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中國穩健發展決定全球經濟能走多遠

2020-12-04 環球網

中國日報網2月24日電 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英國學者認為,當務之急,國際社會應當團結協作共面挑戰,中國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希望,中國的穩健發展決定了全球經濟能走多遠。

香港《南華早報》2月24日刊發資深國際財經編輯安東尼羅利(Anthony Rowley)的評論文章稱,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世界應該向中國提供幫助,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因為全球經濟長期受到保護主義和債務影響拖累,迫切需要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文章稱,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大於人們的普遍認知,那些似乎樂於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吹毛求疵的人最好記住這一點。可以說,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決定了全球經濟能夠走多遠。

在其他主要經濟體增速嚴重落後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不斷提升其對全球增長的貢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李昌鏞最近指出,亞洲對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中國獨佔41%。美國和歐洲(約10%)遠遠落後於中國。

儘管中國仍是該地區的增長引擎,但許多評論人士仍在批評中國政府的政策,同時卻又指望中國政府出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

這樣的刺激措施很可能即將出臺,但正如李昌鏞所指出的,這一次,中國可能會更多地關注於加強國內社會保障網絡,而不是進口貨物。

正如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等機構所暗示的那樣,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時間長於第一季度,全球都將蒙受損失。因此,向中國提供一切幫助(醫療、後勤等),而不是站在一邊進行批評,符合世界的利益。

文章認為,病毒是可怕的,但因此造成過度反應或恐慌,甚至預測中國經濟將因此崩潰,這已經轉變為一種惡意的幸災樂禍。

與此同時,美國的保護主義「病毒」已經蔓延到其他主要經濟體。這是無法治癒的。世界經濟的免疫系統必須擊退它,以恢復貿易和商業的開放。

作者最後表示,最重要的是,一旦對新冠病毒的恐慌開始減弱,評論員們會發現要把全球經濟的潛在問題歸咎於中國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保持樂觀」——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各國專家學者和經濟界人士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中國經濟帶來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充足,各類針對性政策的出臺將為戰勝疫情和恢復生產提供支撐,中國經濟的前景依然光明。
  • 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新展望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六七年間,經濟復甦疲軟,表現不盡如人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過去六年裡連續下調了對全球增長的預期。然而,今年中國、日本、美國和亞洲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回升提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2017年的增長預期也從今年4月份的6.6%上調至6.8%,2018年的預測也從6.2%調高至6.5%。今年一年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這充分說明,中國和全球經濟正在持續向好。
  • 朱瑪-哈梅利:阿布達比正打造穩健的知識型經濟
    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戰略業務發展高級行政總裁朱瑪-哈梅利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戰略業務發展高級行政總裁朱瑪-哈梅利在大會上表示,根據《阿布達比2030年經濟發展願景》,阿聯首都阿布達比酋長國的戰略目標是打造穩健的知識型經濟,其基礎是七大核心增長領域。
  • 中日智庫學者:需從全球變局背景下理解研判中日關係轉圜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肖欣)中日兩國智庫專家學者12日在北京以「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為主題,就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政治安全關係、社會文化民間交流、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等議題,深入探討中日實現全方位務實合作的路徑方式,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作出展望與預判。  兩國學者共同指出,目前應從全球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理解中日關係。
  • 全球數字人才發展趨勢:非ICT產業滲透率高,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吸引力...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當前全球各國都把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並通過不斷強化數位技術創新以尋求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 進擊的元氣森林能走多遠?|品牌創變者
    在此之前,梵谷一生只賣出了一幅畫;2019年,張偉麗衛冕UFC中國首位冠軍,用汗水和淚水贏得了世界尊重。在此之前,她被打倒467次之後決定再次站起來……2020年的最後一天,B站「2020最美的夜」如約而至。作為跨年晚會總冠名商,元氣森林在聖誕節發布了首支跨年TVC《你敢不敢》,引發廣泛關注。
  • 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思維模式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更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心理學上有很多書籍講述了思維方式對人的深度影響,好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開始,不僅會幫助我們打開自己,解放自己,更能讓我們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成就自我。那些厲害的人,許多時候並不是贏在智商,智商只是人發展所需要的一樣東西,而好的思維模式才是影響人生發展的根本與走向。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但這份責任必定會給正處於重要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中,推動可持續發展對於當今的中國是至關重要的。  一、全球氣候變化定義及成因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動。
  • 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新華社北京5月12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一家SaaS公司能走多遠?主要由這兩個指標決定
    但是,想攬瓷器活,得先有金剛鑽呀,不是每個企業都在SaaS賽道上走得長久。如何分析一家SaaS公司能走多遠呢?看這兩個指標就夠了。 看一家SaaS公司的經營現狀,以及它能走多遠,並不需要分析那麼多的北極星指標。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先給大家講幾個故事:1.金糞叉子的故事古時候兩個農民吹牛,一個說:「我見過皇上的金鑾殿!」另一個說:「金鑾殿什麼樣兒?」孩子往往並不是走不到那麼遠,有時候他只是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遠的地方。同樣,父母並不想讓孩子止步不前,只不過父母的眼界成了孩子的玻璃天花板。想讓孩子達到,得先讓他看到。第二. 家長的「認知地圖」如何影響孩子?
  • 宇宙葬在日本能走多遠?會成為一種全球潮流?掃墓祭拜要去宇宙?
    宇宙葬在日本能走多遠?會成為一種全球潮流?掃墓祭拜要去宇宙?初看宇宙葬還以為是要把屍體送入太空呢,以前就聽過這種說法,由於太空中沒有細菌,屍體不會腐爛,能夠永久保存下去並漂浮在太空,一些有錢人似乎有這樣的想法。
  • 經受考驗,中國經濟穩住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2020年,面對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分階段、有節奏、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廣大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成為全球經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
  • 綜合消息:倡導共同繁榮發展 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海外專家學者...
    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在長期關注「一帶一路」建設的海外專家學者中激起熱烈迴響。他們認為,這一重要講話表明,中國堅持走各國共同繁榮發展的道路,致力於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一帶一路』是最具國際視野和全球意義的倡議之一,短短5年裡就取得巨大成就,證明了這一倡議符合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利益,許多國家將『一帶一路』作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 英學者:中國是與眾不同的,全球環境在惡化只有中國在變好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年代,人類不斷進行生產活動,在得到一切滿足的同時,卻給地球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全球環境汙染已經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如果拿現在的地球環境與200年前的地球環境相比,那幾乎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 李碩彥:小龍坎的成就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聯合主辦的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於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 新開放 新機遇》。小龍坎控股集團聯合創始人李碩彥表示,小龍坎能夠走到今天的規模,其實得益於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小龍坎只是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的產物。
  • ...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
    新華社新加坡9月8日電專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喆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全球和中國經濟九大特徵
    然而,面對著世界的紛亂,美國卻在1月7日詭異出現大漲,三大股指齊創盤中與收盤新高,納指史上首次突破13000點關口,並帶動全球包括股市、原油以、期貨以及債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疫苗功效不明、新冠變異、美國政局動蕩……,在一系列並不具備喜慶意味的關鍵詞圍繞下的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會出現哪些變壞,在動蕩之下危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我們還有那些機會。
  • 年終報導·奇蹟2020·中國經濟穩住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2020年,面對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分階段、有節奏、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廣大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成為全球經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
  • 中國的SpaceX能走多遠?-虎嗅網
    因為洞察號還有兩個隨從,我們把它暱稱為「瓦力」和「伊娃」,這兩個微小型的衛星是洞察號著陸的通信中繼星,它們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把洞察號的圖片傳回地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它走出來了一條全新的路,這條路是一種航天事業發展的新生產力。這種生產力在美國能夠跑出來,也許在中國也能夠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