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加速成形

經濟學家們預計未來政策將偏向於「穩貨幣」「穩信用」,2021年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以及存準水平變化的可能性較小。

本月接受第一財經調研的21位經濟學家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44%,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回暖,2021年度GDP增速將遠遠高於2020年,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均值為8.81%,中位數為8.80%。

物價方面,經濟學家們對2021年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20%,P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0.93%。投資方面,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預測均值由2020年的2.98%升至7.35%,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至6.55%。消費方面,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13.57%,高於2020年。貿易方面,2021年進口和出口預期分別上升至7.76%和7.45%,年貿易順差升至5160.35億美元。

政策方面,經濟學家們預計未來政策將偏向於「穩貨幣」「穩信用」,2021年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以及存準水平變化的可能性較小。他們對2021年新增貸款預測均值升至20.64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34.61萬億元,與2020年預測均值持平,M2同比增速預測均值降至9.45%。

2020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5454,經濟學家們預測,2021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升至6.44,年底人民幣對美元預期均值為6.47。

2021年1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3.50,低於上月,仍處於兩年來高位。本次調研中,經濟學家們均給出了高於50榮枯線的預測,他們認為未來一個月國內經濟整體將走向擴張。

一、信心指數:高於50線

2021年1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3.50,低於上月,仍處於兩年來高位。本次調研中,經濟學家們均給出了高於50榮枯線的預測,認為未來一個月國內經濟整體將走向擴張。其中,最樂觀的預估值70來自招商銀行丁安華。

新時代證券潘向東表示,2021年經濟復甦進入第二階段,在此前政策刺激、出口拉動下,居民的收入增速快於消費增速,經濟好轉,居民的消費傾向上升,居民支出有可能加快,與此同時,需求旺盛,企業盈利增速上升,生產經營預期改善,企業也將加大資本開支,這些都意味著經濟內生動力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充足。雖然在基數效應下,中國經濟增速從2021年一季度逐級下降,但剔除基數效應後,經濟可能也不差。

畢馬威康勇認為,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的特點可以用兩個「超預期」來總結:外貿超預期,外資超預期。這兩個超預期背後的邏輯其實是類似的。中國通過採取有力的措施控制住了疫情,並率先開始復工復產。而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遲遲不能有效、徹底地控制疫情傳播,導致生產受限。同時,很多發達國家為了穩定經濟,紛紛推出了巨額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國內消費需求依然較為強勁,但生產不足,反而加大了對中國生產、投資、出口的依賴。展望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他認為消費、服務業將繼續回暖,成為下階段經濟復甦的主力。同時,製造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製造業投資增長提速,自主創新也將帶動高科技製造業、高端製造業更快發展。

英大證券鄭後成認為,剔除同比的基數效應後,2021年GDP增速大概率還將位於較高水平,處於「合理區間」之內。從先行指標看,2021年製造業PMI與服務業PMI大概率全年高於50.0,這就意味著宏觀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從基本面看,受益於海外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推動宏觀經濟向好,疊加新冠病毒疫苗成功研製並投放,預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有望維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與此同時,雖然基建投資增速不會太高,但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會太差,疊加工業企業盈利增速向好,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位運行,消費增速有望抬升至一定水平。綜合以上兩方面,剔除基數效應後2021年GDP增速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大概率位於「合理區間」的上半部。

二、GDP: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8.81%

經濟學家們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44%,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回暖,2021年度GDP增速將遠遠高於2020年,預測均值為8.81%,中位數為8.8%。

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認為,2020年,面對疫情的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力深化改革開放,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國民經濟呈現穩定恢復態勢,全年經濟預計增長2.3%左右。疫苗研發取得積極進展,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明顯提升,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預計達到8%左右。但把2020年和2021年結合在一起看,實際經濟增速仍低於潛在增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業者經營仍然困難,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金融風險有所積累上升。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表示,中國經濟自2020年一季度之後呈現「V」形反轉,四季度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經濟活躍水平,中國經濟運行周期在整體上領先全球3個季度,因此,儘管政府投資受財政收入下降拖累,但出口超速增長,加速了中國經濟在四季度的全面恢復。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將繼續沿著「V」形曲線上升到頂點,自二季度之後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預計全年GDP增速在7.8%左右。

三、物價:2021年CPI同比預測均值為1.20%,PPI同比預測均值為0.93%

經濟學家們對2020年12月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0.02%,較統計局公布的11月值(-0.5%)上升0.48個百分點。他們對2020年全年C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2.49%, 2021年C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下降至1.20%。

2020年12月P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0.72%,高於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值(-1.5%)。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對2021年P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0.93%,高於2020年-1.91%的預測均值。

海通證券姜超預計2020年12月CPI同比轉正。12月以來豬肉價格明顯回升,主要由於節假日臨近,豬肉消費重新迎來高峰期,需求端的提振拉動豬價短期走強。疊加去年同期基數效應基本消除,他預計12月CPI同比回升至0.2%。12月以來國際油價明顯回升,國內煤價、鋼價同步上行,預計12月PPI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至-0.3%。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12月預測(PPI):

鄭後成:-0.8%

———————————————————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13.75%

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5%,經濟學家們預計12月數據將升至5.77%。其中,7%的最大值來自渣打銀行丁爽,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給出了最小值5%。

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13.57%,高於2020年增長預期(預測均值為-3.58%)。其中興業證券王涵給出了最高值19.6%,而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給出了最低值8.7%。

民生銀行黃劍輝表示,2020年12月社零增速預計將繼續回升。一是汽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據乘聯會數據,12月1日至27日,汽車零售同比增長10%,較上年同期高20個百分點,環比11月增長16%。二是近幾個月房地產銷售增速平穩增長,預計將拉動家電、家具、建材等相關銷售。三是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由負轉正,疊加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也會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不過,需關注2020年12月以來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疫情對餐飲等線下消費的負面影響。過去幾個月社零增速之所以低於預期,相當程度上是受物價超預期下跌擾動。根據我們預測,12月份CPI將會較11月份明顯回升,考慮到物價因素,預計12月名義社零將會由5.0%回升至6.0%。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12月預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陸挺:5.6%

周浩:5.5%

周雪:5.5%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0年預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陸挺:-3.8%

周雪:-3.5%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1年預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陸挺:17.7%

周雪:11%

———————————————————

五、工業增加值: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9.13%

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82%,較統計局公布的11月值(7%)下降0.18個百分點。其中,興業證券王涵和長江證券伍戈給出了最大預測值7.2%,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小預測值6%。

2021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13%,高於2020年的預測均值2.44%,其中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12.6%的最高預測值,而最低值8%則來自民生銀行黃劍輝和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

招商證券謝亞軒預計,2020年12月工業增加值維持高位。國內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顯示國內製造業生產旺盛,同時國內汽車銷售形勢較好,美國房地產銷售形勢改善對出口行業生產也會有明顯的刺激效果。近期重化工業高頻數據也出現改善跡象,一是12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突破220萬噸,創歷史新高;二是唐山鋼廠產能利用率上周再次回升至80%以上。綜上預計12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6.8%。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12月預測(工業增加值):

丁安華:6.8%

丁爽:6%

康勇:7%

鄭後成:6.8%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0年預測(工業增加值):

丁安華:2.2%

康勇:2.3%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1年預測(工業增加值):

丁安華:8.5%

康勇:8.1%

———————————————————

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7.35%

經濟學家們對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98%,高於統計局公布的11月值(2.6%)。其中,招商銀行丁安華給出了最高值3.4%,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最低值2.1%。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較2020年有所上升,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均值為7.35%。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在製造業方面,2020年12月份,出口貨櫃指數不斷上行,外需仍在持續發力。同時,房地產後周期繼續改善,汽車消費保持堅挺,內需短期亦有支撐,帶動製造業生產投資雙雙上行。冷軋價格的持續上行亦提示,12月份製造業投資繼續高位運轉。在房地產方面,年末推盤、交房的壓力上升,加之房地產補庫動力仍存,預計新開工、施工面積將保持上行,建安投資支撐房地產投資韌性。在基建投資方面,財政支出節奏依舊偏慢,加之年末新開工項目減少,施工放緩,預計當月同比小幅下行。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0年預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李文龍:2.7%

魯政委:3.2%

陸挺:3.2%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1年預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李文龍:7.7%

陸挺:8.4%

———————————————————

七、房地產開發投資: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6.55%

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的預測均值為6.91%,較統計局公布的11月值(6.8%)上升0.11個百分點。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中,招商銀行丁安華給出了最高值7.3%,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最低值5%。經濟學家們預計202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將回落至6.55%。

交通銀行唐建偉表示,投資延續恢復趨勢,前期刺激政策落地見效促進基建投資增速加快。房地產投資具備韌性,有望保持增長態勢,年末開發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加快。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0年預測(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

王涵:7.1%

溫彬:7.1%

鄭後成:7.2%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1年預測(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

王涵:7.1%

溫彬:8%

———————————————————

八、外貿:2021年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5160.35億美元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1年進出口同比值以及貿易順差均將高於2020年預測值,其中,出口同比預測均值為3.44%,進口同比預測均值為-0.64%,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5160.35億美元。

瑞銀證券汪濤表示,出口可能有所走弱,但增速依然比較穩健,同比增長12%。歐洲新一輪封鎖措施可能令外需承壓,統計局和財新製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有所下滑。不過,儘管2019年同期基數較高,但2020年12月韓國出口同比增速從此前的5%反彈至13%。整體而言,考慮到基數較高,估計12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從11月21%的高位回落至12%,依然較為穩健。另一方面,由於2019年同期基數較高,去年12月進口同比增速可能從此前的4.5%下降到0左右,貿易順差大致企穩於760億美元。

九、新增貸款:2021年新增貸款預測均值為20.64萬億元

經濟學家們預計,本周將會公布的2020年12月新增貸款將由上月公布值(14300億元)降至12380.68億元,2020年全年新增貸款的預測均值為19.62萬億元,2021年這一數值將上升至20.64萬億元,在對2021年的預測中,最小值17.83萬億元來自海通證券姜超,最大值22萬億元來自新時代證券潘向東、招商銀行丁安華和交通銀行唐建偉。

民生銀行黃劍輝表示,企業貸款方面,2020年12月PMI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處在擴張區間,信用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意願不減,中長期企業貸款佔比仍將擴大,但企業票據融資仍是拖累項;居民貸款主要受消費穩步增長支撐,房地產降溫也制約居民按揭增長。預計12月新增信貸1.2萬億元,同比小幅多增600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58萬億元,控制在20萬億元之內。

十、社會融資總量:2021年社融總量預測均值為34.61萬億元

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12月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2.11萬億元,較央行公布的11月數據(2.13萬億元)有所下降。其中,海通證券姜超給出了最大值2.5萬億元,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給出最小值1.5萬億元。經濟學家們對2021年度社會融資總量的預測均值為34.61萬億元,持平於他們對2020年社會融資總量的預測。

興業證券王涵表示,新增社融信貸繼續向正常水平回歸。經濟逐漸恢復正常,應對疫情的階段性政策或逐漸退出。貨幣政策重心由對衝疫情轉為化解槓桿率上升帶來的風險,接下來「寬貨幣+緊信用」是大概率組合。新增社融、新增信貸或邊際放緩,繼續向正常水平回歸。

十一、M2:2021年增速預測均值為9.45%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0年12月M2同比增速將從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10.7%)下降至10.57%。其中,民生銀行溫彬、畢馬威康勇、交通銀行唐建偉和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給出了最大值10.8%,海通證券姜超給出了最小值9.8%。2021年M2同比增速預計將降至9.45%。

交通銀行唐建偉表示,2020年12月三方面因素將對廣義流動性M2增速產生積極影響:一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變,並進一步要求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政策預期將保持基本穩定;二是信貸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對 M2增速持續反彈形成一定支撐;三是12月通常為支出大月,財政支出可能超2萬億元,對M2保持較快增速有積極影響。

———————————————————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0年預測(M2):

丁爽:10.7%

李文龍:10.8%

鄭後成:10.5%

11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1年預測(M2):

李文龍:10.5%

———————————————————

十二、利率&存款準備金率:2021年利率變化可能性較小

給出一年期LPR利率預測的16位經濟學中,有一位預計今年底一年期LPR利率將下調至2.85%,兩位預計2021年期間,這一指標將有所上調,其他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指標調整的可能性較小。同時,有三位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央行將下調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其他13位經濟學家預計2021年,央行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較小。所有經濟學家都預計今年存款基準利率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較小。

海通證券姜超表示,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例會。會議強調「穩字當頭,不急轉彎」「鞏固貸款實際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目前無需擔心加息,常態化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

十三、匯率:2021年底人民幣匯率將較2020年末升值1.15%

2020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5454,經濟學家們預測,2021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升值至為6.44,年底人民幣對美元預期均值為6.47。

植信投資研究院連平表示,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正由年初美元指數主導,切換至中國貿易順差等多種因素。預計2021年人民幣匯率中樞為6.4左右,上半年最高可能衝至6.1左右,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復甦、美元階段性走強可能最低回落至6.6。

十四、官方外匯儲備:2021年底預測均值為32512.18億美元

經濟學家們對2020年12月底官方外匯儲備的預測均值為32328.47億美元,他們預計,2021年底這一數據將穩中有升,預測均值為32512.18億美元。

十五、政策

工銀國際程實認為,跨越跌宕起伏的2020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仍未結束,既會成為發展舊模式的終點站,更將開拓世界新潮流的起跑線。順勢而上,2021年中國「雙循環」新格局料將加速成形,深刻重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與新機遇。循勢而觀,從「內循環」看中國,在擺脫疫情拖累之後,消費新動力與投資新重心有望形成共振,有力推動內需擴張。從「外循環」看中國,得益於出口新韌性與人民幣資產新角色,中國經濟與全球體系的紐帶有望趨於鞏固。從政策面看中國,貨幣政策的重回常態、積極財政的「減額增效」以及改革開放的提速深化,料將推動經濟治理從逆周期向跨周期轉型。逐勢而動,立足於「雙循環」新格局,2021年人民幣資產有望展現更為豐富的新魅力。上半年經濟率先復甦所釋放的周期性力量,以及下半年改革紅利所驅動的成長性機遇,有望交替夯實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視野下的相對優勢。

招商銀行丁安華表示,回望過去,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我國經濟從貿易摩擦和疫情衝擊中復甦起到了積極作用。展望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政策將從跨周期的角度考慮,為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保駕護航。當前,貨幣政策正從應對疫情衝擊的偏寬鬆狀態向後疫情時代的穩健中性取向回歸,「穩貨幣」「穩信用」或將成為去年末和今年初的政策基調。預計2021年末社融和M2增速將分別回落至11.5%和9.5%。下半年可能有一次全面降準,幅度為50bp;年末1年期LPR和5年期LPR繼續保持不變,分別為3.85%和4.65%。財政政策方面,預計2021年目標赤字率大概率將下調至不高於3%的「常規」水平,特別國債將不會繼續發行,新增專項債限額將大致為3.5萬億~4萬億元,繼續擴大減稅降費規模的可能性較小。

本期「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21位經濟學家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

程實: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丁安華: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康勇: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黃劍輝: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

姜超: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文龍: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野村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唐建偉:交通銀行首席研究員

潘向東: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汪濤: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王涵: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溫彬: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謝亞軒: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鄭後成: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周浩: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

周雪: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

相關焦點

  • 我國GDP2020年將破百萬億 經濟復甦深化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GDP2020年將破百萬億,經濟復甦深化供給側修復基本完成,需求側修復進一步提速,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向長期中樞水平趨近。國家統計局將於1月18日發布2020年全年宏觀經濟「成績單」,GDP增速、工業、消費、投資等經濟指標數據將亮相。
  • 各國GDP預測:美國20.8萬億美元,印度2.59萬億美元,我國呢?
    美國(20.8萬億美元)。作為全球科技與經濟強國,美國的GDP穩居全球第一。在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的GDP更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同比實際下降2.8%,環比年化大增33.1%。近日,摩根大通對美國在今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進行了預測:由「之前預測的環比年化增長2.8%,調整為下降1%」。
  • 08年13省GDP超萬億 16省力保今年GDP增速兩位數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會將GDP目標設定在什麼位置,註定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行為。   從已經召開兩會的26個省份中,預計今年GDP增幅沒有一個低於8%的省份,相反倒有16個省份提出將力保GDP增速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四個直轄市今年GDP增速均值達到10.5%(這一數據是經過算術平均後得出的,下同)。北京市初步預計,本市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9%。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擴大內需,新格局下的內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追求更高質量的內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推動我國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形成競爭新優勢。
  • 管清友:「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經濟、政策與投資
    日前,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的「2020浦江養老金融夜話」第二期活動特邀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作題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經濟、政策與投資」的主題演講。短期來講,「雙循環」是「十四五」規劃重要的關鍵詞,長期來講,這意味著我們過去的國際大循環格局肯定會發生變化。那麼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投資都將面臨哪些變化?管清友院長的分享將為大家釋疑解惑。
  • 2018.07:利用混頻大數據預測中國季度GDP增速研究(何強)
    2季度中國季度GDP增速進行了預測分析。(2)定量預測方法。它主要是指預測者依據政府統計數據、調研數據、模擬數據等傳統結構化數據,通過使用統計方法或數學模型對季度GDP走勢進行預測的方法。該方法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兩類。
  • 中國三季度GDP增速6% 四季度貨幣政策風向會怎麼變?
    就細分項而言,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8%,前值為4.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5.4%,前值為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前值為7.5%。針對這一數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家中外資機構普遍表示,外部經濟環境仍是影響企業信心和投資活動的主因,而國內的逆周期調控政策則起到了託底經濟增長的作用。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6 22:45:40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機構調GDP增速預期 全年可能低於7.5%
    眾多機構看空中國經濟,很多都下調了今年GDP增速預期,不乏將預測值降至7.5%的官方目標以下者。日信證券報告稱,二季度開始經濟繼續下行,今年後三個季度的GDP增速將分別為7.6%、7.5%和7.3%,全年經濟增速為7.5%,2014年將降至7.1%。
  • 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丹麥藥企諾和諾德供圖 (第三屆進博會)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中新網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陳靜)諾和諾德牽手微軟提升民眾對糖尿病認知;諾華製藥與微醫打造「專病一體化診療」模式;輝瑞與醫學院校共同推動醫防協同;勃林格殷格翰助力中國卒中學會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的卒中診療流程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與前一階段政策主動約束資金供給不同,本階段的社融收縮主要緣於融資端需求的回落。鑑往知來,從當前來看,我國社融拐點特徵明顯,經濟正從快速修復的「第一部曲」向穩步擴張的「第二部曲」邁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速會因基數效應而明顯高企,這未必代表實際經濟動能的急劇走強。不過史實表明,即使經濟環比增速有所下降,利率大概率也將跟隨經濟同比的方向。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醫藥製造業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醫藥製造業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醫藥製造業行業研究單位提供的詳實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研資料,立足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主要行業對醫藥製造業行業的影響,重點探討了醫藥製造業行業整體及醫藥製造業相關子行業的運行情況
  • 邢雲超:雙循環——中國經濟新格局
    今年五月以來,國內高層多次提及「雙循環」概念,「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此乃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大背景下中國更高層面結構調整和更深層次體制改革之新經濟戰略,堪稱在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之根本遵循,料將主導2035中國經濟遠景規劃大方向,成為中國經濟未來一個時期重點發展之核心。」雙循環「模式是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發展轉軌的政策選擇。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數據顯示,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較2020年普遍回落,其中8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此外,2020年31個省份的GDP總和超全國的差額首次出現銳減,意味著地方GDP之和與全國GDP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2020年中國各省市GDP增速可參考2020年數據,各省市排名情況或有些許調整。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
    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2021年經濟將快速回升 呈前高后低趨勢根據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中科院發布今年經濟預測:快速回升前高后低,增速約8.5%
    中科院發布今年經濟預測:快速回升前高后低,增速約8.5%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2021-01-08 11:36 來源:澎湃新聞
  •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鴿派聯儲與強勢美元
    以此為起點,兩大因子將階段性地主導美元指數的振蕩走勢。因子一:降息預期修正,注入上行推力。正如我們此前報告所指出,在「10年-2年」美債收益率倒掛之後,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過度悲觀,但是真實的衰退風險並未失控,因此市場對降息空間的預期存在普遍超調。近期,內外部因素共同觸發了超調預期的急遽修正。內部來看,美國經濟韌性猶在。8月份美國零售銷售環比增速超預期,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亦有所回升。
  • 中金公司最新十大預測: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速有望回升至9%
    中金公司3月23日發布最新中國宏觀專題報告,該報告對中國2020年GDP增速、2021年GDP增速、進出口、投資需求、物價水平、外需、全球經濟狀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十個方面進行了最新預測。  鑑於此,中金公司將202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進行下調,同時隨著基數走低、環比企穩,預計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速有望回升至9.0%。
  •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大概率保6無憂 貨幣政策有空間
    2019年GDP或增長6%中國經濟增速在2018-2019年下降較快,於是有觀點認為潛在增速已大幅度下移,但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我國經濟增速依然有望維持中速偏高增長。我們統計了10家券商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