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從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二次被攻佔,到歐洲22國出現新冠變異病毒,2021的有點糟心的開局之後,是風雨之後的見彩虹,還是山雨欲來前的風滿樓。
1月6日,川普的支持者攻入國會大廈,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以來國會大廈第二次被攻佔。上一次發生同樣的事情,還是在1814年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英國人不僅佔領了國會大廈,甚至火燒了白宮。可以說,這是美國過去200年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本土被他國侵入。
1月7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目前在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負責的53個國家中,已有22個國家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變異病毒傳染性更強,引發病症的嚴重程度並無變化。如果不加強控制以減緩其傳播,將對當前已承壓的醫療系統產生更大影響。
同一天下午,履新還不到4個月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東京都及周邊的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從1月8日起實行緊急狀態。而這位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平民首相」,不久前還因為抗疫不利,其支持率就從78%暴跌至38.6%,刷新了日本政壇支持率下跌最快幅度最大的記錄。
然而,面對著世界的紛亂,美國卻在1月7日詭異出現大漲,三大股指齊創盤中與收盤新高,納指史上首次突破13000點關口,並帶動全球包括股市、原油以、期貨以及債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疫苗功效不明、新冠變異、美國政局動蕩……,在一系列並不具備喜慶意味的關鍵詞圍繞下的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會出現哪些變壞,在動蕩之下危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我們還有那些機會。
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教授從9個方面談了他對2021年的看法和觀點。
01
全球經濟漲幅「高開低走」
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
02
房地產、金融最先「醒來」
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首先是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不同步;其次是全球製造業恢復快於服務業;再次是房地產、金融市場較實體經濟復甦更快;最後是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不同步。
03
進出口貿易迎來契機
三重深層因素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復甦。「十四五」規劃的政策紅利將逐步釋放,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要素市場改革。被動去庫邁向主動補庫帶動企業盈利改善,2021年我國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周期,預計將延續7-17個月。美元走弱推動全球經濟回暖,「雙赤字」預示著2021年美元大概率趨勢性走弱,從而推動全球貿易擴張,帶動中國進出口貿易。
04
三駕馬車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內外需共推經濟走上趨勢性運行軌道。製造業投資有望接棒成為新的發力點,與之相關的「新基建」投資也將加碼;出口增長前快後穩,進口增長將明顯加快;經濟繼續復甦和構建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消費加快修復。
05
CPI數值被控制在3%以內
物價波動逐步回歸經濟基本面。CPI運行大概率回正後走穩,全年控制在3%以內,PPI則逐步上行。物價整體水平將保持溫和上漲的格局,給貨幣政策的運作提供了充裕空間。
06
企業中長期信貸逐漸取代發債融資
金融市場運行逐漸趨向常態。逆周期貨幣政策調節帶來了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融資利率的下行;在需求回升同時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降低,促進了居民和企業融資規模的上升;隨著企業債券融資利率的上升,企業發債融資規模將逐漸下行;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可能相對平穩。
07
人民幣匯率升值呈現先弱後強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中繼續升值。在多因素推動下,人民幣升值動力可能會先強後弱。上半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可能衝高至6.1左右,下半年最低可能回落至6.6左右,整體的中樞運行區間在6.4上下,在可以接受的區間範圍。
08
宏觀與財政新政釋放穩定與積極信號
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積極財政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和適度;住房政策注重從金融源頭管理需求。
09
新基建、高端製造業和大消費成產業新政重點關注對象
產業政策重點關注新基建、高端製造業和大消費。主要方向包括: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拓展民間投資空間,提升消費能力以擴大內需。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