    對個人而言,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銀行卡號等隱私信息都是敏感數據;對企業或組織而言,它包括客戶資料、財務信息、技術資料、重大決策等等,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及核心價值所在。隨著越來越嚴峻的數據安全威脅以及越來越嚴格的數據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何有效保護敏感數據,成為了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 對中小企業來說,什麼雲服務最重要?
    給她最深印象的,是華為雲會時不時的根據客戶業務場景的變化,推出一些新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很多客戶是家電企業,『雙11』期間他們對於系統監測有各種各樣爆發的需求,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華為雲提前會給我們發通知,告知我們又出現了哪些符合這一個時間段家電客戶數據分析需求,很高效也很全面。」
  • 華為雲如何一路向前?
    第二,把華為公司30多年積累的各種能力,通過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第三,為華為公司自身,包括華為終端雲服務、內部IT提供雲底座,支撐全球業務發展。"回顧過去三年,無論內外部的挑戰,華為雲始終是在這三個初心上高速奔跑。例如,華為雲的公有雲服務數量從不到60個增加到了220多個,覆蓋了基礎服務、應用服務、人工智慧、資料庫等領域,成為全棧公有雲。
  • 再造城市縱橫線:華為雲Stack的交通智能生長邏輯
    交通行業智能升級,華為雲準備了哪些手段和工具?大國大交通,強國強交通世界上所有大城市毫無例外都經歷過交通擁堵。交通空間由簡單到複雜,現代城市交通已不是各個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面對城市日益嚴峻的交通問題,過去的思維模式和解決方案已經捉襟見肘,城市現代化進程加速,交通行業的問題反而加重。
  • 華為雲GaussDB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助力企業新升級
    在數據服務分論壇,華為雲資料庫技術專家發表了《面向未來的雲原生資料庫技術與趨勢》的主題演講,分享了GaussDB資料庫通過生態開放、架構創新、軟硬協同等方面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助其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 面對5G+AI 華為終端雲服務提供三種數字形態
    千呼萬喚始出來,華為面向全球市場發布了P系列最新旗艦HUAWEI P40系列,在外界看來,這款搭載華為終端雲服務的P40系列手機的發布對於華為來說意義非凡。或許本次發布會的這一章節看似平淡無奇,但如果深入挖掘,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奧妙:如果說谷歌如今的成功是依賴於4G和移動時代的到來,那麼今天的華為,正在面向下一個時代——5G和AI時代,構建它的HMS生態。華為終端雲服務提供原生應用、快應用和快服務在發布會上,華為HMS生態分別展示了其在原生應用、快應用、快服務的重要進展和與谷歌不同的發展路徑。
  • DTCC 2020:華為雲GaussDB加速企業數字變革
    華為雲資料庫產品總監張昆  華為雲GaussDB打造全場景資料庫服務  目前,華為雲資料庫產品覆蓋開源和華為雲GaussDB服務兩大生態。開源生態服務主要在超越開源的前提下,為客戶打造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華為雲GaussDB系列主要是面向金融政企客戶打造的企業級商用資料庫,滿足客戶對資料庫高可靠、高性能的極致要求。
  • 雲安全中的美人魚:華為雲發布米蘭達安全AI平臺
    10月11日,上海,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雲安全總經理楊松發布了米蘭達(Miranda)安全AI平臺,該平臺集合了華為長年的AI積累的模型和算法,經過人工專家訓練之後,能發現人工發現不了的安全威脅,實現換代式的安全技術突破。
  •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帶你探索宇宙
    快來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觀看演講吧。此次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揭開宇宙的奧秘,讓大家可以了解到與航天事業有關的事。華為終端雲服務邀請賈陽為大家演講
  • 華為移動服務核心(HMS Core)是雲服務和框架的集合,為HMS應用程式...
    華為移動服務核心(HMS Core)是雲服務和框架的集合,為HMS應用程式提供支持。昨天晚上整個華為發布後讓我最有興趣的消息應該是華為HMS的正式宣布出海,因為這很有可能成為華為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甚至是國內安卓生態的重要節點。
  • 到底什麼是「雲網融合」?
    雲網融合對於我們通信行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尋找答案。什麼是雲網融合所謂「雲網融合」,雲就是雲計算,網就是通信網。準確來說,雲計算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相關的軟硬體。而通信網,則包括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等電信網絡的方方面面。從本質來看,雲是計算,網是連接。
  • 數世諮詢:華為雲態勢感知服務進入領導者象限
    3月19日,安全領域第三方調研機構數世諮詢發布《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指南》,華為雲態勢感知服務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優勢,進入領導者象限。本報告在業界首次提出能力點陣的概念,從技術創新力與市場執行力兩大維度,對國內主流態勢感知提供商進行了評估。
  • 「鋼鐵俠」背後的AI,華為雲知識計算的突破
    基於華為雲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華新不鏽鋼對鋼材生產的合金配料環節進行了優化,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還帶來了生產成本的降低,每年可節省2000萬元。將行業知識與AI深度融合,從解決企業痛點、提升企業效率、提供知識化服務的角度全面賦能企業,是華為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9月24日,華為雲正式發布全生命周期知識計算解決方案,幫助各行各業來打造企業級知識計算平臺,推動AI進入企業核心業務系統。
  • 華為建立雲生態,華為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
    雖然之前華為在不同的場合表述過雲生態的概念,但總體而言,都是些零星的局部性的表述,而這次,郭平從理論到整體結構進行了完整的論述,這意味著,華為的雲生態從前幾年的潛行,變成了未來的與同夥一起在同一旗幟下前行。 雖然郭平說,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華為要做土壤和能量,只取1%的利益,但這個系統有多大呢?至少有100萬億美元的市場!
  • 華為雲應用編排,手把手教您完成pytorch代碼部署
    而框架最核心的性能方面,PyTorch的速度表現在許多評測中勝過TensorFlow和Keras等知名框架。本文將以一個使用了pytorch的demo代碼pytorch-classify為例,通過華為雲上的容器服務一鍵式部署, 5 分鐘完成免費的雲上pytorch代碼的部署。傳統部署方式首先是準備環境。先有個伺服器,這臺伺服器需要能夠被外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