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蒙古大汗的貴由,為什麼卻得不到整個蒙古的支持?
文/有內涵的我呀 圖/網絡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每次繼承大統之時,都面臨著站隊,貴由稱汗時也是一樣,這個時候無論是誰稱汗,都不會得到整個蒙古的支持,因為我們從成吉思汗那裡繼承的時候已經打破了傳統舊制度,而對於貴由的汗位,最不滿的就是朮赤之後和託雷之後,他母親乃馬真後所操縱的稱制和作弊,都與蒙古民族的樸實是不符合的。
自窩闊臺即位以來,蒙古帝國的派系鬥爭就已經開始了,蒙古的繼承制度是「幼子守灶」制,而非漢人的「嫡長繼承」制,成吉思汗的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成吉思汗傳位給窩闊臺實際上是因為帝國的需要,在這四個兒子中,成吉思汗根據他們各自的能力分別予以重任,朮赤掌打獵,察合臺掌管法令,窩闊臺主持朝政,拖雷率領軍隊。
託雷一直都是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他也是一名傑出的軍事戰略家,但在成吉思汗晚年時,蒙古帝國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成吉思汗很清楚,帝國需要一位政治家來鞏固和發展,而不是帝國的統治者,因為窩闊臺的政治能力和治理國家的能力更突出,所以成吉思汗打破了古老的蒙古傳統,立了窩闊臺作為他的繼承人,即使在第六次西夏遠徵的大帳篷裡,奄奄一息的成吉思汗也沒有忘記召集後人和大臣們,告訴他們窩闊臺是他的繼承人,但這個遺命也成為蒙古帝國內部矛盾激化的開始。
古代部落的貴族仍然重視傳統部落的民主選拔會議,雖然窩闊臺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但在成吉思汗死後的兩年內,他仍然沒有成為蒙古的大汗,在汗的職位空缺的兩年裡,依舊是幼子拖雷掌管著國家政府,直到庫裡臺大會上,貴族們支持幼子拖雷稱汗的呼聲仍然沒有停止,最終在經過40多天的辯論後,窩闊臺才艱難的登上汗位,這時,託雷系和朮赤系與窩闊臺系的矛盾就已經出現。
窩闊臺的汗位本身就已經產生了矛盾,失去了一些蒙古貴族的支持,到了貴由問題上就更加劇了,更加尷尬的是,窩闊臺沒有立長子貴由成為他的繼承人的意思,窩闊臺更喜歡他的第三個兒子闊出,並表達了立儲的意思,但闊出在出徵南宋時不幸陣亡,隨後窩闊臺又想要讓闊出之子失烈門繼位,然而,他在還沒頒布法令之前就去世了,這就徹底給誰來繼承留下了個難題。
當窩闊臺去死後,貴由仍在外面打仗,所以朝內的局勢非常危急,乃馬真皇后想把自己的兒子貴由設為可汗,於是找相國耶律楚材商議,但耶律楚材並同意,他堅持要遵守窩闊臺的遺願立失烈門為汗,就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有大臣建議先讓皇后監製,等到失烈門長大以後再說,所以蒙古帝國的權力就落到了皇后的手中,這為貴由回歸後可汗的主張奠定了基礎。
皇后在位期間,她左右周璇,大肆行賄宗王重臣,替貴由日後取得支持打下了基礎。後來,乃馬真後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召集眾多諸王和貴族召開庫裡臺大會,這次會議就是給貴由準備的選舉大會,貴由本人可以說是家族中能力較突出的,在西徵期間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在繼承汗位後好好治理朝政也是不錯的,但貴由上任後,他的母后一直控制著朝政,她雖然有政治手段幫助兒子上位,她沒有政治能力來治理這個國家,她濫用獎勵,廢除了法律制度,出現了各種政府法令和矛盾,政治變得越來越腐敗,這一切在蒙古人心中不會歸咎在一個女人身上,而是會怪罪到他們的大汗身上,所以貴由在任期開始時名聲並不好。
貴由在重新掌權後,仍然沒有什麼改變,貴由不但改變母親獨裁統治的混亂局面,反而大開府庫,獎勵了那些稱他為可汗的國王和大臣們,雖然他在軍事上有突出的成就,但他的身體並不強壯,手腳有患有抽筋,作為一名大汗,他上任後不注意自己的身體,日夜沉溺於放蕩之中。所以,在他任職的兩年裡,政局依舊「內外離心」,積重難返,成為一位失敗的大汗。
總而言之,貴由沒有得到廣泛支持的原因是,從他爺爺輩破壞舊制開始,就在蒙古內部造成了矛盾,這種體制問題在日後的蒙哥稱汗,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中都有體現,他的母親乃馬真後的稱制和專權制度擾亂了蒙古內部局面,給貴由留下了不好的名聲,當貴由掌政時,又沒有表現出蒙古大汗應有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