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枝栒子
(一)概述
1.特徵特性
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株高不及0.5m。枝水平開張呈整齊二列狀。單葉,互生,近圓形至倒卵形,長0.5cm~ 1.0cm,全緣,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面疏生平伏柔毛,葉柄長1mm~ 3mm。花兩性,單生或2朵並生,近無梗,徑5mm~ 7mm,粉紅色;尊疏被柔毛,花瓣直立。梨果近球形,鮮紅色,徑4mm~ 6mm,常有3小核。花期5月~6月;果期9月~10月。
性喜光、空氣溼潤環境,也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之土壤上生長最好;較耐寒,但不耐澇。3月中旬展葉; 5月~6月開花; 9月~10月果實成熟,果實冬季不掉落; 11月葉色變紅,12月中下旬落葉。
2.觀賞價值及發展前景
平枝枸子灌叢低矮,枝水平開展呈整齊二列,宛如蜈蚣,姿態優美;小葉圓形,濃綠髮亮;初夏粉紅色小花點點嵌於枝間;人秋紅葉紅果,且紅果經冬不掉落,是優美的觀賞灌木和地被覆蓋植物,也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目前,平枝枸子在北方園林中廣泛栽培觀賞,在高速公路邊坡綠化中也有部分應用,效果良好。由平枝枸子製作的盆景,姿態優雅,葉、花、果俱美,深受人們喜愛,頗具市場潛力。種植平枝枸子滿足城市園林綠化需要,或製作盆景銷售,均可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平枝枸子以播種、扦插繁殖為主;也可壓條繁殖;但較少採用。
(1)播種繁殖10月採種, 堆放後熟,清水浸泡1天,搓去果肉、 果皮,得純淨種子。由於平枝枸子種子具休眠特徵,幹藏至春季播種,發芽率很低。故多於秋季採種後,隨即播種;也可將種子混3倍溼沙於低溫(4C左右)下,層積沙藏3個-4個月,於次年春播種,播前可用清水浸種1天~2天,撈出晾乾,按株行距20cmx 30cm,播種溝深2cm~ 3cm,落水條播於畦內,上蓋塑料薄膜(或稻草),保持溼潤,20天左右可發芽出土。小苗出齊後,拆去薄膜(或稻草),逐漸增加光照,促進生長。當年苗高20cm~ 30em。
(2)扦插繁殖春、夏兩季均可進行, 以夏季嫩枝扦插為主。夏季6月~7月取Scm~10cm長的嫩枝作插穗,用400mg/L~ 500mg/L吲哚丁酸速蘸處理插穗基部剪口,插於扦插床內,插後設陰棚,並保持床面溼潤,成活率可達90%以上。採用自動間歇噴霧嫩枝扦插,更易成活。
2.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播種後要保持土壤溼潤, 苗出齊後,揭去蓋草或塑料薄膜。當幼苗長至2片-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保持株距10cm左右。幼苗期間要經常除草灌水和鬆土,6月-7月可結合灌水追施一次適量的氮肥(尿素),以促進幼苗生長。幼苗人冬前澆-次越冬水,或者起苗假植,使其安全越冬,次年春定植。
(2)定植後管理幼苗定植以株行距 40om x 50cm為宜,應及時灌水,以利於成活。生長期要經常灌水、鬆土、除章,鬆土在生長前期宜淺不宜深,以防傷及幼苗根系;生長後期可適當加深。7月中旬以前,可結合灌水追施1次-2次氨肥; 7月-8月可追施1次磷鉀肥; 9月以後應控制淮水,以促使幼苗木質化, 安全越冬。人冬至早春前對株形可作適當修整,使枝條分布均勻,層次分明,增加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