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陣痛」這個話題上,我們看過的電影往往都是清新文藝片。
像如《小時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種電影總是帶著一代人的青春感,帶著一些人的悲傷,所以才讓觀眾與其產生了共鳴。在「青春」上,大家的認知幾乎是一致的——文藝、悲傷甚至還要牽扯上所謂的愛情。然而,題材終歸是題材,真正能讓人深思的電影不應該僅僅桎梏於這層表面的含義上,而是有更深層甚至更廣泛的含義。
《生吃》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它不同於我們所認知的電影,而是打破了大家共有的認知。血腥、激情甚至還帶著那麼一些色情。這樣的對於「青春」的認知卻恰恰是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不同之處,所以相對來說,這個電影存在的意義就比文藝片的激勵意義更大了起來。
影片的內容很具有階段性,每個階段想要表達的意義也極為清晰。電影以女主Justine的獸性和性慾這兩方面為主線來給我們講述的故事。
第一個階段充斥著「壓制」與「壓抑」。出生在獸醫世家的Justine從小就被要求做素食主義者,這種強力的克制來源於自己的家庭,甚至對於她的出行、交友等方面也極為克制。與此同時,Justine還有一個姐姐Alexia,Alexia從小就叛逆、大膽,性格與Justine截然相反,為了上演一場姐妹之間的「動人感情」,於是Justine被送到了她姐姐所在的學校,一所獸醫醫學院。這個過程,仔細一想是最能產生共鳴的過程,從小到大的日子裡,誰都想快點長大,畢竟長大了就不必再受父母的控制,因為父母的壓制對我們而言就是牢籠。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感動天地的姐妹情深,Justine剛到學校就被姐姐拉著去接受了新生的洗禮,在全身被潑滿動物血的同時還要吃下兔子的內臟。作為素食主義者的Justine在這個過程中極受折磨。這個階段就是第二個階段,即打破壓制,激發本性的一個過程。
吃過肉的Justine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種對於肉的渴望從心底油然而生,甚至更渴望生肉,於是她啃食了姐姐Alexia的斷指。Alexia並不意外妹妹的行為,想一想姐姐的性格實際上也就明白了,她大膽又叛逆甚至是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融入了外面的世界,很顯然姐姐早就成為了肉食主義者,Alexia在這裡變成了Justine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三個階段是最為激烈的階段,這個階段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色彩。被激起獸性的Justine差不多已經過了對於食肉的不適應時期,伴隨著獸性的甦醒她的情慾也隨之甦醒。實際上,關乎「青春」這個話題上,西方人拍的電影總會牽扯上「性」這個話題,並不向東方人一樣避諱,這恰恰也是他們的文化,「敢於直視與表達」在這裡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言。
兩者的甦醒,隨著時間的推移,Justine能做的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欲望,無論是食肉的欲望還是性慾,既然想要那就一起釋放——所以她開始享受,她化著精緻的妝去會參加派對,在燈紅酒綠、舞池搖曳中享受陌生人的味道,她會與室友(gay)發生關係並且捍衛她所擁有的東西,這個過程中就像是初嘗「聲色犬馬」的年輕人,一旦開始就會上癮,一旦上癮就會放縱,在放縱中漸漸失去自我。
然而,要知道,《生吃》這部電影只不過是披著「恐怖」和「極端」外衣的青春片,青春的最後實際上就是找到本我。影片的結局其實就是Justine所經歷的第四階段,這個階段的她選擇了回頭看自己的歷程,無論是對於家庭還是對於帶領自己放縱的姐姐,她都選擇了和解。她傾聽了父親的話(當Justine的爸爸展露自己傷痕累累的胸膛的時候,還是蠻震驚的,這說明她的媽媽也是「肉食主義者」很多人對於她們父母的關係也進行了探討,有人說是母親圈養了父親,但是我更希望是真愛成為母親的「解決之道」……)
她去監獄看自己的姐姐,把臉貼在玻璃上,這個時候的她在經歷了人生的狂歡之後選擇了「和解」與「克制」,不過青春的蛻變上不就是從「外界的壓制」變成「自我的克制」嗎?
影片的敘事很清晰,前半部分沒有太大的亮點,但是末尾的鏡頭卻很有分量。對於這部電影,實際上並沒有很清晰的正能量,關鍵是看個人的理解,畢竟在「青春陣痛」這個話題上,每個人的感觸也都是不一樣的,當然如果忍受不了血腥的小夥伴那就請慎重考慮這部電影吧。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女主角加朗斯·馬裡利埃(Garance Marillier)是個美貌與演技並存的姑娘,pick一下絕對不虧。不知道大家對這部畫風奇特、角度新穎的恐怖片有怎樣的見解呢?歡迎大家關注我,在評論下方留言,和我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