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愛好攝影的小夥伴們,手頭都會有一些濾鏡,例如:偏振鏡、星光鏡、UV鏡還有減光鏡等,不同的濾鏡有它們的使用場景及作用。
有些可能是購機時贈送的,有些是後期為了拍攝需要單獨購置的,您如果有,可別讓它躺在家裡蒙受灰塵,在一些拍攝場合拿出來用用,以方便你的拍攝需要。
偏振鏡、星光鏡、UV鏡以前小編的文章裡有與大家分享過,這次小編重點與大家聊聊減光鏡在拍攝中如何選擇使用,是不是裝上鏡頭就可以使用啦?答案是否定的。
減光鏡又稱ND鏡,單從字面意思看,就是為了減弱光線透過的作用,但它的使用並不是只要將減光鏡裝於鏡頭上進行拍攝那麼簡單,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它的使用場景與前期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減光鏡在其外包裝及鏡片邊沿上都有其表示減光效果的ND值,ND值越大光線的透過率越小,反之ND值越小,阻礙改變光線透光率越大。
因此減光鏡按照ND值通常為ND2、ND4、ND8、ND 16、ND32、ND64、ND128…… ND1000,有因可調與不可調分為:可調ND值減光鏡、固定ND值減光鏡;當然按形狀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通常我們接觸的圓形的較多。
對於可調ND值的減光鏡,可以將減光量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調整,在使用時也方便,不用頻繁更換鏡片,只要轉動鏡片上的轉動環即可。
但這種可調減光鏡當調整至交檔時,畫面中極易出現明暗交界的線條、光帶或者出現減光效果不均情況,猶其我們在用廣角鏡頭拍攝風光片子時,因此不推薦初學者使用。
建議初學者還是使用哪種固定ND值的減光鏡,當減光效果不明顯時,我們仍可以用不同ND值的鏡片疊加使用。
常使用的拍攝場景
一、大光比環境
二、逆光拍攝
三、慢門場景拍攝
四、白天大光圈視頻錄製時
五、其它特殊效果需求的拍攝
不同ND值的減光鏡,我們到底該使用哪種規格的呢?這是一些新手朋友感到迷惑的問題,其實使用的宗旨還是要解決曝光準備的問題,除非我們使用減光鏡是為了達到表現某一特種的拍攝需求。
例如我們在動態環境下重點表面某一拍攝重點人物或物體時,光圈、景深是我們拍攝要考慮的,別忘了我們利用減光鏡也可以將周圍的場景進行動態模糊處理掉以突顯拍攝主體,只是我們要配合更慢的快門實現。
當然達到這一目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第三方軟體LR、PS等的處理實現,這不在我們今天的重點討論範圍,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下我之前的文章:「兩種不同方式都可以輕鬆使照片呈現炸焦特效」。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ISO,在這三者中,光圈值的大小及快門的快慢都影響我們對進入CMOS感光量的控制。
當我們使用若使用了減光鏡,為獲取正確的曝光,我們要調大光圈、改變快門速度、調整ISO值來均衡。理論上是這樣的。
但實現拍攝通常小編是先是利用A檔拍攝模式下確定一組正確的曝光參數。以便於我們確定減光鏡的ND值。
然後轉至M檔,光圈大小及ISO值不變,根據減光鏡的ND值與原始快門換數出使用減光鏡後需要的快門速度。
減光鏡的ND值與快門速度的換算關係如下表:
換算公式:使用減光鏡快門值=ND值 *未使用減光鏡快門值。
在M檔拍攝模式下,手動調整換算得出的快門值,將減光鏡旋轉裝於鏡頭上,便可進行拍攝了。
為減少拍攝時的漏光,可將取景器用軟質布料遮擋起來;防止拍攝時的抖動,須關閉機身、鏡頭的防抖開關,最好要將相機固定於三腳架上拍攝。
了解了這麼多關於減光鏡的使用基礎知識,拿出你上的減光鏡,等疫情過後也出去拍、拍、拍。
如果這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麻煩點讚、留言並點擊屏幕右上方加以關注,這是對小編創作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