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均衡發力,結構性轉型...

2020-12-0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月22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中國證券業高峰論壇」上,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伍戈博士發表了名為《實體與貨幣展望》的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表示,中期角度而言,整個經濟還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

伍戈先生曾長期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他是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並擔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

實體經濟依然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

伍戈首先談了對目前實體經濟所處階段的看法。

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至6.0%;CPI由於豬價因素擾動漲幅擴大,10月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5.5%。也就是說,當前經濟受到「滯脹」困擾。

對外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仍在進行中。許多人喜歡將中美貿易摩擦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與美國貿易摩擦對比。回顧歷史,上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時期,日元的匯率相對於美元一兩年之內升值了200%左右,這意味著日本當時出口包括美國在內所有國家的產品成本上升了200%多。而和日本當年相比,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力度實際要小得多。另外,中美貿易佔中國GDP比例已經由過去的10%左右下降至只有百分之三點幾。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客觀存在,但更多是受到全球經濟動能的影響。

對內來看,由於受地產調控的影響,國內地產有所趨弱,但韌性猶存。本輪地產調控與經濟周期有所脫鉤——2019年5月,「23號文」收緊房企融資;2019年7月又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本輪調控更多著眼於房價地價等地產自身狀況,從商品房同比銷售面積等因素分析,需求端受到影響相對較小。

2019年貨幣政策大事件:人民幣匯率「破7」

伍戈認為,2019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大事件可能算是人民幣匯率「破7」。

伍戈指出,人民幣匯率的升貶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所有資產的升值和貶值,從而對A股的估值產生顯著的影響。回顧歷史,凡是股市大幅波動的時候往往都可能疊加匯率的變化,「股匯債」三者聯動。一個成熟的投資者能夠看到之間的有機聯繫,並能夠在不同的領域尋找到不同的標的輪換。

人民幣「破7」不論是市場行為還是央行默許,都可以與當年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日元劇烈升值進行對比。當年日元升值幅度極大,造成日本出口短期受到重創,與此同時,日本國內財政政策由於高槓桿原因不敢發力。外需不行、財政又不敢發力的情況下,整個經濟調整的負擔就「甩」給了貨幣。當時日本實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房價股價高度泡沫化後崩潰,其「失去的二十年」教訓之慘痛,足以引起做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的重視。中國近年來穩健的貨幣政策背後的原因或許是決策者們汲取了日本的經驗和教訓。在外部衝擊下,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匯率貶值承擔了部分外部衝擊的壓力。

政策天平向穩增長目標傾斜

伍戈同時表示,整個經濟從中期而言,還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雖然「去槓桿」三個字在2018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未出現,但仍對經濟產生著深刻影響,這不僅體現在實體經濟下行方面,也體現在民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

在「穩增長」和「去槓桿」之間,今年的政策確實很「糾結」。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天平」開始向「穩增長」目標傾斜。

一方面,本輪地產調控最重要是「因城施策」。房地產仍是中國GDP中貢獻最大的行業。雖然現在中國經濟正往新經濟、高科技轉型,但如此面對巨大的GDP體量,新經濟、高科技能直接引領和帶動GDP的直接效應仍然不高。即使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因城施策」下,需求端調控溫和而供給端收縮有限,未來地產投資回落幅度可控,但房地產依然具有韌性,能對中國經濟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民企大部分是製造業,目前大部分民企仍然處於修復資產負債表階段,償債能力依然不高。過去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靠國有企業帶動民營企業的投資;但最近國有企業受負債約束比較大,這一輪周期將更多的是外需帶動對民營製造業投資。

目前看起來中國經濟或是較悲觀的時點,但在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下,我國經濟或將「先抑後穩」。相比過去,中國經濟增速目前變得「更平」,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消費佔比顯著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濟總量的「故事」已經變得不那麼有趣,但是結構性的「故事」已經變得越來越精彩。貴州茅臺現在股價「上天」,和上世紀70年代滯脹時期美國經濟、股市低迷,但可口可樂股價大漲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伍戈總結道:目前全球正處於百年不遇的大變局時刻,如何從容地面對取決於對歷史的觀察。他認為,目前中國政策從組合角度而言發力均衡,財政仍在發力的過程中,可能貨幣的力度不是那麼大,但匯率又變得更加的靈活。從中短期看,如果貨幣政策穩健,經濟下行時利率未必明顯下行;長期來看,經濟下行會伴隨利率中樞下行。整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還在下降過程中,政府不斷下調GDP目標,順應潛在增速趨勢,但即使GDP放緩至6%,調查失業率仍將處5.5%以下的溫和水平。宏觀總量可能變得不是那麼的重要,但內在結構性的轉型給投資者帶來的機會可能更值得期待。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宏觀調控著力長遠問題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2021年,宏觀經濟又將如何演繹?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要充分肯定疫情後我國經濟恢復取得的成果,諸如疫情防控、「六穩六保」等一切措施使得中國經濟率先得到恢復。
  •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讓資本市場更好地「輸血...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訊 日前,由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博士撰寫的《再創均衡》,由廣東人民出版社作為年度重要經濟類圖書出版。陳靂介紹,《再創均衡》通過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產業經濟、科技轉型、金融供給制改革以及海外市場的分析,提出「資本市場能夠更好地給實體企業進行『輸血』,提供穩定的金融支持,推動我國戰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未來如何形成一個持續健康的金融機制,具有參考借鑑價值。
  • 太平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太平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肖立晟博士在2019FICC論壇上表示,全年經濟的主要矛盾是去槓槓背景下的政策取向;短期消費下降主要源於經濟周期波動和居民債務約束影響,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會中斷;棚改退出貨幣化置換,房地產銷售將繼續下降,投資不足會進一步降低政策空間,貨幣與財政政策會繼續寬鬆;基建發力有限,金融監管對
  • CF40研討會|2019宏觀經濟,底在何處
    2019年,市場普遍關切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應如何認識本輪中國經濟下行的成因?經濟下行底部在哪裡?已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是否充分?接下來宏觀政策需要做出何種調整才能有效應對?2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召開CF40季度宏觀政策報告論證會暨雙周內部研討會,會議主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與會嘉賓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CF40報告:政府廣義支出成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7月24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下稱「《報告》」)認為,當前核心CPI和PPI低位運行,表明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宏觀政策組合中應實施穩總量政策,保持廣義信貸的穩定增長,其中又以穩定廣義政府活動(包括一般政府支出以及地方融資平臺
  • 8位首席經濟學家把脈中國經濟: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房地產...
    中國證券業協會於2018年12月25日組織召開第一次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季度例會,來自申萬宏源證券楊成長、中泰證券李迅雷、中信證券諸建芳、湘財證券李康、東方證券邵宇、新時代證券潘向東、大成基金姚餘棟、富國基金袁宜等8位首席經濟學家以及5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參加會議。
  • 伍戈:房地產、汽車動能正從谷底修復 各行業股指收益率折射經濟...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團隊研究認為,隨著疫情高峰的消逝,我國房地產、汽車等重要動能正從一季度斷崖式下降的谷底逐步修復。受疫情衝擊影響較大的餐飲等服務業依然步履維艱,但邊際恢復趨勢也有所顯現。諸多跡象表明,當前內需依然低迷但自發性修復已在路上。 展望未來,海外疫情擴散之下主要經濟體停擺衝擊在所難免。
  • 湘財證券首席李康: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沒說服力
    (原標題:2020首席展望|湘財證券李康: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沒說服力)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未來,推動結構性改革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改革領域包括:勞動力市場改革,資本市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私人部門投資,繼續推動開放等等。此外,根據「不等邊不可能三角」理論,孫國峰認為未來對資本流動的管理至關重要。央行應該通過「三支柱」(three pillars)來維持宏觀經濟均衡:提高匯率靈活性,改進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強化全球貨幣政策協調。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英大證券鄭後成認為,剔除同比的基數效應後,2021年GDP增速大概率還將位於較高水平,處於「合理區間」之內。從先行指標看,2021年製造業PMI與服務業PMI大概率全年高於50.0,這就意味著宏觀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從基本面看,受益於海外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推動宏觀經濟向好,疊加新冠病毒疫苗成功研製並投放,預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有望維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
  •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大概率保6無憂 貨幣政策有空間
    回顧2019年,外部經濟環境波雲詭譎,國內經濟轉型已然啟動,展望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將呈現何種走勢?CPI高位何時來臨?貨幣政策是否邊際放鬆?經濟可能略呈現前高后低狀況,年初政策發力可能推升經濟增速至6.1%,而後可能逐步回落到4季度的5.9%。財通證券認為,2020年GDP實際增速或小幅下降至6%左右,降速提質,不宜過度悲觀。 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逆周期調控將力促經濟平穩運行。
  • 伍戈:自發性經濟修復已在路上 總需求不足仍是最主要矛盾
    在4月23日的CF40青年論壇內部研討會「衝擊與應對」上,CF40青年論壇會員、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伍戈發表主題演講表示,以上判斷基於三方面表現:第一,受疫情衝擊影響較大的餐飲等服務業依然步履維艱,但近期邊際恢復的趨勢有所顯現;第二,汽車和房地產開始自發修復;第三,製造業方面還將明顯承壓,因為它的外需關聯度實在太大。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結構性政策或持續發力日前,央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三大行研主力集體出走,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副所長相繼出走...
    12月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光大證券研究所上榜2019年新財富的化工、輕工和紡織服裝、家電三大行研主力集體出走,同一時期,胡雅麗也已經離任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此前,5月,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職回到中金公司;8月,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離職前往中金公司,擔任首席宏觀分析師。
  • 長江均衡成長混合發起式A : 長江均衡成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
    長江均衡成長混合發起式A : 長江均衡成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 時間:2020年12月02日 12:56:10&nbsp中財網 原標題:長江均衡成長混合發起式A : 長江均衡成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
  • 國海證券:明年A股將延續上行 關注消費製造
    26日,國海證券「新徵程、新智造」2021年度策略會在上海香格裡拉酒店舉行,策略會通過搭建兩天的政策專家、上市公司、產業技術專家、優秀分析師的交流平臺,為眾多投資者答疑解惑。本次策略會由國海證券總裁盧凱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雲中、國海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首席宏觀分析師樊磊、首席固收分析師靳毅、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浩等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 重磅:知名經濟學家孫明春再出江湖!出任海通囯際首席經濟學家
    今天,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正式履新海通國際(665.HK),成為其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將主要負責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研究分析,進一步提升海通國際整體研究能力,為公司的戰略發展及資產配置出謀劃策。
  • CMF發布「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 報告
    百度APP、新浪財經、網易財經、鳳凰網財經、搜狐財經、《財經》、和訊財經、WIND、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平臺線上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近140萬人次。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楊瑞龍主持,聚焦「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知名經濟學家楊再平、林採宜、伍戈、程實、袁海霞聯合解析。
  • 華泰證券年中策略:下半年宏觀經濟常態回歸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王蕊新冠肺炎疫情起波瀾,券商IT能力及機構業務再度迎考。主會場特邀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此次北京突發疫情雖來勢洶洶,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但通過北京各部門協同高效、精確防控,2至3周內會出現拐點,一個月內將得到有效控制。厭戰、恐懼情緒不可取,現在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健康素養、積極配合政府行動。
  •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從「六穩」到「六穩+六保」再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大體是過去一年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布局走出的基本軌跡。在中國的經濟形勢判斷和經濟政策布局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是「六穩」「六保」,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則是中國邁向「十四五」經濟工作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