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查全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1日5時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
査全性先生在武大 來源:武漢大學名師庫
查全性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重要奠基人之一。武漢大學在訃告中稱:改革開放以來,查全性先生積極參與或建言獻策,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被稱為「建議恢復高考第一人」
1977年8月,正值武漢盛暑,查全性被告知要去北京參加科教工作座談會,在這個由鄧小平同志親自組織並全程參加的會議上,臨時參會的查全性第一個大膽諫言恢復高考,並且促成了小平同志最後的拍板。
「現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一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佔據了招生名額。」查全性痛陳當時的招生制度的弊端,並給出相關建議。
1977年8月,鄧小平、劉西堯等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正對面坐著的就是查全性)
查全性一言既出,舉座驚訝。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略一沉吟後便一錘定音:「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
是年8月7日,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彙編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共4頁,紙張已發黃,約1200字,上面記載著查全性那次改變上千萬人命運的一次發言。
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1977年,關閉了11年的泱泱大國的高考考場終於再次敞開了大門,一個可以通過公平考試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又回到了億萬民眾的中間。
這年冬天,舉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的一次全國冬季高考,570萬學子踴躍報名應試,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兩季考生達到了1160萬人。這些考生從山村、漁鄉、牧場、工廠、礦山、營房、課堂奔向考場。多少人的命運由此改變,中國的教育事業終於迎來期待已久的春天。
1977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恢復高考,鄧小平從1975年第一次復出就開始醞釀,1977年第二次復出就抓緊籌劃,準備1978年恢復。查全性獨特的貢獻就在於:他在關鍵時刻關鍵的建議,打動了鄧小平,使得恢復高考提前到1977年。
鄧小平的決策,查全性的建議,改變了幾代青年人的命運,改變了中國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學的知識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成為日後中國社會的棟梁之材。
來源:武漢大學官微
「第一,他(鄧小平)很有誠意;第二,我覺得的確是一個好的機會,這個機會非常難得,中國高等教育非常重要。」查全性回憶起當時自己的內心感受,「我就是碰到這個機會了,我深深的感覺到假如錯過這個機會,非常可惜。」
在查全性看來,自己當時提出恢復高考制度,「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見,只是我有機會說幾句真話,而我敢於說。」正是那幾句真話,使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八十高齡還指導博士生
1980年,查全性被評為中科院院士。「當時不像現在這樣隆重,我事先一點都不知道,連申請表都沒填過,是數學系的李國平教授從北京開會回來告訴我的,他說祝賀你當了院士,整個感覺跟參加一個學會差不多。」
查全性研究的領域是電化學,通俗地說就是利用化學反應來發電,或者用電來實現化學反應,具體地說就是研究電池。八十高齡的時候,他仍然活躍在教學科研一線,經常幫別的導師指點博士生。業餘時間就上網,瀏覽時政、科技動態,過得充實愉快。
談到研究水平,查老曾說:「我們的論文經常發在世界一流的專業期刊上,理論水平是世界一流。至於實際應用嘛,各有各的目標,有的做民用,有的做軍品,各有千秋吧。」
來源:武漢大學官微
武大設立「查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
熊曉鴿與周全便是眾多「幸運兒」中的一員。2017年,為紀念恢復高考40年,感恩查全性院士在1977年積極倡言恢復高考這一歷史性建議與貢獻,1977年參加高考的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及合伙人周全向武漢大學捐資1977萬元設立「查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
2018年熊曉鴿,再次見到93歲的查全性,心情激動到無以復加,甚至還留下了眼淚。熊曉鴿說曾經在10多年前在上海見到過查全性一次,不過當時查全性在臺上,而熊曉鴿在臺下,當時熊曉鴿還在臺下給查全性鞠了一躬,如今見面,熊曉鴿又鄭重的向老人鞠了一躬,他說我們一代人都感謝你。
查全性曾深有感慨地說:「我那次即席發言,沒想到會改變幾代中國青年的命運,真要感謝小平同志當年勇于振興教育,誠懇納諫恢復高考的改革魄力啊!」
當年,他的大膽建言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扶正了教育的發展方向,鑄就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如今,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許多已成為社會的棟梁。願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接受我們的感恩。
年輕的學子們聚集武大校園裡,行走在求知的路上
人物檔案:
査全性,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電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査全性1925年4月11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安徽涇縣。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57年赴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1957年至1959年在前蘇聯電化學創始人A. H.弗羅姆院士指導下從事電極過程研究。
上世紀五十年代,查全性從蘇聯進修回國,在條件十分艱苦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以極大的熱情開始了他在武漢大學的電化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使武漢大學成為當時全國現代電化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電極、溶液界面上的吸附、電化學催化、半導體電化學和光電化學、生物電化學等。其編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來源:科技日報部分資料來源:武漢大學、中華兒女,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