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一個話題的時候,電影總是不分國界的,但是在這個話題上體現的卻是不一樣的手法。法國電影很少以「恐怖」、「血腥」的標籤走進人們的視野,畢竟在認知上法國就是一個浪漫的國度,很多知名電影大都溫情流露。但是,不主流不代表不敢想,不知名不代表不敢拍,這部法國電影《生吃》就是打破人們認知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高分恐怖青春片,這是比人血饅頭還要真實的「吃人」世界。
打開豆瓣,《生吃》的分類為恐怖/劇情,實際上這部電影是帶著恐怖色彩的一部青春電影。除了血腥之外,女主角加朗斯·馬裡利埃(Garance Marillier)的演技和顏值都持續在線,青春感也有,恐怖感也有,觀影體驗感還不錯。
影片的劇情設置很有意思,走向也是層層遞進的,從交代賈斯汀被要求成為素食主義者到來到學校打開食肉的大門,賈斯汀每一個階段的不適——放縱——接受——克制與和解都被加朗斯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一個階段明確但是帶有瘋狂掙扎的過程恰恰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無論是開始的戒斷還是後期的放縱,年輕荷爾蒙充斥的畫面感讓人也想代入其中。
另外,影片中姐妹的設置是比較出彩的存在,姐姐大膽、叛逆又張揚的性格跟乖巧的賈斯汀恰好相反,但也正是這種恰好相反的存在才讓兩個人的發展走向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姐姐算是賈斯汀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的存在,正是她帶領著賈斯汀一步一步走進肉食主義者的世界。但是她也是警示一般的存在,姐姐最終的失控是預料之中的結果,也正是這樣的結果,給了賈斯汀克制與和解的力量(有的網友認為是虛假姐妹情誼,得看個人理解吧……)
事實上,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並不僅僅是一部「劍走偏鋒」的青春片,更是一部帶著女權色彩的影片。在好萊塢的電影中,我們往往看到的電影都帶著男性主義,各種各樣的設定中女人幾乎都是男人附屬品的存在,妥妥的男權社會。
不過,《生吃》也打破了常規,僅僅一個部分就足夠清晰明了了——賈斯汀與男室友發生關係的時候,由被動變為主動的過程就是「女權」最好的聲明。這段起到的作用很大,不僅僅說明了賈斯汀原始獸性和性慾被喚醒,更震撼在這個過程中女性角色地位的反轉。包括後續賈斯汀與姐姐爭奪室友的過程,更像是原始社會上雄性生物爭奪交配權,不過這次是女性主導,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設定與內容的出彩之外還有大背景的符合實際。影片最後賈斯汀父親給她展示滿是瘡痍的胸膛的時候,除卻震驚還有就是恍然大悟,賈斯汀和姐姐對於肉的變態渴望更像是來自於母親的遺傳。在這裡,有大佬給出的解釋是「媽媽、姐姐和女主是攜帶M129K突變基因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弗雷(Fore)部落的後裔」,弗雷部落有一個習俗就是吃人,而且多以女性和孩童為主要進食者,但是當時因為出現了朊病毒(人死之後,大腦和脊髓等會被部落裡的婦女和兒童吃掉,儲存在其中的朊病毒會順勢進入他們的身體,從而引發海綿狀腦病),最終會導致人狂笑而死所以這個習俗被明令禁止了。這樣看來,這個故事的大背景仿佛還有事實依據可言,可看性相對來說提高了不少。
拋開影片內容,影片的畫面感和配樂也很到位。整部電影的色彩飽和度很高,色彩飽和度決定著影片的真實感,與此同時又因為後半部分血漿爆發的拍攝所以才導致很多觀眾表示對該片不能夠忍受,可以說有利有弊。配樂沒有震耳欲聾、一驚一乍的音樂,也沒有往常看恐怖片的詭異樂曲,因為畫面感太充實所以音樂在這裡起到的作用是增色,並不需要太強烈的音樂,導演朱麗亞對此的認知很到位,把控起來也就很妥當。
《生吃》這部電影,真正評判起來算不上是純正的恐怖電影,也算不上是純正的青春電影,但是導演能夠用極端的方式來為我們打開一場別致的青春盛宴也是值得褒獎的。題材終歸是「死」的,但是角度卻是活的,這不就是一部好電影應該所在的出發點嗎?最後友情提示,實在忍受不了血漿的小夥伴就不要看了,後半部分很精彩但是大概會難以忍受,請慎重考慮。不知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怎樣的見解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