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臺送餐機器人落地真相:錢少事多還聽話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作者 | 信儀

編輯 | 漠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餐廳「偶遇」送餐機器人,這一稱得上最「普遍」的服務機器人似乎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大量在國內落地。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在江西南昌季季紅火鍋店內流暢行進

長期以來,餐飲行業「缺服務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每個季度,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都會發布一份《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榜》,餐廳服務員幾乎次次排在「前三甲」之列,送餐機器人理所應當承擔了補充這一空缺的任務。與此同時,疫情下「無接觸」的需求也使送餐機器人逐漸成為最近這段時間餐飲行業無接觸送餐的剛需。

▲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榜》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告訴智東西,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中國經濟進入了結構性轉型的關鍵階段,其中餐飲行業擁有4萬億的巨大市場,對於機器人的需求在不斷地增加。機器人在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起到了營銷引流的作用。基於對這一市場前景的看好,雲啟資本在幾年前就開始對送餐機器人進行投資。

餐飲大數據研究服務機構NCBD(餐寶典)2020年統計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送餐機器人市場規模只有2.2億元,而2020年送餐機器人規模或達到12億左右,預計在2025年接近150億元,屆時送餐機器人在整體服務機器人市場中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1%左右上升至10%左右。

▲餐寶典2020年針對送餐機器人的統計分析數據

距離智東西2019年首次對送餐機器人行業進行探訪,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是從公開數據還是親身體驗來看,一年時間過去,送餐機器人在產品落地規模和本體技術提升方面都有了不一樣的表現。那麼事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如今餐廳中的送餐機器人真能稱得上「好用」了嗎?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如今市面上的送餐機器人在外貌上,與四五年前這一品類機器人剛「火」時並不相同。這與人們對送餐機器人的關注點從新奇轉向頻繁出現是否有關?

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智東西聯繫了多家有送餐機器人產品的企業,並探訪了北京市內包括火鍋店、燒烤店、中餐店在內的不同種類餐廳,獲取到了不少送餐機器人的行業真相。

一、機器人很忙,一「人」要上四桌菜

送餐機器人是否在一年的時間裡快速規模化落地這件事,最有發言權的一定是這一機器人品類的整機製造商。

目前市面上曝光率最高的送餐機器人主要來自兩家公司,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多家品牌餐廳使用了這兩家公司的送餐機器人。比如海底撈、窯啊窯、呷哺呷哺等連鎖餐飲機構是投放量最大的。

擎朗智能CEO李通認為,送餐機器人一直存在巨大市場,如今規模化落地的現狀也就代表著這個市場正在被逐漸滲透。李通透露說,擎朗智能在全國布局的送餐機器人已超過1萬臺,其中大部分產品的布局落地都是在2020年完成的

此外,李通在去年起另一個明顯感受是,更多人開始了解送餐機器人了,不少人開始通過媒體平臺,甚至是朋友使用認識到送餐機器人,這一品類機器人的認知度正在不斷提升。

▲擎朗智能以往的送餐機器人(左)擎朗智能目前落地的送餐機器人(右)

普渡科技市場部總監鄭志斌也觀察到,2020年普渡科技營收成倍數增長,能看出送餐機器人市場正在快速擴張。這一現象背後有頭部餐飲商家的推動,也有機器人技術提升和投資回報期縮短的原因,越來越多企業已經開始應用送餐機器人。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

穿山甲機器人算得上是國內送餐機器人「考古」List中的一位重磅嘉賓,這家機器人企業曾在五年前憑藉著一款外形「擬人」,雙手託盤送餐的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儘管由於業務規劃的變動和送餐機器人技術演進,這家企業低調了幾年,但穿山甲機器人近期新推出的新款送餐機器人已經被不少火鍋、椰子雞等餐廳「僱傭」。

穿山甲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大區總監張利強告訴智東西,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送餐機器人行業銷量幾乎有1萬臺左右,預計2021年銷量可達2~3萬臺

▲穿山甲機器人首批送餐機器人(左) 穿山甲機器人目前落地的送餐機器人(右)

當然,只有落地店鋪的數量並不足以證明一款產品規模化落地了。通過我們對引進了送餐機器人的部分火鍋店、燒烤店和中餐店三種不同類型餐飲店的調查發現,除了佔地面積有1600平方米,主打「智慧餐廳」的海底撈智慧餐廳配備了6臺送餐機器人外,其他餐廳幾乎都只有1~2臺送餐機器人在店內進行傳菜服務。

不過,中餐廳北平食府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餐廳內仍有計劃引進更多送餐機器人進行送餐服務。這也能從側面看出,部分餐飲企業對送餐機器人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在問及各類餐廳都是在什麼時間引入了送餐機器人時,大部分餐廳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已經使用送餐機器人1月~1年時間,這也可以看出2020年確實是送餐機器人品類逐步規模化的一年。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也告訴我們,近幾年,資本市場對於機器人的關注在持續升溫,尤其是疫情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拓展了新的客戶渠道和使用場景,加速催化了機器人的發展和推廣。

當然,僅對於送餐機器人的推廣來看,行業內同樣有不同的聲音。雲跡科技也曾經是做送餐機器人的代表企業之一,而當這次我們聯繫到雲跡科技品牌部負責人楊世允時,他卻告訴我們,雲跡科技用於傳菜的機器人於半年前停止生產了,其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這類機器人價值有限,包括在使用場景和價格鴻溝上都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雲跡科技目前更傾向於研發投放能自動上下電梯的機器人,達到幫顧客運送物品的目的。

二、「打工人」薪資低幹活多,但對工作環境要求高

早在四五年前,國內送餐機器人初步進入大眾視線,那時的送餐機器人多以「人形」為主,需要將磁條導軌貼在天花板上,引導機器人在預設地圖上進行送餐。這樣的送餐機器人實用性不高,甚至固定的軌道設計還將送餐流程複雜化了。在那時,送餐機器人似乎只能算是餐廳中吸引顧客好奇心的一道風景。

時間拉到2020年,幾年的時間,送餐機器人產業鏈上遊核心零部件和中遊產業鏈技術模塊和本體製造技術都在提升,機器人不僅在外觀設計還是運動性能上都更具實用性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送餐機器人外形類似餐車,削減了一些非功能性設計,普遍配備4個以上託盤,以供單次運送更多餐品。並且,由於國產雷射雷達和深度相機以及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技術不斷成熟,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送餐機器人很少有使用磁條導軌設計行進路線了,送餐機器人活動起來更加靈活自由。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

由於配有大量託盤,送餐機器人在單次送餐數量上相較人類傳菜員更多,但為了顧及機器人的穩定性,目前送餐機器人的運動速度大多限制在0.9m/s~1.2m/s之間,且無法像人類服務員一樣為客人進行夾菜、拿紙巾之類的服務。

與此同時,由於機器人終歸沒有人類靈活,其投放選址幾乎也只能選在佔地面積幾百平方米的大型餐飲店,餐飲店的過道寬度不能小於1米,且要求地面儘量平坦,否則會限制機器人的工作。

整體來看,如今的送餐機器人依舊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服務效率。普渡科技的鄭志斌告訴我們,一個送餐機器人的傳菜效率相當於1.5個傳菜員,從具體數據上來看,送餐機器人一天能配送200~300託盤菜品,而人類服務員一般一天只能配送150~200託盤菜品。

在價格方面,一臺送餐機器人的售價約為2~3萬元,租賃價格約為2000~3000元/月。而據就業招聘網站「hunt007找工易」去年12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傳菜員的平均工資約為4179元/月,這樣看來,送餐機器人確實可能將成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方式之一。

▲找工易傳菜員平均工資數據分析

我們再將視線投向實地的餐飲店,多數餐飲店表示,送餐機器人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也沒有出現過送錯餐或「罷工」等意外情況,一天充電一次就可以,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同時,送餐機器人對顧客的吸引力也較高,很多顧客會特意要求送餐機器人上菜,小朋友顧客也會和機器人「玩」得很好。

但是送餐機器人的「入職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有部分餐廳工作人員說,在就餐高峰期,人流擁擠的狀況會對機器人行進造成障礙,從而影響送餐效率,因此有的餐廳在送餐高峰期就將機器人閒置了,這樣的現象與機器人研發和投放的初衷背道而馳。

針對這一現象,擎朗智能CEO李通解釋道,這與餐廳的動線設計有關。餐廳在初步建築設計時會考慮設計顧客動線和服務動線,以方便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自如活動和工作。但目前由於機器人依舊處於剛進入餐廳的階段,很多之前建成的餐廳並不是像海底撈智慧餐廳一樣,在初步設計時就考慮了機器人動線,這是造成機器人無法完美發揮其功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送餐機器人在靈活性方面確實不如人類服務員,其很多設計還並不完美,因此在送餐機器人技術和本體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送餐機器人玩家洗牌,市場向頭部玩家聚集

從對送餐機器人市場進行調查獲取到的信息來看,這一領域的玩家正出現一種分化趨勢,市場正在向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等產品出貨量高,市場覆蓋面廣的頭部玩家聚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玩家甘拜下風,只能說在這一機器人細分領域,玩家市場出現了洗牌的情況。

幾乎大多數產品都會在早期發展階段經歷玩家分化,市場向頭部玩家聚集的過程,送餐機器人市場也一樣。

送餐機器人市場起步並不算晚,在2014年、2015年時,新松機器人和穿山甲機器人等機器人玩家的送餐機器人產品已經進入大眾視野。但這一領域早期發展並不比預想的快,這與產品技術和市場接受度等方面都有一定關係。

▲2014年、2015年新松機器人和穿山甲機器人的送餐機器人進入大眾視線

時間推進到近兩年,包括技術支持、市場接受度、研發製造成本等影響送餐機器人推廣落地的各方面都在發生變化。加之疫情間「無接觸」要求對機器人行業的催化,送餐機器人這一品類落地的速度被加快,隨之而來玩家也出現了一些分化。

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在內的,一直在送餐機器人領域堅定走下去的頭部玩家在出貨量和市場分布上都開始呈現出明顯的優勢。除了近萬臺的出貨量擺在眼前之外,擎朗智能的公關總監池曉敏也跟我們說,擎朗智能的送餐機器人已經在國內各省市全部覆蓋,甚至在新疆、西藏等「非包郵」區也有機器人現身餐廳,在海外也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了其送餐機器人。

前文提及的穿山甲機器人也曾是首批將送餐機器人帶向市場的企業之一,但從目前產品的投放來看,這家企業的送餐機器人或許因為在技術迭代或產品投放上失去了部分先機,進而在市佔率的表現上相對沒那麼出色。

而在2014年曾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新松機器人公司的送餐機器人,在近幾年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當其在疫情防控需求下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時,外形上與6年前我們曾經見到過的機器人外差異也並不大。

▲新松機器人2014年推出的送餐機器人(左) 新松機器人2020年在抗疫現場投放的送餐機器人(右)

在我們試圖通過幾年前獲取的聯繫方式與新松機器人初創期的工作人員進行聯繫時,他說,當時初創期的朋友很多都離職了。公司骨幹的變動,或許也能側面反映出公司業務的變動。如今,新松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力依舊不弱,但對於送餐機器人的投入可能正在淡化。

此外,我們前文提及的雲跡科技則直接選擇停止傳菜場景下送餐機器人的投放,轉而將注意力放在酒店內物品的配送上。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送餐機器人與其他行星領域一樣,在市場前景剛剛露頭時,大量企業紛紛入局,而到最後也只有少數契合行業和市場的企業在這一領域深耕下去,不同企業發展戰略的不同,也對行業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四、疫情只是催化劑,機器人換人的關鍵在於性價比

2020年送餐機器人迅速大面積落地,似乎很大程度上與疫情下「無接觸」的要求有關。疫情結束後,當「無接觸」不再成為剛需,到那個時候人們還需要送餐機器人嗎?

▲擎朗科技送餐機器人助力抗疫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同樣嘗試從整機製造商和線下餐飲店兩個角度看,但最終得出的結論卻似乎是一致的,「無接觸」只是送餐機器人能提供幫助的場景之一,而送餐機器人本質上還是要解決餐飲企業「招人難、用人貴」的困境,為餐廳工作人員減輕壓力,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

擎朗智能CEO李通認為,送餐機器人像所有的新興技術一樣,需要經歷萌芽期、泡沫期、衰退期和重新奔向制高點的過程,送餐機器人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切實解決勞動力問題。

他告訴我們,疫情下對「無接觸」的需求的確推動了送餐機器人的落地,但其逐步規模化的核心原因還是在於送餐機器人更划算了,性價比更高,才會被客戶購買使用

普渡科技的鄭志斌也說,送餐機器人研發的初衷是為了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無接觸」配送只能算是這一品類機器人的用途之一。它真正還是需要解決餐廳服務行業在用人方面的難題,以及幫人類服務員擺脫高頻、重複的機械勞動,到那時送餐機器人將會成為市場剛需。

他說,在後疫情時代,客戶將更看中產品的投資回報率。目前,隨著產品核心硬體自研能力的提升和關鍵技術的迭代升級,送餐機器人的部署難度可以繼續降低,投資回報周期也可以縮短。

「用機器人配送,在餐飲衛生上體驗也會更好。」穿山甲機器人的張利強說道,「除了節省人力成本外,衛生方面也是機器人送餐的一個考量因素。」

雲跡科技的楊世允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送餐機器人作為服務機器人,首先應該提供的是「服務」而不是「機器人」,相對於機器人的載體,低成本、高完成度、以有趣的方式完成服務,才是服務機器人真正要做到的事情。

結語:產業鏈整體升級才能促進規模化

通過與送餐機器人整機廠商溝通,並實地探索線下餐廳送餐機器人的實際使用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送餐機器人如今最核心需要解決的就是線下餐廳「招人難、用人貴、效率低」的問題。

但實際上如今多數餐飲店引入的機器人依舊「觀賞性」大於「實用性」,人們對機器人的好奇心要大於對其實用能力的評價。

要解決這一現狀,首先要做到的是產品技術的升級和與目前環境的契合。就像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所說,技術的演變帶來產業的升級,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完成簡單重複工作,這個趨勢不可逆轉,送餐機器人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其未來或將更加普及,有效解決勞動力供給減少、成本上揚的社會問題,進而一定程度上釋放想像力和生產力,促進產業實現高效能發展。

而要讓送餐機器人發揮自己的功效,除了需要產業鏈各方在提升技術的同時減低成本,讓餐飲店真正可以認可其性價比外,還需要餐飲店在各方面配置上配合升級,多方合力才能實現送餐機器人真正意義上規模化落地。

相關焦點

  • 萬臺送餐機器人落地真相:錢少事多還聽話!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如今市面上的送餐機器人在外貌上,與四五年前這一品類機器人剛「火」時並不相同。這與人們對送餐機器人的關注點從新奇轉向頻繁出現是否有關?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智東西聯繫了多家有送餐機器人產品的企業,並探訪了北京市內包括火鍋店、燒烤店、中餐店在內的不同種類餐廳,獲取到了不少送餐機器人的行業真相。
  • 送餐機器人迎來落地潮!親探北京市場真相,兩大玩家鬥法
    但最近,我們發現大量品牌餐飲公司開始引入服務機器人,成為服務機器人品類商用落地的一個新風口,國慶假期前後,我們走訪了多家連鎖火鍋店、燒烤店和其他餐廳,深入挖掘了送餐機器人的商業應用現狀。調查中發現,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送餐機器人來自兩個國內公司,擎朗科技和普渡科技。多家品牌餐廳使用了這兩家公司的送餐機器人。比如海底撈、窯啊窯、呷哺呷哺等連鎖餐飲機構是投放量最大的。
  • 2020年,這家機器人企業的多款送餐機器人刷屏了
    同時,公司重點拓展海外市場,在韓國推出了首家「機器人咖啡廳」,在日本落地了全球首家「智慧圖書館」、在荷蘭推出了首家機器人餐廳、與杜拜十七家醫院達成合作訂單等全球出貨量突破1萬臺。其品牌實力有目共睹,並被人民日報、CCTV、財富、BBC等報導。此外,在中國科技界的奧斯卡——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暨中國明日之星評選活動中,擎朗智能上榜德勤2020「中國明日之星」。
  • 擎朗送餐機器人「上崗」全球400多家餐廳 引領餐飲智能化進程
    老販網紅火鍋西安經開區門店,當您點完餐後,為您送餐到桌的不是傳菜員,而是一個萌萌的送餐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配送場景,不僅為老販網紅火鍋餐廳帶來超高新客到店率,更是快速積累了一波用戶的口碑好評。這個叫「花生」的送餐機器人,出自專注於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規模化普及與落地的擎朗智能。
  • 直擊用工荒痛點 海底撈機器人跑腿送餐很給力
    近兩年,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傳菜機器人、收臺機器人、迎賓機器人,這些餐廳機器人能做很多事,比如跑腿送餐,回收餐具,甚至是招呼來賓!  來源於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擎朗智能)的海底撈機器人因為表現突出,被網友津津樂道。
  • 中國送餐機器人落地新加坡米其林餐廳!
    「只要有好的材料,多貴、多難運輸我都願意買。」最初,新鮮食材源源不絕地不斷從莆田運往新加坡,哆頭蟶、頭水紫菜、興化米粉等,給當地人帶來了中國小城中沉澱了幾百年的經典原味......在品牌營銷上,莆田餐館別出心裁。餐廳先後推出了「哆頭蟶節」、「黃花魚節」等針對各類食材的創意性節日。
  • 這臺送餐機器人竟然懂得「禮讓行人」?!
    2020年10月15日晚19點,CCTV-2《生財有道》節目組體驗了一位有些特殊的送餐員——智能送餐機器人,記者「搗亂」擋道時,機器人送餐員竟然還懂得「禮讓行人」。  智能控制,上菜更快,再也不用等得人心癢        2020年10月15日晚19點,CCTV-2《生財有道》節目組體驗了一位有些特殊的送餐員——智能送餐機器人,記者「搗亂」擋道時,機器人送餐員竟然還懂得「禮讓行人」。
  • 這臺送餐機器人竟然懂得「禮讓行人」!
    2020年10月15日晚19點,CCTV-2《生財有道》節目組體驗了一位有些特殊的送餐員——智能送餐機器人,記者「搗亂」擋道時,機器人送餐員竟然還懂得「禮讓行人」。
  • 送餐機器人餐飲行業智能化轉型關鍵
    廈門已有餐廳嘗試使用智能化的餐廚設備、收銀系統、送餐機器人,以減少用工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廈門的知名餐飲品牌佳麗海鮮大酒樓蔡塘店、環島店已開始使用送餐機器人,用於包廂菜品的傳菜工作,後廚到包廂的通道相對寬闊且人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送餐機器人的優勢。
  • 送餐機器人等創新模式助力餐飲行業復甦發展
    在這一新課題面前,全球餐飲服務機器人擎朗智能早已總結出規律,要想挺過至暗時刻,關鍵的突破口就是如何打破由於疫情管控而帶來的堂食人流量減少的現象,由此可見,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人員接觸的送餐機器人現階段及未來仍然是助力餐飲行業戰勝疫情的重要途徑。
  • 送餐機器人實現對餐廳傳菜的人力替代,助力餐廳運營降本增效
    送餐機器人緊密圍繞餐廳場景需求設計,實現低成本的對餐廳傳菜的人力替代,助力餐廳運營降本增效。送餐機器人作為智能化的科技成果,不僅為餐廳增添了品牌科技元素,更給餐廳顧客帶來更直觀的科技感和趣味性的體驗,成為餐廳重要的營銷手段,助力品牌實現差異化競爭。
  • 送餐機器人多少錢?日薪不到70元全年工作無休
    在海底撈、旺順閣等餐廳,深圳市普渡科技研發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已經成為餐廳的「正式員工」。但作為前沿科技的機器人,「薪水」卻比人工低得多,如果將購買成本均攤到三年內,每月成本僅千元。隨著國內電機、雷射雷達、視覺攝像頭等核心部件供應鏈的成熟,機器人的硬體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同時,「歡樂送」送餐機器人使用的是由普渡科技自主研發的PuduSLAM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核心技術方案由團隊自己掌握,進一步降低技術方面的成本。據了解,「歡樂送」送餐機器人提供了一次性購買與按月租賃兩種採購模式。
  • 自動送餐機器人公司BearRobotics獲3200萬美元A輪融資
    記者近日接觸到的Bear Robotics是一家自動送餐機器人公司。該公司在2017年成立於美國矽谷Redwood City,目前為美國、韓國、日本的餐廳、賭場和養老院等提供自動送餐機器人軟硬體解決方案,並在韓國首爾設立了分公司,未來計劃在日本和中國設立分公司。
  • 餐飲消費日漸回暖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持續為您「歡樂送」
    11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同比增長4.3%,比9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疫情以來增速首次轉正;同時美團大數據稱,2020年第三季度新增小店30萬,9、10月份我國服務業小店的消費復甦率分別為
  • 送餐機器人「爆紅」 探秘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標杆擎朗智能
    科沃斯於2010年在上海成立,最初以教育機器人起家,2013年全面戰略轉型,開始涉足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產品涵蓋送餐機器人、導引機器人等,其第二代純雷射導航送餐機器人,銷售額過千萬,並得到了市場廣泛的好評。
  • 疫情之下的2021 擎朗送餐機器人繼續助力餐飲行業扭轉局面
    得益於多年深耕餐飲領域的研發經驗和落地應用經驗,擎朗智能針對於不同餐飲品類的不同特點,打造出了一系列性能可靠、技術成熟的機器人產品。僅送餐機器人系列,就有包括「明星」產品——花生送餐機器人在內的近10款。據擎朗智能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餐形式複雜,情況多樣,出於對配送具體場景的考慮,我們設計出不同型號的送餐機器人最大程度上來滿足不同中餐形式對於無人配送的需求。」
  • 凝心聚力 乘勢而上,走近送餐機器人全球標杆企業擎朗智能
    ,2013年全面戰略轉型,開始涉足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產品涵蓋送餐機器人、導引機器人等,其第二代純雷射導航送餐機器人,銷售額過千萬,並得到了市場廣泛的好評。 2018年10月,擎朗智能的送餐機器人及收臺機器人成功登陸海底撈全球首家智慧餐廳,主要用於跑堂送餐,從選定桌號發出任務指令,到準確無誤的送餐到位。
  • 融資丨「擎朗智能」完成C輪融資,繼續發力送餐機器人全球化落地
    擎朗機器人全家福截至目前,擎朗已迭代發布十餘款產品,並均實現線下商業場景落地,拓寬了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服務領域與應用場景。目前擁有1000+人的團隊,並在全國23個城市設立了分公司,同時承擔獲客和運維的工作。同期還建立了全球第一條移動服務機器人量產產線、通過安全的機器人架構和全方位服務體系,為全球客戶提供適合自身環境的全新智慧解決方案與品質服務。
  • 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 擎朗送餐機器人成全場焦點
    據送餐機器人PEANUT後臺數據,平均每臺機器人一天跑一兩百趟,它的配送效率完全超過了一個人的效率;成本方面,對比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不斷上漲的綜合成本,機器人一次性投入的方案優勢也是顯而易見。   現場嘉賓諮詢擎朗送餐機器人T2除了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送餐機器人
  • 擎朗送餐機器人在日本走紅的秘密都在這裡了
    原標題:擎朗送餐機器人在日本走紅的秘密都在這裡了進入後疫情時代,日本餐飲行業復工按下了「快進鍵」。為了保障門店安全運營,打消顧客消費疑慮,餐廳的防控措施層層加碼,幫助中國餐飲市場實現復工的「無接觸」式送餐機器人受到了日本餐飲人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