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 42716 億元。但在這龐大的數字背後,餐飲人卻並沒有露出喜色。因為在消費市場持續擴大的同時,餐飲業的「租金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三高一低」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高成本低利潤已成為餐飲業面臨的現實。
數據顯示,人力成本每年上漲速度超過13%,而年收入同比上漲為9.5%,人力成本的上漲幅度仍高於收入的漲幅,高昂的人力成本在未來依舊是餐飲行業的痛點所在。
60 年前,工業機器人的出現解決了流水線工人的用工荒,帶來了更高的生產效率; 60 年後的今天,服務型機器人出現在了餐飲、酒店等服務業場景,將為行業帶來一場人力結構的革新。
「月薪」 2000 元起,機器人憑什麼比人工更便宜?
在餐飲行業,送餐機器人正在逐步取代傳菜員的工作。在海底撈、旺順閣等餐廳,深圳市普渡科技研發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已經成為餐廳的「正式員工」。但作為前沿科技的機器人,「薪水」卻比人工低得多,如果將購買成本均攤到三年內,每月成本僅千元。
隨著國內電機、雷射雷達、視覺攝像頭等核心部件供應鏈的成熟,機器人的硬體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同時,「歡樂送」送餐機器人使用的是由普渡科技自主研發的PuduSLAM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核心技術方案由團隊自己掌握,進一步降低技術方面的成本。
據了解,「歡樂送」送餐機器人提供了一次性購買與按月租賃兩種採購模式。規模較小的餐廳可以採用按月租賃的方式,不同型號租賃價格在每月2000~ 2500 元之間,最低每天僅 70 元不到;而對於較大的餐飲品牌,可以選擇直接購買,根據所處城市薪資水平的不同,投資回報周期在6~ 8 個月內浮動。因此,無論是大型連鎖品牌餐飲,或是個體經營的餐廳都能負擔起送餐機器人的使用成本。
如今,海底撈、旺順閣、巴奴毛肚火鍋、德莊火鍋、香港美心等知名餐飲企業已開始使用「歡樂送」送餐機器人。隨著餐飲頭部企業的大規模進入,未來幾年內將有越來越多的餐廳共同加入使用機器人送餐的行列,送餐機器人將成為現代餐廳的標配。
省成本還提效率,機器人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降低成本並不意味著降低效率。在傳菜這類重複性高的工作上,機器人效率遠高於一般服務員。
「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可以裝載3- 5 個託盤,並支持多任務配送,每次出餐都可根據最優路徑運送到多臺餐桌。據了解,一臺機器人每日平均傳菜量達到 300 盤以上,在節假日高峰期單日傳菜量可超過 400 盤。兩臺機器人即可完成一家位於北京熱門商圈的火鍋店3~ 4 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量。
在高效完成任務的同時,「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因其成熟的技術方案支持,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從而讓店員避免了因頻繁維護機器人增加工作量。
通過PuduSLAM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實現了釐米級的定位以及高精度的地圖構建,並能在障礙物出現時迅速感應到,提前繞行或在0. 5 秒內極速剎車。此外,創新的調度系統能在超大場景中支持最多 100 個機器人的同時協作,讓機器人相互配合,從而做到優化行駛路線、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也能方便餐廳逐步引入更多送餐機器人,進一步優化人員配置。
餐飲行業仍然在面對高成本低利潤的難題,但持續發展的科技正在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的解決方案。網際網路、數位化技術正在改變餐廳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冷鏈技術、供應鏈平臺在進一步降低食材成本;而「月薪」 2000 元的送餐機器人的出現,將幫助行業解決高人力成本、低效率的困境,優化餐廳的人力結構,助力行業實現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