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機器人迎來落地潮!親探北京市場真相,兩大玩家鬥法

2021-01-19 智東西

看點:麥肯錫指出,六成職業中30%的工作內容可被機器人替代。

從工廠流水線到倉儲物流,再到園區快遞派送、餐廳送餐,機器人正逐漸從室外走向室內,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其中,機器人大類裡面的服務機器人尤其跟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緊密。
儘管現在也有一些行業唱衰的跡象,但是在某些細分領域,機器人公司已經殺出一條商業應用的血路,比如越來越常見的餐廳送餐服務機器人。智東西一直在持續關注服務機器人產品的落地商用,數月前,我們曾對商場服務機器人的落地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我們發現,服務機器人在商場的落地使用情況並不理想,要麼功能雞肋,要麼用途有限,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但最近,我們發現大量品牌餐飲公司開始引入服務機器人,成為服務機器人品類商用落地的一個新風口,國慶假期前後,我們走訪了多家連鎖火鍋店、燒烤店和其他餐廳,深入挖掘了送餐機器人的商業應用現狀。調查中發現,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送餐機器人來自兩個國內公司,擎朗科技和普渡科技。多家品牌餐廳使用了這兩家公司的送餐機器人。比如海底撈、窯啊窯、呷哺呷哺等連鎖餐飲機構是投放量最大的。據擎朗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其年出貨量在3000臺左右,主要向大型連鎖餐飲機構。普渡科技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今年也計劃在北京50家連鎖火鍋店上線,很顯然,北京已經成為餐廳送餐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一片熱土,具體效果怎樣,商業邏輯是怎樣玩轉的,在我們的調查探訪中,都找到了答案。點外賣是機器人外賣小哥敲開你的房門,去餐廳是機器人送餐員把菜送到你的餐桌。機器人已經開始全面「入侵」人類生活,簡單重複的工作勢必要被機器人取代。

機器人送餐從2D感知到3D環境探測
為了了解送餐機器人落地使用的具體情況,我們走訪了多家使用機器人送餐的餐廳,了解了機器人公司在各類餐廳的部署和送餐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根據餐廳服務人員的介紹,在開始使用送餐機器人之前,需要餐廳員工首先按照送餐路線手動推著機器人走一遍,將路線圖預設到機器人系統中。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好幾家使用機器人送餐的餐廳都在天花板上貼了一些磁條。原來這些磁條是在有了預設地圖後,按照機器人的送餐路線貼在天花板或地面貼上,用來引導機器人前進的。


送餐機器人的工作流程是從取餐口把菜品運輸到輸入設定的位置,再返回取餐口等待下一次指令。在取餐口,由服務人員將要送到指定餐桌的菜品一一放在機器人的託盤上,在屏幕上輸入餐桌號或包廂號確定後,機器人開始送餐。到達指定位置後,再由服務員或顧客自己從機器人託盤上把菜端到餐桌上。機器人送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帶的避障裝置繞開障礙物,遇到移動的物體,比如在餐廳跑來跑去的小孩,機器人就會停下來,並語音提醒前方人員讓開。送餐到達後,根據餐廳自己定製的語音內容,機器人可以向顧客報菜名。如果送餐過程中有人想在中途把菜拿走,機器人也會進行語音提醒。

送餐機器人也在不斷改進,從一開始需要安裝地面軌道前進,到現在的地圖導航,從一次只能送一盤菜的一層託盤到加大尺寸的三層託盤。機器人的技術和設計都在不斷進化,送餐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調查中我們從機器人企業方面了解到,能更靈活避障的送餐機器人大部分都使用了雷射雷達進行導航,通過超聲波和高清攝像頭結合,實現3D避障。視覺傳感器和雷射雷達讓送餐機器人從2D的平面感知發展到了3D的環境探測。一般來說,送餐機器人的高度都在一米左右,這個高度方便顧客和服務員取放餐盤。我們調查了解到,機器人送餐時的行進速度大約在1m/s,既提高了送餐效率,也能避免因為速度過快與人發生碰撞。

送餐機器人三大標準:高效、低價、大容量
用戶選擇使用機器人送餐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成本,同時吸引更多顧客。目前市面上送餐機器人的選擇主要有3個參考標準。餐廳選擇機器人送餐首先就要考慮成本問題。據我們調查了解,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大多數送餐機器人的價格在2至3萬元每臺,如果選擇租賃方式大概在2000到2500元每月,也就是每天80元左右。送餐機器人的售價和一年的租賃價格相當,長久來看購買的方式成本更低,也有餐廳選擇在銷售旺季租機器人送餐。餐廳可以根據自己時使用需求選擇購買或者租賃使用。機器人送餐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節省人力。使用機器人送餐可以把服務員從傳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好的服務顧客。

使用機器人是為了節省人力,但購買機器人的成本也不低,使用送餐機器人真的能為餐廳節省人力方面的開支麼?對此,我們和多家使用了送餐機器人的餐廳老闆進行了交流。調查中,有餐廳老闆向我們介紹到,每個三層託盤的送餐機器人平均的日傳菜量在300盤左右,相當於3至4個服務員的工作量。餐廳老闆表示,使用機器人送餐不僅能提高3到4倍的送餐效率,還能大幅節省人員開支。送餐機器人出現之初大部分都是模仿人形設計的,造型都是一個人形的輪式機器人雙手託著一個託盤。這種造型的機器人改進後把手持託盤設計成了兩層。隨著用戶對送餐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送餐機器人的設計也脫離了人形,更加注重容量和穩定性。現在市面上的送餐機器人大部分為三層託盤設計,簡單的儲物隔層設計更加簡潔高效。

送餐機器人實現商業落地
雖然機器人比人的送餐效率更高,但並不是所有餐廳都適合使用送餐機器人。考慮到成本、安全和效率等問題,火鍋餐廳就成了送餐機器人的主要「戰場」。因為火鍋類除湯底外都是冷菜,上菜也比較集中,機器人可以一次性把所有菜品上齊。

隨著送餐機器人自主導航、避障等功能的提升,機器人送餐的適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除了火鍋、燒烤等上菜比較集中的場景,越來越多的普通餐廳也慢慢開始使用機器人送餐。同時,在更注重空間利用率的餐廳中,送餐機器人能否在狹小空間裡通過也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此,機器人廠商表示,為了能讓機器人更好的在複雜環境中前進,他們使用了雷射雷達、視覺傳感等技術,並在機器人的設計方面進行了改良,即使是較窄的通道也能順利通過。一開始,更多商家看到的是機器人「噱頭」,到真的靠機器人提高效率,體現了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也意味著機器人開始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幾年前就曾出現過一波機器人餐廳的熱潮,但那時視覺、導航技術都還不夠成熟,機器人更多是作為吸引顧客的新鮮點出現,沒有餐廳真的能實現機器人上菜。

但現在,機器人但造型已經不再局限於人形了,廠家和用戶都更注重機器人的實用性,送餐機器人也開始脫離人形,把設計的重點落在了增大運送量和行進穩定性上。我國的人工智慧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經過了數年的技術積累,越來越多成熟的智能產品開始進入市場。作為人工智慧發展交出的「作業」,更加智能化的送餐機器人已經實現了商業落地。

結語:機器人替代人類,解放人力提高創造性
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60%的職業中30%的工作內容可以被機器人替代。這次調查中,我們走訪了三類使用送餐機器人的餐廳,包括火鍋、燒烤和普通餐廳。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送餐機器人的落地使用已經比較成熟了,在客流量很大的連鎖火鍋和燒烤餐廳中承擔了很大比重的送餐工作,使用的穩定性也很良好,很少出現路線出錯、碰撞行人的問題。餐飲行業中比如切菜、傳菜等機械性的、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人則複雜更需要技術和其他能力的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大廚掌握菜品的調味、火候,服務員和顧客的交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機器人的發展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機器人「替代」人類成為了必然的趨勢,重複性的勞動更多的由機器人來完成就能把更多的人力解放出來完成更多創造性的工作。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相關焦點

  • 萬臺送餐機器人落地真相:錢少事多還聽話!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如今市面上的送餐機器人在外貌上,與四五年前這一品類機器人剛「火」時並不相同。這與人們對送餐機器人的關注點從新奇轉向頻繁出現是否有關?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智東西聯繫了多家有送餐機器人產品的企業,並探訪了北京市內包括火鍋店、燒烤店、中餐店在內的不同種類餐廳,獲取到了不少送餐機器人的行業真相。
  • 萬臺送餐機器人落地真相:錢少事多還聽話
    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智東西聯繫了多家有送餐機器人產品的企業,並探訪了北京市內包括火鍋店、燒烤店、中餐店在內的不同種類餐廳,獲取到了不少送餐機器人的行業真相。一、機器人很忙,一「人」要上四桌菜送餐機器人是否在一年的時間裡快速規模化落地這件事,最有發言權的一定是這一機器人品類的整機製造商。
  • 2020年,這家機器人企業的多款送餐機器人刷屏了
    也促使在各行各業遭遇嚴重危機時,服務機器人行業迎來蓬勃發展。擎朗智能作為智能服務機器人全球標杆企業,在2020年碩果纍纍。同時,公司重點拓展海外市場,在韓國推出了首家「機器人咖啡廳」,在日本落地了全球首家「智慧圖書館」、在荷蘭推出了首家機器人餐廳、與杜拜十七家醫院達成合作訂單等全球出貨量突破1萬臺。其品牌實力有目共睹,並被人民日報、CCTV、財富、BBC等報導。此外,在中國科技界的奧斯卡——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暨中國明日之星評選活動中,擎朗智能上榜德勤2020「中國明日之星」。
  • 普渡送餐機器人亮相第七屆中國(北京)火鍋食材用品展覽會
    而作為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配送機器人研發企業,普渡科技及其機器人產品在此次盛會上廣受各餐飲人士的關注。普渡科技的送餐機器人「貝拉」採用了以貓為原型的擬物化萌系設計,在國內送餐機器人中有極高的辨識度。其在人機互動上進行了突破性改進,擁有高顏值、高性能、高續航、高科技、大空間的標籤,將新一代機器人「人格化」的優勢展現無餘。
  • 中國送餐機器人落地新加坡米其林餐廳!
    小城菜邂逅機器人堅持原味的同時,莆田餐館也很注重創新,為了進一步降本增效,莆田餐館引進了送餐機器人,為了將機器人用好,他們嘗試過很多形式,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最大發揮機器人的效益。最初餐廳嘗試了一種輻射型配送模式,比如 5 個桌子只留一個機器人停靠點,由每一個看臺的服務員輻射到各自負責的桌位。但是運行後發現這樣的送餐效率並不夠高,於是餐廳調整為機器人按照任務單獨送達每一桌,送餐效率得到改善,機器人日配送量可達 400 盤。
  • 擎朗送餐機器人在日本走紅的秘密都在這裡了
    原標題:擎朗送餐機器人在日本走紅的秘密都在這裡了進入後疫情時代,日本餐飲行業復工按下了「快進鍵」。為了保障門店安全運營,打消顧客消費疑慮,餐廳的防控措施層層加碼,幫助中國餐飲市場實現復工的「無接觸」式送餐機器人受到了日本餐飲人重用。
  • 送餐機器人等創新模式助力餐飲行業復甦發展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7例,其中河北14例,遼寧2例,北京1例。 反反覆覆的疫情,讓原本以為終於熬過去了的餐飲人再度陷入迷茫「如何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得益於多年深耕餐飲領域的研發經驗和落地應用經驗,擎朗智能針對於不同餐飲品類的不同特點,打造出了一系列性能可靠、技術成熟的機器人產品。僅送餐機器人系列,就有包括「明星」產品——花生送餐機器人在內的近10款。據擎朗智能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餐形式複雜,情況多樣,出於對配送具體場景的考慮,我們設計出不同型號的送餐機器人最大程度上來滿足不同中餐形式對於無人配送的需求。」
  • 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 擎朗送餐機器人成全場焦點
    據送餐機器人PEANUT後臺數據,平均每臺機器人一天跑一兩百趟,它的配送效率完全超過了一個人的效率;成本方面,對比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不斷上漲的綜合成本,機器人一次性投入的方案優勢也是顯而易見。   現場嘉賓諮詢擎朗送餐機器人T2除了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送餐機器人
  • 送餐機器人「爆紅」 探秘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標杆擎朗智能
    科沃斯於2010年在上海成立,最初以教育機器人起家,2013年全面戰略轉型,開始涉足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產品涵蓋送餐機器人、導引機器人等,其第二代純雷射導航送餐機器人,銷售額過千萬,並得到了市場廣泛的好評。
  • 擎朗送餐機器人落地河北知名品牌「又一家」創新服務體驗
    這不是服務員在說話,而是送餐機器人的聲音。歲末年初,固安又一家生態園的送餐機器人吸引了就餐人員的目光。人們看見,廚房員工只要將菜品放置於機器人上並輸入餐桌號,機器人就能將菜品送給食客。據悉,「又一家」是廊坊市第一家引進送餐機器人的餐飲商家。又一家生態園總經理張俊堂說:「面對大數據、人工智慧、5G時代,我們要積極介入,要為大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 智能送餐機器人使用維護的注意事項
    智能性也是機器人技術的難點,儘管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突破,但相對於人的智能而言,機器人還十分笨拙、聰明度很低,尚需改進。豐富的想像,掀起對未來世界的奇思妙想和對人類命運的種種猜測。消防機器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傳感器,用來探測在災害事故現場中消防機器人自身狀態參數,反饋給大腦,進行合理的路徑規劃,並根據災害事故現場情況合理安排,使消防機器人有序展工作。
  • 凝心聚力 乘勢而上,走近送餐機器人全球標杆企業擎朗智能
    ,2013年全面戰略轉型,開始涉足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產品涵蓋送餐機器人、導引機器人等,其第二代純雷射導航送餐機器人,銷售額過千萬,並得到了市場廣泛的好評。2016年發布第三代送餐機器人Peanut以後,擎朗智能開始了商用服務機器人量產下線進程及規模化商業場景應用。2018年以後,擎朗智能開始了國際化進程,北、廣、深、津等20+分公司相繼成立,在國際市場取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
  • 原來是在測試外骨骼送餐機器人
    22日,一名外賣騎手身背3個外賣箱的視頻引發熱議,幾個餐箱壘起來足有一人高,只見這個騎手身體微微前傾,全身被幾個「機械外骨骼」一樣的設備支撐著,走起路來就像一個機器人。有網友笑稱,「外賣鋼鐵俠來了!」 原來,這名外賣騎手使用的是一套機械外骨骼設備,該設備經常在科幻作品和遊戲中出現,如今卻被應用到了外賣送餐領域。
  • 直擊用工荒痛點 海底撈機器人跑腿送餐很給力
    近兩年,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傳菜機器人、收臺機器人、迎賓機器人,這些餐廳機器人能做很多事,比如跑腿送餐,回收餐具,甚至是招呼來賓!  來源於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擎朗智能)的海底撈機器人因為表現突出,被網友津津樂道。
  • 深圳南山區:送餐機器人助企業復工
    2月11日,在深圳南山區高新園區,李玲(化名)收到取餐簡訊後,走到公司門口,只見眼前一臺送餐機器人,李玲上前打開封閉的裝餐箱,取出餐食後,機器人又前往下一家送餐。李玲感嘆道,在這特殊時期,南山工會深圳灣大食堂用機器人送餐,保證無接觸配送,讓職工吃得更安心。 2月10日,深圳企業迎來復工第一天。為保障復工職工用餐,降低人員直接接觸風險,高新園區工會大食堂首次使用由園區企業坎德拉(深圳)科技創新公司研發的最新產品——名為「燭光」和「陽光」的送餐機器人。
  • 疫情之下的2021 擎朗送餐機器人繼續助力餐飲行業扭轉局面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7例,其中河北14例,遼寧2例,北京1例。 反反覆覆的疫情,讓原本以為終於熬過去了的餐飲人再度陷入迷茫「如何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一頓久違的團圓飯。」
  • 擎朗送餐機器人「上崗」全球400多家餐廳 引領餐飲智能化進程
    老販網紅火鍋西安經開區門店,當您點完餐後,為您送餐到桌的不是傳菜員,而是一個萌萌的送餐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配送場景,不僅為老販網紅火鍋餐廳帶來超高新客到店率,更是快速積累了一波用戶的口碑好評。這個叫「花生」的送餐機器人,出自專注於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規模化普及與落地的擎朗智能。
  • 擎朗送餐機器人亮相進博會防疫專區 引中外觀眾關注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第三屆進博會開展第二日,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全球性標杆企業擎朗智能展臺人氣爆棚,不時有客戶前來體驗機器人無接觸配送、諮詢機器人無人消殺概念。   「進博會是一個展示新服務、了解新趨勢、與行業客戶交流新需求並實現貿易對接的專業平臺,對公司業務拓展有很大幫助。」
  • 融資丨「擎朗智能」完成C輪融資,繼續發力送餐機器人全球化落地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進一步加深擎朗配送機器人在國內餐飲市場的滲透、海外市場拓展以及醫療等新事業部的橫向發展,衝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此前,擎朗智能在2020年3月完成了B輪融資,今年年初、年末兩輪融資總金額達數億人民幣。
  • 奔跑吧,機器人——雲跡科技「24小時工作」機器人功能評介
    機器人「潤」一入駐商務中心就受到大家的青睞。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雲跡科技」)研發的機器人產品和機器人服務系統,已在多場景中落地應用。「應用機器人技術讓人類更幸福」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它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