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舉行的2020年廈門餐飲行業產品對接會上,餐飲行業智能化更加突顯。數個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送餐機器人穿梭在會場,既提供服務,也作為展示,託盤裡擺放著各種點心、飲料等供人取用,吸引眾多餐飲商家諮詢。
隨著各種各樣的人工智慧在餐飲行業應用,以前只在電影裡出現的「智慧餐廳」,如今越來越常見。廈門已有餐廳嘗試使用智能化的餐廚設備、收銀系統、送餐機器人,以減少用工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廈門的知名餐飲品牌佳麗海鮮大酒樓蔡塘店、環島店已開始使用送餐機器人,用於包廂菜品的傳菜工作,後廚到包廂的通道相對寬闊且人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送餐機器人的優勢。
據悉,上述餐飲品牌啟用的都是餐飲機器人標杆企業——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封閉式的餐盤結構,餐盤四周由玻璃封閉,雙側開門拿取,配送過程零接觸零汙染,隔絕飛沫,讓顧客吃得放心。
此外,該款送餐機器人還可以幫助餐廳回收餐具,提升翻臺率,增加門店營收。收餐模式下,餐廳服務員只需屏幕點擊或者手錶遠程呼叫機器人,機器控制方便、上手簡單;此外,機器人還具備智能避障功能,實現全程智慧化配送服務,自主適應多種複雜地面環境,平穩安全運行,實時環境自主預判,雙側行走更靈活。
減少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送餐機器人成餐飲業標配
對於引進送餐機器人的原因,餐廳大堂經理直言:「優化人力,提升服務效率。」據業內人士估算,該款4層託盤的送餐機器人,一次能夠運送菜品8盤到24盤;在一家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用送餐機器人傳菜,從後廚到前廳僅需40多秒,為餐廳節省15個左右的人力,一年半左右就可收回投資。
目前,送餐機器人已成為餐飲業的標配,海底撈從首家智慧餐廳至今,已在全球餐廳中運用958臺傳菜機器人;巴奴陸續在旗下30間餐廳啟用近百臺機器人,協助服務人員傳菜,解放服務員雙腿;外婆家從去年在等位區上線200個送小吃機器人,到今年疫情復工堂食啟用送餐機器人跑堂傳菜,避免人員接觸……根據瑞銀(UBS)的估計,使用機器人後,海底撈減少37%的勞動力,每月節省約17.2萬元。
吸引顧客「打卡」
機器人送餐服務帶來的附加值
機器人送餐帶來的智能化全新就餐體驗備受歡迎。無人餐廳、送餐機器人等本身具有的「黑科技」屬性,成為吸引顧客的「招牌」,顧客更樂於拍照互動和分享,也不失為一種營銷方式。不難發現,在大眾點評上,一些使用機器人的餐飲門店,更容易吸引顧客「打卡」。
據佳麗海鮮大酒樓餐廳老闆介紹,「自店裡的機器人「新同事」入職後,前來就餐的顧客與疫情期間相比,增加了不止30%。只要擎朗送餐機器人出場送餐,就引得很多顧客爭相拍照、拍視頻分享,不少顧客大讚擎朗送餐機器人「新穎別致」、「很有意思」、「很可愛」。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