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SailGP法國馬賽站,
美國隊藍色賽船與日本隊白色賽船
在對抗賽中 ©Jon Buckle /SailGP
《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好萊塢大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其他作品包括《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大撤退》、《蝙蝠俠》三部曲等)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名特工,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時間流」,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 電影《信條》海報
據說導演諾蘭想要用超現代的帆船呈現超現代場景,所以找到了SailGP合作拍攝,帶世界上最頂尖的人群玩最頂尖的遊戲場景。
SailGP當然非常歡迎這樣的合作,能夠在好萊塢大片中扮演頂尖角色,也是身為帆船人的福氣。所以急忙將美國隊的LOGO撕去變成藍隊,日本隊也褪去贊助商的顏色回歸白色。電影中一藍一白50呎水翼雙體船互相比拼。▲ 美國隊藍色賽船,
拍攝於2019年8月英國考斯
©Chris Cameron /SailGP
▲ 日本隊白色賽船,
拍攝於2019年8月英國考斯
©Thomas Lovelock /SailGP
帆船在電影裡十足是富人玩具,也是反派頭子對主角能力的考驗,能在這樣極速的帆船航行中還能談笑風生,的確需要超凡實力。不小心被女主角解開安全扣而掉到海裡,也正是極限運動中因習慣疏忽而常犯的錯誤。
電影中的帆船場景在兩地取景,在索倫特海峽(The Solent)的基地附近拍攝了不少精彩片段,其中充當拍攝背景的懷特島(Isle of Wight)、針頭巖(The Needles),從空中拍攝下來非常壯觀,正是我們去年(2019年8月)參加法斯特耐特帆船賽之前練習時經過的地方,現在在電影中再次看到它們,勾起很多回憶,去年在這裡比賽、練習的場景歷歷在目。▲ 2019年8月SailGP英國考斯站,
英國隊賽船航行經過
索倫特海峽的針頭巖
©Lloyd Images / SailGP
▲ 2019年8月英國考斯SailGP站,
海灘上的觀賽觀眾
©Ben Queenborough / SailGP
9成以上的觀眾對帆船是陌生的,帆船能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裡難能可貴。SailGP也希望通過這次與好萊塢大片的合作,讓更多人喜歡集合上高科技、節能環保、極限運動於一身的現代帆船,這也是世界上所有帆船人有志一同的努力方向。
SailGP F50是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技術最先進的帆船,它到底有多快?2019年8月SailGP考斯帆船周之後,導演諾蘭決定選用美國隊和日本隊兩艘賽船參與電影拍攝的時候,根本無從想像如何抓到最好的鏡頭,但他知道那將會是非常震撼的場景。一開始諾蘭想採用傳統的側面跟拍的拍攝方式,結果因為F50的船隻速度太快而不得不推翻這個拍攝方案。沒有任何機動船只能跟上F50的速度,根本無法穩定地拍出想要的場景。
SailGP美國隊舵手 Rome Kirby 和 SailGP第一季冠軍澳大利亞隊的舵手Tom Slingsby用了一周的時間分別駕駛兩艘F50,配合諾蘭完成電影中帆船場景的拍攝。Rome Kirby說:「攝製組租用的拍攝船是一艘超大的50呎雙體船,但是它完全跟不上我們的速度。我猜他們一開始完全沒預料到我們的速度會這麼快。」▲ 美國隊舵手Rome Kirby,
拍攝於2020年2月雪梨
©Bob Martin /SailGP
最後改成在天空中布滿高高低低的直升機機位,讓帆船加速起飛以後拍攝幾分鐘,回到岸上檢視內容,再根據內容調整接下來拍攝的鏡頭,不斷重複直到找到合適的片段,呈現到電影中。
想像導演抓起導演筒向空中呼喊:「Action!」的場景,非常魔幻。這是科幻,是在把現實場景推向未來世界的嘗試。
澳大利亞隊舵手Tom Slingsby說:「在這一周裡,我們盡力為電影呈現最好的帆船鏡頭。我們在F50水翼雙體帆船上所做的事,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澳大利亞隊舵手Tom Slingsby,
拍攝於2019年5月美國舊金山
©️Lloyd Images / SailGP
▲ SailGP F50賽船時速達50節以上。
圖為2020年2月SailGP雪梨站(第二賽季),
澳大利亞隊在比賽中
©Craig Greenhill /SailGP
▲ SailGP F50基本參數
▲ 億萬富豪、甲骨文老闆Larry Ellison
▲ 2019年8月英國考斯站,
SailGP CEO Russell Coutts爵士(前)
與法國隊舵手Billy Besson一起
參加SailGP 環保項目「海灘清潔」活動
©Chris Cameron / SailGP
許多人說這兩人為了挑戰美洲杯才創建了SailGP。2017年,拉裡·埃裡森的美國甲骨文隊在美洲杯決賽中衛冕失敗,獲勝的紐西蘭隊決定讓美洲杯回歸單體船,並重新制定了一系列規則。而拉裡·埃裡森、拉塞爾·庫茲爵士都是雙體帆船的堅決擁護者,認為雙體帆船將主宰競技帆船的未來,所以他們選擇雙雙退出美洲杯,共同創立SailGP。
2019年賽季有澳大利亞、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和美國6支代表國家參賽的船隊,統一使用F50水翼雙體帆船,在全球5個標誌性的賽場(2月澳大利亞雪梨、5月美國舊金山、6月美國紐約、8月英國考斯、9月法國馬賽)展開角逐,爭奪冠軍獎盃和100萬美元的豐厚獎金,最終由澳大利亞隊獲勝。▲ 2019年9月22日法國馬賽,
澳大利亞隊舵手Tom Slingsby 舉起獎盃,
和隊員們一起慶祝獲SailGP第一賽季冠軍
©Sam Greenfield / SailGP
2020賽季的SailGP因為新冠疫情取消,新賽季預計將於2021年4月和6月分別在美國舊金山和紐約開賽。
值得玩味的是,因為「不服」紐西蘭隊所制定的「美洲杯」新規則而誕生的SailGP,今年8月剛剛宣布了紐西蘭隊的加入,紐西蘭隊成為第二季SailGP的第八支國家隊(其他七支隊伍分別是丹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西班牙、法國隊),在上一屆美洲杯總決賽中打敗美國隊的奧林匹克冠軍Peter Burling和搭檔Blair Tuke將共同擔任賽隊CEO。2020年8月7日,
Peter Burling和搭檔Blair Tuke
與SailGP CEO Russell Coutts爵士
一起宣布SailGP紐西蘭隊正式成立
©Jono Parker / SailGP
2020年2月21日,
(從左到右)第二賽季的丹麥隊、美國隊、
日本隊、澳大利亞隊、英國隊、
西班牙隊、法國隊舵手拍攝於雪梨
©Bob Martin / SailGP
介紹完電影中的帆船,還想說的是這部電影本身也非常吸引我。《信條》是一部集合戰爭、間諜、動作、科幻等元素於一身的未來寓言片,導演諾蘭是燒腦鬼才,《盜夢空間》(2010)和《星際穿越》(2014)顯示出導演天馬行空的時空穿越才華,而《敦克爾克大撤退》(2017)重現了當年英國人民駕駛船隻到法國沿岸救回被困軍人的英勇故事。《敦克爾克大撤退》不那麼燒腦,但已經呈現了這位導演勇於挑戰以遼闊海洋為背景的大場景拍攝手法。
《信條》中的許多宏偉的大場景都更接近於未來場景,比如開場時發生槍戰的基輔歌劇院、主角在海上獨處的丹麥尼斯泰德海上風場、見證時間逆轉的愛沙尼亞塔林的法院大樓、與配角尼爾初次見面卻又很熟悉的印度孟買皇家遊艇會、轉化成紳士的英國倫敦的紳士俱樂部、拿噴射客機去撞倉庫的奧斯陸自由港、洛杉磯機場等,據說眼尖的朋友在後兩個場景中能發現長榮飛機(臺灣長榮航空公司旗下飛機)的身影。2019年2月雪梨站,
Phil Robertson率領的
SailGP中國隊賽船在比賽中
©Lloyd Images /SailGP
這次的《信條》又是一部燒腦片,導演諾蘭想傳遞的信息很多。英文片名「TENET」是一個回字,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都是一樣的念法。從這個英文單詞開始,電影中的時間通過熵元素倒轉。壞蛋首腦利用擁有這項能力的主角搜集散落在世界上的九個部件,當這九個部件拼湊到一起時,能推動世界時間倒轉,而這個量級的時間倒轉是毀滅性的,地球將立即毀滅,是壞蛋首腦得不到就一起毀滅的任性思想法。所以電影中主角不時看手上的智能手錶,因為只要他心臟一停止跳動,毀滅機制就開始啟動。
影片中有些似懂非懂的名詞,比如「祖父悖論」,如果有人回到過去殺了你祖父,那怎麼會有你存在?比如「鉗形攻勢」,原本是戰爭中包抄的意思,在這部電影裡則是指利用正轉與逆轉的時間同時進攻,成功了就正轉,失敗了就逆轉重來,有點像玩遊戲機死而復生的設計。
在電影中F50帆船為什麼是最頂尖的人才能玩的頂尖遊戲?不是因為沒有錢玩機動船,是因為帆船太複雜了,不是推一根操縱杆就能前進的機器,只有夠機靈的人才玩得懂帆船,只有最強壯的人才能玩得動帆船,只有最機警的人才能在危險中全身而退,或是解救人於危難之間。
電影裡有一句針對逆轉時間現象的態度的經典臺詞,「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不也是人們對帆船的基本態度嗎?
《信條》是一部信息量相當大的電影,光看一次可能沒法全看懂,所以票房屢創新高,相信不是所有族群都愛去看,但喜歡看的族群能看兩三次,還不一定看懂,才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下次見面時,如果我開口對你說:我們活在暮色中。請務必回答:黃昏時無朋友......
上一篇:
猜你還想看:
社交隔離在甘比爾群島
薰衣草花園和鹿角森林
走進荷蘭國家海事博物館
疫情中的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