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1/8街市出現新冠集中傳播,疊加夏季高發鼠患,消毒防疫壓力陡增

2020-12-01 騰訊網

目前香港出現確診者群組的街市已至少有11個,遍布全港多個地方。其背後所反映的,則是香港至今沒有成規模的生鮮食材入戶配送渠道、電子支付亦尚未在街市中普遍採用的現實

圖說:8月5日,香港一家即將提前結束當日營業的街市內景。目前香港出現新冠肺炎確診者群組的街市已至少有11個,遍布全港多個地方。《財經》記者 焦建/攝

文|《財經》特派香港記者 焦建

編輯|蘇琦

中國香港特區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情況演變可謂「一波三折」。在每日確診數字接連2日出現小幅回落的同時,多個街市又成為確診病例集中出現的「感染群組」所在地。

以近日集中出現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紅磡及土瓜灣街市為例:截至8月5日,兩街市內均累計出現了至少10名以上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其中,紅磡街市最初是海鮮魚販中出現確診感染者(至少6人),隨後又在乾貨售貨員、凍肉售貨員、清潔工等各類員工中出現確診者。

「由於兩者均與疫情暴發初期的華南海鮮城一樣,與海鮮及魚有關,擔心會成為翻版。街市環境高危,呼籲市民儘量減少去街市,若避無可避要到街市,事後也要徹底清潔雙手。」香港特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近日稱。

而在7月29日,因大連市出現新冠病毒疫情傳播,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曾指出:武漢、北京及大連的疫情都有「海鮮」這個共同點,從事海鮮加工和銷售的工作人員要格外注意加強防護。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香港已出現感染群組(3人以上確診者)的街市已至少有11個(深水埗北河街街市、黃大仙大成街街市、觀塘瑞和街街市等),位置遍布全港多個地方。前述兩個街市已關閉2日進行清洗,其餘街市也增強了相應的消毒程序。亦有多位專家及從業者屢次提醒稱:希望市民在挑選海鮮時,「不要貪靚,用手直接揀選。」

因情況特殊且尚未確認傳染途徑,外出時強制要求佩戴的口罩,兩輪拖拉的買菜車、護目鏡、透明面罩、一次性手術手套、單獨用來裝硬幣的銀包……獨立使用的一系列工具,近日成為香港眾多家庭的「買菜標準裝備」。其背後所反映的,則是至今沒有成規模的生鮮食材入戶配送渠道、電子支付亦尚未在街市中普遍採用的現實。

街市屢現疫情:四條可能途徑

「轄下有97個公眾街市及熟食市場/中心,合共提供約14000個出租攤檔,售賣多類貨品,由新鮮糧食、熟食、衣物以至家庭用品,式式具備。個別公眾街市亦有提供服務行業攤檔。我們負責妥善管理這些街市,致力保持街市整潔。」

以上是香港食環署對街市的官方介紹文字。作為平民生活的典型代表,方便、熱鬧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街市(類似內地中小型集貿市場加雜貨市場的集合),是香港人生活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號稱「五分鐘即有便利店、十分鐘即到超市」的香港,形形色色遍布全港各地的大中小型街市,依然是廣大香港市民採購「遊水」活魚蝦等各類生鮮食材時的優先選擇。其價格未必便宜,但一般以食材的「鮮」和「靚」著稱,每日上午及傍晚交易時段即將結束時,大量食材亦會被攤販們扎堆兒減價出售。

街市亦可以室內還是室外大致分為兩類。其中出於管理、環保等原因,以室內街市居多。後者位於露天,以街邊攤為主。前者則大多被分為一個個獨立的小格子單位。不僅如此,室內生鮮街市內亦往往會設置大排檔或快餐店,位於周邊的各類人士往往會在工餘到街市內找地方解決午餐或晚餐。

正因如此,與內地不同,香港的街市往往沒有人流的明顯差異,每日從早到晚皆是熙熙攘攘。而諸如此類的街市經營特點,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為病毒創造了有利的傳播途徑。

截至到8月5日時,食環署下轄街市當中,已有11個出現了香港標準的感染族群。其中,紅磡及土瓜灣街市在8月5日仍有人確診,累計25名確診者,近日新增個案屬於位置相隔較近的魚檔攤販。

張竹君則表示:港大在紅磡街市和土瓜灣街市取的環境樣本暫時未驗出陽性。由於街市出現確診感染者後都會大清潔,環境樣本是陰性證明清潔做得好,暫未能確定街市確診者是人傳人還是環境汙染。此外,根據街市地圖,紅磡街市的四個魚檔距離很近,土瓜灣的兩個魚檔則是對面檔,懷疑這些感染者可能互相之間有關係。而因這兩個街市早前已進行多次大清洗,依然接連出現確診病例,懷疑有環境汙染,故邀請香港特區政府顧問專家前往視察。

在進行實地探查(現場抽取魚檔砧板、汙水渠、冰塊及水等環境樣本,但未有鮮魚樣本)後,作為顧問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魚類及海鮮是冷血動物,被病毒感染機會低,最大的可能性是有染病的檔販及職員,與周圍相熟的檔販一同進食時傳播病毒。

另一個可能性是病毒經老鼠傳播,「魚檔有好多冰,病毒可在攝氏4度以下環境長時間存活,故不排除有確診者進入街市後隨地吐口水,病毒及後隱藏於溼冷環境,再透過老鼠或直接接觸感染人類。」而對於坊間指出的街市內的貓傳播病毒的可能性,他指出:有工作人員表示有貓,貓愛吃魚,會徘徊在海鮮檔附近,故不完全排除這一個可能性。

最後一個可能性是空氣傳播,但其發現街市內通風系統良好,認為這種可能性雖然存在但機會不高。早前街市有四名清潔工人染疫,「他們要倒垃圾,可能垃圾上有唾液、老鼠經過帶來廁所糞便的細菌等。北京新發地市場也有類似情況。」

按照此前吳尊友的分析:武漢、北京和大連三地疫情的相似性都與「海產品加工和銷售」有關。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新發地市場,再到出現了確診病例的大連凱洋海鮮公司,三者都是潮溼、低溫的環境。這類環境適合病毒存活,只要有汙染,病毒就會在局部愈聚愈多,而且不容易被殺死,從而造成傳播風險。

此外,經相關研究人員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用螢光粉「假病毒」進行模擬實驗後發現:在受到汙染的環境中,包括清洗等操作所產生的氣旋膠體可以導致從業人員感染,從業人員感染後再汙染環境,進而形成混合型傳播模式。

多位中港專家因此也多次提醒稱:從事海鮮加工和銷售的人員要格外注意加強防護,尤其是確保工作場所的通風。如果解決通風問題,感染風險就會下降。

街市整治之困:多重短板待補

相關街市內的攤販需要隔離14日,被認為更容易截斷傳播鏈。但因並未進行全民檢測等原因,香港目前採取的解決方案是加強清潔與消毒,並強烈呼籲相關街市的攤販積極參加病毒檢測計劃。

8月1日時,香港相關部門表示:為保障街市檔戶、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正進一步加強抗疫防疫措施,陸續安排轄下街市進行深層清潔消毒工作。九龍區人流較多的牛池灣街市、牛頭角街市、紅磡街市、北河街街市、大成街街市、大角咀街市已安裝體溫探測系統。其他人流較多的街市也會陸續安裝體溫探測系統,並會在部分街市安排員工以手提體溫探測儀為顧客量度體溫;為改善部分街市空氣流通的情況,並按實際需要儘快為部分街巿購置水冷移動式空調機。

此外,繼過去兩星期額外安排20多個公眾街市提早關閉一小時進行深層清潔消毒外,相關部門未來數天會安排12個位於港島、九龍和新界區的公眾街市陸續提早1小時關閉,於下午7時開始進行深層清潔消毒。

但亦有相關街市攤販向《財經》記者指出了其中仍需繼續加強的地方:「比如清潔街市,多數時候只清潔公共空間,攤販的檔位很少顧及到,賣魚保鮮用的冰塊也沒有強制更換頻率要求。此外,有些街市有三四個出入口,卻只在一個出入口安裝體溫探測設備。」

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一位負責人則呼籲:不少市民買魚時喜歡用手進行翻撿,有可能是帶菌者觸碰過魚和冰,導致病毒傳播,市民應「忍手」不要摸魚,要將水產煮熟及保持菜板衛生;也建議魚販做好個人衛生,分開用膳。

另外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則與近日因香港限制堂食引起的外賣餐盒使用激增有關。不少餐盒被丟棄後引起的老鼠增多,亦成為令香港不少市民頭疼的話題。

夏天是香港傳統的鼠患高發期,今年香港已確診了多個大鼠戊型肝炎感染病例。4月22日時,香港食環署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2019年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為4.2%,這是自2010年起以來香港的最高紀錄。部分人士認為,今年香港的鼠患可能會加劇新冠病毒的傳播。

在「治本」層面,據《財經》記者了解,除了短期內加強街市消毒,香港近年來也曾考慮成立相關管理局,對其進行革新。而這則與香港市民近年來一直呼籲的「拯救街市」話題有關:

香港的街市傳統始自開埠,因人口增多、農產品出現盈餘,1842年時,香港最早的街市廣州市場出現,第一代灣仔街市則建於1858年;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香港經歷轉口港及工業化早期、工業化中後期而分別出現了發展與興盛;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香港的都市化進入老舊社區重建、維護階段,大量街市亦亟待進行改造與升級。

從2018年左右開始,香港已預留了20億元預算,進行為期約10年的街市現代化計劃,以此提升街市質量。以秀茂坪寶達街市和馬鞍山耀安街市為例,為打造智能化街市,它們分別設立了空調環境克服了潮溼弊端,且只接受電子支付。

受制於香港整體的電子支付手段發展較慢等原因,目前香港的大部分市民依然採用鈔票與硬幣的現金交易手段。流行的非接觸支付手段則因存在中間費用等原因,尚未在街市等渠道通用起來。為此亦有學者建議稱,「現金找贖是病毒傳播途徑之一,政府作為八達通的大股東,應考慮在疫情期間豁免商販安裝費和月費,鼓勵電子付費。當下則建議市民用密實袋裝好現金,長者儘量別去溼街市,改由年輕人代勞。」

與之類似,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從2018年左右開始了全面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截至到今年8月5日,該市現有361家農貿市場(包括農批市場20家、農貿市場341家)預計年底將全部升級改造完成,同時10個區均已完成標杆市場的硬體改造和智慧化改造。

「港府應認真考慮成立街市管理局,公眾街市以至公廁問題多多,街市大量空間被浪費,令人覺得政府管理不力。若能有一個獨立機構負責,透過下放權力搞好街市衛生及經營管理,恰如1990年醫管局成立,大幅改善管理,既可提升服務水平,又能提供市民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倘若表現不好則問責,才有望促成街市改革。」8月6日時,香港一家媒體呼籲稱。

本文為「香港抗疫實錄」系列報導之二十

相關焦點

  • 疫情疊加高溫 六招做好夏季防疫
    而全球疫情依舊沒有停下的意思,北京疫情又開始復燃,高溫疊加疫情,如何防疫成了新的難題。張文宏6月12日發文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會持續處於「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狀態,而並非「無病例」,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生活中的防疫好習慣。目前疫情疊加高溫,做好防疫來看這裡。
  • 鍾南山:已出現同患流感和新冠病例
    而在此之前,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提醒大家預防新冠肺炎和流感疊加風險,抵禦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還有網友擔心打了流感疫苗,等新冠疫苗上市後再接種新冠疫苗,是否會有衝突?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近期在接受央視《新聞1+1》連線採訪時表示,兩種疫苗可以一起打,一點也不衝突。
  • 2020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大蒜水、白酒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 港媒:疫情令醫療廢物處理壓力陡增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港媒:疫情令醫療廢物處理壓力陡增香港《南華早報》3月12日文章,原題:疫情令中國的醫療廢物堆積如山 此次疫情中,全中國超過20個城市的醫療廢物處理超負荷運行,而新冠疫情暴發中心武漢,
  • 香港陡增!迪士尼關閉!一患者曾獻血!百分之一美國人陽性!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7月14日5時34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超1300萬例,死亡超57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335.2萬例,美國至少35個州已經出現了確診病例激增,「幾乎每100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 集中全部精力對付新冠;那個畫...
    10時整,防空警報響徹天空,國旗半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哀。   ■昨天上午,上海解放紀念館舉行哀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活動。【詳情】   ■嘉定推出今年首批579套公租房,兩居室佔8成以上,分為個人申請和單位申請。考慮到疫情期間實地看房不便,開通了線上VR看房,市民可通過官方網站進行查看。【詳情】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近日發布報告:疫情期間,三成高三學生平均每天使用電子設備學習時間超8小時;半數學生每天作業用時2小時以上;近四成學生幾乎沒有體育鍛鍊時間;半數以上在23時以後睡覺。
  • 香港再鬧鼠疫!已致人喪命…或大爆發!
    他指,病毒在患者體內會潛伏數周至1個月,患者糞便會帶有病毒,若不注意衛生便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另外患者血液中也帶有病毒,若在潛伏期間捐血,又或捐贈器官都有傳播病毒的風險,但目前由老鼠傳人的風險依然較大。香港特區政府20日起會展開為期3個月的全城清潔運動,張建宗表示「過街老鼠一隻都不放過」,香港食環署20日起會嚴厲執法,呼籲市民做好家庭清潔。
  • 新冠病毒能夠通過飛沫傳播,如何實現有效的消毒嗎?手機不可遺忘
    同時能夠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這對病毒的消殺帶來了新的挑戰。利用霧炮車消毒,可以噴灑1個小時,覆蓋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大大提高了空間消毒的工作效率。為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播風險,武漢市在全市範圍內布置了新冠肺炎防控消毒處置工作。從2月9日開始,武漢市全城開展一天兩次的集中消毒。
  • 春季動物防疫抓好三件事
    當前,要把抓好春季動物防疫、實現動物產品穩產保供作為重要基礎性工作,堅決防止出現重大動物疫情與新冠肺炎疫情相互疊加,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有力支持。  基於上海、浙江等地的實踐經驗,不少專家學者提出應永久性關閉活禽市場,以降低禽流感疫情傳播風險。針對這一問題,2017年初,第五波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季節性高發期間,衛生健康與農業獸醫兩部門專家曾就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會商。
  • 陳根:自己消毒的同時,也別忘了給手機防疫
    並且按照最新的研究,新冠病毒具有耐高溫耐溼度等特點。研究人員通過模擬感染者在家庭或醫院環境中咳嗽、接觸物體所帶來的病毒沉積情況,評估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穩定性。而最近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最新刊發了香港大學團隊的研究顯示:在金倉鼠動物模型實驗中,新冠病毒是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動物模型試驗證明:新冠病毒能通過直接接觸以及氣溶膠從被感染金倉鼠有效地傳播到幼稚金倉鼠。
  • 消毒技術主戰新冠病毒
    與新冠病毒的鬥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此時此刻,人人都是戰士!你我都生活在看不見的槍林彈雨中,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永不放棄的信念,更需要強有力的拿得起用得上的高效消毒殺菌武器!防疫專家如此、醫護人員如此、社會管理者如此、全社區活動的人群更是如此,人們把目光投向從事消毒抗疫研發生產的人們,這是一種重如泰山的責任。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從武漢遷出人群的發病率反推武漢的疫情規模 受啟發於外省市新冠病毒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於武漢從而推斷出武漢確診數據可能失真,作者想到從武漢遷出人口的發病率倒推武漢的感染人數。 根據百度地圖發布的遷徙大數據,1月14日到1月23日期間,以武漢為遷出點,取遷入人數最大的8個省市為分析樣本,這8個省市期間從武漢遷入人數都超過2萬,統計1月21日以來的確診病例數。
  • 吳尊友提醒:新冠病毒在冬季會更嚴重!防疫工作指南,園所必備!
    #防疫工作指南 #11月以來4地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天津、上海、安徽阜陽、內蒙古滿洲裡進入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降低但與此同時,新冠病毒似乎變活躍起來20餘天時間,多地疫情似乎「反彈」這再次給所有人敲響警鐘!
  • 發布會匯總|北京中風險區升至8個,農村春節前後禁止舉辦群眾性慶祝...
    全市共有8個中風險區 2021年1月7日,我市報告了1例本地確診病例。經市疾控中心評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分級標準》,從2021年1月8日起,新增順義區北石槽鎮西趙各莊村為中風險地區。
  • 疫情傳播出現「新」特徵!這份乾貨收好
    疫情傳播出現「新」特徵!,加之寒冬季節是新冠病毒的高發時期,疫情防控面臨嚴峻形勢。來 源 | 人民網編 輯 | 何 丹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陳 衛原標題:《疫情傳播出現
  •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鍾南山給出9個最新判斷!
    二、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始料未及鍾南山介紹,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是始料未及的,從傳染性的指數來講,一般流感是1,SARS接近2,中東呼吸症候群是1.5,新冠肺炎是3。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蚊蟲叮咬會傳播新冠病毒鍾南山院士說,一般來說,病毒在高溫環境下存活率、活動率比較差,夏季到來,病毒活動會下降,溫度高對病毒活動不利。但是,自然中的紫外線沒強到能消毒的程度,不能全靠高溫來隔斷病毒傳播。他提到,蚊子叮咬可以傳染很多疾病,比如瘧疾、登革熱,這在非洲比較多見。
  • 全民戴口罩的香港,為何還防不住新一波疫情?
    @中國新聞網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香港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2日晚通報,過去14天(11月8日至21日),香港累計新增196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中有90宗為本地病例,更有40宗屬源頭未明病例。單計11月21日(截至22日零時零分),香港新增68宗確診病例,為8月16日以來的單日新高,其中本地病例61宗,包括11宗源頭未明病例。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
  • 王國龍與觀點面對面:從香港街市到全球商業
    資料顯示,露天的鮮活街市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蓬勃發展。約20年後,香港政府決定將這些露天街市轉移到室內運營,期望解決野蠻發展滋生的衛生問題。而領展管理的絕大部分公共街市,亦主要落成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 「商販自始被遷移到規劃得井然有序、每個檔攤尺寸相當的室內街市……但刻板的街市規劃始終無法滿足更多的需要。」
  • 林鄭月娥向中央請求協助香港檢測,為何香港連續5日新增破百?檢測...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7月26日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近期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高發,高度關心香港同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將隨時應特區政府請求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發言人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始終高度關注香港疫情和香港同胞的健康安全,協調了大批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資來港,全力保障民生物資供應,緩解香港燃眉之急,並大力協助滯留內地和國外的港人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