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一兇猛野獸,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2020-10-15 趣聊科學

在我們的大西南,青藏高原的西北,有一片廣袤的高地,這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地貌單元,它就是藏北高原,也叫羌塘,這塊高地的面積接近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6個江蘇省的大小。

這裡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於青藏高原最高的區域,山地、丘陵、平原交織錯落,層次分明。這裡雖然常年高寒,綠植稀少,但是一望無際的黃土,加上遠處的雪山,藍藍的天空,卻也是另一番美景。這裡因為氣候寒冷乾燥,空氣稀薄,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禁區,即使是交通非常發達的今天,也只有少數遊牧民族在羌塘的邊緣活動。而這裡因為人類活動少,卻是動物們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驢、藏原羚、盤羊、狼、棕熊、藏狐、野犛牛等動物,在這裡上演著一場永不謝幕的生命狂歡。而藏犛牛則是這裡最為震撼的生物,大約有1.1-2.1萬頭,是可可西裡的6倍多。

01耐旱、耐旱、負重,它們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也是高原人類生活的依託

野犛牛,也稱為「豬生牛」,在藏語中,人們稱為「吉雅克」,就是因為它們的叫聲跟豬一樣。

野犛牛的四肢非常強壯,體長可達2.5米左右,尾巴長度接近1米,肩高1。7米左右,成年後,它們的體重能達到500公斤以上,在高原上,絕對是屬於重量級的成員,它們棲息在3000-6000米的高原草甸、高原草原、盆地及荒漠草原等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種草類、苔蘚。

雖然是食草動物,但是它們的牙齒非常堅硬,鼻鏡小,這樣的鼻子也是長期適應高寒缺氧環境進化出來的,而因為食物較少,它們的嘴巴也進化得嘴唇很薄,方便它們快速舔食收集地上的苔蘚,加上舌頭的肉齒,地上再硬的植物,它們也能吃進去,這樣的進食能力,能夠讓它們在高寒缺少綠色植物的生存環境中,獲取足夠多的食物,維持龐大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

為了適應海拔高、氣壓低、缺氧環境,野犛牛除了鼻子特殊外,它們的胸部發育也非常好,氣管較短,而且很粗,軟骨環間的距離大,跟狗的氣管相似,這樣的身體構造能夠讓它們適應快速呼吸。

再來看看它們禦寒的本領,身上長長的毛都快拖到地上,其保暖功能就自然不用說了,它們的皮也是非常的堅硬,在少數遊牧民族中,有牧民用野犛牛的皮來做切菜的板子,這堅硬程度可想而知。

牧民現在養的家犛牛就是通過馴化野犛牛而來的,犛牛肉和犛牛奶作為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熱量來源,成為了牧民的主要食物,是遊牧民族能在高寒缺氧地帶生存下去的重要依託,而皮毛則是非常重要的禦寒材料。

02野犛牛中的佼佼者——金絲野犛牛,被奉為高原「神牛」

1897年,英國上尉亨利·迪西結束了在印度9年的軍旅生涯後,便進入青藏高原探險,在那裡,他看到了成群的野犛牛,大多數是黑色的,也看到了極少數的棕黃色野犛牛,當時的他並不清楚,自己看到的就是金絲野犛牛,它們是藏北高原最為獨特的存在,以至於到今天,科學家們還在爭論,金絲野犛牛是否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亞種。

而在當地藏民中,還有一個關於金絲藏犛牛的傳說,扎向前雪山,作為金絲野犛牛的核心活動區之一,位於它東方的布耶雪山是它的妻子,當年,妻子嫁給它時,帶來了7隻金絲野犛牛作為嫁妝,這就是金絲野犛牛的來歷。因此,當地藏民將金絲野犛牛視為神靈,將它們稱為高原神牛。

後來,科學家通過對金絲野犛牛和黑色野犛牛的基因對比,發現金絲野犛牛的基因差異比黑色野犛牛內部的基因差異要大,這也就證實了它們的獨特性和稀缺性。


成年雄性金絲野犛牛肩高在一米七以上,體重超過1000斤,厚實的皮毛、強大的肺活量、粗壯的四肢和一對攝人的大角,這一切仿佛都是為荒野而生,而細胞體積更小,單位體積內血液數量更多,攜氧量是家犛牛的數倍,仿佛它們身體內的每一個血細胞都是為高原缺氧而定製。

03雖然不那麼靈活,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輕鬆幹倒狼群和棕熊

在野犛牛生活的區域,藏羚羊、藏原羚、狼、棕熊等動物眾多,但是要比戰鬥力,自然是狼群和棕熊,可也不是野犛牛的對手。

野犛牛身體粗壯,加上那一對尖角,雖說靈活性差那麼點,可並不影響大局,碰到敵人,野犛牛先會豎起長長的尾巴,警示敵人:不要輕易惹我,不然有你的好果子吃。如果是個識趣的傢伙,那就乖乖撤退了,但如果遇到不識趣的傢伙,幹一架就好了。

當然,野犛牛不會去單打獨鬥的,畢竟屬於群居動物,通常20-30隻在草原遊蕩,看見敵人,雄性野犛牛先出來迎敵,頭朝下,尾巴朝上,用角頂,趕走天敵,而母牛則會將小野犛牛團團圍住,保護幼崽。

有人親眼看見四頭惡狼攻擊野犛牛群體,雄性先出來禦敵,上十頭成年雄性將惡狼圍住,集體用角衝向惡狼,幾個回合下來,惡狼感覺勝券不大,灰溜溜的逃跑了。

如果是棕熊來了,野犛牛群也不懼怕,只要齊心協力,同樣幹翻棕熊。

當然,野犛牛很少主動攻擊人,遇到人類,也會主動避讓,總是一副端莊、憨厚的樣子,可如果是落單了的雄性,性情就是比較兇狠暴力,會主動攻擊人類和其他動物,直到精疲力盡死亡位置。

野犛牛和棕熊、藏羚羊也被稱為羌塘草原三劍客。

04野犛牛混進牧民的犛牛群中,趁牧民不注意就拐跑雌性當「老婆」

每年的9月到11月,是野犛牛的發情期,這期間的雄獸會變得非常兇猛,為了找到「老婆」,雄性之間會發生非常激烈的鬥爭。

在娶「老婆」爭鬥中,如果勝出了,勝利者就會率領20多隻雌牛一起活動,而失敗者就只能是偷偷的跟在後面,尋找機會交配,而有一些就會離開群體,去另找新歡。

奈何「僧多粥少」,那些戰敗的野犛牛為了完成交配,也是煞費苦心,它們會趁機混入山下的家犛牛群體中,尋找機會與家犛牛完成交配,這樣一來,原本已經馴化的家犛牛,與野犛牛雜交生下的後代,野性十足,很多都是牧民駕馭不了的。

更有甚者,直接將家犛牛帶回了山上,做了壓寨夫人。

就這樣,誕生了很多「混血牛」,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這樣的雜交導致了野犛牛野性的弱化,同時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也在削弱。

目前,混血牛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兩千頭,警鐘在不斷敲響,如此反覆,混血牛的數量增加,勢必影響野犛牛的種群特性,長此以往,這個物種將失去它們本來的面目。


05結語

混血牛的產生,終歸還是因為人類活動深入了野犛牛的生存區域,保護野生動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減少人類的影響。

將家畜帶和保護區隔離開一段距離,在保護區邊緣不設家畜帶,或許是解決野犛牛和家犛牛混血的最好辦法了。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與狼結親,讓藏獒獲得了一個特殊基因,是日後雄踞高原的關鍵
    由於其性格兇猛、忠誠度高,在野獸橫行的年代,是最佳的防狼手段,所以藏獒當時也成了牧民人人飼養的家犬。90年代這種「狂熱」傳回國內,不少人嗅到了商機,開始大量宣傳和飼養藏獒,一時間這種動物風頭無倆,成了人人追逐的「香餑餑」。
  • 四川黑熊連殺三人,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叼走咬死
    5月14日晚,青海治多公安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報:5月12日早上7時許,治多縣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警,稱「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一家凌晨遭棕熊潛入帳篷襲擊,其妻被叼走咬傷致死」。民警通過尋跡發現肇事棕熊在一家牧戶的冬窩子附近活動。為防止棕熊再次侵襲牧戶發生傷亡事故,民警現場鳴槍驅趕,卻反遭棕熊襲擊,為保證現場人員安全,民警只得開槍將其擊倒。後對棕熊屍體進行解剖,發現熊的胃部尚有部分未消化的人體組織。
  • 藏北奇遇:邂逅藏羚羊遷徙 遭遇餓狼傳說
    五月的藏北高原,春天的腳步似乎遲遲未到,而我們激情澎湃的藏北穿越已然卻開始,完成阿里朝聖神山岡仁波齊和聖湖瑪旁雍措後,原路返回薩嘎休整一夜過後,正式向魂牽夢繞的終極探險天堂——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的藏北無人區(又稱羌塘無人區)進發。
  • 【藏北故事】神奇迷人的藏北高原
    據了解,藏北高原湖泊面積達21400多平方公裡,約佔西藏湖泊總面積的88%,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驅車行進在藏北,滿眼都是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湖泊。它們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發射著太陽的光輝,像是仙女撒在大草原上的一顆顆明珠,使得每個湖,每群湖,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都有自己迷人的風採。
  • 流浪藏獒佔據高原,結伴攻擊野生動物,雪豹棕熊都不是對手
    說到大自然中的大型野生動物,雪豹絕對佔據一席之地,這些生活在高原地區的「大貓」,如今卻是數量稀少。在海拔數千米的高原上,這裡人跡罕至,卻是動物們的天堂。尤其是雪豹,在這裡更是如魚得水。人類很難捕捉到雪豹的身影,它們時常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難以辨認。
  • 7隻棕熊集體出動,領頭棕熊一巴掌拍向警車……
    報警人是葉格鄉龍麻村的牧民,晚上11時,一家人在隔壁吃飯,突然窗戶響了,發現是棕熊正在爬窗戶,一家人小心翼翼地跑出來,有的躲到車裡,有的躲到房頂上,男主人則開著車往山外走,尋找有信號的地方報警。 秋松多傑接警後,帶著槍和三名同事來到牧民家,將車大燈照在牧民的房子上,按了幾聲喇叭,也沒見有啥動靜。
  • 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脫貧故事】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解說】立冬後的西藏氣溫越來越低,但是在熱瑪老人的新房裡卻溫暖如春。近日,記者走進熱瑪在森布日的新家時,他在自家客廳裡正陪孫女玩耍。  【解說】熱瑪告訴記者,他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雙湖縣老家放了一輩子牛羊,在呼嘯的風雪中風餐露宿,成了他們在藏北遊牧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搬遷後的今天在家照顧孫女是他唯一的工作。  【同期】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村民 熱瑪  現在除了休息養老沒有什麼事情做,在這裡就是好好養老,生活很自在快樂。
  • 棕熊入侵引發「槍戰」、雪豹獵殺家畜卻不能驅趕...「獸害」為何成...
    青海省祁天峻縣攝影協會 鮑永清:當時,我有個朋友他打電話說,我們家來了個「客人」,你幫著過來照張相。我說你家來了什麼客人?他笑著說,來了一匹棕熊。鮑永清是一名志願者,愛好攝影,他最喜歡的工作,就是義務幫助當地牧民拍攝野生動物侵害現場,為下一步保險理賠留取證據。
  • 青海一女牧民被棕熊襲擊致死,丈夫攜女兒躲進牛圈逃生
    新京報訊(記者 張熙廷)15日,新京報記者從青海省治多縣扎河鄉派出所獲悉,12日一隻棕熊襲擊牧民一家三口,其中23歲的女主人被咬傷致死,男主人攜帶幼女躲進牛圈後得以逃生。當日,警方將棕熊擊斃。棕熊凌晨潛入牧民帳篷掀翻床鋪12日上午7時許,治多縣扎河鄉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一家凌晨遭棕熊潛入帳篷襲擊,其妻被叼走咬傷致死」。扎河鄉派出所民警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事發時,棕熊潛入的帳篷內住有阿某某一家三口,棕熊將床鋪掀翻時,阿某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被甩到帳篷邊緣,他帶著孩子順勢逃出帳篷,躲進一旁牛圈才得以逃生,但其23歲的妻子被棕熊叼至百米外的草灘撕咬致死。
  • 牧民捕獲棕熊送交警方後死亡並被剝皮(圖)
    面對這隻具備攻擊性的棕熊,一名牧民透露,他們感到恐慌。周旋了將近一天後,這隻熊被當地森林警方和牧民捕獲,被警方開車帶走。帶走時,熊仍完好。有人拍攝了熊被剁掌和剝皮的照片。當地環保人士李萍(化名)告訴南都記者,當地牧民知道棕熊是保護動物,抓獲後交給警方保護。不料有人跟隨警方去看時,發現棕熊已死亡。尕海鎮四面環山,棕熊平時棲身山間,偶爾才會因覓食闖入牧場。它被發現時孤單一隻,身體無損害。
  • 青海一女牧民被棕熊襲擊致死丈夫攜女兒躲進牛圈得以逃生
    昨日,記者從青海省治多縣扎河鄉派出所獲悉,12日,一隻棕熊襲擊牧民一家三口,其中,23歲的女主人被咬傷致死,男主人攜帶幼女躲進牛圈後得以逃生。當日,警方將棕熊擊斃。   12日上午7時許,治多縣扎河鄉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一家凌晨遭棕熊潛入帳篷襲擊,其妻被叼走咬傷致死」。
  • 流浪藏獒會不會跟澳洲野狗一樣,野化成高原捕食者,威脅到雪豹?
    流浪藏獒群雖然在青藏高原一帶一直就有流浪藏獒,但數量很少,也遠遠沒有達到有威脅的程度,自從藏獒泡沫破滅,流浪藏獒數量激增,一時間泛濫成災。說不會影響那是不可能的,藏獒體型龐大且性格兇猛,加上成群體活動,其生活方式跟狼群很像,成群結隊的話令雪豹、西藏棕熊等也要退避三分。可能大家對網上一張照片印象深刻,畫面中三隻藏獒將一隻雪豹逼至懸崖邊,雪豹雖然依靠地勢勉強防禦,但是看得出當時佔優勢的應該是藏獒。
  • 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牧民損失嚴重
    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牧民損失嚴重狼群襲擊羊群,從牧民的角度,損失嚴重,值得同情,相關部門應該幫助,從生態的角度,這是壞事,說明狼群的領地被人類侵佔,需要驚醒。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現場「橫屍遍地」。
  • 內蒙古對因狼群襲擊牲畜受損牧民給予政策性補償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日前作出決定,對自治區部分地區因狼群襲擊牲畜而給牧民造成的損失,給予政策性補償,並將著手建立常態損失補償機制。    去年入冬以來,受持續的大雪低溫天氣影響,自治區中東部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頻發狼群襲擊牲畜事件,受襲牧戶損失慘重。
  • 英攝影師近距離拍狼群偷搶棕熊食物(高清組圖)
    原標題:英攝影師近距離拍狼群偷搶棕熊食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8日報導,近日,英國攝影師克雷格·瓊斯(Craig Jones)在芬蘭北方針葉林地區近距離拍攝到一組關於狼群偷取棕熊食物的罕見照片。
  • 熊出沒,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咬死
    今日,一則「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咬死」的新聞登上熱搜,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再次成為議題。事件還原5月12日早7時許,青海治多縣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到報警,有人稱「扎河鄉口前村有村民被棕熊叼走」。經調查,被野生棕熊叼走的系當地某女牧民,當時一家幾口正在睡覺,棕熊潛入帳篷叼走女牧民,對其進行猛烈的啃咬和攻擊,場面暴力血腥,不忍細想。
  • 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叼走咬死 警方擊斃肇事棕熊
    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叼走咬死 警方擊斃肇事棕熊時間:2020-05-15 1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叼走咬死 警方擊斃肇事棕熊 據青海治多公安官微消息,5月12日早上7時許,治多縣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電話報警,稱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一家凌晨遭棕熊潛入帳篷襲擊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2018年8月,他離開了自己生活了6年的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回到家鄉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開始了自己在青藏高原上放犛牛的生活。多傑的鏡頭下,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或白茫茫的雪原,清澈的河水,自己騎著馬兒或摩託車去放犛牛,身邊還有陪伴自己的藏獒……除此之外,多傑還拍下了草原真實生活的另一面,犛牛爭霸和草原藏獒。多傑說,我不希望自己身在城市心在草原。
  • 甘肅天祝牧區出現狼群 牧民損失嚴重400餘只牲畜被咬死(圖)
    今年以來該縣賽什斯鎮400餘只牲畜被咬死 保護生態見效「人退狼進」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 天祝藏族自治縣石門溝一帶與牛羊為伴的牧民,如今不得不接受「與狼共舞」的現實:牧區消失多年的狼群「重出江湖」,再次為患草原。面對頻頻來襲的狼群,當地牧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幹擾,財產損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