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害怕說出真相,因為真相普遍會損害人們的自尊和自信,所以人們雖然知道要真相的道理,但很多時候卻對真相避而遠之,因此也造成了許多嚴重後果。
諾基亞是被「個性很強的領導人和膽小怕事、害怕說出真相的中層管理者」毀滅的。一個參與訪談的中層經理人描述道,他的一個同事建議他挑戰高層領導人的決策,他說:「我同事沒有這個膽量,他有家庭,孩子還小。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曾發生過一次事故,這是一個因為沒有說出真相而導致危險發生的典型例子。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戴維·加文(David Garvin)做出如下解釋:「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爆炸事件應該歸因於文化:不願意說出和接受刺耳的聲音。在17年後,又發生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爆炸事件。
外國如此,中國也不例外。特別是在中國古代,權力高度集中,不敢說真話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正是因為讓人知道真相很難,特別是告訴大權在手的君王真相,更是難上加難,有時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在進諫和說真話方面,留下了很多佳話。
海瑞冒死進諫
明世宗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於說真話,不是被殺頭、監禁,就是被革職、充軍,以至於後來沒有人再敢批評他。
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個不怕死,敢於揭他痛處的官員——海瑞。此時,嚴嵩父子雖然倒了臺,但貪汙腐化,吏治敗壞的風氣沒有絲毫改變,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問藥之中,老百姓越來越窮困。
海瑞當時任戶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從迷信中醒悟過來。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會有殺身之禍,但他決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後事,又給自己買了棺材,訣別了妻子,才將他的奏章呈進宮去。
明世宗耐著性子讀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氣,那上面舉例堯、舜、禹、湯、文、武這些古聖賢,還有秦、漢那些自稱有仙術的方士,一樣沒有長生不老。指責明世宗沉溺在神仙和仙藥中,弄得民不聊生,國內形勢嚴重,並說他連漢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氣得七竅生煙,將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趕快把這個傢伙抓起來,別讓他逃跑了!」宦官黃錦說:「聽說這個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觸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經安排好後事,準備好棺材,不會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將奏章拾起反覆閱讀,覺得海瑞的話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語連聲嘆息說:「這個人倒像比幹,只是朕還沒有商紂王那麼壞吧!」他好幾個月沒有作批覆。但明世宗後來還是下旨將海瑞抓了起來。不過,才過了兩個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兒子明穆宗即位,將海瑞放出監獄,恢復了官職。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讚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太史前僕後繼記錄事實
春秋時期,太史是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事情的朝廷大臣。太史簡,就是指那些敢於秉筆直書的史官。
齊國的國君齊莊公貪戀權臣崔杼的妻子棠姜的美色,暗地裡和她私通。崔杼發現後懷恨在心。
呂國梨比公來齊國訪問期間,崔杼故意稱病,暗地裡卻埋伏殺手。齊莊公藉機離席去和棠姜約會,被當場殺死。崔杼遂立莊公的弟弟為君,自己大權獨攬,然後讓太史記錄齊莊公是病死的。
太史不想違背事實和良心,遂在史書中記錄下「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一氣之下把太史給殺了。
又一個太史上任,在史書中仍然以「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記錄這件事,崔杼勃然大怒,又把他給殺了。繼任者上任後還是這樣做的記錄,也被崔杼給殺了。
後任者把做好的記錄給崔杼看,首句還是「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不勝其怒,說:「難道你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嗎?」他說:「這是我的本分,盡了本分我再去死。不過你也要注意點,就是我不寫,天下也會有人去寫,你改變不了你弒君的事實。你越殺,越顯得你心虛。」
崔杼感到很無奈,一聲長嘆之後,便把這個人給放了。
這個人拿著寫好的竹簡出來,正好遇到拿著竹簡和筆的南史氏。南史氏說:「聽說三個太史都被殺死了,我還以為你的命也保不住呢,所以特意趕來接替你。」這個人把寫好的竹簡給他們看了看,南史氏才放心的回去。
歷史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把操守和本分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以,他們寧願去死,也不願意昧著良心去書寫假的歷史。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有幸知道那些人的一些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