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生物樓6樓的實驗室看到,溫暖的恆溫箱內,一隻黑白花色相間的小貓看上去非常健康。
這隻克隆貓於2020年12月24日出生,體重75克,因正值新年來臨,科研人員給它起名為「平安」希望作為克隆技術的研究成果,這隻克隆貓平安健康存活。
克隆貓「平安」和代孕母貓。本次克隆貓的本體是一隻野生森林貓和中華田園貓雜交的成年雌性森林貓,本批實驗共計製作體細胞克隆胚胎89枚,移植到7隻代孕母貓體內,其中3隻代孕母貓妊娠,妊娠率達43%,為世界領先水平。 經過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隻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
該項目由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該校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
該克隆貓研究項目於2019年籌備,2020年7月實施,受新冠疫情影響,貓面臨著食物短缺的情況。科研期間還要通過不斷改進貓糧的製作工藝和成分,竟然逐漸掌握了顆粒貓糧的製作工藝。
但使整個實驗流程從傳統的36小時縮短為5小時,用時縮短7倍。同時,團隊採用了在實驗全過程只使用一種培養液的操作方式,避免了頻繁更換培養液可能帶來的胚胎損傷,極大降低了操作風險,提高了實驗穩定性。
中國21種野生貓科動物中,有3種處於瀕危狀態,2種處於極危狀態,7種處於易危或近危狀態。
同時在醫藥研究方面,和犬類似,貓也是重要的實驗動物、疾病模型動物和伴侶動物。
更加受到研究人員關注的是,貓擁有與人類結構高度相似的 ACE2 受體,而該受體為SARS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體的主要受體,這使得貓具有感染SARS和新冠肺炎的潛在可能。利用貓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大量生產攜帶特定疾病的個體,供醫學研究和藥物開發所使用。
但這並不是國內首隻克隆貓。在國內有一位北京的黃先生,因為自己不舍愛貓的離去,花了25萬克隆了自己的貓咪「大蒜」。
克隆貓「大蒜」於2019年7月21日經代孕貓自然分娩順利出生,並經過第三方機構認定為克隆貓,小貓現在健康狀況良好。 克隆「大蒜」,有3個貓媽媽,分別提供基因、卵細胞和負責孕育。此次用40個胚胎進行代孕,最後獲得成功。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施振聲介紹,這次成功培育克隆貓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標誌我國在克隆領域邁進一大步。
據悉下一步,科研人員將把研究重點放在貓的基因編輯方面,在人類醫學疾病模型研究和以基因編輯技術為工具研究寵物疾病發病機制、進行寵物醫藥開發等領域繼續深化。
希望科研人員「擼貓」事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