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眼--行星探測器

2020-09-18 兼愛者

幾個世紀以來,伴隨著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最多也就是通過望遠鏡看看它們模糊的輪廓。而現在,通過發射探測器,就能近距離研究它們了。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都向火星和金星發射了無人探測器。

美國

1962年,美國發射了「水手2號」探測衛星,這個探測器飛過金星。1964年,「水手4號」拍下了火星的照片。1969年,「水手6號」和「水手7號」再次傳回火星照片。1971年,「水手9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飛抵火星。1972年,發射的「先鋒10號」後來飛出太陽系。1973年,「先鋒11號」實現了繞土星環的運行。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拜訪了太陽系內多顆行星。

前蘇聯

1967年,前蘇聯的「金星4號」飛抵金星。1970年,「金星7號」安全著陸金星。1975年,「金星9號」進入環繞金星軌道,並向金星發射了一臺登錄車。「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繪製了金星表面的雷達探測地圖。1985年,「維加1號」和「維加2號」向金星投放了裝在氣球上的探測儀。1974年,「火星5號」進入火星軌道運行。

相關焦點

  • 那些年人類發射過的行星探測器
    近代以來,人類發明瞭望遠鏡可以隔著大氣遠距離觀測行星,卻無法對行星進行近距離觀察與深入研究。隨著近代航天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利用現有科技研製出空間探測器為解決這一問題打開了新的局面。空間探測器是對地球以外的空間環境、月球、行星等天體以及宇宙進行探測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其中用來探測行星的探測器便是行星探測器。
  • 太陽系八大行星——還有人類探測器沒登陸過的嗎?
    因為金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是人類最先開始探測的行星。飛掠:指探測器從行星旁近距離飛過,並未繞其運行。火星是人類行星探測的熱土,迄今為止,人類共發射探測器47次,成功19次,部分成功7次,失敗21次。、十數年之久,堪稱目前最成功的火星探測器。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盤狀,為何人類發射探測器,不垂直飛離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佛羅裡達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曾飛掠過木星、土星,如今已經距離地球220億公裡,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正向太陽系外飛去,那麼很多人就有所疑問,為何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不垂直向上飛,而是途徑各個行星離開太陽系呢?
  • 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踢出行星之列?跟人類對行星的重新定義有關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在很早的天文學歷史中,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天文學知識中,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稱呼變為了八大行星,之所以如何,那是因為曾經的第九行星冥王星被降級踢出了行星之列。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踢出行星之列?
  • 太陽系最大行星上的「巨龍之眼」
    這張照片攝於2018年10月29日,當時探測器距離木星雲頂只有Gill / NASA / JPL-Caltech / SwRI / MSSS朱諾探測器自其2016年7月入軌以來,已經為科學家揭開木星這個氣體巨人身上隱藏著的許多謎團提供了大量線索。與此同時,人們也有幸通過朱諾相機,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的奇異風光。科學家戲稱木星雲層中的白色圓點為「巨龍之眼」。
  • 你從未見過的行星近距離照片,人類探測器拍到的奇妙外星世界!
    在距離海王星最近前拍攝的這顆氣態行星的表面。2、人類向金星發射過多顆探測衛星,也沒有真正揭開這顆地球近鄰的情況,這是1989年由麥哲倫探測器拍攝的金星七大山峰之一的薩帕斯山,山峰上白色的物體可能是火山噴發物形成的。
  • 行星探測器的旅程:霍曼軌道與引力彈弓
    霍曼比如說,現在探測器以火星為目標行星,昨天說到,以地球公轉軌道外側的行星為目標時,探測器將以大於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從地球發射,並順著地球公轉方向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陽引力的影響範圍之內,此時的探測器將以太陽為近焦點做橢圓軌道運動,也就是說,探測器是從橢圓軌道的近焦點脫離地球的。
  • 荷魯斯之眼/上帝之眼/人類第三眼:松果體揭秘
    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結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科學家還發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魚就是利用松果體來「看」外界。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火星人類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活動。1962年11月1日,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中,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太空飛行器,這是繼月球之後,又一顆星球成為了世界航天探索的話題,這一天,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從此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潮。
  • 深度解碼太陽系行星、衛星、探測器、小行星帶
    八大行星的大小和億分之一的比例列出的到太陽的距離數據。八大行星的大小和到太陽的距離:水星        航天時代以來,人類對八大行星都做過進距離的考察。        火星與地球相似之處是它的自轉周期 24 小時 37 分和自轉軸傾斜 25.2°因而有和地球一樣的晝夜長短變化和一年四季的變化,不過火星的一年有680 天。
  • 太陽系內唯一有雲層卻不下雨的行星:幹掉了人類派去的9個探測器
    在蘇聯的金星計劃中,一共有9個探測器著落金星,全部被惡劣的環境幹掉,最長一個存活了110多分鐘,但我們也掌握了金星表面的基本數據。金星上其實是太陽系內唯一有雲層卻不下雨的行星,雲層高度可達到30至35公裡,酸雨還沒有達到地面時就被高溫蒸發了!
  • 如果太空人掉到氣態行星木星會怎樣?伽利略號探測器給出了答案
    從內部的結構來看,假設我們人類掉進木星,是不可能會直接穿過去的。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可能沒法到達液氫的區域。著名的伽利略號探測器,為我們進行了一項「試驗」。伽利略號探測器的到來,將木星以及一些木星衛星的細節展現在我們人類的面前,讓我們對這些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土星(Saturn)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人類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都是背著太陽走的嗎?
    有位網友提問:為什麼人類要向與太陽反方向做星球探索?這其實是一個錯誤認知,大概看到大多數飛行器都是探測地球外側行星或天體,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是背著太陽飛。但實際上,人類空間探測並沒有反太陽方向和順太陽方向一說。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太陽系天體布局。
  •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2020年7月23日,註定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的中午12:41長徵五號遙四型火箭託舉著我國首顆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行星探測夢想,開往去往火星的徵程。而且將來人類或可以改造火星,使之便出現類似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將其打造成第二地球。
  • 你知道迄今為止,人類及探測器登陸過哪些星球嗎?
    眾所周知,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地球與月球的距離是38萬公裡,因為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最近,使得月球成為人類開展地外探索的第一站。早在1959年9月14日,前蘇聯發射了名稱為「月球二號」的無人探測器,只可惜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月球二號直接墜落到月球表面,導致它的無線電通信裝置停止工作。即使這樣。月球二號探測器成為首個到達月球的人類探測器。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這兩天,《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自然-通訊》最新集中發表7篇有關「黎明號」(Dawn)探測器近探穀神星的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黎明號」任務對穀神星的第二次延長觀測結果顯示,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這兩天,《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自然-通訊》最新集中發表7篇有關「黎明號」(Dawn)探測器近探穀神星的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黎明號」任務對穀神星的第二次延長觀測結果顯示,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
  • 太陽系中最難登陸的行星,最高溫接近500℃,探測器撐不過2小時
    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對太陽系展開了大規模的科學探索,相繼對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以及冥王星發射了許多探測器,然而,有一顆行星,世界各國科學家卻異常的頭疼,它就是金星。金星,中國歷史上稱啟明星,神話故事裡稱太白金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地球最近,大小和地球差不多,在結構上都有大氣層,引力也相仿,有效密度都是一樣的巖石行星。所以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正式開始探測金星。尤其是前蘇聯,先後發射了數十次金星探測器,其中的大部分任務都失敗了,成功登陸的探測器基本也只能工作幾十分鐘,傳回的資料很有限。