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神奇迷人的藏北高原

2020-11-30 中國網

  「羌塘你是生命的禁區,也是生命復活的土地;藏北你是萬物的禁區,也是萬物誕生的搖籃……」這首詩真實反映了藏北高原的面貌。

  人們通常所說的藏北高原,主要在西藏那曲市境內。在藏語裡,藏北高原稱為「羌塘」(意為「北方空地」)。它被崑崙山—可可西裡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所環繞,為青藏高原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面積約為70萬平方公裡,其中在西藏自治區境內約有50萬平方公裡。

  盛夏,藏北高原花紅草綠、白雲飄蕩、雄鷹飛翔、牛羊成群,尤其是那藏語裡叫做「錯」的一個個湖泊,其湖水蕩漾,魚群暢遊,天水一色,令人難忘,令人暢想!難怪人們常說,這裡的湖泊總是「一錯再錯」。

  據了解,藏北高原湖泊面積達21400多平方公裡,約佔西藏湖泊總面積的88%,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驅車行進在藏北,滿眼都是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湖泊。它們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發射著太陽的光輝,像是仙女撒在大草原上的一顆顆明珠,使得每個湖,每群湖,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都有自己迷人的風採。

  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錯。隨著近年來降雨量的增大,該湖面積現已增大到2300多平方公裡(唐召明2009年8月3日攝)

  那些湖泊隨著礦物質的含量和湖水深淺的不同,呈現出白色、藍色、藍綠、靛青色,並分為淡水、鹹水和鹽湖。較大的湖泊有色林錯、納木錯、扎日南木錯、當惹雍錯和班公錯等。

  每到六、七月份,眾多的高原湖泊堅冰漸漸解凍,在麗日下露出藍藍的湖水。風和日麗的日子,平靜的湖面倒映著藍天和雪山,寧靜而明麗,從遠處和高處眺望,有的湖泊像明鏡鑲嵌在草原;有的像藍色綢緞鋪蓋在群山之間;有的像閃光藍寶石藏在雪山背後;有的像碧玉落在石山之巔……

  這些湖泊魚類繁生、鳥類群集,打破了藏北高原上的單調與幽靜,為寂寞的原野增添了難以形容的天然情趣。

  當然,藏北高原除了有眾多的湖泊外,還有許多連綿成片的溼地。它在寒冷乾旱的藏北高原,既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藏北萬物誕生的搖籃。

  這是在藏北無人區一湖泊前悠閒生活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唐召明2009年攝)

  藏北高原生物呈現著特有的多樣性。到目前為止,已記錄種子植物有40科,147屬,470多種;已記錄哺乳動物25種、鳥類70餘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1種、魚類15種等。藏北高原大中型野生動物數量較多,儘管種類有限,但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種類,比如野犛牛、藏羚羊、藏野驢等。

  藏北高原的溼地植被主要由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河灘灌叢、沼澤和水生植被等組成。常見的植被群系是紫花針茅群系、墊狀駝絨藜群系、青藏苔草群系、小蒿草群系、凍原白蒿群系、小葉棘豆群系、藏北蒿草群系、紅線草群系、海韭菜群系、杉葉藻群系、斑唇馬先蒿群系、蕨麻委陵菜群系、高原蒿草群系、藏沙棘群系、匍匐水柏枝群系等。

  溼地常見的鳥類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黑頸鶴、普通球沙鴨、普通燕鷗、䴉嘴鷸等。它們每年夏季在藏北高原繁殖。

  人們都知道著名的青海湖鳥島,卻很少有人了解,藏北高原的許多湖泊裡同樣藏著秀麗的小島。那些小島同樣是鳥的世界、鳥的樂園。那些島上鳥巢密布,萬鳥齊飛,遮天蔽日,氣象萬千。

  在藏北高原一些湖泊裡,還生長著一種高原特有的無磷魚,漁業資源十分豐富。高原湖泊裡的魚,對於嚴酷的大自然有一種很強的適應性,耐寒冷、耐鹽鹼、生長慢、壽命長。在人煙極為稀少的環境裡,少有人捕魚,故湖裡大的魚有幾十斤重,小的也有一二斤重。

  藏北高原泉水,也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由於藏北地勢起伏小,地表風化層較厚,融水和雨水的相當一部分是先滲入地下,而後再露出地表,因而露出地表的泉水較多。在20多萬平方公裡的藏北無人區,僅較大的泉眼就有數百個。

  冬天,當泉水流出地表時很快凍結成冰,泉口附近形成白玉般的巨大冰體,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數千立方米。它們如同巨大的天然固體水庫,把冬季的泉水儲存起來,到翌年夏季,又慢慢地化為潔淨的淡水,澆灌草地,供人、畜飲用。這是滋潤草原的甘泉,是草原興旺發達的「聖水」。無怪乎那裡的人們稱這巨大的冰體為「固體水庫」。

  此外,藏北高原的河流也很有鮮明個性。比如,藏北高原內流水系總面積為585542平方公裡,水系內部高原面保持完整,但低山、丘陵仍然縱橫交錯,形成了數以千計以湖泊為中心的獨立的向心狀水系。

  主要大河有匯入納木錯的測曲,匯入色林錯的扎加藏布(藏布,意為河)和紮根藏布,匯入錯鄂湖的永珠藏布,匯入達則錯的波倉藏布,匯入扎日南木錯的措勤藏布,匯入塔若錯的畢多藏布,匯入昂拉仁錯的阿毛藏布,匯入班公錯的麻嘎藏布等。

  這些河流沿岸沼澤草甸植被發育,是藏北高原重要的牧場。最大的河流是扎加藏布,河長409公裡,流域面積為14850平方公裡。其次是紮根藏布,河長355公裡,流域面積為16675平方公裡。

  雪山、冰川、荒漠、戈壁、溼地……構成了藏北高原五彩繽紛的遼遠世界。它是地球上迄今為止未被人類破壞的一塊最原始、最壯美且又充滿生機的大地。(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相關焦點

  • 【藏北故事】科考發現世界海拔最高山柳灌木叢與那曲種樹
    2001年7月初,我跟隨「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在海拔48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保吉鄉,發現了面積達300萬平方米的山柳灌木叢。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片山柳灌木叢。
  • 【藏北故事】我們坐著火車過唐古拉的夢想實現了
    這是北京開往拉薩的T27次京藏列車通過藏北高原錯那湖時,旅客紛紛用手機拍攝美景(唐召明2012年8月12日攝)  2006年10月2日13時15分左右,我乘坐剛開通3個月的北京至拉薩T27次列車風馳電掣般地通過了唐古拉火車站,前往下一站的藏北首府那曲鎮採訪。
  • 《藏北秘嶺》曝光劇照 第三極「主宰者」首度現身
    極地猛獸首度亮相 群狼環伺犛牛伴行《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以羌塘無人區恢弘壯美的風光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懷揣夢想的電影人,在激情與勇氣的指引下,結伴探索藏北無人區普若崗日冰原,並在生命禁區中完成自我找尋與和解的故事。
  • 高原上發現魚化石?藏北化石「秋獵」收穫頗多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走進藏北2019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正式啟動。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隊在西藏色林錯周圍發現了距今約2600萬年前的棕櫚、攀鱸、臭椿等化石,為復原高原久遠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多樣性和古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證據。
  • 藏北高原的又一神奇生物——巖蜥與旱獺偶遇赤狐該怎麼辦呢?
    藏北高原真正的春天在6月才會到來冰雪融化昏君成盒,在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湖泊總面積佔全國1/4,水將從這裡流向4周的低處,這裡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暖陽的熱量恢復了巖蜥的體力。同樣喚醒的還有那些在洞穴中沉睡了半年的冬眠者,旱獺結束了6個月的地底生活,高原上已滿是綠色的氣息和食物的味道,現在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伸展四肢,走親訪友盡情遊戲。同伴的警告讓他們猛然間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喊他挖建的地下宮殿,一般會有2~3個出口,一旦躲進洞中很難被捕殺暴露行蹤的赤狐,只好掃興而歸。
  • 【藏北故事】科考發現藏藥「寶庫」
    此次科考發現,藏藥中95%以上的珍貴礦石藥物在藏北西部的申扎、尼瑪和雙湖三縣(區)都有分布。方解石、文石、銅礦石、鋅礦石和金礦石等48種普通礦石藥物,在藏北西部的班戈、申扎、尼瑪和雙湖四縣(區)也有分布。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民俗文化、嚴酷的自然環境、旖旎迷人的風光,對每個嚮往這片靈性之地的人都有著勾魂攝魄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在2015年,《圓夢》歌舞劇集結國內外音樂創作、舞蹈編排、舞美設計等精英藝術家,將原汁原味的藏歌樂舞呈現到了人們眼前。
  • 西藏規劃「天湖之旅」加強藏北旅遊開發
    眼下「冬遊西藏」拉開帷幕,如何在非熱點時段和區域做好雪域高原的旅遊開發,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記者獲悉,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正聯合行業協會及大型旅行社,規劃推出「天湖之旅」線路,並將其作為龍頭產品帶動藏北旅遊開發。
  • 藏北奇遇:邂逅藏羚羊遷徙 遭遇餓狼傳說
    五月的藏北高原,春天的腳步似乎遲遲未到,而我們激情澎湃的藏北穿越已然卻開始,完成阿里朝聖神山岡仁波齊和聖湖瑪旁雍措後,原路返回薩嘎休整一夜過後,正式向魂牽夢繞的終極探險天堂——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的藏北無人區(又稱羌塘無人區)進發。
  • 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脫貧故事】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解說】立冬後的西藏氣溫越來越低,但是在熱瑪老人的新房裡卻溫暖如春。近日,記者走進熱瑪在森布日的新家時,他在自家客廳裡正陪孫女玩耍。  【解說】熱瑪告訴記者,他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雙湖縣老家放了一輩子牛羊,在呼嘯的風雪中風餐露宿,成了他們在藏北遊牧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搬遷後的今天在家照顧孫女是他唯一的工作。  【同期】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村民 熱瑪  現在除了休息養老沒有什麼事情做,在這裡就是好好養老,生活很自在快樂。
  • 藏北高原一兇猛野獸,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在我們的大西南,青藏高原的西北,有一片廣袤的高地,這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地貌單元,它就是藏北高原,也叫羌塘,這塊高地的面積接近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6個江蘇省的大小。這裡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於青藏高原最高的區域,山地、丘陵、平原交織錯落,層次分明。
  • 藏羚羊盜獵活動正向藏北轉移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王敬中)我國著名民間環保人士、非政府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28日在此間透露,由於我國在青海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展開的打擊盜獵藏羚羊行動成效顯著,盜獵分子正把目光轉向藏北羌塘自然保護區。
  • 藏北草原:一個具有豐厚沉積層的文化沃土
    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遼闊的高原,在那曲境內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於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它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豐厚沉積層的文化沃土。:風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像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風幡。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掛在亭子和松樹間的彩旗,印滿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語、經文、佛像、吉祥物圖形。不但富有深刻的宗教含意,還是一片片精美的藝術品。
  • 西藏地貌之相間的寬谷、高原和盆地
    同中國東部地區一樣,西藏自治區地貌呈網格狀結構,由山體組成的網格之間分布著寬谷、高原和盆地,主要有藏南谷地、藏北高原等。   藏北高原 ,凍土發育,它包括藏北高原湖盆和青南高原兩部分。藏北高原在西藏自治區境內,從西北部一直延伸到東部,地形丘狀起伏,寬谷,盆地廣布,並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湖泊。   西藏自治區境內的藏北高原湖盆包括崑崙山以南,岡底斯山以北的廣大地區,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達700千米。藏北高原南部集中分布著許多湖泊,如納木錯、色林錯等。
  • 林草科普|應對乾旱 這種高原植物披上「蠟質外衣」
    受到西南季風氣候的影響,在植物生長季節,藏北高原的降雨量呈自東向西逐漸減少之勢,水分也成為這個地區植被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這裡生長的植物如何應對乾旱脅迫?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從藏北高原針茅屬植物身上找到了答案。
  • 古生物化石告訴你青藏高原演化史
    「在藏北的倫坡拉盆地,我們又發現了一種鯰,還沒命名,正在研究。」近日,在中科院物理所咖啡館舉辦的第46期科學沙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介紹。他以「演化千萬載,生命逐山高」為題,講述了青藏高原和生物共同演化的故事。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 【人民日報】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
    孫博陽攝  青藏高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宮。4000多萬年前,這裡曾有一片汪洋大海,歷經滄海桑田,人們說不清中間發生了哪些變遷。或許在漫長歲月中,它一直在沉吟、訴說,只是我們聽不懂。如今,藉助現代科學分析方法,從一塊塊沙土、一片片樹葉和一顆顆動物牙齒中,可以復原它過去故事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